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17《松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松鼠》是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它是一篇描写松鼠的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布封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课文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准确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表达方法、语言风格上和《太阳》有很大不同。
本单元属于习作单元,主要引导孩子们学习写说明性文章。说明性的文章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中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了《蟋蟀的住宅》《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课文,本单元让学生学习不同类型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其特点,并尝试写一篇说明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文,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于是将本课的着力点放在“感受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活泼”上,让孩子们在学习本文的同时,为后面单元习作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驯”等8个生字,借助图片和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2.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作者生动活泼的表达,体会文艺性说明文亲切、有趣的语言风格。
3.结合课文所学,初步尝试抓住鲜明的特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序生动地写写提纲上“美食样子”、“美食制作”的其中一个部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作者生动活泼的表达,体会文艺性说明文亲切、有趣的语言风格。
难点:结合课文所学,初步尝试抓住鲜明的特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序生动地写写提纲上“美食样子”、“美食制作”的其中一个部分。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回顾《太阳》,导入《松鼠》
1.融入情境,唤醒记忆。同学们,我们开展了“争当美食小博主”的活动,你最想推荐哪道菜?你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推荐?
2.学生回顾说明方法。看,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太阳》,你从中学到了哪些把事物特点介绍清楚的小妙招?
预设:《太阳》这篇课文作者通过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3.教师小结导入新课。这些说明方法不仅准确、清楚、恰当地把太阳的特点说明白了,还让我们感受到了说明文平实的语言风格。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松鼠》这篇课文,来感受另外一种语言风格的说明文,体会不同内容的说明文在语言表达特点上的不同。
4.了解作者:谁对作家布封有所了解?(课件出示布封资料)他又是如何介绍松鼠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第二板块:预习反馈,梳理内容
1.预学反馈,解决字词难点。
驯良 矫健 蛰伏
勉强苔藓 榛子
①指名认读,随机正音。(“勉强”的“强”意思是强迫、硬要的意思时,读qiǎng。)
②结合语境理解“蛰伏”,结合图片理解第三组词语。
③小结:借助图片和语境是理解词语的好办法。
2.谈印象,交流主要内容
①读了课文,文中的松鼠给你留下整体的印象是什么?(漂亮、乖巧、驯良,讨人喜欢)
②文中也有一句话概括了对松鼠的印象,你找到了吗?(出示: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随机理解“驯良”,“驯良”就是和顺善良的意思。齐读。
③为了清楚地介绍松鼠给人留下的这些印象,课文主要介绍了关于松鼠的哪些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概括每段话的意思)
预设: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活动、行为、搭窝、生育和换毛等内容。
小结:课文不仅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点,还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板书: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松鼠》和《太阳》一样,也是从多个方面来介绍这一事物。
第三板块:对比阅读,体会表达
1.阅读第一自然段,发现说明方法。
(1)过渡:我们通过梳理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作者又是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把松鼠的特点说明白的?我们先来看对松鼠外形的介绍,请你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你发现的地方进行圈画批注。
(2)交流:
预设1: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①作者把松鼠的尾巴比作了帽缨,写出了松鼠的尾巴很漂亮的特点。在说明文中,比喻的写法我们称之为——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②借助图片理解“帽缨”,体会打比方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③有感情朗读:那么漂亮的尾巴,让作者一看就心生喜爱之情,我们试着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预设2: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①学生谈感受。
②教师引导并小结:松鼠吃东西时的样子常见吗?但是人吃东西时的样子非常熟悉,当大家介绍不熟悉的事物特点时,我们可以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打比方。
2.对比文字,体会语言风格
(1)出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于松鼠外形特点介绍的文字:“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学生对比阅读介绍松鼠外形特点的句子,发现《中国大百科全书》和课文语言表达的不同之处。
①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中国大百科全书》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语言简洁准确,课文不仅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松鼠的外形漂亮(板书:表达有序),还抓住鲜明的特点细致描写(板书:抓特点)。同时,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②指导朗读:作者就是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有趣的语言,有序表达,让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能读好它吗?
(2)出示课后思考题二中的后两句话,分别找出文中与之对应的段落。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对应课文第四自然段内容。
“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对应课文第五自然段内容。
①出示要求,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要求:
1.读:对比阅读几段文字;
2.说:说说每段话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点。
②交流发现,感受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表达方法,效果截然不同。
3.追问:《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松鼠的介绍是典型的常识性说明文,而布封的介绍是典型的文艺性说明文,这两种表达方式有高下之分吗?
4.小结:同样是介绍松鼠的说明性文章,《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简洁、平实;布封的语言细致生动、活泼有趣。虽然表达风格不同,但都描述得很准确、清楚、有条理,都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板块:迁移运用,尝试生动说明
1. 小博主们,你们已经初步确定了从哪几方面来介绍你最喜欢的一道美食,请你抓住美食鲜明的特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序生动地写写提纲上“美食样子(色、香、味)”、“美食制作”的其中一个部分。出示评价标准:
2.交流点评。
3.当然,要想将美食介绍得清楚又吸引人,还有许多小妙招等待大家去发现,老师期待你们完整的美食文案,让更多的人能够喜欢这道美食。
教学反思
《松鼠》一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其表达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平实性说明文。本节课意图在学习任务群视野下定位,在对应任务群内设计任务,在进阶任务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一、精准定位,把握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每个单元一般都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任务群和语文要素统领下的发展型任务群或者拓展型任务群。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主要指向于“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内容。
本单元包括精读课文《太阳》《松鼠》以及“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聚焦精读课文,研读教材可知,《太阳》一文用于“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松鼠》一文着力于在“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基础上学习生动说明。两篇同一单元主题、不同说明风格的精读范文的出现,将说明文的教学从学生具备初步的基本方法认知的基础上,向不同需求的说明文风格引领,从而为学生由阅读向表达拓展打下基础。
二、对比阅读,感悟说明文表达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针对《松鼠》一文文本特点,联结课后习题中《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句子,设计对比阅读任务,以体会作者运用打比方说明和拟人手法生动说明的表达秘妙,同时让学生明白打比方时要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介绍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点。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中,不断与文本对话,激活学生思维,在两次对比阅读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语言表达效果的截然不同。
三、学以致用,尝试生动说明
在习作单元教学中,学生从精读课文的阅读中学到了说明方法,但这时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认识是处于比较肤浅的层次的,要想深化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认识,教师就要结合本单元习作要求为学生搭建运用的平台,让学生在运用中内化说明方法,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提供条件。
在本单元学习时,创设了“争当美食小博主”的真实情境,请学生介绍一道最喜欢的美食。学生在感知了《松鼠》这篇文章生动说明的方法后,请学生抓住美食鲜明的特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序生动地写写提纲上“美食样子”、“美食制作”的其中一个部分。这个任务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于动笔,写起来更加轻松。另外,引导学生对完成的习作进行展示评价,在多元评价中,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真正发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完成整篇说明文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说明文习作单元)中,《松鼠》一文承担的“阅读与交流”任务目标主要是学习生动说明,这一目标在一个个进阶任务中得以落实,成为本任务群指向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构件”,以提升学生“说明白”的能力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