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18 18:0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思考:你认为一个国家的富强,应当体现在哪些方面?批判创新一场民族文化的批判与创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历史篇 材料一:郭沫若(1910年前):“ 中国的不富不强就因为清政府存在,只要把清政府一推翻了,中国便立地可以由第四等的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等的国家。”时势——“期待与现实”一、时势与个人
1912年后的中国真的在向世界强国发展吗?时势——“期待与现实”(1913年冬,袁世凯祭天)有称帝的野心 思考:两则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完成后的中国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君主专制思想未被清除,国家面临着封建复辟的危险个人——求学与报国留学生代表德国、法国:蔡元培日本:陈独秀、鲁迅、 李大钊美国:胡适陈独秀:安徽人,曾留学日本,受日本和法国的政治与文学的影响深刻。蔡元培:浙江绍兴人,25岁考中进士,曾留学德国和法国,1916年归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个人——求学与报国个人——求学与报国李大钊: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曾留学日本,1916年回国。胡适:留学美国, 1917年回国。曾获36个博士学位。鲁迅: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以文学著作著名。 “ 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时 间: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新青年》和北京大学1915年
二、批判与创新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反对专制反对迷信反对旧文学提倡民主提倡科学提倡新文学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三提倡、三反对)什么是民主?这是民主吗?有人这样区别民主和专制 1、民主国家的人民拥有讽刺和批判统治者的权利,专制国家的人民必须统一思想。
2、民主国家的舆论多是指责政府,说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专制国家多是教育人民,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
3、民主国家是用法律来保护公民,用法律来制约政府;专制国家是用法律来保护独裁,用法律来统治群众。……专制与民主的不同结果什么是迷信、科学?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等迷惘地信服,盲目地相信 缺乏分辨、判别的能力 (赛先生)(德先生)ScienceDemocracy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陈独秀新文学与旧文学的区别新文学
1、使用白话文,表达更简洁
2、文章要言之有物
旧文学
1、使用文言文,表达更复杂
2、过分看重形式,内容空洞《狂人日记》,鲁迅所写的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攻占冬宫《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以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李大钊后期:两宣传三、总结与前进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继续”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影响: 对旧思想:
对新思想:
对人民:扫荡、清除宣传、提倡觉醒请找一些词语分别形容这三种影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现实篇 百年后的反思: 当今中国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原因之一恐怕和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的文化现状与部分价值取向不无相关。拜金主义四、正视与探索 1、 “我是法院的,我代表国家罗汉,花100万弄死你这个农民。”
——江西抚州临川区人民法院公职人员芦某
2、 “我不贪污,当官干啥?”
   ——山西吕梁上水西村村支书王某
3、 “打什么110,我是市政府的,我就是王法!我就是天理!打什么都没用,今天先打死两个再说!”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政法委副书记 专制、腐败官员的雷人语录小组讨论: 请试着列举你们发现的社会问题,并总结出这些问题反应出何种畸形文化或价值观。 在新文化运动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审视文化现状,而运动中的批判与创新精神,在今天仍不会过时。并且运动中倡导的新价值观如科学、平等、进取等现代观念,今天依然适用。 古为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后延伸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如何?传统观点认为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但是近年来也有学者论述,新文化运动绝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请搜寻、整理相关资料,谈谈你的观点。 “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第一阶段---从1861年至1895年的自强运动-----在外交和军事现代化方面做了粗略的尝试;第二阶段----从1898年至1912年的变法与革命时代----是接受西方政治体制的时期。”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主题总结:回顾近代化起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技术经济近代化政治思想政治近代化思想近代化课堂练习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
A.《每周评论》创刊 B.《青年杂志》创刊
C.《科学》杂志创刊 D.《天演论》发表
2、下列文章中,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有 ( ) ①《敬告青年》②《狂人日记》③《庶民的胜利》④《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科学”的大旗,其直接目的是 ( )
A.反对专制 B.反对迷信
C.反对旧道德 D.反对旧文学BDB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