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1.理解文言字词,品味简洁形象的语言。
2.深入进行探究,学习设事明理的手法。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2.梳理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自主翻译全文。
1.准确、流畅诵读全文,感知大意。
2.梳理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自主翻译全文。
1.准确、流畅诵读全文,感知大意。
导 黔之驴
唐代: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黔驴技穷
黔驴技穷:
黔驴之技:
比喻仅有一点伎俩也 用完了。
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传:文体的一种,即人物传记。
本文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解
体裁与题目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把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读
准确、流畅诵读全文,感知大意。
自主疏通全文,梳理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
自读课文第一段1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原来,当初
似
因此家乡的人
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就很恰当。名:为…取名
思考: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
①“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②“甚善,名我固当”:残疾者多忌讳他人言及其残疾,此老竟坦然纳受“驼”名,还自谓“橐驼”,可见其坦荡明达,不因病偻而自卑,其言行中亦隐约可见“顺天致性”之意。
自读第一段2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以…为业
或者
结果实
多
没有谁
思考
郭橐驼他是干什么的?
他种树本领如何?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种树
高超
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侧面)
(正面)
(反衬)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阅读第二段
活得久并且茂盛
自然生长规律
使…尽情发展
已经这样
“矣”
种植
使…硕大
使…茂盛
它的果实
连用,“了”
保全
使…多
n作v捣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指示代词,这
n作状,在早上,在晚上
离开
回头看
n作v用指甲划破
状,一天天地
表修饰
他实际上
宾前“故不若我”
(一)郭橐驼的“种树妙招”是什么?
品读鉴赏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
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比较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二)本段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介绍郭橐驼的种树经验(妙招)?
品读鉴赏
郭橐驼
木之性日以离
种树方法
他植者
对比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突出重要性
为下文做铺垫
拳、易、过、不及
爱之太殷,
忧之太勤
种树态度
舒、平、故、密
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xù)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yōng)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N 作v,做官、管理
管理
使…繁多
名作动,造成祸害
勉励
通“尔”
使…聚集
名作动,吃早饭(晚饭)
使…繁衍
使…安顿
穷困
记载
把(它)当作
阅读第三段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读懂文意,理清行文思路。(学习检测)
2.理解设事明理的手法,领悟“种树之理”。(重难点)
性
木
温故知新
名词,树,树木。
名词,梆子。
名词,性质,方法。
名词,本性,天性。
名词,性命,生命。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击木而召之
凡植木之性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学习检测 内容、思路】
1.请各用一句话概括每段所写内容,并结合题目思考: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一(1—2)介绍人物姓名、形貌、技能。
二(3)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
三(4—5)把种树之理移向政务。
→郭橐驼
→种树
→传
合作探究(5分钟)
1.题目为“种树郭橐驼传”,行文至第二段结束,已较完整,清代学者何焯认为后两段应该删去。你认为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请小组间交流讨论:
文本解读:找出第二、三段中他植者的“种树”与为官者的“治民”相类比的语句?
为官者治民
木之性日以离
他植者种树
类比
百姓在烦琐政令下“病且怠”
如出一辙
“长人者好烦其令”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种树马马虎虎
不关心百姓疾苦
“旦视暮抚 ” “爪其肤” “摇其本”
“旦暮吏来而呼 ” “鸣鼓” “击木”
22
中唐时期,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国力衰落,民不聊生,百姓需要宽松的政治统治以求安居乐业。但是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sù)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创作背景
写作此文时正处于“永贞革新”的前夕,柳宗元(773—819)作为政坛新锐,本着“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精神借此文向当政者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知人论世
交流展示
“文章合为时而著”
1.题目为“种树郭橐驼传”,行文至第三段,已较完整,清代学者何焯认为后两段应该删去。你认为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文以明道”
学以致用:请通过类比联想从郭橐驼的“养树术”推出为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治民)”?
养人术
舒、平、故、密
类比
政令有序有度有节
养树术
要爱护百姓
其莳也若子,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顺民之天,以致民性
其置也若弃。
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拓展延伸(5—8分钟)
请阅读全文,思考释疑:
1.首段写郭橐驼的外貌及他对乡人给自己起外号的态度,这些描写除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外,与文章的主题有没有关系?
2.本文善用比较手法,有对比,有类比,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自学小结——作用
1.首段写郭橐驼的外貌及他对乡人给自己起外号的态度,这些描写除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外,与文章的主题有没有关系?
顺应自然——与主题一致
【自学小结——手法】
2.本文善用比较,有对比,有类比,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对
比
类比
郭橐驼:顺木之天致其性
他植者:害木致性日离
种树之道
官理之道
对比:取其不同点 类比:取其相同点
学以致用 (5—8分钟)
1.养人术怎么理解?
牧 治 养
郭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为官者 ,能 。
2.以子之道,移之教育,可乎?
【参考】树木与树人的道理也是相通的。教育学生的根本方法也应是“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即“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教育者应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按照自然规律教育学生,不能太过或不及,更不能束缚或戕害学生身心的发展。
课外写作
“以子之道,移之 ”,请任选一个角度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阐明你的观点。
柳宗元《捕蛇者说》
柳宗元《三戒》
陈兰村《论韩愈、柳宗元传记的生命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