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1城乡空间结构课件(共7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1城乡空间结构课件(共7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11 00:0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9张PPT)
2.1 城乡空间结构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结合典型区域,解释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通过时空综合分析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探究城乡功能分区的布局特征以及相对位置关系。
掌握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新课导入
读三幅景观图,分别指出城市、镇、乡村景观,并说明理由
城市:房屋高大;道路宽敞而平整;灯光亮度高;公共设施数量和类型多。
乡村:房屋低矮,道路狭窄而不平;灯光亮度小;公共设施数量与类型少。
镇:介于二者之间。
聚落、城镇与乡村的概念
聚落:人类的居住地及生活环境的总称叫聚落。按组成人员的从业情况一般分为乡村和城镇。
乡村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
城镇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镇的特点: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各类建筑集聚、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乡村的特点:人口和产业活动相对稀疏、以第一产业为主;建筑物低矮分散、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欠缺。。
01
城乡土地利用
02
城乡空间结构
03
城乡区位分析
农业用地
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建设用地
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未利用地
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一)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
2019中图版
城乡土地利用
自主探究
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说出其原因。
思考1:
居住用地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绿化用地
市政用地
耕地
林地
园地
项目 土地利用类型 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 作用 景观图
城镇
乡村
2019中图版
城乡土地利用
自主探究
指城镇中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居住、绿化等建设用地的状况
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占有较大比重,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相对分散
以农用地为主
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
反映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
以建设用地为主;
居住用地是其最基本的职能
01
城乡土地利用
02
城乡空间结构
03
城乡区位分析
名词概念
城镇空间结构:按土地利用可分为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生态功能区等;
城市各项活动占用土地
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
不同地块交通可达性和地价各不相同
各项活动必然发生竞争
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
形成城市功能区
(一)城市功能分区
无明确的界线
可能兼有其它用地
(一)城市功能分区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高级
中级
低级
住宅区
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有些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城市功 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区位需求
住宅区 集聚成团块状,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功能区,工业革命后出现分化 出现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位置上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中高级住宅区 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①购物方便
②便于上下班
低级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知识小结
2019中图版
城乡空间结构
合作探究
在城镇中,商业用地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思考:
居住用地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绿化用地
市政用地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业用地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
(一)城市功能分区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市场最优原则(零售业)
交通最优原则(批发业)
有些城市能形成中心商务区(CBD)
有大型商场、豪华酒店、知名大公司的总部,提供金融、保险、旅游等服务
城市功 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区位需求
住宅区 集聚成团块状,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功能区,工业革命后出现分化 出现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位置上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中高级住宅区 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①购物方便
②便于上下班
低级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 两侧、街角路口 ①交通便捷
(交通最优原则)
②接近消费人群
(市场最优原则)
知识小结
答案:
特点:工业区呈块状分布在远离城区的东部和西北部海湾地带。
问题:
找图中工业区分布在什么位置,呈什么特点?为什么?
2019中图版
城乡空间结构
合作探究
答案:
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沿主要交通线分布
问题:
随着城市用地面积的扩大,工业区的分布会有何变化?
2019中图版
城乡空间结构
合作探究
(一)城市功能分区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靠近交通干线;
位于城市外缘,地价较低;
同时要考虑保护环境。
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成,呈片状分布。
最小风频
风频玫瑰图判读方法:曲线上每点与坐标原点之间连线长短代表风频率大小,线段方向代表风向。
工厂区
风频玫瑰图
自然地理条件
a. 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
城市B
盛行风向
b. 盛行风的下风地带
城市A
盛行风向
盛行风向
(1) 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
(2) 污染水源的工业布局:
d . 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选择在河流下游建厂
上风向
下风向
城市D
最小风频风
c. 最小风频风的上风向
上风向
下风向
自然地理条件
城市功 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区位需求
住宅区 集聚成团块状,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功能区,工业革命后出现分化 出现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位置上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中高级住宅区 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①购物方便
②便于上下班
低级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 两侧、街角路口 ①交通便捷
(交通最优原则)
②接近消费人群
(市场最优原则)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 干线两侧 ①降低生产成本(低价)
②保护城市环境
③原料、产品运输需求
知识小结
“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2019中图版
城乡空间结构
解惑提高
“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2019中图版
城乡空间结构
解惑提高
城市其他功能区
● 行政中心区:主要是城市的行政机构所在地。在国家首都或行政区的行政中心,往往成为独立的功能区;在一般城市,多与其他功能区相结合。行政中心区昼夜人口密度差异较大。
●文化教育区:是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和展览馆等文化机构集中的区域。一般距离工业区较远,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和发达的通信等条件。
●混合功能区:是目前大多数城市都具有的功能区。区内工厂(多为中小型)、机关、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混合在一起,具有部分综合功能。
●休闲娱乐区:是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主要有公园和广场等。
●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为了满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防风固沙和维系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的需要,有选择地划定一定面积以重点保护和限制开发建设的区域。
知识拓展
读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分别是:甲________,
乙________ , 丙_________。
(2)①、④两地适合建高级住宅的是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城市的工业区布局合理,其主导风向最不可能的是______
A、西北风 B、偏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4)图中最适合建绿化带的是______(填数字)。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地势较高,环境优美
C

随堂检测
经济因素
历史因素
社会
因素
政治因素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可以通过地租进行分析。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交通线
1号地
2号地
3号地
面积比:
:
:
:
1:2:3
1.三块土地的起拍价有何不同
2.投资商获得土地可能从事什么活动
2019中图版
城乡空间结构
合作探究
某城市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土地租金
距市中心距离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有何异同
2.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图中OA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 AB和BC呢
O
A
B
C
经济因素—地租水平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交通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远近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 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
交通干线
环城公路
2w元/M2
1
0.8
0.5
经济因素—地租水平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交通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远近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地租水平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交通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远近
交通条件越便捷,地租越高。
①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②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地租较高,形成地租次高峰。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历史因素
天安门广场交通便捷,为什么却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形成商业中心呢?
——保护历史遗产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社会因素
收入
知名度
种族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北京市适时调整空间结构,将市一级政府部门搬迁至近郊通州,并带动中心城区相关功能及部分人口向通州疏解,将通州建设为北京市的副中心。
Beijing Sub Center and central city
政策因素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合理引导或明确划定不同功能区,如住宅区、商业区、文化教育区、工业区和行政区等。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过程中,都要重视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知识小结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上图为不同城市空间结构的模式图,分析不同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①特点: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
②影响因素:地租因素(距离)
③城市:成都、北京、东京
同心圆理论模式
扇形理论模式
特点: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城市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
影响因素:交通
城市:烟台、沈阳、青岛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条带状
特点: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城市交通集中于某一两个方向,运距较长
成因:沿河流或交通线分布。
城市:洛阳、西宁、延安、兰州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多核心理论模式
特点: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的核心(次一级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点发展
影响因素:城市规模扩张
城市:重庆、武汉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多核心状
较大的城市
同心圆状
条带状
较小的城市
扇状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①城市发展初期:地域面积狭小,功能区混杂布置,无明确功能分异;
②城市发展后期:地域面积扩大,功能区分异明显。
表现:市区工厂企业纷纷外迁;
原因:为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在后期城市功能区出现分异,其实也是体现了城市在发展,城市化进程在加快。
中国北京——1950年和现在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a、b、c、d表示学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例中数字所表示的功能区布局合理的是( )
A.①—住宅区 B.②—工业区
C.③—商业区 D.④—高级住宅区
2.图中最需搬迁的学校及理由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 地租较高,交通拥挤
B.b处 地租较低,人口稀少
C.c处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d处 河流下游,水质较差
D
A
随堂检测
3.图中铁路穿越市区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经济因素 B.环境因素
C.历史因素 D.行政因素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a、b、c、d表示学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C
随堂检测
(1)图中的地租最高峰是(用字母表示,下同)_____处,形成原因是___。
(2))A、D、F、G四处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
A 、D、G、F
A 位于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交通通达度高
下图是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
随堂检测
按照功能划分,乡村内部功能区主要有公共空间、居住区和生产区等,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构成了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居住区
公共空间
生产区
(四)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功能区 特点 分布位置
公共 空间 村民进行各种活动和交流的场所,具有公共性、文化性、多样性的特征 乡村中心距村民居住区相对较近,道路的通达度较高
居住区 村民日常居住的地方 一般分布在公共空间与生产区之间
生产区 农业生产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土地 一般分布在乡村最外围或居住房屋之间
2019中图版
城乡空间结构
知识小结
(四)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案例:山东省广饶县乌河村
新建的乡村居住区经过重新规划建设,多呈现整齐划一的格局。例如山东省广饶县重新规划建设的乌河村。
1
2
土地利用方式简单:村镇驻地以居住、工业、商业、交通、行政等用地为主,其外围则以农用地为主。
聚落空间形态:多呈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等
3
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
(四)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特点
密集型乡村聚落:规模较大、房屋高度密集,多分布于人口稠密的旱作农业区。村落格局大而紧凑,村民住房排列杂乱无章,村中道路较为弯曲。
团块式
棋盘格式
街道式
(四)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分散型乡村聚落:呈点状松散布局,多分布于地形复杂或特殊的生产类型地区。
半聚集型乡村聚落:规模不大、村民住房排列较为松散。
(四)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是城乡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任务
城乡是一个由城市与乡村多种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整体,不能封闭起来发展乡村,也不能单靠城市解决乡村问题
只有城乡发展一体化, 才能相互支撑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五) 城乡一体化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内 容 能够集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
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和丰富的文化空间。
(五) 城乡一体化
思考:成都卫星城建设的意义?
分散城市职能,减少人口和工业过分集中带来的交通紧张、居住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五) 城乡一体化
将首钢搬到曹妃甸可以减轻北京的大气污染,减少水资源的消耗,更好的发挥北京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功能。
思考:政府将首钢搬迁到曹妃甸对北京市有何有利影响?
(五) 城乡一体化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乡村的土地利用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乡一体化的意义
农业经济活动
农业用地和居住
城镇内部功能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建立城市卫星城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历史文化传承
【典例2】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甲 乙 丙代表城市中常见的三种功能区。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图例丙代表的城市功能区
(2)说出该城市仓储区布局的合理性
(3)图中①②③地中适于修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地,请说明原因
趁热打铁
答案:
(1)丙:商业区。
(2)位于城区的边缘,地价低;靠近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方便;临近工业区,仓储量大
(3)①地 位于城市外缘,靠近绿地,环境质量好;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空气好;靠近公路,交通方便;临近文教区,文化氛围好。
01
城乡土地利用
02
城乡空间结构
03
城乡区位分析
名词概念
区位:既指某一事物的地理位置,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1)绝对区位
(2)相对区位
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
城市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经纬度
位置
海陆
位置
自然
地理环境
政治文化
地理环境
经济
地理环境
军事
地形
气候
河流
经济
科技
宗教
政治
环境
旅游
资源
交通
城市区位影响因素
(一)城乡区位分析
平原
山地
高原
①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①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②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设投资。
②山区城市一般沿河谷或低地分布。
④热带湿热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形。
(一)自然区位因素
地形
世界城市带
美国东北部
60°N以南的西欧地区
日本-韩国-中国的东南沿海
从图中你能看出城市的分布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中低纬度 沿海地区
气温适宜
降水适宜
气候适宜
有利于生产生活
(一)自然区位因素
气候
岷江
嘉 陵 江
汉 水
赣 江
宜宾
重庆
武汉
赣州
上海
【思考】长江流域大城市分布有何特点?
南京
1.河流的交汇处 
如:武汉、重庆和宜宾
2.河流的入海口处 如:上海
3.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如:江西省的赣州市
因为有大量人流、物流在这里集散、中转
4.过河点
如:南京
河流的作用:供水、航运、防卫、旅游
(一)自然区位因素
河流
1.长江上游金沙江为什么大城市数目比较少?
2019中图版
合作探究
城乡区位分析
河流上游一般河道狭窄,多急流、险滩、瀑布、峡谷;航运价值小。
2019中图版
合作探究
城乡区位分析
2.在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未能形成大的城市?
(1)黄河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有的年份断流时间长,航运价值小。
(2)河口处大量泥沙淤积,建港条件和海运能力极差;
(3)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改道,泛滥成灾,因此入海口未形成大的城市。
1.地形
中低纬度
3.河流
①世界上的城市大多位于平原地区
②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2.气候
沿海地区
气温适宜
降水适宜
气候适宜
有利于生产生活
③山区、高寒地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或低地分布。
城市区位分析
①河流入海口;②干支流交汇处;③通航河段的起止点;④过河点。
知识小结
①以煤炭为基础的—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等。
②以石油为基础的—英国的阿伯丁,我国的大庆、玉门、东营、克拉玛依等。
③以铁矿为基础的—鞍山、包头、攀枝花等。
④以金矿开采为基础的—山东招远、约翰内斯堡等(南非)。
⑤以木材加工为基础的—伊春等。
⑥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黄山、张家界等。
邻近矿产资源地,有利于形成工矿城市
(二)政治经济区位因素
资源
邻近多条铁路,尤其是铁路交汇处,有利于形成铁路枢纽城市 。
石家庄、株洲、怀化、宝鸡
铁路枢纽城市或 “火车拉来的城市”
宜宾、重庆、武汉
干支流交汇的港口城市
扬州、济宁
京杭运河沿线的港口城市
总体呈现: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的特点
(二)政治经济区位因素
交通
(二)政治经济区位因素
科技
筑波
硅谷
(二)政治经济区位因素
政策
改革开发的政策支持;
临近港、澳、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
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土地租金低
(二)政治经济区位因素
政治中心
里约热内卢
巴西利亚
(二)政治经济区位因素
军事
宗教
新加坡
圣地亚哥
拉萨布达拉宫
历史上的军事要地和军港;
宗教城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梵蒂冈、耶路撒冷、拉萨等。
影响因素 优势 举例
资源 矿产的开发带动采矿业、制造业、商业等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工矿城市 石油——大庆等
交通 城市向交通便利之地集中,沿江、沿海、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分布 如石家庄、株洲、郑州、蚌埠、宝鸡等
政治 政治 中心 政治中心有利于城市发育 首都、省会
政策 国家特殊的政策,促进城市的发展 深圳
宗教 宗教活动中心吸引人口,促进经济发展 耶路撒冷、拉萨
教育、科技 促进城市发展,形成新兴城市 美国硅谷
旅游 黄山市、张家界
小结:影响城镇发展的政治经济因素
3.试从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分析杭州市发展的条件?
城市区位分析
2019中图版
自主探究
城乡区位分析
自然因素
地形: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工农业发展。
气候: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宜,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河流:地处钱塘江入海口,水源充足,航运便利。
经济社会因素
交通:水陆、航空交通发达。
科技:位于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达,人才资源丰富。
旅游:有西湖等风景名胜区,吸引大量游客。
政治:杭州是浙江省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2019中图版
自主探究
城乡区位分析
开普敦是南非的主要港口和第二大城市,建于1652年,曾经是欧洲殖民者向亚洲扩张时期重要的供应站,并迅速发展成为南非第二大城市。现有多条铁路、公路通往内陆地区及其他国家。下图示意开普敦城区及交通分布。读图,完成下题。
1.开普敦早期城市兴起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气候温和湿润
C.地理位置优越
D.商业贸易发达
课堂演练
D
课时作业
开普敦是南非的主要港口和第二大城市,建于1652年,曾经是欧洲殖民者向亚洲扩张时期重要的供应站,并迅速发展成为南非第二大城市。现有多条铁路、公路通往内陆地区及其他国家。下图示意开普敦城区及交通分布。读图,完成10~11题。
2.从城市功能区的角度分析,
开普半岛最适宜发展(  )
A.城市高级住宅区 B.城市航空港功能区
C.城市核心功能区 D.城市生态功能区
D
Nothing to 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