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分项专练---计算题
1.根据如图信息进行计算(已知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入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1)15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g。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2.为测定某胃药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向一锥形瓶中加入10g该胃药,再加入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05.6g。(胃药中的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不考虑稀盐酸挥发)。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共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g。
(2)若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34%的浓盐酸配制该实验所需桥盐酸,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 、装瓶并贴上标签。在配制过程中,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但其它操作无误,用配制得到的盐酸按上述方法测定胃药中碳酸钠的含量,其结果会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该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工业上可用甲烷(CH4)裂解制取高质量炭黑和氢气,反应微观示意图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工业上要制得24吨炭黑,需要甲烷的质量是多少?
4.研究发现,香蕉有缓解压力和焦虑的作用,因为香蕉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6。维生素B6(C8H10O5NP)是合成人体血清素的重要成分,而血清素具有镇痛催眠、安神等作用。100g的香蕉含有维生素B6的质量为0.22mg。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试计算维生素B6的相对分子质量。
(2)试计算维生素B6中碳、氧元素质量比。
(3)试计算维生素B6中磷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将干燥 、纯净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取31g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待充分反应后,将剩余固体物质冷却后进行称量,其质量为21.4g,试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6.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反应原理如下: 。请计算:若要生产 NaHCO38.4t,则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
7.小丽为探究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称取500g样品,磨成粉末后,放在电炉上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称量剩余物质量为302g,(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参加反应)。据此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质量。
(2)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
8.为测定某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150gCuSO4溶液平均分为三份,每一份中加未知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请计算: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样品的质量/g 50 50 50
NaOH溶液的质量/g 20 40 60
沉淀的质量/g 4.9 9.8 9.8
(1)50gCuSO4溶液完全反应时,所得沉淀的质量为 g。
(2)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9.某品牌补钙剂的部分说明如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牌儿童钙片 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 维生素D 规格:2g/片,其中含碳酸钙1.5g (钙片中的其他成分不含钙元素) 食用方法:嚼食,每日一片
(1)碳酸钙由 种元素组成。
(2)碳酸钙中钙、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求1片该钙片中含有钙元素的质量
10.小华用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计算:
(1)充分反应后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0.1%)。
1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16.25g,加热,根据图像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
(2)该同学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g。
(3)计算混合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4)反应过程中,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要从该同学制取氧气后的残余固体中分离出二氧化锰,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先溶解,再 (提示:任何含钾化合物都能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12.实验室有部分已变质为碳酸钠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1.86g。某实验小组将此样品加入水中完全溶解,配成100g溶液,然后向其中缓慢滴加9.8%的稀硫酸,搅拌使气体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相关数据如表:
测定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滴加稀硫酸总质量/g 0 10 20 30 40
溶液总质量/g 100 110 119.56 129.56 m
溶液pH 13.3 10.2 7.0 0.9 0.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NaOH)由 元素组成。
(2)Na2CO3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3)第 次测定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表中m= 。
(4)计算样品中碳酸钠(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1%)
13.用CO2生产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甲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
(2)64g甲醇中含 g 碳元素。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氯碱工业是最基本的化学工业之一,它的产品有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广泛应用于轻工业、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等。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若得到160g的氢氧化钠,同时可制得常温下氯气多少升?(常温下氯气密度约为3.2g/L,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5.分别用10000元采购碳酸氢铵(NH4HCO3市场价格330元/1000kg)和碳酰胺(CH4N2O市场价格1080元/1000kg)两种化肥,购得化肥中含氮元素质量较多的为 。
16.将8g铁铜合金样品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107.8g,共收集到0.2g气体。
(1)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
(2)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7.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探究。
(1)上述实验中, ,过程中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为 。
(2)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画出烧杯中水的质量与生成氧气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
(4)下列物质均可作为制取氧气的原料。理论上,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分解制得氧气最多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b. c.
18.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每份10mL,记为A和B。分别向A、B中通入不等量的CO2,再继续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曲线A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
(3)曲线B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再加入盐酸,产生C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最大值为 mL。
19.某粗盐中除NaCl以外还含有少量杂质MgCl2,为了测定粗盐中MgCl2的质量分数。取固体粗盐样品50.0g完全溶解于150.0g水中,并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列计算:
(1)反应完全时,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 g;
(2)在粗盐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某品牌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化学兴趣小组准备测定该补钙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取 10 片该品牌钙片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图如下:
(1)实验室应将稀盐酸存放在 (填“广口瓶”或“细口瓶”)中。
(2)图中 A 点表示的意义是 。
(3)图中 B 点溶液的 pH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简要写出测定 B 点时溶液 pH的操作步骤 。
(4)求加入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有计算过程)。
21.如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前 35.6
反应后 34.8
(1)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3)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22.向盛有13g 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7.3%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固体混合物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 。
(3)当滴加了100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32.4g水,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若用质量分数36.5%的浓盐酸配制200g上述稀盐酸,需要浓盐酸的质量为 。量取该浓盐酸(密度为1.18g/mL)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 (填字母)。
A 10mL B 20mL C 50mL D 100mL
23.人体缺乏维生素 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哥伦布探险时的许多船员就因长期没有吃蔬菜而死亡。维生素 C 的化学式为 C6H8O6,请根据维生素 C 的化学式计算。
(1)维生素C中有 种元素;每个维生素C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其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填最简比);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其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2)求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一位小数)
(3)求176g维生素C中含氢元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4.今年九月份红眼病在广西等地区蔓延,俗称的“红眼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结膜炎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治疗红眼病的常用药物是阿昔洛韦(化学式为: C8H11N5O3)。请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
(1)阿昔洛韦中碳、氢、氮、氧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
(2)阿昔洛韦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3)45g阿昔洛韦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g。
25.在习题课上,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完成了计算题的书写,其内容如下:
(1)【发现问题】上述板演中有错误的步骤及其不正确原因是 (写一条)。
(2)【纠正问题】请你将该题正确的解答过程重新完整地写在答题卡上 。
26.某金属冶炼厂用炉甘石(主要成分为ZnCO3)为原料冶炼金属锌。学校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炉甘石中ZnCO3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ZnCO3与CaCO3性质类似,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水和二氧化碳。
往装有30g炉甘石样品的烧杯中分次加入稀盐酸(杂质不参与反应),每次都在溶液中不再产生气泡时称量,所得数据如下表: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测得产生的总质量/g 2.2 X 6.6 8.8 8.8
请回答并计算:
(1)上表中X= ;炉甘石中的ZnCO3完全反应时,共需要盐酸 g。
(2)炉甘石样品中碳酸锌的质最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3)分析实验数据,在“题21图”中,画出加入盐酸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对应的变化图,并标注必要的数值。
27.小王同学在化工颜料店发现某涂料添加剂M的成分为铝、锌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取一定质量的M和稀硫酸进行实验。
(1)13g锌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计算产生氢气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铝、锌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消耗铝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消耗锌的质量关系曲线。
(3)1.8g样品M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0.15g氢气,根据题(2)画图可知,则M的成分是 。
(4) 小王同学还发现,铁管表面涂上含有添加剂M的涂料后不易锈蚀,其原因是 。
28.现有某铁样品5.6g,含有的杂质为镁、锌、铜中的两种或三种。向其中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产生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一定没有固体剩余
②x的值为0.2
③铁样品中可能含有镁
④M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2种或3种溶质
(2)用含Fe2O360%的赤铁矿石800t,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8%的生铁 吨。
(3)已知某铁的氧化物可表示为FeaOb=xFeO yFe2O3。经测:15.2克的某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1.2克。则x:y= (填最小整数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10g
(2)10%
【解析】【解答】(1)石灰石中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15克石灰石中加入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5克滤渣,则碳酸钙质量为10克。
(2)设反应生成氯化钙质量为x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100 111
10g x
100:111=10g:x
x=11.1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石灰石中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分析;
(2)根据反应的碳酸钙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氯化钙质量,由此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答案】(1)4.4
(2)溶解;偏小
(3)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
x=8.4g
该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100%=84%
答:该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84%。
【解析】【解答】(1)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气体的质量=10g+100g 105.6g=4.4g
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4.4g。
(2)稀释浓溶液得到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溶液,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溶解、装瓶并贴上标签,故填溶解;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大于水的实际体积数,即量取的水偏少,则配制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测定碳酸氢钠所需盐酸的质量就偏小,计算出来的碳酸氢钠质量分数偏小,故填偏小。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
3.【答案】(1)
(2)解:设需要甲烷的质量为x
x=32t
答:需要甲烷的质量为32t
【解析】【解答】(1)如图所示,该反应是甲烷在催化剂和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是:;
【分析】(1)根据化学式图示,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化学方程式。
(2)根据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关系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4.【答案】(1)231
(2)6∶5
(3)13.4%
【解析】【解答】 (1)、维生素B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维生素B6中碳、氧元素质量比.
(3)、维生素B6中磷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式量就是各原子的质量总和来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来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在总质量的百分含量来解答。
5.【答案】(1)9.6g
(2)24.5g
【解析】【解答】(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1g-21.4g=9.6g。
(2)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x
2KClO3 2KCl + 3O2↑
245 96
x 9.6g
245:96=x:9.6g
解得x=24.5g。
所以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24.5g。
【分析】(1)根据试管反应后减少质量即为生成氧气质量分析;
(2)根据生成氧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出氯酸钾质量分析。
6.【答案】解:设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x
答: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85t。
【解析】【分析】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题目中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碳酸氢钠的质量,未知量是氯化钠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7.【答案】(1)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00g-302g=198g
(2)解:设50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450g,
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90%;
答: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为90%。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气体的质量=反应总质量-反应后剩余物的质量。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酸钙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铁碳酸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8.【答案】(1)9.8
(2)解:设50gCuSO4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2%。
【解析】【解答】(1)CuSO4溶液会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Cu(OH)2沉淀,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4.9g,实验2和实验3生成沉淀的质量相同,说明实验2中硫酸铜已经完全反应,所以当50g CuSO4溶液完全反应时,所得沉淀的质量为9.8g,故填:9.8;
【分析】(1)根据表格中数据,实验2和实验3生成沉淀的质量相同,说明实验2中硫酸铜已经完全反应,进行分析。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氢氧化铜的质量,未知量是硫酸铜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9.【答案】(1)3
(2)10∶3∶12
(3)0.6
【解析】【解答】(1)碳酸钙由碳、氧、钙3种元素组成;
(2)碳酸钙中钙、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12:(3×16)=10:3:12;
(3)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儿童每天嚼食此钙片1片,其中含碳酸钙1.5g,可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1.5g×40%=0.6g。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析;
(3)根据图示数据和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
10.【答案】(1)3.3
(2)解:由图可知,向10g样品中加入50g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50g-57.8g=2.2g,继续加入50g稀盐酸,产生57.8+50g-106.7g=1.1g,故第一次加入50g稀盐酸,盐酸完全反应。
解: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7.3%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解析】【解答】(1)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50g+50g-106.7g=3.3g;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气体的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盐酸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11.【答案】(1)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2)4.8
(3)解:设混合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x=12.25g
答:混合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
(4)增大
(5)过滤、洗涤、干燥
【解析】【解答】(1)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制得氧气的质量为:16.25g-11.45g=4.8g;
(4)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由于生成了氧气,故固体质量减小,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
(5)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制取氧气后的残余固体中含二氧化锰和氯化钾,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要想分离出二氧化锰,可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
【分析】(1)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氧气的质量=发言权总质量-反应后固体的质量。
(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氧化铁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铁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4)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计算。
(5)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12.【答案】(1)钠、氢、氧三种
(2)1:3
(3)3;139.56
(4)解: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20g-119.56g=0.44g,
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1.06g
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57.0%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7.0%。
【解析】【解答】(1)根据化学式可知,NaOH由钠、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根据化学式可知,Na2CO3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3;
(3)分析题中数据可知第3次测定时溶液的pH=7.0,说明稀硫酸与样品中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Na2SO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4、5次时稀硫酸已过量,所以m=129.56g+10g=139.56g;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CO2的质量,再由CO2的质量求出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最后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分析】(1)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
(2)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元素角码之比。
(3)根据题中数据可知,第3次测定时溶液的pH=7.0,说明稀硫酸与样品中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Na2SO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4、5次时稀硫酸已过量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CO2的质量,再由CO2的质量求出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最后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3.【答案】(1)3:1:4
(2)24
(3)
【解析】【解答】(1)甲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2)64g甲醇中含碳元素的质量=;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化学式计算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2)根据化学式计算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甲醇的质量,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14.【答案】解:设生成氯气质量为x
142g÷3.2g/L≈44.4L
答:可制得常温下氯气44.4L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出产生氯气的质量,即可求出其体积。
15.【答案】碳酸氢铵
【解析】【解答】解:10000元购买的碳酸氢铵所含氮元素的质量为:,10000元购买的碳酰铵所含氮元素的质量为:,所以购得化肥中含氮元素质量较多的碳酸氢铵,故填:碳酸氢铵。
【分析】先计算相同价钱购买物质的质量,再由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判断氮元素质量多少分析。
16.【答案】(1)解:设合金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y,
解得x=5.6g
解得y=7.3g
则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为8g-5.6g=2.4g
答: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为2.4g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107.8g+0.2g-8g=100g,则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解析】【解答】(1) 解:设合金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y,
解得x=5.6g
解得y=7.3g
则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为8g-5.6g=2.4g
答: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为2.4g 。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107.8g+0.2g-8g=100g,则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
【分析】(1)金属铜不与盐酸反应、铁与盐酸反应,根据方程式找到物质的质量关系,列比例式即可得出答案;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计算出盐酸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17.【答案】(1)4;3.2
(2)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则
解得x=6.8g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6.8g
(3)
(4)b
【解析】【解答】(1)上述实验过程中,反应后过滤的滤渣为二氧化锰,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则m=4;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可知,反应过程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140g-136.8g=3.2g;
(2) 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则
解得x=6.8g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6.8g。
(3)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中水的质量为 136g-6.8g=129.2g,反应结束后烧杯中为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水的质量为 136.8g-4g=132.8g,
(4)由题意可知,设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氯酸钾的质量均为1g,分别设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y、z
316:32=1g:x,x=0.1g;
68:32=1g:y,y=0.47g;
245:96=1g:z,z=0.39g,
根据方程式计算可知,等质量的这三种反应物完全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关系为过氧化氢产生的氧气质量最大,故答案为b。
【分析】(1)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化学性质不变;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计算;
(2)根据方程式找比例关系、列比例式,即可得出答案;
(3)根据图示求出反应前、后水的质量,即可得出图象;
(4)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关系综合分析。
18.【答案】(1)0.75mol/L
(2)NaOH与Na2CO3;3 :1
(3)112
【解析】【解答】(1) 加入75ml盐酸时二氧化碳的体积达最大,此时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根据氯离子、钠离子守恒有,n(NaOH)=n(NaCl)=n(HCl)=0.075ml×0.1mol/L=0.0075mol,则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5mol/L,故答案为:0.75mol/L;
(2)由曲线A可知从60ml到75ml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n(NaHCO3)=n(HCl)=(0.075-0.06)L×0.1mol/L=1.5×10-3mol,根据C原子守恒,所以n(CO2)=n(NaHCO3)=1.5×10-3mol,n(NaOH)=0.0075mol ,则 n(CO2):n(NaOH)=1.5×10-3mol:0.0075mol=1:5 ,按照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进行, NaOH有剩余,溶液中溶质为Na2CO3和NaOH ;根据C原子守恒可知, n(Na2CO3)=n(CO2)=1.5×10-3mol , 根据钠离子守恒,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075mol-1.5×10-3mol×2=0.0045mol , 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045mol:1.5×10-3mol=3:1 ,故答案为: NaOH与Na2CO3 ;3 :1;
(3)曲线B 从25ml到75ml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n(CO2)=n(HCl)=(0.075ml-0.025ml)×0.1mol/L=0.005mol , CO2气体体积为0.005mol×22.4L/mol=0.112L=112mL ,故答案为:112。
【分析】(1)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向通入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当二氧化碳气体完全放出时,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该反应的实质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根据盐酸的物质的量即可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
(2)当生成CO2气体时,发生反应,对于A溶液来说,滴加盐酸
60mL时没有气体生成,可能发生反应和 ,根据消耗盐酸体积相对大小即可确定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3)先确定B溶液中的溶质,再根据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方程式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19.【答案】(1)5.8
(2)解:设样品中氯化镁质量为x。
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答:在粗盐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19.0%。
(3)解:设样品中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7.4%。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完全反应时生成5.8g氢氧化镁,故答案为:5.8;
【分析】(1)图中沉淀最大质量为5.8g,即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5.8g;
(2)根据MgCl2+2NaOH=Mg(OH)2↓+2NaCl计算;
(3)根据MgCl2+2NaOH=Mg(OH)2↓+2NaCl计算。
20.【答案】(1)细口瓶
(2)此时10 片该品牌钙片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3)小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4)解:设加入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7.3%
答:加入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解析】【解答】(1)实验室用细口瓶保存液体药品;
(2) A 点表示的意义是:10 片该品牌钙片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3)A点时,碳酸钙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B点溶液中的稀盐酸过量,此时溶液的pH小于7,测溶液pH的方法是:将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被测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溶液的pH;
(4)将二氧化碳的质量带入方程式,可以计算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根据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可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分析;
(2)根据A点的意义分析;
(3)A点时碳酸钙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A点之后酸过量,溶液ph<7;
(4)根据图像分析,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将二氧化碳的质量带入方程式,可以计算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可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1.【答案】(1)催化作用
(2)0.8
(3)1.7g
【解析】【解答】(1)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5.6g-34.8g=0.8g;
(3)解: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x =1.7g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1.7g。
【分析】(1)根据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分析;
(2)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氧气的质量分析;
(3)根据氧气的质量带入方程式计算过氧化氢的质量。
22.【答案】(1)
(2)
(3)10%
(4)40g;C
【解析】【解答】(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设参加反应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X=10.6g,y=11.7g
则固体混合物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为
(3)当滴加了100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32. 4g水,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知,需要浓盐酸的质量为200g×7. 3%÷36. 5%=40g,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40g÷1. 18g/mL≈33. 9mL,则量取该浓盐酸(密度为1. 18g/mL)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50mL。
故答案为:① ;② ;③10%;④40g;⑤C。
【分析】(1)依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原理书写;
(2)依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结合题中数据分析;
(3)依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结合图像和题中数据分析;
(4)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分析。
23.【答案】(1)3;20;3:4:3;176;3:4
(2)解: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答: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4.5%。
(3)解:氢元素的质量为
答:氢元素的质量为8g。
【解析】【解答】(1)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因此,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每个维生素C分子中共有20(6+8+6=20)个原子,其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3:4:3;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6(),其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等于():()=3:4;
故答案为:3/三;20;3:4:3;3:4;
(2)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该元素的质量与组成物质的元素总质量之比,在求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时,计算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可先根据化学式计算出的相对分子质量:
;
故答案为:
解: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4.5%;
(3)求176g维生素C中含氢元素的质量时,先求出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再用总的质量乘以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即可求出176g维生素C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8g;
故答案为:
解:176g维生素C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答:176g维生素C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8g。
【分析】(1)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及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24.【答案】(1)8∶11∶5∶3
(2)96∶11
(3)14
【解析】【解答】(1)阿昔洛韦中碳、氢、氮、氧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8∶11∶5∶3;
(2)阿昔洛韦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45g阿昔洛韦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分析】(1)根据化学式分析;
(2)(3)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分析。
25.【答案】(1)第①步中设未知数不能带单位,第②步化学式不正确、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第⑤步计算结果没有单位,第⑥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没有乘以100%(合理即可)
(2)解:设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x =7.3g。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答: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解析】【解答】(1)第①步中设未知数不能带单位,第②步化学式不正确、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第⑤步计算结果没有单位,第⑥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没有乘以100%(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一般分为六步:
1.设未知量,且未知数不带单位;
2.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3.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x);
4.列计算用到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
5.求算结果,注意单位;
6.写出简明的答案。
26.【答案】(1)4.4;80
(2)解:设30g炉甘石中碳酸锌的质量为x。
ZnCO3 +2HCl = ZnCl2 +H2O +CO2↑
125 44
x 8.8g
x=25g
炉甘石中碳酸锌的质量分数=×100%=83.3%
答:炉甘石样品中碳酸锌的质量分数为83.3%
(3)解:曲线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1)由表格可知,第一次加入20g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2.2g,第四次加入20g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8.8-6.6=2.2g,但第五次加入20g盐酸之后,8.8g不变,无二氧化碳产生,所以第四次加入盐酸时,碳酸锌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第二次加入盐酸时也产生2.2g二氧化碳,两次产生的总质量X为:2.2g+2.2g=4.4g,炉甘石中的ZnCO3完全反应时,共需要盐酸80g。
(2)总共产生的 CO2 为8.8g,将其代入化学方程式解得x=25g,则质量分数为: ×100%=83.3%
(3)一共加入了80g盐酸,碳酸锌恰好完全反应,一共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8.8g,所以图像为:
;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以给定数据,做相应计算;
(2)根据含杂质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3)数图结合,作图规范。
27.【答案】(1)设产生氢气的质量为x,则
解得x=0.4g
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4g。
(2)
(3)Zn、Al
(4)铝在常温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防止内部的金属进一步反应
【解析】【解答】(2) 、由(1)的化学方程式可知,6.5g锌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0.2g氢气,
铝、锌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 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消耗锌的质量关系曲线 如图:
故答案为:
(3) 、 根据题(2)画图可知 , 1.8g样品M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0.15g氢气 的质量大于1.8g,Zn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的0.55g氢气,小于1.8gAl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0.2g氢气,故1.8g样品M 是由金属铝和锌组成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 Zn、Al
(4) 、 铁管表面涂上含有添加剂M的涂料后,因M中含有金属铝,铝在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铁管的表面,防止内部的金属进一步反应;
故答案为: 铝在常温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防止内部的金属进一步反应
【分析】 (1) 、根据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2) 、根据锌与稀硫酸反应中消耗的锌的质量和生成的氢气来分析;
(3) 、根据图像的关系来分析;
(4) 、根据铝在常温下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来分析。
28.【答案】(1)②
(2)343
(3)2:1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100g×9.8%××100%=0.2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Fe +H2SO4═FeSO4+ H2↑
56 2
5.6g 0.2g
Zn +H2SO4═ZnSO4+ H2↑
65 2
5.6g 0.17g
Mg +H2SO4═MgSO4+ H2↑
24 2
5.6g 0.47g
铁样品中含有杂质生产氢气没有减少,故一定含镁,铜和锌至少含有一种.
① 由分析可知,可能含有铜,故可能有固体剩余,故错误;
② 由分析可知生成氢气0.2g,故x=0.2,正确。
③ 由分析可知,一定含镁,故错误;
④ M点硫酸过量,铁和硫酸生成硫酸 亚铁,镁和硫酸生成硫酸镁,可能含有锌,锌和硫酸生成硫酸锌,故含有三种或四种溶质,故错误;
故答案为:②。
(2)设可炼得铁的质量为x。
Fe2O3 +3CO3CO2+ 2Fe
160 112
800t×60% x
x=336t
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8%的生铁的质量==343t
(3)15.2克的某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为11.2克,
则氧元素的质量=15.2g-11.2g=4g,
则a:b=:=4:5。
则x+2y=4,x+3y=5,
则x=2,y=1,x:y=2:1。
【分析】(1)根据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酸的氢元素,依据图象中的数据和氢元素守恒即可计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然后结合金属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氧化铁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铁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3)根据15.2克的某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为11.2克,则氧元素的质量为15.2g-11.2g=4g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