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古诗三首
【课前解析】
关注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前两句写景,景中藏情,后两句言志,写的是自己。这首诗构思别致,既写了与朋友的离情别绪,又写了自己的志向与品格。《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诗人描述了一个精彩的边塞战斗场景,赞扬了成边将士的英勇威武,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墨梅》是一首题画诗。借梅花自喻,表达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关注学习古诗的方法:1.借助文中插图,理解诗的意思。2.根据注释,用字面意思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洛、壶”等5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教学难点】
能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让我们来听一首歌——《送别》。从这首歌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感受到了一种伤感、不舍的离别之情,表达了对离去之人的不舍和依恋。
总结:同学们说的很不错,《送别》诉说的是一种离别之情,唱起来如怨如诉。而“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并说说诗题点明了哪些内容?
预设1:“送”是“送别”的意思。这是一首送别诗。
预设2:送别地点在芙蓉楼。
预设3:送别对象是辛渐。
谁能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诗题的意思?
预设:诗人在芙蓉楼送别辛渐。
芙蓉楼在现在的哪里?
预设: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让学生在谈话中了解与古诗的相关内容,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二、了解作者
提示: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作者——王昌龄,请你自己读一读。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代表作品:《从军行》《出塞》《采莲曲》《闺怨》等。
三、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初读古诗
(1)教师播放范读,感悟古诗的魅力。
(2)要求: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读准字音,学写字
提示:同学们,读准会认的字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字吧。
出示学写字词语:芙fú 蓉róng 洛luò 壶hú
(1)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进行听读,纠正字词读音。
(3)观看芙蓉照片,欣赏芙蓉。
(4)重点理解“壶”,易错点:下面是“业”,不是“亚”,不能多写一横。
四、品诗文,重感悟
同学们,请你们借助课文中的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合作。
1.学生交流品读: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注释:“吴”位于今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平明”指天刚亮,点明时间;“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
预设:大意为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2)王昌龄和辛渐做了一整天的终于来到镇江,此时天色已晚,寒雨连绵,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你从这行诗中哪个字能体会到?
预设1:我从“寒”这个字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很不好,秋雨连江,在夜幕之中,更显得凄清,离愁更浓。
预设2:我从“孤”这个字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是很孤独的。楚山虽然不像人一样有感情,但他赋予了楚山感情。是因为辛渐远去,诗人感觉“孤”零零,所以感到楚山也“孤”零零。
总结:“寒”本来是说寒冷的雨,但是却更添诗人的离愁之情;“孤”赋予了山感情,寄托了诗人心情之孤独。这种在景色的描写中赋予情感、寄托情感的,我们就叫做“藏情于景”。
你能读懂诗人内心的惜别与孤独之情吗?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准节奏。齐读,指名读。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过渡:这首诗一半写景,另一半写诗人王昌龄临别时对辛渐的叮咛,他叮咛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学生交流品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注释:“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预设:大意为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2)在“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玉壶”是什么意思?“玉壶”指的又是什么?
预设:“玉壶”指用玉做成,晶莹剔透的盛酒器。形容人的纯洁与正直。
关于“冰心”“玉壶”的典故,你们又知道多少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出示诗句,引导学生进行翻译、理解。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鲍照《代白头吟》
大意:人像垂下的红丝绳一样耿直,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清透。
离心何所赠,自有玉壶冰。——[唐]骆宾王《送别》
大意:离别时分拿什么赠送给你?我这自有如装在玉壶冰一样纯洁的真心。
(4)通过刚才我们了解了典故的大意,现在我们结合典故说一说:诗人以“冰心”和“玉壶”自喻,体现了什么精神品格?
预设:诗人是在表达自己有像冰一样清澈、玉一样纯洁的心,表明自己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表里如一的精神品格。
(5)诗人为什么要说自己有像冰一样清澈、玉一样纯洁的心,以“冰心”和“玉壶”自喻呢?都说知人论世,这里有一份王昌龄的资料,看看诗人王昌龄的经历吧。
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却屡遭奸佞小人诋毁诬陷,被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被贬为江宁丞,开元二十九年,又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作县尉,但他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直到“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杀害。他一生壮志未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遭贬时所作。
(6)看完了诗人的经历,现在让我们结合诗人的经历,你认为王昌龄想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话告诉大家什么?
预设:表明自己无罪,问心无愧。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伴随着音乐,齐读古诗。前两句读出诗人的不舍,后两句读出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感情。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学习了这首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让我们来边看图边填空,并且尝试着背诵。
指名背诵,及时反馈。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层层递进地理解诗句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五、主题概括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六、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
2.课后作业
(1)背诵《芙蓉楼送辛渐》,并会默写;(2)搜集其他送别诗,读一读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里有几幅图片,说说你们看到了?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有黄沙中的楼台、有万里长城、有苍茫的大漠,这些都是边塞才有的地方。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诗,有关边塞的古诗——《塞下曲》,说说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设1:“塞”是指边界上险要的地方。
预设2:“塞下”是指边塞附近,也指北方边境地区。这是一首边塞诗。
预设3:“塞下曲”是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二、读题材,谈作者
1.《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让我们来看一下边塞诗是什么?有哪些诗人是边塞诗人?
边塞诗,是以边塞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一类诗。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或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2.《塞下曲》的作者是卢纶,你又对卢纶了解多少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卢纶(739—799年),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诗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著有《卢户部诗集》
三、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初读古诗
(1)教师播放范读,感悟古诗的魅力。
(2)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读准字音,学写字
多音字:根据词句读多音字,理解其意思。
“单于夜遁逃”中的“单”读“chán”,单于,指匈奴的首领;“单独”“名单”中的“单”读“dān”,有①种类少,不复杂;②独,一;③奇数的;④记载事物用的纸片;⑤衣服被褥等只有一层的;⑥覆盖用的布,6种意思。
学写字:雁yàn
进行听读,纠正字词读音。重点理解“雁”,易错点:注意有两个“亻”。
四、品诗文,重感悟
1.同学们,请你们借助课文中的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合作。
(1)学生交流品读: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注释:“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遁逃”指偷偷地逃跑。
预设:大意为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2)学生交流品读: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骑”指骑兵。
预设:大意为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带着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从天而降,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2.塞下地广人稀,夜晚本应万籁俱寂,诗中的塞下之夜却很反常。你从哪四个字读出了反常?怎么发现反常的?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合作。
预设:我从“月黑雁飞高”中的“飞”,大雁本该熟睡,却高高飞起来。还有“单于夜遁逃”中的“逃”,夜色如漆,单于偷偷地逃跑。“欲将轻骑逐”中的“逐”,追逐的是逃兵,不用大部队,只用轻装的骑兵。“大雪满弓刀”中的“满”,大雁还没有飞向南方,雪就下起来,且来得快、下得大、天气非常寒冷。
3.分别出示“大雁飞”“单于逃”“骑兵逐”“大雪满”的图片,从这些图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感受到了紧张的战斗气氛
4.在“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中,单于黑夜逃跑,将士们是怎么得到这个消息的?
预设:从“月黑雁飞高”中将士们看见了飞起的大雁把他们暴露了。因此从“单于夜遁逃”中将士们虽然在休息,却很警觉,他们从大雁的惊飞猜测单于逃跑了。
从这些所见、所想中,你感觉这是一群怎样的将士?
预设:这是一群机警、训练有素的将士
5.在“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中,单于在“逃”和边防守军在“逐”,你感受到了将士们什么精神?
预设:作战环境恶劣,大雪说下就下,他们长期驻守在这里,保家卫国,精神可嘉。
6.故事没有讲完,将士们最后究竟追到单于了吗?说说自己的观点。
预设:诗人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场面,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我感受到敌人的败局已定,仿佛瓮中之鳖,只需少量轻骑追剿,即可手到擒来。
7.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前两句读出月黑、雁飞、遁逃的紧张气氛,后两句语调要高昂。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感情。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8.学习了这首卢纶的《塞下曲》,让我们来边看图边填空,并且尝试着背诵。
指名背诵,及时反馈。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五、拓展延伸,主题概括
1.拓展延伸
这是唐代诗人卢纶写的另外一首《塞下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飞,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2.主题概括
《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诗人描述了一个精彩的边塞战斗,赞扬了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
六、课堂演练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里有一幅王冕的《墨梅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
预设:水墨画,只用了墨,没有用其他颜料,与平常看到的梅花颜色不一样。
总结:那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古诗——《墨梅》。
出示课题并板书。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并说说从诗题来看,这是一首怎样的诗?
预设:这是一首题写在《墨梅图》上的题画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二、了解作者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作者——王冕,请你自己读一读。
王冕(1310-1359年),字元章,元代诗人、画家号,老村、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出身农家,一生清贫,依靠卖画为生。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代表作:《墨梅图》。
三、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初读古诗
(1)教师播放范读,感悟古诗的魅力。
(2)要求: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出节奏。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读准字音,学认字
提示:同学们,读准会认的字会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首古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字吧。
出示认字词语:砚yàn台 乾qián 坤kūn
(1)先指名学生在无拼音的情况进行读。
(2)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3)了解词语意思:“砚台”指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文房四宝之一;“乾坤”是指乾为天,坤为地,在诗中的意思是指天地间。
四、品诗文,重感悟
1.结合插图和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与同桌进行讨论。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合作。
(1)学生交流品读: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注释:“我家”指王冕家;“洗砚池”传说会稽(今浙江绍兴)蕺山下有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洗砚池。由于经常洗笔砚,池塘的水都染黑了。
预设:大意为梅花生长在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点染着淡淡的墨痕。教师提出问题:
(2)学生交流品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好”指夸奖;“清气”指清香之气;“乾坤”指天地间。
预设:大意为墨梅不要别人夸赞颜色好看,只愿留下一股清香弥漫在天地间。好:夸奖。
2.读前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思考:王冕笔下的墨梅有什么特别之处?
预设1:从“我家”这个词,说明生长环境特别。这梅花就长在他家的池子旁边,当然就有了他家的特点。
预设2:从“洗砚池”这个词,化用了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典故,表明树长在洗砚池旁,有底蕴。
预设3:从“淡”这个词,刻画出了墨梅的朴素淡雅。
总结:这种朴素自然,不加以修饰的描写就叫白描,而这两句则用白描的手法写墨梅的形态,令人耳目一新。
在“朵朵花开淡墨痕”中,“淡墨”是中国画画法之一,用“淡墨”画出的梅花显得清浅,清雅入骨。(出示墨梅图片)
3.读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思考: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
预设1:我认为墨梅不图名,它坚信自己根本不用浓妆艳抹,自带悠远的清香已足够。
预设2:我认为墨梅有追求,墨梅的香气会一直流传,直至充斥于天地之间。
4.我们理解了墨梅的精神品格,但是诗人只是在赞美梅花吗?他想表达自己怎样的心声呢?
预设:诗人以墨梅自喻,表白志向。诗人自幼家贫,苦读成才,却不愿巴结权贵,只是作画为生。通过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5.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注意后两句读出对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的赞美。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感情。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6.学习了这首王冕的《墨梅》,让我们来边看图边填空,并且尝试着背诵。
指名背诵,及时反馈。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五、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2.拓展延伸
关于赞美梅花的诗句有很多,这里也有一些关于梅花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六、课堂演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作为统编本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落实“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感悟人物精神品格”这一语文要素的基础。在本课的教学中,本着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精神,我主要做到:从古诗出发,教会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人的精神品格。围绕本课的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在我们书中,每首诗的旁边都有注释,这些注释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诗意。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注意旁边的注释,用好注释自己来尝试理解诗意。大部分学生借助注释可以理解诗歌的大概意思,通过看注释,也是交给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另外理解诗意,同学们可以逐字翻译,运用字面意思理解诗意。
2.抓住重点字词,感悟人物精神品格。
我们本课的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首诗的后两句是本诗的关键句,也是主旨句。可以抓住后两句中的关键字词来体会诗人的高尚品格,因此在学习时应该让学生把重点放在每一首诗的后两句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