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3年地理高考真题分类练--专题十四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后附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3年地理高考真题分类练--专题十四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后附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11 23:2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3年地理高考真题分类练
专题十四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题组一
一、选择题
[2023湖南,6分]港口地域组合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诸多港口长期相互作用。形成具有某种分布格局、结构形式和功能类型的组合。下图示意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演变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1—2题。
1. 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演变阶段的顺序是( )
A. ④①③② B. ②④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④②③①
2. 图中④示意的阶段,岛域内港口( )
A. 功能尚未出现分化 B. 腹地界线较清晰
C. 分布格局趋向集中 D. 演化出不同等级
[2022浙江6月选考,4分]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从街道1到街道7)周边用地开发较晚,目前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下图为该轨道交通运行初期和运行五年后沿线街道人口规模分布图。完成3—4题。
3. 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 )
A. 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 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增大
C. 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 D. 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扩大
4. 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对边缘区整体的影响是( )
A. 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 B. 行政服务功能变化显著
C. 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增强 D. 居住用地空间更加集中
[2022湖北,9分]近年来,河南某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整合运力资源,推进全域公交,方便群众出行,让生活在偏远山区的群众也能够实现“出门见路、抬脚上车”,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将快递物流与城乡客运有机融合,构建全域公交和货运班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运营模式。如今,便民惠民、助推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正在形成。据此完成5—7题。
5. 该县为实现全域老百姓“出门见路、抬脚上车”,需要( )
A. 增加公交发车频次 B. 完善公交覆盖网络
C. 开发移动购票程序 D. 实行政府补贴票价
6. 公交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可以( )
①降低公交运营成本 ②提高公交使用效率
③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该县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主要是为了( )
A. 助力乡村振兴 B. 促进物流发展 C. 提高城镇化率 D. 保护生态环境
[2021全国乙,12分]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按其离海港距离可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据此完成8—10题。
8. 建设陆港使海港( )
①扩大承载规模 ②缓解用地紧张
③增加用地成本 ④提高设备水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与近海陆港相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 )
A. 缓解交通拥堵 B. 提高通关效率 C. 拓展腹地范围 D. 减少环境污染
10. 以下产业中,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的是( )
A. 服务外包产业 B. 高科技产业 C. 资源加工产业 D. 前瞻性产业
[2021广东,6分]随着我国高铁与民航快速发展,两城市互通高铁直达列车和航空航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形成日趋复杂的高铁—民航竞争网络。下图示意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据此完成11—12题。
11. 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演变特征为( )
A. 空间竞争由分散到集中 B. 空间竞争范围由小变大
C. 空间网络趋向于双极化 D. 边缘城市参与机会渐少
12. 该拓展模式主要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 )
A. 均衡性 B. 集中性 C. 临近性 D. 等级性
13. [2020浙江1月选考,2分]近年来,我国城市地铁交通发展迅速。与常规公交方式相比,地铁的特点有( )
①投资少,见效快 ②废气多,噪声大
③用地省,客运量大 ④速度快,准点率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19全国Ⅰ,12分]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14—16题。
14. 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
A. 等高线分布 B. 河谷分布 C. 山脊线分布 D. 山麓分布
15. 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
A. 原木 B. 农产品 C. 工业品 D. 石材
16. 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
A. 设施陈旧 B. 运速太慢 C. 线路过密 D. 运输需求太小
二、非选择题
17. [2020北京,4分]读图,回答下题。
莱州湾蕴藏着石油资源。原油可选择管道运输和水路运输。
在管道运输和水路运输中任选其一,评价该运输方式的优势和不足。
题组二
一、选择题
[2023新课标,12分]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下图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据此完成1—3题。
1. 图中所示旧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 方便县城对外运输 B. 方便县城内部运输
C. 促进县城用地扩展 D. 吸引县城商业集聚
2. 新国道通车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等级过低 ②线路过长
③车流量过大 ④路口过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推测新国道通车后( )
A. 车辆过境速度提高 B. 车辆穿城用时增加
C. 县城汽车保有量减少 D. 县城商业萎缩
[2022广东,6分]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下图)。据此完成4—5题。
4. 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 )
A. 最大的是甲模式 B. 最大的是乙模式 C. 最大的是丙模式 D. 三种模式一样大
5. 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 )
A. 职能一致性 B. 区域均衡性 C. 空间封闭性 D. 等级差异性
[2021河北,6分]加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联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运是中欧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根据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中欧港口的节点度(以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等指标衡量)及联系强度(反映港口间货物流量),确定各年份分级标准,绘制中欧航运网络核心组织结构图(下图)。在中欧海运贸易量总体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港口的相对地位明显提高,枢纽节点从无到有,形成了以南方港口为枢纽的网络组织结构。据此完成6—7题。
6. 1995—2015年中欧航运网络系统中( )
A. 欧洲枢纽节点货物吞吐量减少 B. 欧洲枢纽节点间联系强度减弱
C. 中国枢纽节点网络辐射力增强 D. 中国枢纽节点的数量持续增长
7. 2015年中国一端的一级—二级枢纽节点的组合是( )
A. 上海港—宁波港、深圳港 B. 上海港—天津港、宁波港
C. 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 D. 香港港—广州港、厦门港
[2020浙江7月选考,4分]市郊铁路是连接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快速、便捷、公交化铁路。下图为我国某地市郊铁路与市内地铁分布模式图。完成8—9题。
8. 与市内地铁相比,市郊铁路通常( )
A. 修建在地上 B. 日客运总量大 C. 发车频次高 D. 站点间距离小
9. 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 )
A. 与外围城镇间经济分工弱化 B. 与外围城镇间空间距离缩短
C. 以扩散为主转向以集聚为主 D. 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
[2019全国Ⅱ,4分]美国某快递公司最大的空运枢纽设在路易斯维尔机场。该机场是美国主要的货运机场之一。在机场周边聚集了诸如美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中心、汽车配件中心,以及乳制品、珠宝、手机制造等100多家企业。据此完成下题。
10. 多家企业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集聚,主要是为了( )
A. 利用机场的基础设施 B. 降低交通运输成本
C. 方便企业间产品交换 D.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二、非选择题
11. [2021海南,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轨道交通是都市居民日常出行的高效方式。为了亦庄新城居民出行更加便捷,交通部门设计了沿宏达路和荣华路的两条轨道线路,每条线路均有地下方案和高架方案(下图)。
如果选择荣华路的地下方案,说明选择该方案的合理性。
12. [2020天津,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中伊两国合作领域日益广泛。
交通运输业在伊朗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国计划在现有铁路网络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建设和改造。
说明伊朗铁路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对促进该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题组三
一、选择题
[2023海南,9分]由中国承建运营的蒙内(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是肯尼亚在近100年间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下图为非洲部分区域图。据此完成1—3题。
1. 从铁路布局推测图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 方便农矿产品输出 B. 加速区域城市化
C. 加强人员对外交流 D. 完善区域铁路网
2. 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对肯尼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 促进人口向外流动 B. 缩小南北地区差距
C.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D. 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3. 肯尼亚西南部高原比沿海平原更适宜人类居住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较高,气候适宜 B. 资源丰富,就业机会更多
C. 黑土广布,作物产量高 D. 交通便利,对外贸易发达
[2022重庆,6分]近年来,随着区域一体化和生产分工体系的不断深化,我国某个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圈内部联系进一步加强。下图示意该城市圈内部的联系。据此完成4—5题。
4. M级城市为优化城市空间利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N级、L级城市优先转移的产业部门属于( )
A. 园艺业 B. 制造业 C. 信息业 D. 金融业
5. 对甲类联系加强起主要作用的运输方式是( )
A. 公路运输 B. 航空运输 C. 内河航运 D. 管道运输
[2021湖南,9分]下表为某市地铁S线和T线开通前后距地铁线不同距离的住宅平均价格及其增幅。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T线连接城市边缘区和外围区,两条线路开通时间几乎相同,所经之地公共交通密度差异明显。据此完成6—8题。
项目 距离(千米) S线 T线
开通前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开通后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增幅(%) 开通前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开通后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增幅(%)
0.2 8 116.0 13 160.0 62.15 2 868.3 9 085.4 216.75
0.2—0.3 8 125.0 28 900.0 255.69 2 893.3 10 325.0 256.86
0.3—0.5 9 173.3 25 493.7 177.91 3 827.3 10 289.0 168.83
0.5—0.75 9 356.0 23 383.3 149.93 3 160.0 10 162.5 221.60
0.75—1 7 854.3 18 760.6 138.86 3 810.0 9 548.6 150.62
1—1.5 7 188.7 17 066.7 137.41 3 768.7 10 000.0 165.35
1.5—2 6 413.0 12 941.6 101.80 3 418.0 9 251.6 170.68
2—2.5 6 373.1 10 008.3 57.04 3 281.4 9 682.3 195.07
2.5—3 6 518.1 12 115.0 85.87 3 957.1 9 389.0 137.27
6. 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治安环境较差 B. 运营期间交通较拥堵
C. 大气质量较差 D. 运营期间噪声和震动感较大
7. 仅从距地铁线远近对住宅价格影响角度看,S线和T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分别不超过( )
A. 2.5千米、1千米 B. 1千米、1千米
C. 3千米、3千米 D. 2.5千米、3千米
8. 地铁开通后,T线附近的住宅平均价格增幅总体高于S线,主要因为T线附近( )
①配套设施更完善 ②环境质量更好
③公共交通密度较小 ④房价基数较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
9. [2023全国乙,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里蒂巴是巴西东南沿海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该城市编制了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并得以实施。经过多年建设,库里蒂巴形成了5条由市中心向外辐射的基于快速交通线的发展轴,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公交线与快速交通线相连。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发展轴间为绿地。快速交通线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辆。目前,库里蒂巴人均小汽车拥有量位居巴西前列,但公交出行率远高于其他城市。库里蒂巴将工业区布局在郊外快速交通线附近,发展低污染工业。下图为库里蒂巴公交网络模式图。
(1) 指出库里蒂巴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方式对解决城市问题的作用。(6分)
(2) 指出与地铁相比,库里蒂巴建设地面快速公交的优点。(4分)
10. [2023湖北,21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绵(竹)茂(县)公路属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于2009年9月9日正式动工,2022年12月27日建成通车。公路起于绵竹市汉旺镇,沿绵远河上行,与茂北公路相接,全长56千米。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图1示意绵茂公路位置,图2示意绵茂公路局部景观。
图1
图2
(1) 分析震后绵茂公路沿线河床发生的变化及形成原因。(12分)
(2) 绵茂公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工程该如何协调建设与保护的关系 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3) 该工程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创造了又一个中国奇迹,被新华社评为2021年度“大国工程”。假设你是评委,请你给出推荐理由。(3分)
专题十四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题组一
一、选择题
[2023湖南,6分]港口地域组合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诸多港口长期相互作用。形成具有某种分布格局、结构形式和功能类型的组合。下图示意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演变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1—2题。
1. 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演变阶段的顺序是( B )
A. ④①③② B. ②④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④②③①
[解析]由材料可知,港口地域组合离不开地域范围内诸多港口长期的相互作用。图中②阶段海岛上港口只有一个,应是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演变的最初阶段,A、D错误;随着海岛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日益增多,对海运的需求增多,海岛港口数量会逐渐增多,②阶段会进一步向④阶段发展,④阶段之后,相邻海岛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分工日益细化,形成海岛港口地域组合,从而进入③阶段;③阶段海岛港口地域组合腹地较小,为发挥海岛港口的优势,扩大其经济腹地,岛际区域与陆域之间建设陆桥,最终进入①阶段,B正确,C错误。
2. 图中④示意的阶段,岛域内港口( D )
A. 功能尚未出现分化 B. 腹地界线较清晰
C. 分布格局趋向集中 D. 演化出不同等级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由于海岛对海运的需求增多,④阶段海岛港口数量相应增加,新增港口使岛域内港口分布格局趋向分散,港口之间出现功能分化,由于新港口建设和发展较晚,功能还较弱,等级比老港口低,A、C错误,D正确;图示④阶段中岛域内老港口有箭头指向新增港口,可能是老港口业务繁忙,有部分客货不得不分流到新增港口,说明新老港口腹地界线并不清晰,存在一定的重叠,B错误。
【知识拓展】 港口与其腹地的关系
港口与腹地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港口的发展建设必须以腹地范围的开拓和腹地经济的发展为后盾,腹地是港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港口是腹地的门户,港口的建设也对腹地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022浙江6月选考,4分]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从街道1到街道7)周边用地开发较晚,目前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下图为该轨道交通运行初期和运行五年后沿线街道人口规模分布图。完成3—4题。
3. 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 C )
A. 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 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增大
C. 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 D. 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扩大
[解析]读图可知,都市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都市核心区街道集聚的趋势明显,导致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A错误;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减小,B错误;市郊线沿线交通便利,从而吸引了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C正确;接近市郊线终点(街道7)的区域人口规模减小,D错误。
4. 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对边缘区整体的影响是( A )
A. 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 B. 行政服务功能变化显著
C. 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增强 D. 居住用地空间更加集中
[解析]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前,街道4的人口规模明显大于其他街道,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五年后,都市边缘区各街道人口规模差异缩小,导致各街道就业机会的差异减小,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A正确。
[2022湖北,9分]近年来,河南某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整合运力资源,推进全域公交,方便群众出行,让生活在偏远山区的群众也能够实现“出门见路、抬脚上车”,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将快递物流与城乡客运有机融合,构建全域公交和货运班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运营模式。如今,便民惠民、助推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正在形成。据此完成5—7题。
5. 该县为实现全域老百姓“出门见路、抬脚上车”,需要( B )
A. 增加公交发车频次 B. 完善公交覆盖网络
C. 开发移动购票程序 D. 实行政府补贴票价
[解析]增加公交车发车频次可以缩短居民等车时间,但不能实现“出门见路、抬脚上车”,A错误;完善公交覆盖网络,公交线路更多,覆盖面积更大,居民能就近选择交通线路到达目的地,有利于实现“出门见路、抬脚上车”,B正确;开发移动购票程序、实行政府补贴票价,便于居民购票,可以减轻居民购票压力,但不能实现“出门见路、抬脚上车”,C、D错误。
6. 公交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可以( C )
①降低公交运营成本 ②提高公交使用效率
③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公交车原本以客运为主,带货下乡和捎农产品进城增加了货运功能,可以提高公交使用效率,同时客货运输量的增加可以降低单人或单件货物的物流运输成本,②③正确;增加货运功能,公交运营成本并没有降低,①错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主要通过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等方式,④错误。故C正确。
7. 该县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主要是为了( A )
A. 助力乡村振兴 B. 促进物流发展 C. 提高城镇化率 D. 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的建设可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推动城乡建设,助力乡村振兴,A正确。
【技巧点拨】 构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加快了物资流通,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将乡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繁荣。
[2021全国乙,12分]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按其离海港距离可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据此完成8—10题。
8. 建设陆港使海港( A )
①扩大承载规模 ②缓解用地紧张
③增加用地成本 ④提高设备水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陆港是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因此陆港的建设有利于扩大海港的承载规模,缓解海港的用地紧张状况,①②正确。故选A项;陆港的建设有利于降低海港的用地成本,③错误;陆港的建设对提高海港设备水平作用不大,④错误。B、C、D错误。
【快速排除】 陆港是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可以代表海港行使部分功能,因此可直接排除增加用地成本、提高设备水平。
9. 与近海陆港相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 C )
A. 缓解交通拥堵 B. 提高通关效率 C. 拓展腹地范围 D. 减少环境污染
[解析]远海陆港距海港较远,可以吸引更远的客流、货流,辐射的腹地范围大于近海陆港,C正确;由材料可知,远海陆港距海港较远,缓解交通拥堵和提高通关效率的作用较近海陆港小,A、B错误;近海陆港距海港较近,对减少海港环境污染的作用更大,D错误。
【技巧点拨】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有两点:一是能够读懂陆港的概念及行使的职能,二是明确陆港根据距离划分为近海陆港和远海陆港。
10. 以下产业中,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的是( C )
A. 服务外包产业 B. 高科技产业 C. 资源加工产业 D. 前瞻性产业
[解析]资源加工产业一般布局在原料、劳动力等区位条件较好的地区,适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C正确;服务外包产业对科技、交通要求高,而远海陆港距海港较远,故该产业不适合依托远海陆港发展,A错误;高科技产业对科技要求高,不适合依托远海陆港发展,B错误;前瞻性产业对环保、科技等要求高,不适合依托远海陆港发展,D错误。
[2021广东,6分]随着我国高铁与民航快速发展,两城市互通高铁直达列车和航空航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形成日趋复杂的高铁—民航竞争网络。下图示意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据此完成11—12题。
11. 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演变特征为( B )
A. 空间竞争由分散到集中 B. 空间竞争范围由小变大
C. 空间网络趋向于双极化 D. 边缘城市参与机会渐少
[解析]由图可知,早期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主要在北京和上海之间,及其与省会、经济发达城市、旅游城市之间,中期扩展至省会、经济发达城市、旅游城市之间,后期扩展至边缘城市与上述城市之间,边缘城市之间也出现了竞争,空间竞争由集中到分散,范围由小变大,A错误,B正确;空间网络一直涉及多个城市,始终是多极化的,C错误;边缘城市参与竞争主要在后期且参与机会渐多,D错误。
【据图析题】
12. 该拓展模式主要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 D )
A. 均衡性 B. 集中性 C. 临近性 D. 等级性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早期出现在北京和上海之间,及其与省会、经济发达城市、旅游城市之间,中期扩展至省会、经济发达城市、旅游城市之间,后期扩展至上述城市与边缘城市,及边缘城市之间,空间扩张呈现明显的等级性,D正确;竞争网络空间涉及的城市越来越多,日趋分散,呈现不均衡分布状态,A、B错误;高铁—民航主要为长途运输,城市之间相距较远,竞争网络空间扩张的临近性不明显,C错误。
13. [2020浙江1月选考,2分]近年来,我国城市地铁交通发展迅速。与常规公交方式相比,地铁的特点有( C )
①投资少,见效快 ②废气多,噪声大
③用地省,客运量大 ④速度快,准点率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地铁通常位于地下,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大,开挖难度大,投资多,建设周期长,①错误;地铁行驶过程中主要消耗电能,基本无废气排放,②错误;地铁占用地面土地少,客运量大,行驶速度快,几乎不受外界干扰,行驶安全且准点率高,③④正确。故选C。
[2019全国Ⅰ,12分]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14—16题。
14. 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B )
A. 等高线分布 B. 河谷分布 C. 山脊线分布 D. 山麓分布
[解析]据图示河流、山峰等信息可知,该区域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等高线应与河谷走向垂直,三条铁路线主要沿着三条河谷修建,A项错误、B项正确;山脊线不会沿着河谷地带分布,C项错误;山麓海拔较低,而图示铁路线在海拔较高的河流源头地区也有分布,D项错误。
15. 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 )
A. 原木 B. 农产品 C. 工业品 D. 石材
[解析]根据经纬度等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北东部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但该区域工业和商品农业不发达,所以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向外运输原木,A项正确,B、C项错误;河谷两岸地区到处是石材,开挖、运输石材没有必要将铁路线修到海拔较高的河流源头地区,D项错误。
16. 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D )
A. 设施陈旧 B. 运速太慢 C. 线路过密 D. 运输需求太小
[解析]东北地区一直是我国原木的主要供应地,近些年由于长白山区森林被大量砍伐,林木资源日益减少,森林覆盖率下降,加上保护河流源头地区生态环境的需要,一些地区禁止森林采伐,因而运输需求减小,铁路几乎废弃,D项正确。设施陈旧、运速太慢会催生新的铁路的修建,但不会使整个区域铁路废弃,A、B项错误。线路过密只会加剧运输线路之间的竞争,部分线路可能因竞争力弱而废弃,但不会全部废弃,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7. [2020北京,4分]读图,回答下题。
莱州湾蕴藏着石油资源。原油可选择管道运输和水路运输。
在管道运输和水路运输中任选其一,评价该运输方式的优势和不足。
[答案]管道运输连续性强,损耗小等。但投资大,灵活性差等。(4分)
或水路运输投资少,成本低等。但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等。(4分)
[解析]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一般从运量、运速、运价、线路造价、灵活性和连续性、受自然条件影响程度等方面分析。在全面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分别找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题组二
一、选择题
[2023新课标,12分]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下图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据此完成1—3题。
1. 图中所示旧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A )
A. 方便县城对外运输 B. 方便县城内部运输
C. 促进县城用地扩展 D. 吸引县城商业集聚
[解析]读图可知,旧国道穿城而过,联系县城和周边地区,方便县城对外运输,A正确;图中显示旧国道较平直,穿过县城的距离较短,方便县城内部旧国道沿线客货运输,对整个县城内部运输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B错误;县城用地扩展主要受工业化和城市化影响,C错误;县城商业应集聚在人流量大的中心城区,国道是国家公路干线,沿途车流量大,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布局商业区,D错误。
2. 新国道通车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C )
①等级过低 ②线路过长
③车流量过大 ④路口过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读图可知,旧国道穿城而过,沿线经过多个路口,新国道绕城而过,经过的路口较少。国道是国家公路干线,沿途车流量大。综上可知,新国道通车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车流量过大,路口过多,③④正确;新、旧国道都是国家公路的干线,等级相同,①错误;旧国道线路较为平直,线路较短,②错误。C正确。
3. 推测新国道通车后( A )
A. 车辆过境速度提高 B. 车辆穿城用时增加
C. 县城汽车保有量减少 D. 县城商业萎缩
[解析]由材料可知,新国道绕城通过,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县城交通条件改善,车辆过境速度会提高,有利于县城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县城汽车保有量会增加,A正确,B、C、D错误。
[2022广东,6分]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下图)。据此完成4—5题。
4. 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 B )
A. 最大的是甲模式 B. 最大的是乙模式 C. 最大的是丙模式 D. 三种模式一样大
[解析]一般城市的交通流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时,对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读图可知,乙模式所示主要交通流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对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的促进作用最大,B正确;甲模式所示主要交通流在区域中心城市外围的一般城市间作双向流动,丙模式所示区域中心城市之间要素流动具有单向性,且缺少有联系的汇聚中心,甲模式和丙模式对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的促进作用不大,A、C、D错误。
5. 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 D )
A. 职能一致性 B. 区域均衡性 C. 空间封闭性 D. 等级差异性
[解析]丙模式中的主要交通流发生在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因此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大规模要素流动,表明各城市空间具有开放性、职能具有互补性,A、C错误。从丙模式中可以看出,与其他区域中心城市相比,中间的区域中心城市周边的一般城市较少,表明该区域中心城市腹地范围较小,城市等级较低,故各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不均衡、城市等级有差异,B错误,D正确。
【易错警示】 本题易错选B,各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市间距离远近不同,客货运输需求量不同,交通流量不同,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因为发展类型的差异出现了单向的交通流,区域发展不一定均衡。
[2021河北,6分]加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联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运是中欧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根据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中欧港口的节点度(以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等指标衡量)及联系强度(反映港口间货物流量),确定各年份分级标准,绘制中欧航运网络核心组织结构图(下图)。在中欧海运贸易量总体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港口的相对地位明显提高,枢纽节点从无到有,形成了以南方港口为枢纽的网络组织结构。据此完成6—7题。
6. 1995—2015年中欧航运网络系统中( B )
A. 欧洲枢纽节点货物吞吐量减少 B. 欧洲枢纽节点间联系强度减弱
C. 中国枢纽节点网络辐射力增强 D. 中国枢纽节点的数量持续增长
[解析]从图中仅能获取到节点等级和数量的变化信息,并不能直接判断出货物吞吐量的变化,A错误;读图可知,1995年欧洲存在三个一级枢纽节点,三个节点之间有一个一级轴线,两个二级轴线,2005年和2015年欧洲仅存在一个一级枢纽节点,两个二级枢纽节点,一级枢纽节点和二级枢纽节点之间的联系强度为二级轴线,由此可知欧洲枢纽节点间的联系强度减弱,B正确;读图可知,2005年和2015年中国一级枢纽节点和二级枢纽节点之间的联系强度均为二级轴线,并不能直接判断出中国枢纽节点网络辐射力有所增强,C错误;图中仅能反映出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三个年份中国枢纽节点的等级和数量,且2005年和2015年一级枢纽节点都是一个,二级枢纽节点都是两个,并不能反映出中国枢纽节点数量的持续增长,D错误。
【技巧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欧洲和中国一级枢纽节点和二级枢纽节点的等级和数量信息,以及枢纽节点之间的联系强度(轴线等级)信息。
7. 2015年中国一端的一级—二级枢纽节点的组合是( A )
A. 上海港—宁波港、深圳港 B. 上海港—天津港、宁波港
C. 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 D. 香港港—广州港、厦门港
[解析]上海港是我国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据材料可知枢纽节点港口联系“一带一路”中欧之间的贸易,故判断一级枢纽节点为上海港,C、D错误;据材料“以南方港口为枢纽”判断A正确;天津港为北方港口,排除B。
[2020浙江7月选考,4分]市郊铁路是连接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快速、便捷、公交化铁路。下图为我国某地市郊铁路与市内地铁分布模式图。完成8—9题。
8. 与市内地铁相比,市郊铁路通常( A )
A. 修建在地上 B. 日客运总量大 C. 发车频次高 D. 站点间距离小
[解析]市郊人口少,建筑密度小,土地价格较低,因而市郊铁路多修建在地上,A项正确;市郊人口密度远低于市内,市郊铁路的发车频次低于市内地铁,日客运总量远低于市内地铁,B、C项错误;市郊人口密度较小,乘客较少,站点间距离较大,D项错误。
【技巧点拨】 通过比较市内与市郊人口密度、人口数量的差异,分析其对铁路运营的影响,能够很快排除B、C、D三个选项。与市内相比,市郊人口数量少,人口密度小,乘客少、发车频次低、日客运总量小,站点间距离远。
9. 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 D )
A. 与外围城镇间经济分工弱化 B. 与外围城镇间空间距离缩短
C. 以扩散为主转向以集聚为主 D. 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
[解析]市郊铁路加强了市区与外围城镇的联系,缩短了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间的时间距离,强化了外围城镇与市区的经济分工,A、B项错误;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间的交通便捷,有利于分散核心城市过多的人口和工业企业,C项错误;市郊铁路方便了外围城镇居民去核心城市购物,扩大了核心城市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D项正确。
[2019全国Ⅱ,4分]美国某快递公司最大的空运枢纽设在路易斯维尔机场。该机场是美国主要的货运机场之一。在机场周边聚集了诸如美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中心、汽车配件中心,以及乳制品、珠宝、手机制造等100多家企业。据此完成下题。
10. 多家企业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集聚,主要是为了( D )
A. 利用机场的基础设施 B. 降低交通运输成本
C. 方便企业间产品交换 D.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解析]机场的基础设施主要是为飞机起降和旅客提供服务的,选项A错误;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比,航空运输的运费高,因此多家企业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集聚,并不是为了降低交通运输成本,选项B错误;由材料可知,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集聚的企业之间的生产联系并不紧密,即便存在企业间的产品交换,交换量也很小,因此方便企业间产品交换并不是多家企业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集聚的主要目的,选项C错误;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比,航空运输的运输速度快、效率高,企业在机场附近集聚有利于企业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将货物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达,选项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 [2021海南,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轨道交通是都市居民日常出行的高效方式。为了亦庄新城居民出行更加便捷,交通部门设计了沿宏达路和荣华路的两条轨道线路,每条线路均有地下方案和高架方案(下图)。
如果选择荣华路的地下方案,说明选择该方案的合理性。
[答案]荣华路为城市主干道,临近居民区和商业区,人口众多,客流量大。(4分)地下方案避免了地面建设空间不足(绿化带过窄)、噪声过大等问题。(2分)
[解析]选择荣华路地下方案的合理性可从居民出行的便捷程度、城市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说明。
12. [2020天津,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中伊两国合作领域日益广泛。
交通运输业在伊朗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国计划在现有铁路网络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建设和改造。
说明伊朗铁路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对促进该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案]加强对外运输联系;(2分)完善本国交通网络,提高运力(促进本国客货运输的发展);(2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2分)
[解析]具体作用应从经济和社会两方面分析。读图可知,伊朗对现有铁路网络进行大规模建设和改造,使铁路网密度增大,铁路线布局更为合理,多条铁路连接了沿海地区和边境地区;从经济角度来说,伊朗铁路网络的建设和改造有利于加强对外联系,完善国内的交通运输网络,提高运输能力,也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从社会角度来说,伊朗铁路网络的建设和改造有利于增加就业,促进沿线基础设施建设。
题组三
一、选择题
[2023海南,9分]由中国承建运营的蒙内(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是肯尼亚在近100年间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下图为非洲部分区域图。据此完成1—3题。
1. 从铁路布局推测图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 )
A. 方便农矿产品输出 B. 加速区域城市化
C. 加强人员对外交流 D. 完善区域铁路网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铁路布局分散,大多是连接沿海港口和内陆矿产区、农业区,可推测图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农矿产品输出,A正确;农矿产品输出属于初级产品出口,产业链短,不利于加工产业发展,不能加速区域城市化,B错误;图示区域内铁路大多连接内陆与沿海,加强了区域内的人员交流,C错误;区域铁路布局分散,相互之间的连接很少,区域铁路网还没有形成,D错误。
2. 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对肯尼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D )
A. 促进人口向外流动 B. 缩小南北地区差距
C.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D. 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直接带动了肯尼亚社会经济的发展,D正确。蒙内铁路呈现东西走向,连接了内陆与沿海,促进了该国内部人口流动,利于缩小东西地区差距,但对促进人口向外流动的影响较小,A、B错误;交通运输建设必然会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并不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C错误。
3. 肯尼亚西南部高原比沿海平原更适宜人类居住的主要原因是( A )
A. 海拔较高,气候适宜 B. 资源丰富,就业机会更多
C. 黑土广布,作物产量高 D. 交通便利,对外贸易发达
[解析]肯尼亚地处热带地区,气候终年炎热,西南部高原海拔较沿海平原高,气温相对较低,气候更适宜人类居住,A正确;西南部高原虽然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加上该国社会经济落后,资源开发水平较低,就业机会并不多,对外贸易并不发达,B、D错误;西南部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没有黑土分布,C错误。
[2022重庆,6分]近年来,随着区域一体化和生产分工体系的不断深化,我国某个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圈内部联系进一步加强。下图示意该城市圈内部的联系。据此完成4—5题。
4. M级城市为优化城市空间利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N级、L级城市优先转移的产业部门属于( B )
A. 园艺业 B. 制造业 C. 信息业 D. 金融业
[解析]由图可知,M级城市为该城市圈等级最高的城市,并且处于该城市圈的中心位置,对周边城市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因此为优化城市空间利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M级城市应及时进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并向级别较低的N级、L级城市优先转移制造业,B正确。园艺业占地较广,属于郊区农业,中心城市地价高,园艺业一般不在中心城市发展,A错误;信息业和金融业是中心城市产业升级过程中重点发展的产业,C、D错误。
5. 对甲类联系加强起主要作用的运输方式是( A )
A. 公路运输 B. 航空运输 C. 内河航运 D. 管道运输
[解析]甲类联系是级别较低的L级城市间的联系,L级城市规模小且相互之间距离近,公路运输适合短途运输,A正确;航空运输运价高、速度快,不适合短途运输,B错误;内河航运速度慢,运输效率低,不适合短途运输,C错误;管道运输灵活性差,输送的产品单一,对加强甲类联系作用不大,D错误。
[2021湖南,9分]下表为某市地铁S线和T线开通前后距地铁线不同距离的住宅平均价格及其增幅。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T线连接城市边缘区和外围区,两条线路开通时间几乎相同,所经之地公共交通密度差异明显。据此完成6—8题。
项目 距离(千米) S线 T线
开通前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开通后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增幅(%) 开通前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开通后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增幅(%)
0.2 8 116.0 13 160.0 62.15 2 868.3 9 085.4 216.75
0.2—0.3 8 125.0 28 900.0 255.69 2 893.3 10 325.0 256.86
0.3—0.5 9 173.3 25 493.7 177.91 3 827.3 10 289.0 168.83
0.5—0.75 9 356.0 23 383.3 149.93 3 160.0 10 162.5 221.60
0.75—1 7 854.3 18 760.6 138.86 3 810.0 9 548.6 150.62
1—1.5 7 188.7 17 066.7 137.41 3 768.7 10 000.0 165.35
1.5—2 6 413.0 12 941.6 101.80 3 418.0 9 251.6 170.68
2—2.5 6 373.1 10 008.3 57.04 3 281.4 9 682.3 195.07
2.5—3 6 518.1 12 115.0 85.87 3 957.1 9 389.0 137.27
6. 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D )
A. 治安环境较差 B. 运营期间交通较拥堵
C. 大气质量较差 D. 运营期间噪声和震动感较大
[解析]地铁S线和T线开通后,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地铁运营期间噪声和震动感较大,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中的居民,生活舒适度会降低,故该范围内的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D对。地铁开通后,地铁进出口附近,人员流动性一般比较大,治安环境较差,但这只是局部现象,不是整个地铁线附近的现象,A错;地铁运营期间,乘客的运输量比较大,可大大缓解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问题,B错;地铁一般以电力机车作动力,几乎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错。
7. 仅从距地铁线远近对住宅价格影响角度看,S线和T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分别不超过( A )
A. 2.5千米、1千米 B. 1千米、1千米
C. 3千米、3千米 D. 2.5千米、3千米
[解析]读表可知,S线开通后,除了0.2千米范围内,随距地铁线变远,住宅价格逐渐降低,直到2.5千米外因受其他因素影响价格升高,因此S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不超过2.5千米,B、C错;同理可知,T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不超过1千米,A对,D错。故选A。
8. 地铁开通后,T线附近的住宅平均价格增幅总体高于S线,主要因为T线附近( D )
①配套设施更完善 ②环境质量更好
③公共交通密度较小 ④房价基数较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T线连接城市边缘区和外围区,结合两线附近整体的住宅价格差异可知,S线沿线地区配套设施更完善,①错;受城市工业布局向外缘迁移的影响,T线连接城市边缘区和外围区距离工业区更近,受工业污染影响,环境质量不一定比S线沿线地区好,②错;据材料可知,T线沿线位于城市边缘区和外围区,原有公共交通密度较小,而T线建成使得沿线交通便捷度明显增加,故T线对其沿线房价上涨的推动作用较大,③对;表中数据表明,T线附近原有住宅价格明显低于S线,房价基数小,在平均价格增长量相近的情况下,房价基数低的住宅平均价格增幅较高,④对。故选D。
二、非选择题
9. [2023全国乙,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里蒂巴是巴西东南沿海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该城市编制了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并得以实施。经过多年建设,库里蒂巴形成了5条由市中心向外辐射的基于快速交通线的发展轴,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公交线与快速交通线相连。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发展轴间为绿地。快速交通线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辆。目前,库里蒂巴人均小汽车拥有量位居巴西前列,但公交出行率远高于其他城市。库里蒂巴将工业区布局在郊外快速交通线附近,发展低污染工业。下图为库里蒂巴公交网络模式图。
(1) 指出库里蒂巴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方式对解决城市问题的作用。(6分)
[答案]缓解交通拥堵情况;(2分)降低空气污染程度;(2分)便于居民出行,改善生活环境。(2分)
[解析]通过建设基于快速交通线的公交网络,库里蒂巴能够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鼓励市民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从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库里蒂巴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辆,有助于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进而改善空气质量。公交系统的建设使得出行更加便利,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2) 指出与地铁相比,库里蒂巴建设地面快速公交的优点。(4分)
[答案]建设成本较低;建设速度较快,效率较高,灵活性强;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利于城市综合发展。(每点2分,2点即可)
[解析]与地铁建设相比,地面快速公交可以通过道路共享,利用现有道路设施,降低建设成本。地铁建设规划和施工时间长,而地面快速公交可以更快速地建设和投入使用。地面快速公交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扩展,以适应城市发展变化。
10. [2023湖北,21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绵(竹)茂(县)公路属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于2009年9月9日正式动工,2022年12月27日建成通车。公路起于绵竹市汉旺镇,沿绵远河上行,与茂北公路相接,全长56千米。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图1示意绵茂公路位置,图2示意绵茂公路局部景观。
图1
图2
(1) 分析震后绵茂公路沿线河床发生的变化及形成原因。(12分)
[答案]变化:河床下切,坡度更大,危岩峭壁增加;(3分)多堰塞湖,宽窄交替。(3分)原因:地震导致山体岩石破碎,抗蚀能力变弱,流水侵蚀增强;(3分)诱发滑坡、泥石流堵河,形成堰塞湖,局部水位上升,河面展宽,宽窄交替。(3分)
[解析]地震会使山体出现断层,引发地质灾害等。地震活动导致岩层出现断裂,河床岩层变得更加破碎,易被侵蚀,导致河床加深、坡度更大。地震导致两岸岩石破碎、松动,诱发崩塌、滑坡,进而会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导致局部河面拓宽。
(2) 绵茂公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工程该如何协调建设与保护的关系 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协同多部门,建立有序的管理机制,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规划路径时尽量以桥梁、隧道代路,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割;施工期间尽量不破坏林地、不乱堆渣土,控制施工时间和范围;运行时加强巡护,控制车速,在大熊猫活动期间可以局部封路。(每点2分,3点即可)
[解析]为减少公路工程带来的影响,可以规划建设地下隧道等生物廊道,方便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山区可开挖隧道,缩短公路长度,对于不可避免地要穿越自然保护区地面的公路段,应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隔音设施,防止大熊猫误入公路而发生交通伤害,以及减弱噪声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干扰。
(3) 该工程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创造了又一个中国奇迹,被新华社评为2021年度“大国工程”。假设你是评委,请你给出推荐理由。(3分)
[答案]攻克了若干设计、工程与运维技术难题;实现了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统筹;为生态脆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中国经验;通过保护“国宝”熊猫,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每点1分,3点即可)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工程克服了复杂的地质和水文障碍,技术难度大。结合上问可知,该工程实现了公路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统筹,为相似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经验等。
第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