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日常生活接触到“高钙牛奶”、“富硒茶叶”等用品,这里的“钙”、“硒”指的是( )
A.原子 B.元素 C.离子 D.单质
2.还是太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元素符号为( )
A.H B.He C.N D.O
3.Zn和F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元素与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电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4.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选项 现象 解释
A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B 酒精敞口放置浓度变稀 分子是运动的
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 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A.A B.B C.C D.D
5.6000升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升的钢瓶中。这种做法主要说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可分的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6.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乙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甲与丙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阳离子 D.乙、丙、丁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7.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属于同种元素 B.甲、乙、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丁中x=8 D.乙表示阴离子
8.从微观角度认识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分子的间隔变大 B.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D.水分子的种类不变
9.公共场所禁止吸烟。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四千多种化学物质,大多属于有害物质。吸烟者吸烟会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不断地运动
10.下列符号中,即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 B.Cu C.O2 D.C60
11.对于钠原子和钠离子两种粒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相同 B.质量相差不大
C.中子数相等 D.所带电荷相同
12.如图为锶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锶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锶的原子序数为38 B.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 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碳元素是最早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元素。碳元素在地球上虽然广泛分布,但其含量不足0.03%。
碳元素是一切有机体骨架的组成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约占18%。主要以有机含碳化合物形式存在,如糖类、蛋白质等。人体中的无机含碳化合物种类较少,在血浆中主要以碳酸氢盐缓冲系统(H2CO3/HCO3-)的形式存在,人体细胞通过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碳元素在人体内的另一种无机形式。
迄今为止,发现了15种碳原子,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如图1所示的同一个“格”,其中C-12和C-13属于稳定型,考古研究中,通过测定C-14含量估算古物的年代。
20世纪起,人类对碳元素的认识突飞猛进。下表列出了与之相关的主要事件:
时间 40年代 1967年 1969 年 1985年 1991年 21世纪
事件 发现C-14 发现六角金刚石和单斜超硬碳 发现银白色的白炭 发现富勒烯的第一个成员C60(图2) 发现碳纳米管(图3) 从石墨中剥离出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薄片-石墨烯(图4)
碳的这些新型结构的发现和性能研究的发展,使其广泛应用于工业、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人体中的存在形式有 种。
(2)关于图1所示的相关信息分析,错误的是 。
A 原子序数为6 B 电子数为12 C 元素符号为C
(3)结合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C-12和C-13的不同点是 。
A 质子数不同 B 电子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
(4)在20世纪有关碳的重大发现中,有一项与其它不同,它是 。
(5)C60的含义是 。
14.
(1)科学家在100℃合成了物质X(分子模型如图),其中 代表碳原子, 代表氯原子。请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描述物质X的组成和构成,
宏观: ;微观:
(2)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下图所示。
①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②图乙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15.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
(1)选用药品时利用了浓氨水的以下性质,其中属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是 ;
A 浓氨水有很强的挥发性 B 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2)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
(发现问题)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是怎么变成红色的?
(假设一)空气中有一种物质的粒子(分子),不断运动进入A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假设二) 。
(分析)试验中B烧杯内的酚酞溶液 ,说明假设一不正确,假设二是正确的。
(3)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 。
(4)请你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或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
16.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字母)。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2)1869年,____(填字母)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A.张青莲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3)表中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y= 。
(4)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5)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或“失”)电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17.请用微粒观点解释
(1)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2)加压可将气体二氧化碳压缩成液态贮存在钢瓶中。
(3)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高钙牛奶”、“富硒茶叶”等用品,这里的“钙”、“硒”指的是元素,故选B。
【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分析。
2.【答案】B
【解析】【解答】太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氦元素,符号为He;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太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氦元素分析。
3.【答案】C
【解析】【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锌元素与铁元素属不同种元素,即质子数不同。
故答案为:C
【分析】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元素
4.【答案】A
【解析】【解答】A、将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与分子是有质量的无关,错误;A符合题意;
B、由于分子是运动的,酒精敞口放置时,酒精的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空气中,所以,酒精敞口放置浓度变稀,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由于水分子在通电时变化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明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子的性质: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各异。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5.【答案】B
【解析】【解答】气体物质分子间隔最大,6000升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升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特点.
6.【答案】B
【解析】【解答】A、乙质子数为11,属于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A不符合题意;
B、甲为稀有气体氦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性质稳定,丙最外层2个电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甲与丙元素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符合题意;
C、丙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C不符合题意;
D、乙、丙、丁元素原子都是核外三个电子层,位于同一周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乙是钠元素分析;
B、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和最外层电子数分析;
C、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易失电子分析;
D、根据乙、丙、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分析。
7.【答案】B
【解析】【解答】A、甲和乙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说法符合题意;
B、甲、乙、丙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说法不符合题意;
C、在原子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x=8,说法符合题意;
D、乙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质子数是9,电子数是10,所以是阴离子,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辨别的关键在于看核内核电荷数数是否等于核外电子数。
8.【答案】C
【解析】【解答】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水分子不断运动,分子间隔发生变化,水分子没有发生破裂、种类也没有发生改变,故选C。
【分析】根据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分子间隔的变化,分子种类不变分析。
9.【答案】D
【解析】【解答】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有害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 吸烟者吸烟会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是由于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10.【答案】B
【解析】【解答】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H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单质,不符合题意;
B、铜是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单质,符合题意;
C、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碳60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可以表示物质分析。
11.【答案】D
【解析】【解答】A、因它们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质子数相同,故核电荷数相同,不符合题意;
B、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质量几乎相等,不符合题意;
C、钠原子和钠离子的中子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D、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二者的电荷数不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答案】A
【解析】【解答】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锶的原子序数为38,符合题意;
B、由“金”字旁可知,锶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不符合题意;
D、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
13.【答案】(1)两
(2)B
(3)C
(4)发现C-14
(5)这种富勒烯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解析】【解答】(1)碳在人体中以有机含碳化合物形式存在,如糖类、蛋白质等,也有无机含碳化合物,存在形式有两种。(2)A 原子序数为6,说法正确;
B 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6,说法不正确;
C 元素符号为C,说法正确;
故填:B。(3)A 、C-12和C-13质子数均为6,说法不正确;
B 、C-12和C-13质子数相同,故电子数相同,说法不正确;
C 、C-12和C-13质子数相同,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故中子数不同,说法正确;
故填:C。(4)在20世纪有关碳的重大发现中,有一项与其它不同,它是:发现C-14。(5) C60的含义是:这种富勒烯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分析】(1)人体中含有18%的碳元素,是一切有机体骨架的组成元素,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碳元素在人体内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是无机形式,在血浆中主要以碳酸氢盐缓冲系统的形式存在;
(2)图一是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由此可知碳元素的原子序数是6,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碳元素的元素符号是C;
(3)C-12和C-13都属于碳元素,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中子数不同;
(4)20世纪有关碳的重大发现中,C-14的发现与其它发现不同,通过测定C-14的含量可以估算古物的年代;
(5)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原子的个数。C60是指一个富勒烯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
14.【答案】(1)物质X由碳元素和氯元素组成;每个X分子由五个碳原子和四个氯原子构成
(2)38;50;
【解析】【解答】1)从宏观层面描述物质X的组成:物质X由碳元素和氯元素组成;从微观层面描述X的构成:每个X分子由五个碳原子和四个氯原子构成。(2)①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8,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故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88-38=50。②图乙所表示的锶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的带两个正电荷的稳定结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
【分析】(1)宏观可知,物质X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微观可知X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或者 每个X分子由五个碳原子和四个氯原子构成 。
(2) ①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单元格提供浮信息可知,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8,根据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可知中子数为:88-38=50;
②图乙所表示的粒子表示锶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的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锶离子,符号为Sr2+
15.【答案】(1)B
(2)浓氨水中的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A烧杯中时,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变色
(3)对照
(4)在厨房外,能闻到炒菜的香味(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A、浓氨水具有很强的挥发性,体现的是其物理性质,不正确;
B、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体现的是其化学性质,正确。
故答案为:B。(2)假设二:浓氨水中的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A烧杯中时,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分析:试验中B烧杯内的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假设一不成立,假设二是正确的;(3)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在该实验中起到对照的作用,故这种方法是:对照;(4)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实例:在厨房外,能闻到炒菜的香味;公园里花开时,很远就能闻到花香。
【分析】(1)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2)根据氨分子的不断运动及碱性分析;
(3)根据对比实验的设计要求分析;
(4)根据分子运动的实例分析。
16.【答案】(1)A
(2)B
(3)8
(4)Ar
(5)得;
【解析】【解答】(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答案为:A;
(2)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故答案为:B;
(3)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磷是15号元素,故x=15,2+y+5=15,y=8;
(4)氩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故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氩元素;元素符号为Ar;
(5)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从而带上1个单位的负电荷,形成氯离子;氯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分析】(1)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2)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3)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5)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17.【答案】(1)碘固体和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2)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加压气体分子间隔变小
(3)空气中有多种分子
【解析】【解答】(1)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2)气态二氧化碳能被压缩成液态贮存在钢瓶中的原因是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加压气体分子间隔变小;(3)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多种分子。
【分析】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