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客至》课件 (共3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客至》课件 (共3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0 23: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了解作者及其生平。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
作者情感的变化。
★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


拟:摹仿,仿照。
《行路难》:是乐府旧题,本为汉代歌谣。后世在按乐府旧题创作的作品题目前多冠以一“代”或“拟”字。
鲍照《拟行路难》18首,在他最擅长的乐府诗体中称得上是"皇冠上的珍宝"。内容上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愤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谢秣陵
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
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
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
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尽管鲍照“才秀人
微,取湮当代”(《诗品》语)。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
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鲍照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士族(大家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以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这就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








拟行路难(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译文】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各自向不同方向流散。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喝酒来宽慰自己,因举杯饮酒而中断歌唱《行路难》。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诗歌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诗眼)

探究任务一:为何而愁?
愁的原因:人生亦有命——门第决定人生
门阀制度不合理,虽抨击,却——认命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说明了什么道理
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反问。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涵着不平之气。
探究任务二:怎样解愁?
思考:面对无能为力的社会现实,借助哪些方式来“自宽”?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1.酌酒消愁
2.歌《行路难》
探究任务三:愁的结果?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对比 矛盾 痛苦
反问 想抗争 不认命
忍气吞声 无奈 认命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吞声踯躅不敢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这一句和“心非木石岂无感 ”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梳理诗人情感变化过程。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

抨击不平(认命)
悲愤难平(不认命)
无奈徘徊(认命)
全诗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整首诗塑造了一位满怀郁结,举杯消愁却大放悲声、忍辱负重而又悲怆难抑的诗人形象。




2.《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两句是:
3.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描写诗人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1.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表达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的思想的两句是: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此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幸而我们处在一个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而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困境,愿大家能积极选择,勇敢选择,争做有为青年!
新课导入
古代著名诗人都有自己的诗歌风格,比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杜牧的含蓄绰约等,他们的绝大部分诗歌都表现出这种风格。那么,有没有他们自己风格之外的作品?试举例说明。
示例: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但他也写过婉约词,比如他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客至》是不是也是这种风格呢?


杜甫
知人论世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与 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因为有友人的接济,杜甫一家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充满了生活乐趣。上元二年春意盎然的一天,友人崔县令登门拜访,诗人喜出望外,于是写下这首欢快明丽的《客至》。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诵读感知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县令的美称。
②舍:指家。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④市远:离市集远。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无兼味,谦言菜少。樽:酒器。旧醅:隔年的陈酒。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⑤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馀杯:余下来的酒。
⑥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⑦ 呼取:叫,招呼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分析鉴赏
“皆”“但”二字的使用有何妙处?
“皆”:春江水势涨溢,给人以江波浩渺之感。
“但”:含弦外之音,说明作者生活的单调,无其他访者。
首联:
诗歌的首联描绘出怎样的环境?
分析鉴赏
首联将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群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分析鉴赏
颔联描写景物,在空间上有何变化?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颔联: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分析鉴赏
颈联:
作者待客选取了哪些细节?
作者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
颈联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1.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
2.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这里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怎样的快乐?
分析鉴赏
盘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尾联:
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诗歌总结
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
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
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
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前两句先写日常
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
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诗歌总结
全诗四联,诗人的感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孤独——欣喜——融洽——兴奋。
整首诗用第一人称,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沉郁顿挫风格确实不大一样。




内容
感情
感情基调
盼客
客至
待客
邀邻
闲适 孤寂
喜出望外
殷勤 亲密
喜出望外

情景默写
1.古代以“水”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的诗词数不胜数,如杜甫《客至》中“ , 。”
2.《客至》中表达迎接客人到来的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 。
3.《客至》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主人生活贫困的句子是: , 。
4.《客至》中,体现在直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绝弃虚伪矫饰领略自然之乐的句子是: , 。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盘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