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A)(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A)(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1 02:16:2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A)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6分)
清晨,一抹朝阳透过云层射向大地,飘浮的朵朵白云就像流动的音乐,滑过碧澈的天空,清脆的鸟鸣围绕在耳(pàn)______。凉爽的晨风穿窗而过,端坐在窗前,让自己[甲]在晨曦的光晕里,追溯起过去最美好的时光,心底泛起柔柔的情愫、暖暖的憧憬,这便是(tián)___静的味道。
当喧嚣[乙]了周围的宁静,独处的清幽就(jiá) _____然而止。一天中最美的光阴,莫过于静静地坐在时光的角落里,拂去所有的喧嚣,让心灵沉淀下来,茶香袅袅中,捧一卷诗书,细细品读。婉约清新的文字,如清澈的溪水[丙]着疲惫的心;
又似轻柔的展风,清爽着(zào)___热的心。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耳(pàn)_____ ②(tián)_____静 ③(jiá)_____然而止 ④_____(zào)
2.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甲]沉迷 [乙]湮没 [丙]洗涤
B. [甲]沉浸 [乙]湮没 [丙]洗涤
C. [甲]沉浸 [乙]埋没 [丙]洗礼
D. [甲]沉迷 [乙]埋没 [丙]洗礼
3.春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贴春联就是一种带有强烈仪式感的习俗。它除了能增加节日气氛,还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某种美好愿望。下面有几幅春联,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幅,春节时贴在家里,并跟家人赏析一下。(3分)
甲: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乙: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丙:雏鹰凌空当展兴华翅,老骥伏枥应怀报国心
丁:东海白鹤千秋寿,南岭青松万古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9分)
柳 洛 桥①
【唐】郑 谷 【唐】李 益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金谷园②中柳,春来似舞腰。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注]①洛桥:即天津桥,大唐盛世,这里是贵达士女游春的繁华胜地。安史之乱后,已无往日盛况。②金谷园:即西晋豪富石崇的别庐。
4.两首诗中画线句均写柳,请选择一处进行赏析。(3分)
5.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两诗情感上的不同。(4分)
6.上面的两首古诗中都描写了早春的景色,品读下面的诗句,其中也描写了早春景色的一句是(2分)( )
A.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B.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D.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6分)
淮阴候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守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①,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②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③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汉五年正月,徒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注] ①漂:在水里冲洗丝绵之类。②竟:到底,完毕。③王孙:公子,少年,对年轻人的敬称。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乃晨炊蓐食(在床席上进餐) B.俯出袴下,蒲伏(伏地而行)
C.中情怯耳(内心) D.杀之无名(没有理由)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2)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10.选文主要运用了哪种写法来刻画韩信?请简要分析。(4分)
11.韩信为什么没有惩治那个曾经侮辱过自己的“屠中少年”,反倒给他封了官?(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10分)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1961年,苏联科学家S.M.斯季绍夫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互相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互相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如果在850°C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试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在这种情况下,它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
  亚利桑那大学的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它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测试固体物质中的原子排列的现代技术,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它们确实检测到了“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这种情况显示,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到了平流层中。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被压扁的沙子》)
12.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原因,一些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科学家S.M.斯季绍夫发现生成“斯石英”必备的条件是_________①_________,加快“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14.文中最后得出的推论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请写出得出这一推论的两条证据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问题。(19分)
看 社 戏(节选)
王英琦
①太阳还悬在西天沉着地燃烧,便已有前村后队的人,不绝地去赶戏了。
②今晚出的戏码叫《老包坐监》。我小时看过这个戏的京剧,却丝毫不记得还有什么《老包坐监》。我生疑这戏绝不是包公戏的正宗嫡传,这又是当地人生造出来的老包新传。
③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是拥有剧团最多的全国第一大剧种。它的腿最长,生命力最强。它不像京剧有那么多的老框老套,也不像昆曲那样的高深古雅,它的全部特征个性,就在于它的不搭架子,不囿陈法,土极且又俗极。由于河南地处中原,五方杂居,便在客观上形成了豫剧兼收并蓄的优点。
④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对豫剧感兴趣,毋宁说是对当地的人文环境——对看戏和做戏的人更感兴趣。生长在城市,过去只在文学作品中看到过社戏,领略过那般“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的浑厚古朴的乡土气息。而今,我就央杂在这拨散发着泥土味葱蒜味的乡下人中,这个中的味,确实是越咂摸越有滋味。
⑤看至三分之一时,我抱着儿子转到了后台。但见伶人们有的在练拳脚,有的在念台词,旁边一个把眉毛扯得细弯弯的猫儿脸姑娘,正对镜将一只翠玉簪子,斜斜地插在油光水滑的发髻上。我来了兴致,凑上去想看仔细。这一细看不打紧,那脖上、耳根后,粗糙的皮肤,积年的老垢,全看个一清二楚。再细看那粉墨上妆的家伙,连伪造的都不如。见那猫儿脸姑娘毫无忌惮地直往脸上抹,疯终于憋不住搭腔了:“这东西对皮肤有害呵!”
⑥猫儿脸姑娘一怔,望望我道:“没事儿,俺们用的就是这,惯了。”
⑦话既搭上,我有意多问了几句。得知这是一个自发性的农村业余梆子剧团,哪儿有庙会往哪儿赶,东食西宿,四乡为家,有时连唱一个月也下不来。
⑧说话间,我才注意到后台的另一端支了个硕大无比的锅,锅边放着一案面条和青菜。我估摸这是给伶人们用的夜餐,却又觉得太寒酸了些。这些不经饿的面条青菜能挡什么事?能支补他们一晚上大功率的体力消耗么?
⑨ 我心里酸酸的。这些伶人在台上演尽王候风流事,替人儿女说相思,孰料,背后却包藏着生途的坎坷、世事的艰酸。
⑩“妈,你看!”儿子蓦地打断我的沉思。顺着他的小手指望去,果见那边石头上坐着一青衣少妇,正在奶孩子,走上前去一照眼,竟是昨晚那个武旦——那个演“大刀王怀女”的女主角。
“这孩子多大了?”
“六个月了。”
“你又演戏,又拖着个奶孩子,太辛苦了。”
她告诉我,她五岁便进了戏班,现在戏龄已二十年了。她在这个戏班是二号台柱,平时挣的钱,除了补贴家中二老,还要抚养儿子。
这时节,那孩子兀然地又吐又拉,弄得那女戏子满怀。“俺这孩儿这几天受凉了,老吐老拉……“她边说边打扫身上。我帮她抱孩子的当儿,留神到这孩子又黄又瘦,蔫蔫的一副没神样儿。
第三天晚上,猎猎地起了五六级北风。我揣了药,带了包儿子小时的裤褂,又匆匆赶到戏场,但见风雨无阻,戏场又是黑压压地坐满了人。我似乎很能理解这些乡下人戏瘾之大。望着他们那大仰脖、圆瞪眼,全副投入的样子,我很生发一些感慨……我似乎突然明白了这“高粱棵里的玩意儿“,何以会有永恒的生命力。我似乎终于懂得了,从人生、从底层民众的角度去搞艺术,是最原始的,却也是最本质、最不朽的这一伟大真理了。
我找到了那位女戏子,把药和衣服都给了她。她正要答谢,我忙止住了她。她要说的那些话于我不是酬慰,反是凝重和不能承受之伤感……
15.联系全文,简要概括豫剧的特点。(4分)
16.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7.作者说自己“对看戏和做戏的人更感兴趣”,这也是本文的写作重点。作者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来表现“做戏的人”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2分)
18.文章第 段中,作者说:“我似乎突然明白了……我似乎终于懂得了……”你从作者的“明白”和'懂得“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19.本文与鲁迅的《社戏》一文都没有按照题目所示来写戏,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你的理解。(4分)
20.作文。(40 分)
请以“有一种甜”为题,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1)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
(2)文体自选,不少于 600 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