(共27张PPT)
七年级·生物·苏科版·上册
第1单元 走进生命世界
第2节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第1课时
1.概述观察的概念;学做实验,说出实验的一般过程。
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学习重点:说出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通过探究任务驱动二完成本节重点的学习。
生物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探究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科学探究是人类揭开自然界的奥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我们周围的生物有许多是肉眼无法看到的,那么如何探索它们呢?这就要借助一些器具了。
学习观察和实验
科学探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观察 和 实验 。
观察
实验
1.尝试观察
(1)观察:是运用一种或几种 感觉 进行的。
(2)观察方法:首先根据观察目的,仔细看一看观察对象具有的 什么特征和特性。再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和特性对观察对象作出 分析、判断 。观察微小的物体或物体上的微小特征,可以借用 放大镜 或显微镜。
感觉
特征
分析、判断
放大镜
(3)进行科学观察时应注意:将全面观察与 重点观察 相结合,按照从上到下、 从前到后 的顺序进行观察,要边观察边思考,并把观察到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
重点观察
从前到后
·导学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不应局限在导入新课时,而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渗透、尝试和实践。
2.学做实验
(1)认识常用器材
① 解剖刀 ,② 解剖剪 ,③ 滴管 ,
解剖刀
解剖剪
滴管
④ 载玻片 ,⑤ 培养皿 。
载玻片
培养皿
图中用于加热的器具有 酒精灯、三脚架和石棉网 。
酒精灯、三脚架和石棉网
(2)实验的一般过程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用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
步骤
学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各部件名称及作用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目镜 和 物镜 放大倍数的乘积 。
(2)调节物镜的是 转换器 。
(3)调节光线强弱的是遮光器上的光圈和 反光镜 。
(4)能大幅度升降镜筒的是 粗准焦螺旋 ,镜筒升降幅度小,使物像更清晰的是 细准焦螺旋 。
目镜
物镜
转换器
反光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2.显微镜的使用
步骤 具体操作
取镜和安放 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偏左方
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 低 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将遮光器的 光圈 对准通光孔;睁开双眼,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转动 反光镜 ,直到目镜内看到一个圆形的视野
放置切片标本 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玻片标本要正对 通光孔 中心
取镜和安放
低
光圈
反光镜
通光孔
孔
步骤 具体操作
观察 下降镜筒:从侧面注视 物镜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前端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升高镜筒:用眼注视目镜,再逆时针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再微调 细准焦螺旋 ,使物像更加清晰
收镜 取下玻片,用纱布擦净显微镜外表,将压片夹转向后方,反光镜转动到 垂直 方向。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下降
物镜
细准焦螺旋
垂直
·学习小助手·
巧记显微镜的操作
一升二转三对光,四放五夹侧看降,
转动准焦调清晰,升取转降垂反光。
学习观察和实验
【情景呈现】爱迪生小时候发生过很多趣事。有一次,到了吃饭的时候,爱迪生仍没有回来,父母很焦急,他们四处寻找,直到傍晚才在场院边的草棚里发现了他。父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放了一些鸡蛋的草堆里,就非常好奇地问:“你在干什么?”小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原来,他看到母鸡孵小鸡,很好奇,就想自己也试一试。父亲又好气又好笑地将他拉起来,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的。
【合作探究1】
在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里,爱迪生的何种行为是观察?何种行为是实验?
答 爱迪生看到母鸡会孵小鸡是观察。爱迪生亲自趴在鸡蛋上孵小鸡是实验。
答
爱迪生看到母鸡会孵小鸡是观察。爱迪生亲自趴在鸡
蛋上孵小鸡是实验。
【合作探究2】
实验和观察在方法上有什么异同?
答 区别: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
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的。
答
区别: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
观察并记录;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
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
学习使用显微镜
【情景呈现】小敏从公园的湖里取了一瓶水,在实验室用低倍镜观察,发现视野的右侧偏上有一个绿色物体。同组的同学经过该实验台时,不小心碰了一下桌子,这个绿色的物体就迅速跑到了左下角。待稳定后,这个绿色的物体吞掉了水中的一些杂质。有了这个发现后,她叫同学们一起来观察,却发现视野变暗了,找不到小绿点了。
【合作探究1】
为什么同学们在一起观察时,视野变暗了?应该怎样做才能再观察到这个绿色的结构?
答 视野变暗有可能是有的同学挡住了光源,使光线无法到达反光镜。应该将光源处让出,使反光镜对准光源,重新对光,才能再观察到这个绿色结构。
答
视野变暗有可能是有的同学挡住了光源,使光线无法
到达反光镜。应该将光源处让出,使反光镜对准光源,重新对
光,才能再观察到这个绿色结构。
【合作探究2】
视野中绿色物体从右侧偏上迅速跑到了左下角。实际上它是从哪里运动到了哪里?
答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像,绿色的物体从视野的右侧偏上跑到了左下角,实际上它是从左下角运动到右上部。
答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的像,绿色的物体从视野的右侧偏上跑到了左下角,实际上它
是从左下角运动到右上部。
·学习小助手·
(1)成像问题:显微镜下所成的物像是放大的、倒立的物像,即上下、左右都颠倒,或将将要观察的字母或数字等顺时针旋转180°,即为物像。
(2)移动玻片问题:视野中的物像与装片中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可遵循“偏哪就向哪移”的原则,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合作探究3】
如果小敏要进一步看清绿色物体到底是什么生物,该如何操作?
答 先向左下角移动玻片,将绿色物体移到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换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使视野变亮,若看到的物像较模糊,则转动细准焦螺旋微调,就能看到清晰的绿色物体了。
答
先向左下角移动玻片,将绿色物体移到视野中央,再
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换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
通光孔使视野变亮,若看到的物像较模糊,则转动细准焦螺旋
微调,就能看到清晰的绿色物体了。
·学习小助手·
(1)显微镜的使用中低倍镜和高倍镜的规律特点
比较 项目 目镜的长短 物镜的长短 物镜与标本间距离 物镜 大小 视野中细胞 数量 视野
明暗
低倍镜 长 短 远 小 多 明
高倍镜 短 长 近 大 少 暗
(2)将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的步骤
移动玻片(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转动遮光器或者反光镜(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调节视野亮度)→转动细准焦螺旋(看到清晰的物像)。
【合作探究4】
小敏突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换上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据此判断,异物可能在什么位置?
答 视野中异物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题干中,换上高倍镜后,异物仍在,说明异物不可能在物镜上,有可能在目镜或玻片标本上。
答
视野中异物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
本。题干中,换上高倍镜后,异物仍在,说明异物不可能在物
镜上,有可能在目镜或玻片标本上。
·学习小助手·
确定视野污点位置的方法
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为目镜、物镜和玻片。玻片移,污点移,则污点在玻片上;物镜换,污点移,则污点在物镜上;目镜换,污点移,则污点在目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