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中学高2023级高一下期第一次学月考试
生物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B 【详解】图中a、c、A→E表示分裂间期,b、d、E→A表示分裂期,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有丝分裂),高等动植物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不同点发生在间期(动物细胞中心体在间期倍增)、前期、末期。
A 【详解】A、a图细胞表示高等植物细胞,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B、b图代表无丝分裂,可表示蛙成熟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C、着丝粒分裂不是由纺锤丝的牵引导致的,纺锤丝的作用是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D、d图细胞中含有8个染色单体。
A 【详解】A、着丝粒分裂导致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由两条变为一条。B、赤道板是一个虚拟的位置,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d段包含中期,细胞核中含92个DNA分子。(不是细胞中,是细胞核中,细胞质中也含有DNA!)。D、结构①表示中心粒,中心粒在间期复制,在前期移向两极。
B 【详解】题干关键词:B类型细胞数目最多,说明B细胞处于分裂间期。该实验的制片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A
B 【详解】B、从蛋白质角度分析,分化后的各种细胞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
D 【详解】细胞的全能性指的是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其原因是细胞内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整套遗传物质。A项种子发育成完整植株不是从细胞发育成个体,不能体现全能性;B项实例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项没有形成完整个体或构成该个体的各种细胞,不能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B 【详解】题干关键词:导致末端细胞凋亡
C 【详解】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如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B 【详解】B项去雄应在花蕊成熟前进行,采集花粉应在花蕊成熟时进行。C项两次套袋的目的,都是为了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D项豌豆植株在自然状态下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所以豌豆植株的杂交一般只能在人工操作下实现。
A 【详解】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D 【详解】“假说——演绎”一般过程:
①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课本P4):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呢?为什么子一代没有矮茎,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呢?为什么子二代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
②解释现象、提出假说(课本P5):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③演绎推理(课本P7):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结果)
④实验验证(课本P7):在得到的166株后代中,87株是高茎的,79茎是矮茎的,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1:1。(进行测交实验并得到结果)
⑤得出结论(课本P7):分离定律。
D 【详解】D、 F1雌雄配子中各配子的比例相等,即雄配子D:d=1:1,雌配子D:d=1:1。
D 【详解】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基因型的方法。由于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不会对F1的遗传因子产生掩盖作用,所以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能直接反映F1的配子类型及比例,并且验证分离定律,故选D。
B 【详解】A、双胞胎性别不同,是异卵双胎,所以遗传物质不同,妹妹不一定为单眼皮; B、若母亲是割的双眼皮,则母亲的基因型是隐性纯合子,一定会传给妹妹一个单眼皮基因。C、若妹妹也是单眼皮,则该对夫妇可能是自然的双眼皮,基因型都是显性杂合子;D、该对夫妇是双眼皮不确定是否为“割的”,不可作为判断显隐性的依据。
D 【详解】
A项可能情况为:bb(栗♂)×bb(栗♀)→bb(栗)
BB(栗♂)×B_(栗♀)→B_(栗) 所以不能判断显隐性。
B项可能情况为:Bb(栗♂)×bb(白♀)→bb(白)、 Bb(栗)
bb(栗♂)×B_(白♀)→bb(栗)、 Bb(白) 所以不能判断显隐性。
C项情况为:Bb(栗♂)×B_(栗♀)→B_(栗)、bb(白),该栗色公马一定是显性杂合子;
D、项情况为:BB(栗♂)×bb(白♀)→Bb(栗),该栗色公马只能是显性纯合子。
D
【详解】
A 【详解】B、F1能产生4种配子(不是4个!),其比例为1:1:1:1; C、F1产生yr卵细胞数≠yr精子数; D、F1产生的雌配子有4种,雄配子有4种,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4×4=16种,Yy自交能产生YY、Yy、yy 3种基因型,Rr自交能产生RR、 Rr、rr 3种基因型,所以YyRr自交子代遗传因子组成有3×3=9种。
B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故遵循自由组合定律。Tt×Tt→TT、Tt、tt,子代有3种基因型;高茎和矮茎2种表现型; gg×Gg→gg、Gg,子代有2种基因型,黄色和绿色2种表现型;故 Ttgg×TtGg杂交,后代基因型是3×2=6(种),表现型是2×2=4(种)。故选B。
C 【详解】单独分析子叶颜色,F1自交产生了黄色和绿色两种表型,且黄色:绿色=3:1,单独分析种子性状,F1自交产生圆粒和皱粒两种表型,且圆粒:皱粒=3:1,所以黄色和圆粒为显性性状,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而F2中4种表型的比例为9:3:3:1,所以F1一定为YyRr,亲本组合可能是YYRR × yyrr或YYrr×yyRR,即根据图示结果不能确定亲本的表型和基因型。
D
【详解】
C
D 【详解】图中a、b变化趋势相反。A、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全能性越低,两者呈反比,符合图示曲线,正确;B、端粒学说认为: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越短,细胞分裂次数与端粒长度呈反比,符合图示曲线,正确;C、动物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相对细胞面积越小,细胞物质运输效率越低,符合图示曲线,正确;D、Aa连续自交的次数越多,纯合子所占比例越高,两者呈正比,不符合图示曲线,错误。
B 【详解】题干关键信息:幼年患者50%的个体不能发育到成年,即基因型为aa的幼年有50%死亡。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1∶2的幼年群体,成年后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死亡50%,则该群体中能作为亲本繁殖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 aa=1:1:1,该成年群体中产生的A配子所占的比例为1/2, a配子所占的比例为1/2,则子一代幼年群体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1/2×1/2=1/4。
C 【详解】依题意可知:当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所以白皮为W_Y_与W_yy,黄皮为wwY_,绿皮为wwyy。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后代可表示为:
二.非选择题
(1)分裂间期 白细胞中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处于关闭状态(或白细胞中没有表达血红蛋白基因)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只得1分]
(2)专门化
(3)自由基学说 DNA-蛋白质
(1)显性 分别自交 宽叶:窄叶=3:1 (或 杂交 宽叶:窄叶=1:1 )
(2)不能(1分),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1分),不管高茎为显性还是隐性性状,自然状态下,间行种植,单株收获高茎所结籽粒并播种,发育成的F1植株都全为高茎(1分)。
(3)性状分离 将F1植株所结籽粒播种(1分),收获高茎植株所结籽粒并播种(1分),观察并统计发育成的植株的表型及比例(1分) 后代出现高茎:矮茎=5:1
(1)分离定律 F1中圆粒:皱粒=3:1
(2)YyRr 绿色圆粒
(3)yyRR:yyrr=1:1 1/4
(4)1/3
②适量的不同浓度的物质X
③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④物质X对肺癌细胞生长起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和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强。射洪中学高2023级高一下期第一次学月考试
生物试题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50分)
1.甲、乙两图均为连续分裂的细胞周期图,乙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发生在甲图的b、d和乙图的E→A过程中
B.高等动植物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不同点只发生在前期和末期
C.图甲中b、d,图乙中的C→B时期细胞都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图甲中a→b或c→d,图乙中A→A均可表示一个细胞分裂周期
2.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某些生物体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a图细胞的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
B.b图可表示人成熟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中纺锤丝的牵引导致着丝粒分裂
D.d图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单体
3.图甲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骨髓造血干细胞(体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中某时期部分染色体的实物图,图乙表示有丝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乙中de段的变化是着丝粒分裂导致的
B.图甲中③是在有丝分裂中期出现的赤道板
C.图甲细胞处于图乙的cd段,细胞中有92个DNA分子
D.图甲中结构①的复制和移向细胞两极发生在分裂间期
4.下图为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视野,通过观察多个视野,统计得出B类型细胞数目最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离开
B.该实验的制片流程: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C细胞,不能看到染色体往两极移动
D.B细胞时期进行的物质准备主要有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5.下列哪项描述不能保证亲代细胞复制的两套核遗传信息能够“平均”分配到子细胞
A.分裂间期细胞内相关酶的含量升高,核糖体活跃旺盛,细胞适度生长
B.前期染色质逐步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并形成明显的可分开的染色单体
C.后期着丝粒分开,携带相同遗传信息的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D.末期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两套完整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6.下列对细胞分化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核酸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从蛋白质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不变、数量改变的结果
C.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
D.从个体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7.下列对细胞全能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小麦种子萌发长出新植株能表现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实例体现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C.体外保存和培养干细胞,使之形成组织或器官,体现了干细胞的全能性
D.植物组织培养表明,分化的植物细胞内仍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整套遗传物质
8.肠绒毛长度增加常引起肿瘤,肠上皮细胞增殖和死亡的平衡决定了肠绒毛长度。正常情况下,肠道干细胞产生新的肠上皮细胞,肠上皮细胞在向末端迁移的过程中,逐渐远离血液供应,导致末端细胞缺氧凋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肠道干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和分化产生新的肠上皮细胞
B.末端肠上皮细胞凋亡是严重病理刺激下引起的细胞死亡
C.末端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是受到了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D.细胞凋亡对人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9.在检测某种生物个体的某组织时,发现该组织细胞内的水分减少,多种酶的催化效率降低,那么该个体的组织细胞最可能出现的变化还有
①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
②酪氨酸酶的活性增强,黑色素合成增加
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④色素积累,出现老年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下列关于豌豆的人工异花传粉实验,叙述不合理的是
A.对接受花粉的豌豆花,仍需进行套袋处理
B.实验操作过程中去雄和采集花粉应同时进行
C.人工异花传粉过程中两次套袋的目的相同
D.豌豆植株的杂交一般只能在人工操作下实现
11.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②鉴定一高秆玉米是否为纯种
③在一对纯合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④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A.测交、自交、杂交、自交 B.杂交、自交、自交、测交
C.测交、自交、测交、杂交 D.杂交、测交、杂交、自交
12.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
B.假说的内容之一是:控制相同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演绎”过程是:设计测交方案并预测后代会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D.验证假说还包括:做了6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2的性状之比均接近3:1
13.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无需满足的条件是
A.F2个体数目足够多
B.F1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C.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D.F1形成的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且活力相同
14.测交法可验证分离定律,其原理是
A.测交子代出现不同的表现型
B.测交不受其他花粉等因素的影响
C.与F1进行测交的个体是隐性纯合子
D.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直接反映F1配子类型及比例
15.已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日,生物兴趣小组成员逛街时遇到一对夫妇(均为双眼皮,但不确定是否为“割的”),带着一双儿女(是双胞胎,且哥哥为单眼皮,妹妹带着墨镜未能观察到其眼皮性状),他们根据遗传学的相关原理做出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哥哥为单眼皮,其双胞胎妹妹一定也为单眼皮
B.若母亲是割的双眼皮,则妹妹一定携带单眼皮基因
C.若妹妹也是单眼皮,则该对夫妇一定都是割的双眼皮
D.该对夫妇及儿子的眼皮性状表现可作为判断双眼皮为显性性状的依据
16.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毛色由遗传因子B和b控制。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鉴别出其中一匹健壮栗色公马的显隐性及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就毛色而言),育种工作者设计以下配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A.将此匹健壮栗色公马与多匹栗色母马杂交,子代若全为栗色马则其为显性
B.将此匹健壮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杂交,子代若出现白色马则其为显性
C.将此匹健壮栗色公马与多匹栗色母马杂交,子代若出现白色马则其为纯合子
D.将此匹健壮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杂交,子代若全为栗色马则其为纯合子
17.两只卷毛鸡杂交总是得到50%的卷毛鸡,25%的野生型,25%的丝状羽鸡。若需要大量生产卷毛鸡,最好采用的杂交方式是
A.卷毛鸡×卷毛鸡 B.卷毛鸡×丝状羽
C.野生型×野生型 D.野生型×丝状羽
18.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1产生的花粉中,基因型为Yr、yr的比例为1:1
B.F1产生4个配子,YR:yr:Yr:yR比例为1:1:1:1
C.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D.F1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9种,子代遗传因子组成有9种
19.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显性,黄色(G)对绿色(g)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则Ttgg与TtGg个体的杂交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依次是
A.5和3 B.6和4 C.8和6 D.9和4
20.下图表示豌豆杂交实验中F1自交产生F2的结果统计。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个结果能够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
B.根据图示结果不能确定亲本的表型和遗传因子组成
C.根据图示结果不能确定F1的表型和基因型
D.出现此实验结果的原因之一是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1.人类白化病是常见的遗传病,人群中男女患病机率均等。下图是某家系白化病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白化病是隐性遗传病
B.第I代的1、2、3、4遗传因子的组成完全相同
C.Ⅱ-6和Ⅱ-7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9
D.若Ⅱ-6和Ⅱ-7已有一个患病孩子,则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机率为8/9
22.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活动中,老师准备了①~⑤五种类型的小桶若干个,在每个小桶中放入12个小球,如图所示。甲同学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1雌雄的受精作用,乙同学模拟“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1雌性个体产生配子的过程,则甲、乙同学应选择的小桶组合分别为
A.甲:③⑤;乙:④⑤ B.甲:①②;乙:③⑤
C.甲:⑤⑤;乙:④⑤ D.甲:②⑤;乙:③④
23.如图曲线a和b不能用于表示
A.细胞分化程度和全能性高低的变化
B.细胞分裂次数与端粒长度的变化
C.动物细胞体积与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变化
D.Aa连续自交的次数与纯合子所占比例的变化
24.镰状细胞贫血症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病,幼年患者由于缺氧而导致50%的个体不能发育到成年。现有一个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1∶2的幼年群体,待他们成年之后,这一群体作为亲本随机婚配,子一代幼年群体中患者所占的比例为
A.12/23 B.1/4 C.1/7 D.4/7
25.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A.4种,9∶3∶3∶1 B.2种,13∶3
C.3种,12∶3∶1 D.3种,10∶3∶3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下图表示人体骨髓中部分造血干细胞的生命历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过程属于细胞周期中的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但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而白细胞有细胞核却不含血红蛋白,请推测白细胞不含血红蛋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___(3分)
(2)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由此可说明③过程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 ,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3)关于细胞衰老的原因,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学说是 和端粒学说,端粒是位于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 复合体。
27.(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7分)豌豆和玉米是遗传学研究中的两种典型农作物,其中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已知玉米的宽叶和窄叶,豌豆的高茎和矮茎都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1)将纯种宽叶玉米植株和窄叶玉米植株间行种植,单株收获宽叶亲本所结籽粒(即F1种子)并播种在同一区域,发育成的F1植株全为宽叶,据此可判断宽叶为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宽叶植株的玉米子粒和一些窄叶玉米植株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可让这两种玉米____________,若有子代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验证分离定律。
(2)若将纯种高茎豌豆植株和矮茎豌豆植株间行种植,单株收获高茎亲本所结籽粒并播种,发育成的F1植株全为高茎,据此能否判断株高性状的显隐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___________。有人认为,在孟德尔的解释中,F2植株基因型比例为1:2:1,但实验中只能看出F2植株中高茎:矮茎=3:1,因此还需设法证明F2植株中高茎确为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2。请你以F1植株所结籽粒为材料,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并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和预期结果。
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8.(每空2分,共14分)豌豆种子的子叶颜色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豌豆种子的形状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用黄色圆粒和另一株豌豆进行杂交,F1出现4种表现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由图分析可知,豌豆种子形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____(填“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亲本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是 ,另一亲本的表现型是 。
(3)F1中纯合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杂合子占的比例是 。
(4)F1表现型为绿色圆粒的个体中纯合子占 。
29.(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8分)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体生命健康造成最大威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某物质(X)对肺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思路。
材料与用具:
小鼠肺癌细胞悬浮液、物质X、癌细胞培养液、生理盐水、蒸馏水、活细胞检测仪、细胞培养瓶等(说明:对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和检测方法不做具体要求)
实验思路:
取五个大小相同的细胞培养瓶,编号A、B、C、D、E,每组加入等量的肺癌
细胞悬浮液和癌细胞培养液,并测定初始细胞数。
②在B~E组中依次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组加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每组设置三个重复样品。
③以上各组均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与数据处理:
分别在24 h、48 h、72 h时取样检测各组存活的细胞数,取平均值,求细胞存活率(细胞存活率=实验组/对照组×100%)实验结果见下图:
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共4分)
高一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