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24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书法艺术chéng( )现给我们的是线条的和谐美与动态美。每一幅作品的yùn( )育中都充满了“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的线条力感与态势,我们能感受到的美感如小桥流水,轻流慢淌;如飞流瀑布,落于九天;或如林中老树,静mì( )安详,或如骇雷惊电,震hàn( )环谷,简直美不胜收。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8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__。 (《虽有嘉肴》)
(2)选贤与能,___________。 (《大道之行也》)
(3)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 (韩愈《马说》)
(4)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 (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鲁迅先生的杂文说理清晰、严密、充分,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总结性的批判。
B.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继承传统文化要食古不化,抛弃传统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C.《战狼2》中主要演员体现出的强烈责任感、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充满了阳刚之美,他们的表演自然娴熟,毫不矫揉造作。
D.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周莹,原型其实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鸣 河 刃 龟
解说:这四个字的造字方法分别是会意、形声、指事、象形。
B.一个搞人口普查的青年问一位不识字的老太太:“您今年贵庚?您的配偶还在吗?”
解说:这句话表述不得体。
C.幸福扬州 超凡脱俗 锻炼身体 陶冶性情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作为作家与出版人的许知远的“偏见”或许是一种与当下快餐文化极不合拍的深入思考。
解说:“‘偏见’是思考”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5.复兴学校开展“呵护眼睛光明行”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8分)
小亮同学将在学校动员大会上做一次主题发言,下面是他准备的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他补充、修改。
我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都渴望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中国文人笔下有很多跟眼睛有关且寓意美好的成语,比如目光如炬、[甲]_________、__________等。为了眼睛更加明亮,目光更加敏锐,让我们一起呵护眼睛,远离近视。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制定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共同实施八个专项行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乙]方案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近视防控问题的重视和关怀。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在这里,我想对老师说:__________。
在这里,我想对同学说:__________。
(1)请结合语境,在甲处再写两个成语。(2分)
(2)乙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
(3)请你在文末横线处补写小亮同学的建议,要求切合主题,表达得体。(4分)
在这里,我想对老师说: 。
在这里,我想对同学说: 。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0题。(14分)
[甲]自 遣①
[唐]李 白
对酒②不觉螟③,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注释] ①遣:排遣。诗人历经挫折,晚年常以醉酒和赏玩花月来供自己消遣。②对酒:两人对
饮。③暝:日幕。
[乙]开元中,李白初到京城,谒宰相,封一板,上题曰“海上钓鳌客李白”。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白曰:“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又曰:“何物为饵?”曰:“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时相蜘悚然。
(选自《唐语林》)
[丙]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回,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
(选自《唐人轶事汇编》)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分)
(1)李白初到京城,谒宰相:____________
(2)读未竟:____________
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相 问 曰 先 生 临 沧 海 钓 巨 鳌 以 何 物 为 钩 线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
9.甲诗、乙文各自表现出李白怎样的情感?乙、丙两文表现李白的个性,描写方法有什么不同?(4分)
10.东坡有言:“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请结合甲诗、乙文,谈谈你对上述言语的理解。(4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8分)
材料一 随着城镇化的迅猛推进,城市内涝防治成了汛期防灾减灾的“新课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有185座城市受到城市内涝的威胁。
实际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城市内涝问题就已经凸显,但当时内涝造成的损失相
比江河洪水的损失要小,因而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然而,自2010年以来,五年中有四年城市内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发生流域型大洪水的1998年。
面对损失与受淹城市数成大幅上升的趋势,人们开始对城市内涝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媒体报道也随之跟进。城市内涝的“病根”主要源于内外两个方面。从全球气候大环境来看,受气候变化影响,每年的极端性强降雨频次呈现上升趋势。加之往年受厄尔尼诺等各类极端天气现象影响,越来越大的降水量也带给城市更大的挑战。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来看,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山林湖泊等生态系统被肆意破坏。原本覆盖着植被的土地大范围地被柏油路、水泥路等硬化路面取代,用来蓄水的低洼地被填平,湿地和湖泊变成了住宅,下凹式立交桥越建越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如地下车库、地铁等),种种做法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从而直接导致城市的雨水积存和渗透能力降低,仅依靠市政管网来排走雨水已是杯水车薪。
(摘编自新华网《雨季总“看海”,城市内涝之困如何解?》)
材料二 城市的排水设置只是内涝问题最下游的原因,解决城市排水系统仅是治标。建议一个“海绵城市”,让城市的生态系统能够恢复,才是解决内涝的根本办法。所谓海绵城市,即通过“渗、滞、蓄、用、排”等技术,使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材料三 综合我国“海绵城市”推进情况和洪涝治理现实,
建议科学分析、客观评价其作用和适应范围,理性看待其功
效,真正从洪水和涝水的规律研究开始,把握正确的方向。
要客观分析评价“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的适用性。建议组织多学科、多专业的专家,客观分析当地自然地理、降雨特性,科学谋划城市内涝的解决途径,评价“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各地的适用性,因地制宜制订符合我国实际的内涝解决方案,并修订相关技术规范、指导意见。
(中国水利网站,2018年7月26日)
11.下列对于材料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受气候变化影响,极端性强降雨频次上升,降水量越来越大,是城市内涝“病根”的主要外因。
B.城市扩张的种种做法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导致城市内涝日益严重。
C.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认为解决城市内涝的关键在于市政管网排水系统,从事排水系统的改造是非常合理的。
D.材料三站在理性看待海绵城市功效的立场,提醒我们应因地制宜,制订符合我国实际的内涝解决方案,真正为我国的洪涝治理起到应有的作用。
12.根据材料二,说说“海绵城市”的基本构成要素及主要功能。(2分)
13.结合几则材料,说说我国在解决城市内涝过程中应采取的合理做法。(写出三点即可)(3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14分)
种包谷的老人(节选)
何士光
①七月半,落溪坪的人们动手扳包谷。
②刘三老汉的包谷,是队长刘诚喜带了人去帮忙扳的。开始,只去了三个男子汉,以为一次就能担回来。哪知道,在坡上一清点,就连三十个汉子一次也未必能担完。在那包谷林旁边,刘诚喜他们惊愕得好一阵说不出话来。
③消息顿时传开了。这天下午,刘三老汉家的土坡简直像赶场,乡亲们都来帮忙、探望,临近黄昏的时候,包谷全扳回家了,满满的五十七挑。这些包谷晒干簸净之后,不下三千斤。从落溪坪这两年的收成来看,一家五口的收成大抵这样,可是,这却是刘三老汉一个人细心耕种出来的,这就不能不叫人吃惊。
④直到吃夜饭了,女人和娃娃老远地呼喊起来,人们才渐渐地散去。后来,过不了几天,这事也渐渐淡了下来。
⑤可是不久,就在八月开头里的一天,入夜以后,有人慌慌张张地传过话来,说刘三老汉病了,病得很厉害。
⑥不一会,刘三老汉歇息的屋里站满了人。从门槛那儿往屋里探望,油灯的光线静静地抖动着,透出来好些黑色的、一动不动的背影。后来的人进不去了,只好留在外面,留在那间黑暗的、砌着月牙形的灶台的屋子里低声地谈论。往昔的日子那样艰难,他不是一次次地都挺了过来?好容易到了今天,他又收了那么多的包谷,为什么要别大家而去呢?不,不会的!
⑦刘三老汉的灰黑而补缀的帐子给撩起来,掖在枯黄的竹竿做成的床架上,隐隐地现出来蜡染的、蓝底上带着白色菱花的土布被单。他就躺在那儿,头枕在窄小的、长方形的枕头上,合着眼睛。
⑧刘诚喜俯下身呼唤他,也得不到一点回应。他的眼帘垂下来,安详地合着,一点也不像病了,不过是安歇了,仿佛他已经做完了该做的事情,可以落心地歇下来,在蓝色的夜里宽余地睡过去。油灯的光亮飘忽着,在他的脸上变幻着光彩和暗影,像一个安详而亲切的睡梦,使他脸上的笑意更恬静、生动……
⑨这时候,落溪坪的木匠刘诚贵,一个四十来岁、脸长长的男子汉,急急忙忙地赶来了。他对刘三老汉病倒了尤其不相信。等到他清楚了事情确实是这样,一跺脚回过身来,对大家说:
⑩“嗨呀,这咋会呢?前天三伯还找我给他做家具!”
“嗯?”乡亲们不明白,有人问道:“做……家具?”
“是呀,”木匠刘诚贵说,“三伯用他卖包谷的钱,做两张柜子,一张碗架,一张方桌,四条板凳,是给翠娥的!”
乡亲们都怔住了:翠娥,是刘三老汉的小女儿,二十年前嫁到五十里外的七星场,难道说,二十多年了,他心里还一直记挂着这回事?翠娥出嫁的时候,一件陪嫁的东西也没有,刘三老汉是抹着眼泪望着她走的。可是,那是怎样的年成呢?那时连衣食都那样艰难,他才死了妻子和儿子,自己也病着,靠翠娥的照料才活下来,哪还顾得了这些?算来,翠娥也是四十出头的人了,万分想不到,刘三老汉心里竟然还一直丢不开!
这一来,队长刘诚喜也想起来,前几天,三伯颤抖着手交给他32块钱,托他还到乡信用社,不知道是哪一年欠的贷款;一个时常为刘三老汉挑水的后生,也跟着省悟了,说三公昨天还送给了他一只珍爱的鸟笼。大家都知道,那只鸟笼子牵连着一缕已逝的韶光……
一时间,乡亲们似乎明白过来了,感到刘三老汉这一回真要去了。有的女人失声缀泣起来。刘诚喜他们又弯下腰去,哽咽着声音呼唤:
“三伯,三伯!”
“三公,三公!”
后来,人们看见刘三老汉合着的眼帘微微地动了一动,终于慢慢地睁开来。他依旧那样安详,仿佛他已经远远地去了,听见乡亲们呼唤,才又回过头来同大家再见上一面,说他总算活到了这一天,做完了自己的事情,该回去了……
刘诚喜一见三伯睁了眼睛,连忙同乡亲们商量,打发人去七星场叫翠娥,去乡场上请医生,分头进行。不一会,落溪坪的夜色因岁月的沉淀而更显宽厚和深远,在那条轻卷着雾岚的、成年累月都静静地蜿蜒的石板路上,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
赶紧,赶紧!刘三老汉辛苦一生,还能把好日子过下去,也说不定……
(选自1982年第6期《人民文学》,有删改)
14.小说依序讲述了刘三老汉的事,刻画出一个真实的农民形象。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写下表。(4分)
15.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说说第四段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
落溪坪的夜色因岁月的沉淀而更显宽厚和深远,在那条轻卷着雾岚的、成年累月都静静地蜿蜒的石板路上,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
16.小说节选的部分写出了哪些“爱”?请你结合文章的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从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分析这些“爱”的价值与意义。(6分)
[链接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干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
第三部分 作文(40分)
17.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温暖冬日里的一片阳光,温暖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温暖是游子远行前母亲的叮宁,温暖是车上给老人让座的爱心;温暖是雨天老师送学生回家的那把伞,温暖是孩子对病重母亲的照顾……温暖是相互的,只要你送给别人温暖,别人也会送你温暖。
请你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