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4张PPT)
宋代大学士苏轼曾说: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出师表》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祭十二郎文》,韩愈写给侄子韩老成的一篇祭文,十二郎与韩愈两人自幼相守,由长嫂抚养成人,共历患难,感情特别深厚。韩老成英年早逝让韩愈悲从中来,写下此文表达对侄子的深深友爱。
《陈情表》是一篇怎样的一篇文章,为什么苏轼说“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密的生平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化常识。
2.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本,背诵全文。
3.学习情辞恳切、陈情于事的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的
委婉、畅达;
4.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彩,理解“忠”“孝”
的意蕴。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收录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七八百年间130多位作者的诗文700余篇,是一部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文学常识
陈述、禀报
隐情、苦衷
文体,古代奏章的一种,古代臣属给帝王所上的陈述己见的文书。
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解题: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称“书”, 到了汉代, 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魏晋南北朝又统称“表”。
“章”是用来谢恩的;
“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
“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
“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1.谁要“陈情”?
2.向谁“陈情”?
3.“陈”什么情?
4.如何“陈情”?
初读文本,读准字音,整体感知:
险衅xìn 夙遭闵凶sù mǐn 愍mǐn 祚薄zuò
期功强近jī qiǎng 茕茕孑立qióng jié
床蓐rù 逵kuí 洗马xiǎn 猥以微贱wěi
陨首yǔn 逋慢bū 病笃dǔ 不矜名节jīn
拔擢zhuó 优渥wò 盘桓huán 日薄西山bó
气息奄奄yǎn 更相为命gēng
听朗读,正字音:
1.谁要“陈情”?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改嫁,李密由其祖母刘氏抚养。师事谯周,长于《春秋左氏传》。
历任蜀汉州从事、尚书郎等职。蜀亡后屏居乡里,累举不应。李密44岁时,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他为此上《陈情表》。
武帝览表感动,命郡县供其祖母奉膳。《晋书·孝友列传》将他名列首位,誉之“以孝谨闻”。刘氏死后,李密服丧满,应征为太子洗马、尚书郎,出为河内温令。李密自恃才能,常望内转,因不遂所愿而怀怨,被免官。
李密的作品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感人至深。长于经学训诂,著《述理论》,不传世。
2 .向谁“陈情”?
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逼迫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晋武帝。他阴险狡诈、生性多疑、野蛮残暴。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已经灭亡,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李密
蜀汉旧臣
晋武帝
新晋皇帝
名义上君臣
李密是亡国之臣,若不应诏,会被认为怀念蜀国,对晋不满,招来杀身之祸;若应诏,又有96岁高龄的祖母卧病在床,无人照料,处于两难境地。于是李密写了此表,陈述这种实情。
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
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
李密是个有一定影响的政治人物。他曾在蜀汉担任过尚书郎的官职,并且多次出使东吴,能言善辩,受到孙权的赏识。征召李密出仕,既可笼络、安抚蜀汉旧臣,又可吸引东吴官员归心于晋,减少以后政吴的阻力。
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则向晋武帝上此表“辞不就职”。
第三,李密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少时曾拜当时的名儒谯周为师博览五经,在儒林中有一定的影响。
3.“陈”什么情?
4.如何“陈情”?
研读文本:
臣密言:臣以①险衅②,夙遭闵凶③。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④;行年⑤四岁,舅夺母志⑥。
①因为
②艰难祸患,指命运不好。险,坎坷。衅,祸患。
③小时候就遭遇不幸之事,指自己幼年父死母嫁。
夙,早年。闵凶,忧患凶丧之事。
④弃我而去,指尊长去世。“背见”的宾语前置。
见,代词,我。见背,离开我,即长辈去世,婉曲手法。
⑤年岁,年龄
⑥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想守节的志向。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
不幸之一:父死母嫁,让人同情。
古人讳言“死”
天子(亲王):崩、千秋、山陵崩
诸侯:薨hōng
大夫:卒
士:不禄
庶人:死
称父母死:见背、孤露、弃养
祖母刘愍①臣孤弱,躬亲②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③,零丁④孤苦,至于成立⑤。
①怜惜
②亲自
③不会走路。这里形容柔弱。
④孤独的样子
⑤直到成人自立
不幸之二:幼年多病,祖母抚养。
既无伯叔,终鲜①兄弟,门衰祚薄②,晚有儿息③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④,内无应门⑤五尺之僮⑥,茕茕孑立⑦,形影相吊⑧。
①少。这里是“没有”的意思。
②家门衰微,福分浅薄。祚,福分。 ③子嗣
④在外没有什么近亲。外,指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间。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强近,勉强算是亲近的。
⑤指守候和应接叩门。 ⑥指儿童、小孩子。
⑦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
⑧安慰。
不幸之三:内外无亲,孤单无依。
而刘夙婴疾病①,常在床蓐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③。
①早已疾病缠身。婴,缠绕。
②草垫子
③停止侍奉而离开(祖母)。
不幸之四:祖母卧病,需要照料。
夙遭闵凶
父丧母嫁
多病零丁
内外无亲
祖母卧病
故不能“废远”
(为下文“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埋下伏笔 )
1.第1段哪句话是作者关于身世的总述?其具体表现
有哪些?开头诉说身世之苦有何目的?
第1段:叙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情形。
2.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
作用是什么?
①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作用:父死母嫁,写“躬亲抚养”的原因;多病不行,写“躬亲抚养”的不易。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
②横的方面:(外、内)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作用:强调“无(鲜)”字,“儿息”虽有却“晚”,可见“门衰祚薄”,祖孙相依为命。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铺垫。以白描手法见情感的朴素、真挚。
父死母嫁
祖母抚养
少年多病
内外无亲
祖母病卧
零丁孤苦
未曾废离
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陈
身
世
之
苦
背诵指导:
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舅夺母志。
祖母抚养:祖母刘……躬亲抚养。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既无伯叔……形影相吊。
祖母病卧:而刘……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①,沐浴②清化③。前太守臣逵察④臣孝廉⑤;后刺史⑥臣荣举臣秀才⑦。臣以供养无主⑧,辞⑨不赴命。
①到了晋朝建立。逮,及、至。奉,承奉。圣朝,指晋朝。
②指承受恩泽 ③清明的教化
④经考察后予以推举
⑤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⑥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⑦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
⑧主事的人。 ⑨辞谢
沐浴清化之一:察臣孝廉,举臣秀才。
诏书特下,拜①臣郎中②,寻③蒙国恩,除④臣洗马⑤。猥⑥以⑦微贱⑧,当⑨侍东宫,非臣陨首⑩所能上报 。臣具 以表闻 ,辞不就职。
①授予 ②尚书省的属官
③不久
④授官 ⑤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⑥谦辞,辱。 ⑦凭借 ⑧形作名,卑微低贱的人
⑨担任,充当
⑩头落地,指不惜性命。 报答
完备,详尽 使上闻、报告
沐浴清化之二: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诏书切峻①,责臣逋慢②;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③。臣欲奉诏奔驰④,则刘病日笃⑤,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⑥。臣之进退,实为狼狈⑦。
①急切严厉
②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逋,逃避。慢,怠慢、轻慢
③流星
④奔走效劳,这里指赴京就职。
⑤一天比一天沉重。日,名作状,一天天。笃,病重。
⑥向上申诉不被许可。告诉,申诉(苦衷)
⑦形容进退两难的窘状。
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
第一层:开头---辞不就职,叙朝廷征召之殷。
第二层:诏书切峻---最后写自己进退两难。
第二段可以分为两层,请概括其内容。
按时间顺序:逮、前、后、寻。
表征召的词:察、举、拜、除、当;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蒙国恩益重,也表达了作者感恩戴德感激涕零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目的:用忠孝难全为理由,婉拒朝廷知遇之恩。
第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 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又是什么?
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但“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目的: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情辞悲切,动人心肺。
“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第二层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事态严重和作者处境狼狈
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像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不去应征。
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
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述进退
两难
之苦
诉矛盾之心
表感激之情
再博同情
朝廷征召之殷,退很难!
供养祖母无主,进更难!
朝廷征召:逮……前……后……辞……寻……
自谦推辞:猥……,当……,非臣……。
臣具……,辞……。
事态严重:诏书……,责……;
郡县……,催……;
州司……,急……。
处境狼狈:臣欲……,则……;欲……,则……。
进退两难: 臣……,实……。
背诵指导: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①,犹蒙矜育②,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③,历职郎署④,本图宦达⑤,不矜名节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⑦,宠命⑧优渥⑨,岂敢盘桓⑩,有所希冀 。
①元老,旧臣②怜惜养育。矜,怜悯。
③年轻时做过伪朝的官。伪朝,非正统的朝廷或非法政府,指蜀汉。
④郎官的衙署。李密在蜀汉曾任郎中和尚书郎。
⑤本来就希图官职显达⑥并不想顾惜名誉与节操。矜,看重、推崇。
⑦过分地受到提拔。拔擢,提拔、擢升。
⑧加恩特赐的任命。对上司任命的敬辞。⑨优厚
⑩犹疑不决的样子
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为“辞不就职”作进一步解释之一:做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仕途显达,此次推辞不是为了自己的名节,打消皇帝疑虑。
矜守名节
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
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
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这一句有何含义?
①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 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②“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
但以刘日薄西山①,气息奄奄②,人命危浅③,朝不虑夕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⑤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⑥,是以区区⑦不能废远⑧。
①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薄,接近、迫近。
②气息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
③垂危
④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意思是随时都可能离世。
⑤终了,结束
⑥相依为命。更相,相互。
⑦自己的私情 ⑧停止奉养而远离(祖母)。
为“辞不就职”作进一步解释之二:
祖母病重,朝不虑夕,两人相依为命,不可分离。
第三段:以晋朝“以孝治天下”的道理,表明自己不能做官是因为忠孝难全。
①“伏惟”(找依据):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朝廷)
②“且”(释误会):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个人)
③“但”(述苦衷):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唯一
原因。(祖母)
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思考: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
① “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
②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更相为命”等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用语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
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
不好。本文的陈述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
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文章首先陈述个人的悲惨遭遇及家庭的凄苦,突出祖孙的特殊关系,以此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因“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此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的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
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如果将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下位置,先讲理后陈情,好不好?
释“辞官孝养”之疑
治国之本:(朝廷)
从政追求:
(个人)
明述苦衷:
(祖母)
祖母病笃
不能远离
图宦达,
不矜名节
孝治天下
解释误会
打消武帝疑虑
求得体恤
背诵指导:
孝治大道:伏惟……凡……况……特……
不矜名节:且……历……本……不……
宠命优渥:今臣……至微……过蒙……宠命……
岂敢……有所……
祖母病笃:但以……气息……人命……朝……
不能废远:臣无祖母……祖母无臣……
母孙二人……是以……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①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②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③,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④所见⑤明知,皇天后土⑥实⑦所共鉴⑧。
①这样
②乌鸦。传说乌鸦能反哺其母,常比喻孝亲之人。
③辛酸悲苦
④指太守逵与刺史荣。牧伯,称州郡长官。 ⑤表被动
⑥天地神明 ⑦实在、的确 ⑧照察、审辨。
通过对比,表明“报国恩”与“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从长远来看就没有矛盾。并进一步强调自己的难处,天地人神,皆可明见,以求得皇帝的成全。
愿陛下矜愍①愚诚②,听③臣微志,庶④刘侥幸⑤,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⑦,谨拜表⑧以闻⑨。
①怜恤②谦辞,指自己的诚意、衷情。
③任从。这里指应许。
④希望⑤幸运
⑥代指报恩
⑦臣子谦卑的话,用犬马自比
⑧上奏章⑨使动,使…闻(听到),报告。
文章最后从“陈情”转向“恳求”,以最谦恭最虔诚的口吻,促使皇帝彻底动情并表明先尽孝后尽忠的赤诚。
第四段: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表明自己先尽孝后尽忠的心意。
主旨:“愿乞终养”
贯穿词语:“尽节”“报养”——忠孝难两全
用语特点:
“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无比恳切。
思考:这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贯空全段的是哪两个词?用语有什么特点?
思考:李密为祖母养老送终意味着不能对朝廷尽忠,他找到了一个什么两全的办法?理由是什么?
先尽孝后尽忠;
“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思考:本段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终于打动了晋武帝,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矝悯”“听臣微言”“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①皇上也是人,并非铁石心肠,李密如此感人的陈情,应该可打动他的;
②多次征召表现出自己求贤若渴,笼络人心的目的已达到;
③“圣朝以孝治天下”,树立李密这一典范,更好地在全国推行 “孝道”;
④准许李密的请求,显示出作为皇上的宽容大度,更何况李密已经做出承诺,“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皇上看完文章会不会同意李密辞官,在家奉养祖母?
武帝览之,曰:“密不空有名也!”嘉其诚款(忠诚、真诚),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华阳国志·后贤传》
陈“先孝
后忠”之心
(报养日短)
先尽孝:“愿乞终养”
后尽忠:“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尽节日长)
陈先孝后忠之心
背诵指导:
先尽孝:臣密今年……,祖母……,
是臣尽节……,报养……。
乌鸟……,……。
求怜悯:臣之辛苦,非独……,皇天后土……。
愿陛下……,……,……,……。
后尽忠:臣生……,死……。臣不胜……,……。
第1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2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3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4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内容小结
先陈苦情
博得同情
复陈孝情
打动真情
再释疑虑
消除隔阂
后陈忠情
折中示好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示之以忠
精心布局,环环相扣,出于情,归于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以情动人。
《陈情表》陈情成功的原因:
陈 情 表
陈孝情
表忠心
身世孤苦悲凉
祖母情深似海
沐清化蒙国恩
圣朝恩重如山
揭示矛盾
刘病日笃
尽孝日短
孝治天下
尽忠日长
分析矛盾
先尽孝后尽忠
解决矛盾
文章结构
问题探讨
面对西晋王朝的多次征召,李密为什么一再陈情,辞不就职?有人说是由于热爱蜀汉,不愿为晋效劳;有人说是由于司马政局未稳定,故采取观望态度。你怎么认为?
第一,李密确实有供养祖母刘的问题,文章中说“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是实情。
第二,李密有留恋蜀汉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
第三,看重名节,司马氏篡权谋国,手段阴险毒辣,名声很坏。
第四,现实的顾虑,局势动荡,晋朝虽刚刚建立,朝廷内文武百官却勾心斗角,腐败严重,奢靡成风,此时东吴未灭,形势不明朗,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出于历史的教训,不能没有后顾之忧。
写作特色:
1、陈情于事、文笔委婉。
强烈的感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作者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三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正因为作者所写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恻动人"的效果。
写作特色
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1)四字骈句: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 成立……
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2)对偶句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前后对举,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
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 强烈,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1、孤苦伶仃:孤独困苦,无依无靠。伶仃,亦作“零丁”,孤独的样子。
2、茕茕孑立: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
3、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形,指身体;吊,慰问。
4、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5、气息奄奄: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6、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
7、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古时候说小鸟能反哺老乌。
8、结草衔环: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9、皇天后土: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10、人命危浅: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危,危弱;浅,时间短。
学习了《陈情表》,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自己的孝心?
孝心是无价的,它可以是一顶博士帽,也可以是试卷上一个红红的100分,还可以是电话里一声轻轻的问候。在父母眼里,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价!孝心不需我们专门去做什么惊天动地。只要我们心中有孝,孝心更多的是蕴含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现在我们还正在努力求学的阶段,还不能养活父母,所以还不能做到这种地步,那是长大的事情,现在我们只能做一些孝順父母的事就是:
1. 努力求学,不让父母担心自己的功课。
2.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让父母操心自己的身体。
3. 不要学坏,自己被警察抓是自己的事,还要拖累自己的父母,
让父母担心、没面子,实在是太不孝顺了。
4. 要帮父母做家事,分担父母的工作。
5. 常回家看看,如果实在不能回,打个电话报平安;多陪父母聊天,
乐于倾听父母的说话,哪怕那话已经说过千遍万遍,也不要烦。
6. 有时间多带父母到外逛逛,去见识一下外面精彩的世界,顺便散
散心。
7. 体谅父母的辛苦,学会承担自己责任。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用语
一、任职授官:
1. 任:担当,担任
如《史记 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毅,蒙毅,人名)
2.授(授官,任命)
《汉书 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fú)縌(nì)(朱衣玉佩) ,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3.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4.除(任命,授职)
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5.拜(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用于布衣任官的多为“征、辟、荐、举、起、拔、点”等:
6.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如《张衡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
7.辟:音bì,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8.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9.察、 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孟子 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10.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战国策.秦策二》:“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chu里子于国。”
11.提:提拔。
《北史.魏收传》:“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名望和德行)为先,浮华轻险(轻浮油滑奸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
12.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作冀州(刺史),拔三十余人。”
13.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孔丛子.答问》:“(陈涉曰)六国之后君,我不能封也。”
14.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15.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汉书.苏武传》:“武以故二千石与(参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16.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二、提升职务:
1.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
《汉书.赵充国传》:“擢为后将军。”(后将军:武官名。)
李密《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陟(提升,提拔)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升(提升) 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
4.进:用于较高职务。
《史记.孙膑传》:“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5.起复:恢复原职务。
《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
6.迁:一般指提升 超迁:越级破格提升:
《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7.简、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如《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三、调动职务:
1. 转、移、调、徙:一般的调动,调迁。
《汉书.袁盎传》:“调为陇西都尉。”
《史记.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
2. 出:指出京受任。
《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3.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
4.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5.改:改任官职。
《宋史 王济传》:“改盐铁判官。”
四、降低官职:
1.谪(贬官,降职并外放)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2.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
3.左迁(降级使用,贬官)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4.放: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五、罢免官职:
1.罢:免去,解除官职。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2.黜、废:废掉官职。
《封建论》 :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又如《管子 明法解》:“不胜其任者废免。”
3.免:罢免。
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4.夺:削除。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5.绌:(通“黜”,指罢职)
屈平既绌。(《司马迁〈屈原列传〉》
6.去:卸职。
《张衡传》:“自去史职。”
六、兼代官职
1.兼:兼任。
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2.领:兼任。
《晋书 谢安传》:“又领扬州刺史。”
3.行:代理官职。
太祖行奋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4.署:代理、暂任。
《诸葛亮传》:“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5.权:暂代官职。
《刘公嘉话》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6.假:临时的,代理的。
7.摄:代理、兼理(暂代官职)。
《左传》“成王既幼,周公摄政”。
8.守:代理官职。
9.判:高位兼低职。
七、表辞官
1.告老: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
2.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3.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4.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5.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6.解官:辞去官职。
7.移病:上书称病,请求退职的委婉辞。
八、其它。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
知:主持
典:主持,主管
主:主持,掌管
下车:官吏到任。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在任。
山陵崩:比喻帝王或当权者之死。
坐:因犯罪或错误。
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
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
1.《陈情表》中总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
是: , 。
2.《陈情表》用“ , ”两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
3.《陈情表》用“ , 。”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 常在床蓐
4.“ , 。”两句表明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5.《陈情表》用“ , 。”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6.《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 , ”。
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
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7.“ , 。”写出李密身份虽低但却得到重用。
8.李密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句子: , , , 。
9.《陈情表》中李密用“ , 。”两句写出了他的祖母已活不长随时可能死亡的状况。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10.李密用“ , 。”写明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
11.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 , 。”
12.作者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 , ”。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皇天后土 实所共鉴
亡国贱俘 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臣之辛苦
13.李密申言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鉴的句子:
, , , , 。
14.文中李密用委婉曲折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先自贬身份,说自己________,_______ _的地位,对晋武帝的__ ____ ___,___ _____感到无比荣幸,所以不可能________,________,委婉得体,消除了晋武帝的疑惑。
15.文章结尾用______ __,___ ____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