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氯的元素符号是( )
A.Ag B.Cl C.Si D.Al
2.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是( )
A.张青莲 B.屠呦呦 C.钱学森 D.侯德榜
3.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Fe B. C.H D.
4.下列元素名称与其对应的元素符号完全正确的是( )
A.氯cl B.氖Na C.铜Ca D.锌Zn
5.青春期的青少年成长速度较快,需要补充大量的钙。这里的“钙”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金属单质
6.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镁 CaO B.氯化铁 FeCl 2
C.硫酸铜 CuSO 4 D.二氧化硫 SO 3
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生理盐水 B.矿泉水 C.蒸馏水 D.汽水
8.下列对化学用语的书写或表述正确的是( )
A. —— 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 g
C.碳酸钠—— NaCO3
D.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9.下列化学用语书写错误的是( )
A.硫酸根离子: B.三个氢氧根离子:3OH
C.碳酸钠的化学式:Na2CO3 D.3个氮分子:3N2
10.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结构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C.微粒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变化观: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一氧化碳
11.某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111
B.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61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11
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质量的272/12倍
12.下列每个选项都含有两种物质,其中这两种物质所含元素种类全部相同的选项是( )
A.CO和NO B.H2S 和HCl
C.KCl 和KClO3 D.KMnO4 和 K2MnO4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苹果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C、钾、钙、铁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苹果可增加饱腹感,热量较低,常吃苹果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也适合减肥的人群。
食用苹果时,应避免食用果核部分。因苹果籽中会有氰苷,氰苷在人体中易转化为剧毒物质氢氰酸(化学式为HCN)。另外,苹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不易与磺胺类药物同服,会影响药物效果。
苹果加工时容易褐变,影响外观、风味,还会造成营养流失。褐变主要是由于苹果中的酚类化合物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被氧化,因此,对于苹果中多酚氧化酶的特性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温度对富士苹果中多酚氧化酶相对活性的影响见图)。研究发现柠檬酸能较好地抑制苹果中多酚氧化酶的相对活性。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加工时褐变,发生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苹果的营养成分中的“钾、钙、铁”是指的 (填“元素”或“单质”)。
(3)氢氰酸(化学式为:HCN)中氢元素与氨元素的质量比是 。
(4)由图可知,多酚氧化酶的相对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是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苹果浑身是宝,苹果籽也可以食用
B.苹果适合高胆固醇人群、减肥的人群
C.加工苹果时,最好加入适量的柠檬
D.苹果营养丰富,食用时无禁忌
14.某种原子中共有40个粒子,其中14个不带电的粒子叫 ;其中带正电的粒子叫 ;带负电的粒子叫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该原子的名称是 .
15.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受“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重新进行了一次探究。
(1)实验一:探究蜡烛的组成。
查阅资料可知,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蜡烛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实验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1所示。
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C.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石蜡蒸气未全部燃烧
(3)实验三: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硫酸铜粉末变 ,澄清石灰水变 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
①补全上表中的实验现象。
②该实验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 。该实验与图2所示的实验相比,优点是 。
(4)【结论与反思】
①化学反应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比如蜡烛的燃烧。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一例说明: 。
②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也伴随着物理变化,请你以上述蜡烛燃烧的现象说明: 。
16.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1)某矿泉水的主要矿物质成分机及含量如表,这里Ca、K、Zn、F是指 .(填“单质、元素、分子或原子”)
成分 Ca K Zn F
含量(mg/L) 20 3 0.06 0.02
(2)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请参与讨论下列有关问题:
(Ⅰ)自来水、冰水混合物、海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Ⅱ)某学校饮水处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步骤如图所示:
①对应的作用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沉淀过滤 D.蒸馏
(Ⅲ)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 .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Ⅳ)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 D、水的净化
(3)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鉴别硬水和软水最简单的方法是用 鉴别.
(4)水通电分解生成最理想的能源﹣﹣氢气,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负极产生5mL气体时,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 mL.
17.为了消除人体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食用盐必须是加碘食盐,简称碘盐。所谓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计算:
(1)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
(2)碘酸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K︰I︰O等于多少,碘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下同)
(3)若成人每天食用7g碘盐,从中摄取0.15mg碘,那么1kg碘盐中含碘酸钾多少m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 Ag是银的元素符号,选项不符合题意;
B. Cl是氯元素的元素符号,选项符合题意;
C. Si是硅的元素符号,选项不符合题意;
D. Al是铝的元素符号,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分析。
2.【答案】D
【解析】【解答】A. 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故不符合题意;
B.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故不符合题意;
C.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故不符合题意;
D. 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我国科学家的贡献分析。
3.【答案】A
【解析】【解答】解: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表示该元素,又表示一个原子。
A、Fe表示铁这种物质,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故符合题意;
B、 表示二氧化氮这种物质,1个二氧化氮分子,二氧化氮由氮氧元素组成,故不符合题意;
C、H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
D、 表示氯化镁这种物质,氯化镁由镁元素和氯元素组成,氯化镁由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表示该元素,该元素的1个原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由元素符号表示来解答。
4.【答案】D
【解析】【解答】A、氯元素:Cl,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故A不符合题意;
B、氖元素:Ne,故B不符合题意;
C、铜元素;Cu,故C不符合题意;
D、锌元素:Zn,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5.【答案】C
【解析】【解答】青少年成长需要补充大量的钙,这里的“钙”不是强调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答案为:C
【分析】我们生活中所提到的加碘盐,高钙奶,补钙补锌或补铁等等,其中的“碘”“钙”“锌”“铁”都是指元素。
6.【答案】C
【解析】【解答】A、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MgO,化学式书写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FeCl3,化学式书写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中铜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CuSO4,化学式书写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化学式书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根据化合物(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7.【答案】C
【解析】【解答】A、生理盐水是由氯化钠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矿泉水是由水和可溶性矿物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蒸馏水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D、汽水是由水、碳酸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8.【答案】D
【解析】【解答】A、原子不显电性,核内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A不符合题意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不能带“g”,C不符合题意
C、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钠的化合价为+1价,故钠的原子个数为2,C不符合题意
D、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易失去,故化合价为+2价,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解答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一般不写解答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
D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并且是符号在前数字在后解答
9.【答案】B
【解析】【解答】三个氢氧根离子: 3OH- ,B选项书写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式、原子团、离子符号、化学符号的相关化学用语知识点来解答。
10.【答案】C
【解析】【解答】A. 二氧化碳由碳、氧元素组成;一氧化碳也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由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即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一氧化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含义,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11.【答案】B
【解析】【解答】A、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2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272-161=111,A说法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为111,所以核电荷数为111,B说法符合题意;
C、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核外电子数也为111,C说法不符合题意;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实际质量之比,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272/12倍,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12.【答案】D
【解析】【解答】A、CO和NO根据化学式即可看出,元素组成不同,不符合题意;
B、H2S 和HCl根据化学式即可看出,元素组成不同,不符合题意;
C、KCl 和KClO3根据化学式即可看出,元素组成不同,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式即可看出,KMnO4 和K2MnO4 元素组成相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和化合物的定义进行解答。
13.【答案】(1)化学
(2)元素
(3)1:14
(4)多酚氧化酶的相对活性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
(5)B;C
【解析】【解答】(1)苹果加工时褐变,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2)苹果的营养成分中的“钾、钙、铁”是指的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
(3)氢氰酸(化学式为:HCN)中氢元素与氨元素的质量比=;
(4)由图可知,多酚氧化酶的相对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是多酚氧化酶的相对活性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
(5)A、苹果浑身是宝,食用苹果时,应避免食用果核部分,苹果籽中会有氰苷,氰苷在人体中易转化为剧毒物质氢氰酸,说法不正确;
B、苹果可增加饱腹感,热量较低,常吃苹果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也适合减肥的人群,说法正确;
C、加工苹果时,最好加入适量的柠檬,研究发现柠檬酸能较好地抑制苹果中多酚氧化酶的相对活性,说法正确;
D、苹果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不易与磺胺类药物同服,会影响药物效果,说法不正确;
答案:BC。
【分析】(1)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2)根据营养成分中多指元素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4)根据图示中多酚氧化酶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分析;
(5)根据所给资料分析。
14.【答案】中子;质子;电子;27;铝原子
【解析】【解答】解: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已知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中14个微粒不带电,也就是说有14个中子,质子和电子共有40﹣14=26,又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质子数为13,则该元素是铝,其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13+14=27.
故答案为:中子;质子;电子;27;铝原子.
【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以及构成原子的粒子的带电情况可知: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5.【答案】(1)混合物
(2)B;C
(3)蓝;浑浊;检验是否有水生成;能够同时检验蜡烛燃烧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合理即可);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时伴随着石蜡熔化这一物理变化(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说明蜡烛除了石蜡还有其他物质,故蜡烛属于混合物。
(2)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而不是液态石蜡,故错误;
B、若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会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故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故正确;
C、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石蜡蒸气未与氧气充分接触,未全部燃烧,故正确;
故选:BC;
(3)根据查阅的资料可知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若石蜡燃烧有水生成,则硫酸铜粉末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石蜡燃烧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三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检验生成的水。而图2实验只能检验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该实验与如图2所示的实验对比,其优点是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①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后也会发光、放热,但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
②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前首先熔化成液态石蜡是物理变化,所以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生着物理变化,故答案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前首先熔化成液态石蜡是物理变化。
【分析】(1)根据蜡烛的成分,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分析;
(2)根据实验原理与实验现象分析;
(3)根据石蜡燃烧的产物以及检验方法,物质的性质与实验方法来分析;
(4)根据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来分析。
16.【答案】(1)元素
(2)冰水混合物;B;AD;AC
(3)肥皂水
(4)2.5
【解析】【解答】(1)某矿泉水的主要矿物质成分机及含量如表,这里Ca、K、Zn、F是指元素;(2) (Ⅰ)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自来水、海水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Ⅱ)①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异味;(Ⅲ)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导致水被污染;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不会导致水被污染;C、水中磷元素含量高会引发水中植物疯长,使水质变差,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可有效防止水因磷的量太大引发污染;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导致水或土壤被污染;(Ⅳ)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都能证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3) 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4) 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当其中负极产生5mL气体时,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2.5mL。
故答案为:(1)元素(2)冰水混合物;B;AD;AD(3)肥皂水(4)2.5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
(2)根据“水”的组成分析解答;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解答;根据水体的污染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3)根据鉴别硬软水的简单方法分析
(4)根据电解水的试验现象和结论分析
17.【答案】(1)解:根据碘酸钾(KIO3)的化学式可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9+127+16×3=214
(2)解:根据碘酸钾(KIO3)的化学式可知,各元素的质量比K:I:O=39:127:48;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59.3%
(3)解:1kg碘盐中含碘酸钾的质量为: ×1000g ×100%=36.1 mg
【解析】【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分析,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根据元素质量=化合物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