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第一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禹陵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 大 禹夏 启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一、夏朝
1、时间:
2、地位:
3、特点:约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①出现公共权力
②出现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成汤 商朝建立二、商朝
1、建立时间:
2、政治制度:
3、政权特点: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约公元前1600年内服与外服制度
1)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2)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3)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 强化王权 内服外服外服外服外服画出内外服制度示意图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制定者周公西周建立者周武王二、西周的封邦建国1)目的:
2)含义:
3)内容:
4)作用: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都镐京●西周分封制●西周建国:①最高统治者-周王②分封对象-同姓、异姓③分封内容-土地、物资、武装、人口④与周王关系-权力、义务分封制内容:分封制作用:①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确立天下共主地位
③形成森严等级序列齐鲁燕晋卫宋周西周疆域及主要诸侯国周幽王(前781-
前771年在位) 一笑失天下
烽火戏诸侯看图阅读“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回答问题:
烽火台是古代战时传递战报、调兵的军事设施。史载西周末年,周幽王娶了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子名曰褒姒(sì)。可遗憾的是褒姒自进宫以后从未开言一笑,于是周幽王便采纳了奸臣虢(guó)石父的计谋,无故点燃烽火台狼烟,引得四方诸侯前来救驾。 当众诸侯汗流浃背赶来时,见到的却是烽火台上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于是愤然离去。这时,褒姒看见众臣属的狼狈样,果真“扑哧”一声笑了。为此,周幽王大大奖励了虢石父。公元前771年,犬戎入侵西周。当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企图招集兵马时,却无人来救,都城镐(hào)京沦陷,周幽王被杀于骊山(陕西临潼附近)。自此,历时长达二百七十多年的西周灭亡了,从而留下一个“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请回答:
1、周幽王为何知道烽火点燃,诸侯必至?
2、上述现象反映了西周社会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3、你认为西周的灭亡与其政治制度间存在何种关系?3、西周的灭亡与其政治制度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西周末年,王室的衰微与诸侯势力的膨胀;但主要原因是周幽王的政治腐败。2、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具有的权力与义务统一的特点。参考提示:
1、因为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王政令,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如派兵戍守王畿或随王出征,交纳各种贡赋等。问题1:什么是宗法制? 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的一种制度。问题2:为什么要实行宗法制?问题3、宗法制的内容如何?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2、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关系)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宗法制1)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问题4、宗法制的作用如何?西周宗法制大宗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材料:
根据礼书记载,西周时凡使用鼎,天子和诸侯用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凡使用乐器,天子用编钟四套,诸侯三套,大夫二套,士一套。
到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一些卿大夫在夺取国君用诸侯之礼,甚至僭(jiàn)用天子之礼。按礼,天子的舞用“八佾(yì)”(“佾”是“乐舞行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这时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孔丘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材料涉及到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四、礼乐制度 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
和礼仪规定。乐是与礼相应的乐舞,配合礼的进行问题1、什么是礼?问题3、礼与乐是什么关系?问题2、周礼的实质是什么?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西周一般贵族服饰衮服
是西周统治阶级的最高一级礼服。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牢固的宗法血缘与政治制度结合,带有浓厚部族色彩知识导航夏朝出现公共权力商朝内外服联盟西周天下共主探求本课知识结构,掌握基础知识1、分封制2、宗法制3、礼乐制度什么是“ 公共权力”? 指由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 ←殷墟宫殿区遗址 “服”的本意是指服事天子。
内服,是指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
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臣服只是在商王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结成的一种臣属关系。 掌握:什么是内服、外服?1.用铜钻在甲骨上钻出深而圆的孔。
2.在钻孔的一侧凿出枣核形的槽。
3.用燃炽的木枝或金属在钻凿处灼烧,甲骨就会爆裂,出现兆纹——“卜”形裂纹。
4.根据兆纹判断吉凶,把卜辞刻在兆纹附近。商人占卜刻字过程234分封对象异姓封国功臣姻亲殷商降族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古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