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七年级·生物·苏科版·上册
第3单元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第1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2课时
1.简述恩格尔曼的实验过程。
2.认同植物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
◎学习重点:尝试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小小设计师】
植物的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又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那么,光合作用是在叶的什么部位、什么结构中进行的呢?请选取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一、恩格尔曼实验
1.恩格尔曼选用的实验材料是 水绵和好氧细菌 ,好氧细菌在该实验中起 标记氧气产生的部位 的作用。
2.恩格尔曼的实验证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叶绿体 。
水绵和好氧细菌
标记氧气产生的部位
叶绿
体
二、【实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提出问题】
1. 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
2. 植物的绿色与光合作用有关系吗 ?
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植物的绿色与光合作用有关系吗
【作出假设】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是 叶 。
2.植物的绿色与光合作用有关系或植物的绿色与光合作用无关。
叶
【制订计划】
设置对照:选取同一青菜的根、茎、叶柄等 非绿色部位和绿色部位 进行对照,变量是 不同器官 。在银边天竺葵(银边常春藤)上选取同一片叶子的 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 进行对照,变量是 叶绿体 。
非绿色部位和
绿色部位
不同器官
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
叶绿体
【实施计划】
把实验材料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将漂洗后的实验材料平铺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 ,片刻后,用清水洗去碘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把实验材料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几小时,
再经酒精脱色后将漂洗后的实验材料平铺在培养皿中滴加碘
液
【得出结论】
1.对于有根、茎、叶的植物来说,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叶 。
叶
2.植物的绿色与光合作用有关系, 绿色 部分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
·导学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自主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强化。
绿色
【表达交流】
1.除叶片的绿色部分外,植物的其他部分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答 幼嫩的茎和芽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2.春天出去踏青,坐在草地上,衣服上有时会沾上绿色的印记,我们可以用什么物质能将其洗去,为什么?
答 酒精,因为酒精可以溶解叶绿素。
答
幼嫩的茎和芽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
酒精,因为酒精可以溶解叶绿素。
3.若在实验中把选取的银边天竺葵的主叶脉从中间切断(如图,形成绿色的A、B两部分),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这片叶片,其他步骤不变,则此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滴加碘液变蓝的是哪部分?
答 实验的变量是水分。滴加碘液变蓝的是B。
三、叶绿体和叶绿素
1.绿色植物细胞中的 叶绿体 是有机物的“加工厂”。
2.叶绿体中有色素,能捕捉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其中最主要的色素是绿色的 叶绿素 。
3. 叶绿素 使植物呈现绿色。
叶绿体
叶绿素
叶绿素
·学习小助手·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不一定是绿色的,有些植物细胞内含有叶绿素,还含有其他色素,从而使植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但只要植物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叶绿体),植物就能进行光合作用。
四、叶片的结构
绿色植物所有含 叶绿体 的器官在光照下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中 叶绿体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
叶绿体
五、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1.光合作用的意义
(1)制造有机物,满足自身需要,为人和动物提供 食物 ;转化并储存太阳能,为自身、动物和人提供 能量 来源。
(2)产生 氧气 ,使大气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3)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作用。
2.光合作用的应用: 合理密植 。
食物
能量
氧气
合理密植
·学习小助手·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充分利用光照,如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立体种植);(2)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3)温度,25~35 ℃的最适宜的温度时进行光合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