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封邦建国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课标要求】: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朝代歌夏 约公元前2070年 启 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 在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面积3.75平方公里。1959年开始发掘。遗址中,现已发现建筑基址多座。其中一座基址中心建筑为面阔八间、进深三间的大型宫殿。同时,遗址中出土有制陶、铸铜、制骨、制石的手工作坊和一些陶器、铜器等。其年代晚于河南龙山文化而早于商代二里岗文化;经碳—14法测定,遗址年代约当公元前1900—前1600年,与文献中所记夏朝时间相符。学术界普遍认为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属于夏文化。二里头夏朝宫殿基址夏朝(约为前2070年—前1600年)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东)。
根据史书记载,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至桀时,夏朝灭亡。制度:凌驾于全社会的公共权力,即家天下取代公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王位世袭制) 成汤灭夏后,建立商朝,定都毫(今河南商丘)。后来商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西北)才安定下来。商朝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什么是内服与外服?①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
② 商王对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③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商朝:(约前1600──前1046)3、从下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历史信息?(1)神权弥漫,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商王既是国家元首又是群巫之长)
(2)商朝有很高的文明成就(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文字)
(3)保留了大量史料 商代,河南安阳殷墟王陵区祭祀坑中的无头奴隶遗骨。 商代,河南安阳殷墟后岗墓葬区祭祀坑中的奴隶遗骨。返 回返 回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商朝——以商部族为中心的方国联盟武王 姜尚 封邦建国>西周建立西周(约前1046——前771)西周政治制度的
主要制定者周公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封邦建国>西周建立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分封对象:同族、功臣、姻亲、先代帝王后代
分封内容: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
权利:世袭统治权
诸侯义务: ①镇守疆土 ②随从作战 ③缴纳贡赋
④朝觐述职
积极作用:
①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扩大统治范围、
②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
消极作用:宗族色彩严重,诸侯相对独立。分封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宗法制度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巩固了统治,但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西周又实行了分封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 大宗、小宗示意图封建与宗法制关系图表示其余嫡子及庶子等降一级 长子长子长子长子长子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宗法制度目的:巩固分封制,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的矛盾作用: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特点:
①嫡长子继承(核心)、
②确立严格的大小体系,社会等级森严、
③血缘关系与政治纽带相结合,“家、国”一体、
④大宗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周礼》书影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宗法制度 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器用,皆有等宜。
——《礼记·王制》先君周公制《周礼》。
——《左传·文公十八年》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
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作用:使贵贱有序,各安其分,上下“和同”,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西周的礼乐制度:由周公制定何谓“礼”、“乐”?它起到什么作用?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墓内的编磬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 关于乐队和歌舞队的编制,《周礼》有严格规定。乐队的规定是:“王宫县”,即排列成东西南北四面;“诸侯轩县”,排列三面;“大夫判县”,排列两面;“士位特县”,排列一面。歌舞队的规定是: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称为“八佾”;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称为“六佾”;卿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称为“四佾”;士用四人,列成二行,称为“二佾”。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宗法制度南宫柳鼎
(西周时期,传陕西省宝鸡市出土) 墓葬中有列鼎之制,鼎的多少,可以用来别上下,明贵贱,作为标志统治权力大小和等级高低的一种器物。列鼎数 目有九、七、五、三,计四级,即“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宗法制度西周一般贵族服饰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据《周礼》记载,衮服是西周统治阶级的最高一级礼服衮服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材料一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左传·桓公二年》材料二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左传·昭公七年》 根据上述材料,试归纳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条件下,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解析与探究自我测评1.商代的附属国与西周的诸侯国有什么不同?
2.说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
3.查找有关文献和考古资料,说一说礼乐制度的西周社会
的表现形式。商代附属国相对独立性较大,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的有很大的自主权;
西周诸侯国与王室关系更为密切,臣属关系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简化训练活动建议 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古汉字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试根据下列甲骨文的字形,找一找其中反映出的有关商周政治状况的信息。知识梳理一、夏朝:
二、商朝:
三、西周:实行内外服制度;对附属国控制力有限;弥漫神权色彩分封制(含义、内容、作用)
宗法制(含义、内容、作用)
礼乐制(维护宗法分封等级制)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出现公共权力方国联盟确立天下共主(奴隶制国家发展)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什么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3)带有浓厚的部族、迷信色彩,但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小结拓展:1、西周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相连。宗法血缘关系是分封的主要 依据,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反映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材料三: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 ·周本纪》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在《史记 ·周本纪》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下》材料四: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 ·周本纪》请回答:
1、上述材料所属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推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候地位的主要是那些人。这些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3、材料三、四说明里什么答案:
1、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
2、同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义务:①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 ③缴纳贡赋、 ④朝觐述职
3、材料三说明周天子尚能对周后控制、材料四说分封制遭到破坏针对训练1、下列关于商朝内外服制度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内服由商王直接控制和管理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C、内外服的实际权力由商王控制 D、商王把附属国也紧紧控制在手中
2、西周与商代相比,政治上的主要不同是( )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全面实行分封制
C、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 D、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点拨:因商朝已局部实行分封制,西周是分封制发展和完善的时期。
3、据说周公东征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封建”的意思是指( )
A、分封诸侯国 B、封建制度
C、一个社会发展阶段 D、封界建城DBA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共同点是强调( )
A、等级关系 B、政治关系 C、臣属关系 D、血缘关系
点拨:宗法制是把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政治制度,而分封制又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因而选D。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层层封授、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相结合的特点。
5、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AD6、《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A封邦建国>西周建立功绩:
㈠ 率军东征,平叛三监。
㈡ 稳定东方,营建东都洛邑
㈢ 大举分封,扩大周朝统治范围。
㈣ 创立礼乐制度西周政治制度的
主要制定者周公二里头夏朝宫殿复原图
(正面俯视)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夏朝活动区域图 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 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左传》襄公四年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鲧(禹的父亲)筑城以卫(护)君,造郭(外城)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
——《淮南子·原道训》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上述史料说明了什么历史情况? 史料说明:夏朝把天下划分为“九州”进行统治;出现了镇压人民的刑罚;统治者筑城郭以保护自己。奴隶制国家机器已经产生。 利簋
(1976年陕西省临潼县出土) 簋为盛食器。利簋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45公斤。簋内有铭文32字记述了周王伐商的事迹。现藏陕西省临潼县博物馆。天亡簋(盛食器)
(陕西岐山出土) 簋高24.2厘米,口径21厘米。簋内有铭文78字,记述了周武王灭商后举行大典,祭告文王,并代替殷王祭祀上帝的事迹。封邦建国>西周建立牧野之战(想像画) 封邦建国>西周建立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商朝——以商部族为中心的方国联盟伊尹成汤 伊尹,辅佐成汤建立商朝的功臣。宜侯矢簋(盛食器)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1954年在江苏丹徒出土。簋内有铭文120余字,实存116字,记述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赏赐他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簋铭文是关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重要史料。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封邦建国>分封制鲁侯尊及铭文 鲁侯尊,西周初年的容酒器,也是礼器。器内有铭文二十二字,记载周康王命令王臣明公派遣由殷民三个氏族组成的军队,征伐东夷,鲁侯亲自参加战役。由此表明,西周出兵征伐,姬姓嫡系诸侯要亲历战场助战。封邦建国>西周建立 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宗法制和起维系作用的礼乐制度。它是执政的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而制定的。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谁制定的?由哪几部分组成? 课堂设问课堂设问什么是分封制?分封的目的是什么?西周都分封哪些人去做诸侯?西周的诸侯国与商王朝的附属国有何不同?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周王室将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封赐给臣下,广建子国,用以拱卫周王室。受封的主要是亲族、功臣、先代贵族等。西周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统治效果得到加强。调动已有知识,思考……1、你能说出古代中国共经历了哪些朝代吗?夏(前2070-前1600)
商(前1600-前1046))
周(西周、东周)
(前1046-前770-前256)
春秋(前770-前475)
战国(前475-前221)
秦(前221-前207)
汉(西汉、东汉)(前202-25-220)
三国(220-280)
两晋(东晋十六国)(266-317-420)南北朝(420-589)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十国(907-979)
宋(辽、夏、金)
(960-1127-1279)
元(1271-1368)
明(1368-1644)
清(1636-1912.2.12)女娲伏羲炎帝、黄帝尧、舜、禹夏
(部落国家)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部落时代部落联盟时代商
(部落国家联盟)西周
(国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