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下第4单元圆柱与圆锥经典 单元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六下第4单元圆柱与圆锥经典 单元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4-12 13:5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六下第4单元圆柱与圆锥经典 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在下面各比中能与0.2∶25%组成比例的是( )。
A.4∶5 B.3∶4 C.0.75∶3 D.
2.下列数量关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
A.总价一定,购买的数量和单价 B.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
C.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 D.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长方体的体积和高
3.下面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的小兰与一棵小树的相关信息。要求这棵小树有多高,需要收集的信息是( )。
①小兰的身高是1.4m ②小兰的体重是32kg ③小兰的影长是2.4m ④小树的影长是3.6m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4.如下表,当( )时,和成正比例关系。
3.2
4 10
A.1.28 B.5 C.8 D.12.5
5.在比例尺是1∶14000000的地图上,量的甲地到乙地的长是5cm,如果改画在比例尺是1∶35000000的地图上,甲地到乙地应画( )cm。
A.1 B.2 C.3 D.4
6.直径是2cm的圆形花坛按1∶100缩小后画在图纸上,花坛的实际占地面积是( )m2。
A.3.14 B.6.28 C.314 D.628
二、填空题
7.一块机械表中的一个小齿轮的直径是7毫米,把它画在图纸上是7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
8.把一个底5cm,高4cm的三角形按3∶1的比例放大,得到图形的面积是( )cm2。
9.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6000000,图上1.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甲地到乙地相距12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就画( )厘米。
10.在下表的空格中填写合适的数。
(1)已知与成正比例关系。
1 2 ( )
3.5 ( ) 14
(2)已知与成反比例关系。
2 ( )
7 ( ) 0.1
11.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07秒,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下图是陈冬(图中)、刘洋(图右)、蔡旭哲(图左)3名航天员执行此次飞行任务出发前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长15cm,宽10cm。现按3∶1的比例把照片晒出来放在学校宣传栏,宣传照片的面积是( ),合( )。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我国国旗的长与宽之比为3∶2,有一面国旗的长是150cm,它的宽是( )cm。
三、判断题
13.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0.8和1.2,那么两个外项一定互为倒数。( )
14.如果(A、B均不为0),那么A∶B=40∶9。( )
15.订阅六年级数学课本的钱数和本数成正比例关系。( )
16.一项工程,甲队40天完工,乙队50天完工。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是4∶5。( )
17.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5千米。( )
四、计算题
18.解方程。
(1) (2) (3)
19.按照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x与的比等于与的比。
五、解答题
20.商场在市民广场( )面( )处。小学在市民广场北偏西75°方向的500米处,请你在图中表示出来。

21.暑假期间,某学校准备用方砖辅走廊。如果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那么需要480块,如果用面积是16平方分米的方砖,那么至少需要多少块?
22.张方和李红积极参加社区举行的全民健身活动。张方计划每天跳绳600下,连续跳绳30天;李红计划连续跳绳40天。如果张方和李红计划跳绳的总下数相同,则李红平均每天跳绳多少下?(用比例知识列解方程解答)
23.阳光社区新建一个长方形的社区健身园,在比例尺是的图纸量得健身园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社区健身园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4.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6.5厘米,一辆小车在早晨8时出发,以每时8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几时才能到达?
25.下图中每个小方格表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1)把图中的长方形绕B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旋转后A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
(2)在正方形的右边,按2∶1的比画出正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并在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
26.每年4月是大足宝顶樱桃上市的季节,购买樱桃的质量和应付金额如下表:
质量/千克 1 2 3 4 5 …
应付金额/元 25 50 75 100 125 …
(1)购买樱桃的应付金额和质量成 比例关系。
(2)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描出表示应付金额和相对应质量的点,再按顺序连接起来。
(3)87.5元最多可以购买 千克樱桃。
参考答案:
1.A
【分析】根据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算出各选项的比值,找出与0.2∶25%比值相等的选项组成比例。
【详解】0.2∶25%
=0.2∶0.25
=0.2÷0.25
=0.8
A.4∶5=4÷5=0.8,所以4∶5能与0.2∶25%组成比例;
B.3∶4=3÷4=0.75,所以3∶4不能与0.2∶25%组成比例;
C.0.75∶3=0.75÷3=0.25,所以0.75∶3不能与0.2∶25%组成比例;
D.,所以不能与0.2∶25%组成比例。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比例的意义,只有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才可以组成比例。
2.D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据此解答。
【详解】A.根据单价×数量=总价(一定),则购买的数量和单价的乘积一定,符合反比例的意义,所以购买的数量和单价成反比例;
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边长变化,面积也变化,没有固定不变的量,所以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不成比例;
C.被减数-差=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既不是比值一定,也不是乘积一定,所以被减数和差不成比例;
D.因为长方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体积÷高,长方体的底面积是一定的,那么它的体积和高的比值是一定的,符合正比例的意义,所以长方体的体积和高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
3.C
【分析】要求小树的高度,需要收集的信息是小兰的身高,小兰的影长,小树的影长,因为知道这三个信息后,可通过比例的计算求出小树的高度。
【详解】由分析可知:
要求这棵小树有多高,需要收集的信息是小兰的身高是1.4m,小兰的影长是2.4m,小树的影长是3.6m。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用比例解决问题,明确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长度和它的影长成正比是解题的关键。
4.C
【分析】x÷y=k(一定),x和y成正比例关系,据此列出正比例算式,解比例,求出t的值即可。
【详解】3.2∶4=t∶10
解:4t=3.2×10
4t÷4=32÷4
t=8
当8时,和成正比例关系。
故答案为:C
【点睛】关键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商或比值一定是正比例关系。
5.B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据此求出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再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用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乘1∶35000000即可求解。
【详解】5=70000000(cm)
70000000=2(cm)
甲地到乙地应画2cm。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比例尺,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6.A
【分析】已知圆形花坛的图上直径和比例尺,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花坛的实际直径,再除以2,即是花坛的实际半径;最后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求出花坛的实际占地面积。注意单位的换算:1m=100cm。
【详解】实际直径:

=2×100
=200(cm)
200cm=2m
实际半径:2÷2=1(m)
实际面积:3.14×1×1=3.14(m2)
花坛的实际占地面积是3.14m2。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应用和圆的面积公式的运用,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之间的关系,求出花坛的实际半径是解题的关键。
7.10∶1/
【分析】先统一单位,然后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代入数据解答。
【详解】7毫米=0.7厘米
7厘米∶0.7厘米
=(7×10÷7)∶(0.7×10÷7)
=10∶1
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10∶1。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关键是要统一单位。
8.90
【分析】先根据放大比例尺求出放大后三角形的底和高,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求出放大后三角形的面积,据此解答。
【详解】底:5×3=15(cm)
高:4×3=12(cm)
面积:15×12÷2
=180÷2
=90(cm2)
所以,得到图形的面积是90cm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求出放大后三角形的底和高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9. 90 2
【分析】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用1.5÷即可求出图上1.5厘米的实际距离,然后将单位换算成千米;先把120千米化为12000000厘米, 然后根据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用12000000×即可求出对应的图上距离。
【详解】1.5÷
=1.5×6000000
=9000000(厘米)
9000000厘米=90千米
120千米=12000000厘米
12000000×
=2(厘米)
图上1.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90千米,甲地到乙地相距12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就画2厘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
10.(1) 4 7
(2) 140 70
【分析】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为(一定)。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为(一定)。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即可。
【详解】(1),3.5×2=7,14÷3.5=4。如下图:
1 2 4
3.5 7 14
(2)2×7=14,14÷=14×5=70,14÷0.1=140。如下图:
2 140
7 70 0.1
【点睛】明确正、反比例的意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1. 1350 13.5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出宣传照片的长和宽,再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求出宣传照片的面积,最后根据1dm2=100cm2,统一单位即可。
【详解】15×3=45(cm)
10×3=30(cm)
45×30=1350(cm2)=13.5(dm2)
宣传照片的面积是1350,合13.5。
【点睛】关键是掌握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方法,掌握并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
12.100
【分析】由题意可知,我国国旗的长与宽之比为3∶2,有一面国旗的长是150cm,设它的宽是xcm,据此列比例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它的宽是xcm。
150∶x=3∶2
3x=150×2
3x=300
3x÷3=300÷3
x=100
则它的宽是100cm。
【点睛】本题考查比例的应用,明确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3.×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倒数的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两个内项的积是:0.8×1.2=0.96
如果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则两个外项的积是1;
两个外项的积≠两个内项的积,不符合比例的基本性质。
故答案为:×
【点睛】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倒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4.√
【分析】化除法为乘法,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最后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即可。
【详解】
A∶B=∶
=(×15)∶(×15)
=40∶9
故原题干说法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明确内项积等于外项积是解题的关键。
15.√
【分析】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和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
【详解】六年级数学课本的钱数÷购买数学书的总本数=每本数学课本的价格(一定),则订阅六年级数学课本的钱数和本数成正比例关系。
故答案为:√
【点睛】掌握正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6.×
【分析】根据比的意义,时间比反过来就是效率比,据此分析。
【详解】50∶40=5∶4,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是5∶4,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点睛】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17.√
【分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得实际距离,再把以厘米为单位的数化成以千米为单位的数,根据厘米和千米的进率,只要去掉5个0即可。
【详解】1÷=500000(厘米)
500000厘米千米
即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5千米。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熟练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8.(1);(2);(3)
【分析】(1)先计算乘法,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1和2,将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14,再同时除以即可;
(2)先计算出括号里面的减法,再把左边合并为0.8x,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2,将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0.8即可;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方程变为,然后计算出右边的结果,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将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5即可。
【详解】(1)
解:
(2)
解:
(3)
解:
19.
【分析】根据题意可列出比例,再根据比例基本性质:比例的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出未知数的值,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根据题意可列出比例:
解:
20.东;300米;图见详解
【分析】由题意可知,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用直尺测量出市民广场到商场的图上距离,再乘200即可;用500除以200即可求出小学到市民广场的图上距离,再结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及角度信息作图即可。
【详解】经测量市民广场到商场的图上距离为1.5厘米
1.5×200=300(米)
则商场在市民广场东面300米处;
500÷200=2.5(厘米)
如图所示:

【点睛】本题考查位置和方向,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1.270块
【分析】设至少需要x块,根据每块方砖的面积×块数=走廊面积(一定),列出反比例算式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至少需要x块。
16x=9×480
16x÷16=4320÷16
x=270
答:至少需要270块。
【点睛】关键是理解反比例的意义,积一定是反比例关系。
22.450下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每天跳的下数×天数=总下数,总下数一定,则每天跳的下数和天数成反比例,据此设李红平均每天跳绳x下,列方程为40x=600×30,然后解出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李红平均每天跳绳x下。
40x=600×30
40x=18000
x=18000÷40
x=450
答:李红平均每天跳绳450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用比例解决问题,判断相关的量是反比例还是正比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96平方米
【分析】根据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4米,先求出长和宽的实际距离,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计算出面积即可。
【详解】4×3=12(米)
4×2=8(米)
12×8=96(平方米)
答:社区健身园实际占地面积是96平方米。
【点睛】此题考查了比例尺的运用以及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关键能够运用比例尺求出长方形的实际长度再计算。
24.11时15分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据此求出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据此求出小车行驶的时间,最后用8加上小车行驶的时间即可求解。
【详解】
=6.5×4000000
=26000000(厘米)
=260(千米)
260÷80=3.25(小时)=3时15分
8时+3时15分=11时15分
答:11时15分才能到达。
【点睛】本题考查路程问题,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5.(1)作图见详解;(9,2)
(2)见详解
【分析】(1)作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图形步骤: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分析所作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找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一定的方向和角度分别作出各关键点的对应点;作出新图形,顺次连接作出的各点即可。
用数对表示位置时,通常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时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时从前往后数。表示列的数在前,表示行的数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数对加上小括号。
(2)把图形按照n∶1放大,就是将图形的每一条边放大到原来的n倍,放大后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是n∶1。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圆心在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圆的直径=正方形边长,画圆的步骤: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的距离,即半径;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即圆心;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详解】旋转后A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9,2)。
【点睛】决定旋转后图形的位置的要素:一是旋转中心或轴,二是旋转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三是旋转角度。图形放大或缩小是指对应边放大或缩小。
26.(1)正;
(2)见详解;
(3)3.5
【分析】(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作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和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表示;
(2)图中横轴表示质量,纵轴表示应付金额,单位长度表示25元,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出各点,再顺次连接各点;
(3)由题意可知,每千克樱桃25元,根据“数量=总价÷单价”求出最多可以购买樱桃的质量,据此解答。
【详解】(1)======…=25(一定),所以购买樱桃的应付金额和质量成正比例关系。
(2)分析可知:
(3)87.5÷25=3.5(千克)
所以,87.5元最多可以购买3.5千克樱桃。
【点睛】掌握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以及总价、单价、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