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年 级 五年级 教学形式 讲读
课题名称 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古典名著”单元,虽然是学生第一次全面接触四大名著,但学生在平时的课外阅读、影视材料中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这个单元的导入和本课导入部分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之上,让学生少压力、有亲近之感,但又要让学生有新知识技能的发展,以及对旧知识的从新认知。 本单元毕竟是古典小说无论从故事环境、时代背景,还是表达方式、语言表达对学生还是有距离感,在理解故事、体会情感上有难度。有相当部分同学是不容易理解课文的,小部分甚至是摸不着头脑的。如果我们刚把古典小说展现在同学面前就是生硬的文字和导入,学生就难生喜爱之情,更不会心向往之。 所以我们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储备出发,采用语言、音频、视频、画面等多媒体技术,衔接已知和新知,连接课内和课外,建立情感连接。以信息技术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为一体的特征,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故事,增强了感染力,发展了思维,创设了学习氛围。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是单元第一课,需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古典名著,交流认识。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不但要让学生在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民族文化,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本节课是走进古典名著单元的交流展示,是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再次深入了解,是前面所学阅读方法的使用,也是个性阅读的展示。他是新知识的运用,又是对旧知识的发展,是新旧知识的融合。如对整本书的阅读、对长文章的快速阅读的再次学习和运用,同时对章回目的标题和内容的概括,对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描写方法的学习都起到总结和发展的作用。此外,也是发展学生个性阅读的一个重要方法,吸引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方式阅读、研究、思考古典名著,有自己的发现、感悟,有自己的表达、展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名著经典片段视频和图片辅助,对阅读古典名著产生兴趣,感受人物形象,品读精彩故事,领略古典名著的魅力。 2.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以实物投影的方式来进行古典名著《西游记》章目探究,初步感受古典名著的文体特点、语言特点。 3.通过集体探究,观点辩论,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4. 通过学习和阅读感受不同古典小说的不一样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同时联系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名著经典片段视频和图片辅助,对阅读古典名著产生兴趣 2.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对古典名著章目探究,初步感受古典名著的文体特点、语言特点。 难点: 1.通过学习和阅读感受不同古典小说的不一样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同时联系生活。
教学策略: 建议: 1.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 音视频的使用迅速在课堂营造了故事气氛,学生很快进入了故事, 使教学节奏迅速,环节有效。视频和图片对各层次学生起到了解故事的辅助作用,能在具体形象中理解课文文字,能快速把握故事情节,能准确抓住人物特征,为深入体会人物性格做好了准备。故事理解难点、重点、关键点的针对性图片和视频使用,有利于收拢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克服由于受大部头小说影响造成信息多抓不准的情况,更准确、集中地实现本单元“语文要素”,也为学生建立了学习支架。 音视频、图片等应精准,防止各信息干扰,衔接更有机。 2.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办法 歌词、视频和图片同类出现、不同类型对比出现,让学生对不同小说有了好奇,有了阅读的兴趣。在朗读、观看过程中有了兴趣的激发。通过篇章回目的对比,发现古典小学的回目编排特征,帮助了解大部头小说的结构和故事梗概。 视频和图片对各层次学生起到了解故事的辅助作用,能在具体形象中理解课文文字,能快速把握故事情节,能准确抓住人物特征,为深入体会人物性格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能联系自己的已有的阅读经历或知识储备,在结合实际生活有新的阅读收获。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形式展示感受不同魅力 回顾课文,走近西游故事 浏览回目,了解故事内容 品读文段,感知故事情节 梳理方法,指导课外阅读 1.多媒体展示四大名著相关资料 ①音频展示《滚滚长江东逝水》朗诵 ②滚动播放梁山好汉画像,歌词 ③歌曲播放《通天大道宽又阔》、《枉凝眉》,引导:你猜得到他们配哪一部小说吗? 2.了解古典名著小说的特点(引导语) 1.走近《西游记》。 (1)出示《猴王出世》第1自然段。提问:这个故事选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 (2)简要介绍作者。(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4)交流:《西游记》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5)教师小结 1.读回目,知文体特点。 (1)教师导读:请大家翻开书,浏览目录部分,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教师相机点拨,课件出示 2.读回目,览全书概要。 (1)提问:《西游记》这100回是怎么连起来串成一个长篇故事的呢? (2)介绍:第1~7回讲孙悟空大闹天宫;第8~12回讲取经缘由;第13~100回讲西行取经。 3.读回目,猜故事内容。 (1)课件出示“小贴士”。 课件出示 (2)猜故事。 课件依次出示回目, 课件出示 4.读回目,检索信息。 (1)教师引导:我们知道了可以通过看回目来猜测故事内容。请大家浏览目录,找一找:唐僧分别在何处收谁为徒 (2)课件出示 1.观看电视剧片段。 (1)播放电视剧《西游记》(86版)“悟空三调芭蕉扇”片段。 (2)教师引导:这是哪个故事?请在书中找到相关回目。 2.品读文段。 (1)教师引导:原著中是怎么描述孙悟空和牛魔王斗法的情形的呢?请看—— 课件出示(原文片段) (3)指名读,相机正音。 课件出示: 捻(niǎn) 嗛(xián) 唳(lì) 淬(cuì) 乜(niè) 狻(suān) 猊(ní) (4)理解词语:文中有哪些不懂的词语?你们能猜猜“嗛眼、淬下、乜乜些些、狻猊”的意思吗? (5)思考:孙悟空和牛魔王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引导:孙悟空是怎么变的?牛魔王是怎么变的?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6)发现写法:孙悟空神通广大,牛魔王也变化多端。他俩的斗法场面扣人心弦,动人心魄,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3.引导比较:读原著和看电视剧有什么不同 你们还想继续读吗? 4.联结文段。 引导:这是“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中的一个片段。现在我们来读读“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的片段。 (1)课件出示文段。 ①提问预测:孙悟空为何把铁扇公主称作嫂嫂? ②提问预测:既然有兄弟之亲,铁扇公主为何不肯借芭蕉扇? ③提问预测:孙悟空第一次借芭蕉扇的结果怎样? (2)师生合作。 5.教师梳理情节 1.回顾阅读方法。 (1)教师点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是怎样读《西游记》的? (2)指名交流,相机出示方法指导。? 课件出示 (3)教师引导:在接下来的几周时间里,我们将通读《西游记》整本原著,请大家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用上这些方法。 2.布置课外阅读任务。 (1)办黑板报:走进《西游记》。 必备栏目1:每日阅读排行榜——注明各小组每天所看的回目数量。 必备栏目2:每周一问——学生围绕人物、情节等,各出一道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并提示答案的出处。 (2)全班交流准备。 个人自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留心小说情节,要能概述小说中的一个故事。 ①4人一组,依阅读进度画出唐僧师徒的取经路线图,注明遇到的妖怪及解决问题的方法。②各小组集中研究一个人物,结合摘抄与批注,分析人物的性格,画出思维导图。 3.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1)课件出示表格。 课件出示 《西游记》阅读计划表 跟读诗歌 跟唱诗歌 观看,对比讨论 全班齐读。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指名猜一猜:每一回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指名交流,出示回目,全班齐读。 学生齐读: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2)学生自由读 指名猜测词语的意思,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猜测出来的? 分角色朗读。同桌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指名学生交流 指名读 阅读验证。 阅读验证。 阅读验证。 分角色朗读 指名交流 读回目,猜猜故事情节。适当跳读,把握文章大意。 结合看过的影视剧理解内容。 遇到不懂的词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 一边读,一边预测。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预计分几周把整本书看完,每天看多长时间。 (3)填写表格,展示交流。 不同形式展示吸引同学兴趣,与生活已有的经历联系起来 从对比中发现不同经典有不一样的变现,激起兴趣。 通过同桌分角色合作朗读,来感受《西游记》原著的魅力。 用学习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拓展到其他书目的阅读,进行课外阅读的计划制定,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板书设计 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三国演义 观三国烽烟 水浒传 识梁山好汉 西游记 叹取经艰难 红楼梦 惜红楼梦断
分层作业设计(选择一项任务进行挑战完成) 两星挑战 四大古典名著中选择一本里面最精彩的片段进行阅读及人物分析,写一写人物特点。 ---------------------------------------------------------------------------------------------------------------------------------------------------------------------------------------------- 三星挑战 制定一本书的阅读计划,并落实阅读,做好记录 选择书目《水浒传》( )《三国演义》( )《红楼梦》( )个人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 形式选择活动时间阅读回目活动时间活动内容读书笔记 读后感 影视剧配音 课本剧表演 说评书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