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新课导入 新课讲授 课堂总结 课堂检测)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新课导入 新课讲授 课堂总结 课堂检测)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17 07:3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本课通过20世纪中国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导入新课,介绍三位伟人也是这一单元要学习的知识,这一节课先介绍第一位孙中山,这样导入既是单元导入,也是本课的导入。分析材料得出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中国受到来自西方武力、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冲击,中国地主阶级也开始探索救国之路,但是以失败告终。在这种背景下孙中山成立革命政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一系列革命运动。
2.本课的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首先让学生自学,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三民主义的内容,利用表格形式对三民主义的内容进行总结,领导革命失败之后,孙中山认识到需要革命同盟,因此国共合作,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引导学生分析新三民主义的“新”在哪里,新旧之间的比较,从而更清晰地理解三民主义。本课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主义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对三民主义内容进行分析,突破重点难点。1.识记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基本史实。
2.理解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局限性及《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
3.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中国20世纪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知道是哪三次吗?与哪三位伟人有关?他们分别提出哪三大理论?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辛亥革命和
中华民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次历史巨变孙中山 毛泽东邓小平 三位伟人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理论成果江泽民“三个代表”醒站富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鸦片战争三民主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呢?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民族危机加深伏尔泰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1900年以后,在国内掀起了出版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翻译著作,创办革命报刊,发行革命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 
——《中国近代史》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从材料可以看出,20世纪初什么思想得到传播?李鸿章康有为维新变法君主立宪“中体西用”鸦片战争以后,面对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都提出了什么样的救国主张?结果如何?“师夷长技以制夷”林、魏 结果:失败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 材料一 1895年~1901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不仅原来较好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如何?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中国的反应李鸿章“中体西用”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孙中山?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孙中山的探索 (回忆必修一知识)
组织方面——兴中会成立
军事方面——广州起义
理论研究——借鉴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危机严重;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
壮大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各派方案失败经济:政治:思想:2.三民主义的提出(1)1905年同盟会成立(2)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大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简称三民主义。 材料 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同盟会宣言》(1905) 材料 “民众所接受者,仅三民主义中之狭义民族主义耳。正惟“排满”二字之口号,极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而弱点亦在于此。”
——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材料反映了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进步性在哪里?局限性是什么?民族主义内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进步性: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民族主义 材料 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1906)
材料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1905) 材料反映了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进步性在哪里?局限性是什么?民权主义民权主义内容: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国民主权
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利益和
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民主权利的渴望。
局限性:未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材料 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同盟会宣言》材料反映了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进步性在哪里?局限性是什么?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内容:核定地价涨价归公
进步性:反映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与要求;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局限性:未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内容推翻清王朝,实现民族独立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国民主权核定地价
涨价归公评价进步性不足3.评价核心前提保障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中国人民的愿望推动民主革命进程未明确反帝反封建不彻底失 败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结 果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1912年《临时约法》两次护法运动二、三民主义的实践活 动攻打冬宫观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共一大旧址看中国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诞生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改组国民党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孙中山的抉择?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1.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
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重解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推翻清王朝,实现民族独立推翻帝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国民主权核定地价
涨价归公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2.内容及评价纲领目标方法途径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明确提出反帝普遍、具体的民权;
反帝反封建相结合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关心工农生活 “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是革命的三民主义,是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只有这种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国共共同目标: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3.意义与局限局限: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从孙中山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1.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的精神。
2.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为民族革命鞠躬尽瘁的精神。孙中山和
他的民主
政治追求三民主义提出背景基本内容评 价三民
主义实践辛亥革命新三民
主 义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继续努力提出背景基本内容评 价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讨逆运动
两次护法运动1.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C2.《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B3.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C4.《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列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C5.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
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
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