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高级中学高 2023 级 2023-2024 学年下高一地理一阶试卷
一、单选题。
(2024高一下·祁县月考)读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示意图和世界不同海拔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 )
A.南半球中低纬度 B.南半球中高纬度
C.北半球中低纬度 D.北半球中高纬度
2.全球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 )
A.平原地区 B.高原地区 C.丘陵地区 D.盆地地区
【答案】1.C
2.A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点评】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分布区 原因
区域性 人口密集区 亚洲东部与南部 ①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
②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西欧 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②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③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
美国东北部
(五大湖区)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人口稀疏区 北美洲、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大陆区
地带性 纬度分布 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 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
海陆分布 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垂直分布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优越
1.由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人口分布少,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C正确。
故答案为:C。
2.由右图可知,56.5%左右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海拔200米以下,地形平坦的区域主要为平原,其余所有分布区相加不足50.0%左右。A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高一下·祁县月考)目前,全球65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完成下面小题。
3.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4.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5.199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要比中西部快,其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东部低
B.东部地区的出生率比西部高
C.大量人口从中西部向东部迁移的结果
D.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好
【答案】3.B
4.C
5.C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城市的拉力:就业机会多,薪资待遇高;医疗服务和社会福利好;教育水平高;社会地位高;等等。
农村的推力:自然灾害多;医疗卫生和公共服务差;就业机会少;教育水平低;社会地位低;等等。
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3.由材料信息可知,图示纬度间隔为10°。则读图可知,20°N~30°N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为23.2%,大于其他三个选项所示纬度范围的人口比重,B正确。
故答案为:B。
4.根据所学可知,40°S~50°S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狭小,故人口稀少,40°S~50°S的陆地集中在南美洲南段的狭长地带,以山地、高原为主,大陆西岸为迎风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较为温和,东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但东西距离短,干旱区面积小。C正确。
故答案为:C。
5.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东部高,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出生率比西部低。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人口从内地迁往沿海城市,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我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东部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做得更好,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更低。C正确。
故答案为:C。
6.(2024高一下·祁县月考)读厄瓜多尔示意图,厄瓜多尔约一半人口居住在中部,其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地势低平 B.降水丰富 C.气候凉爽 D.河网稠密
【答案】A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该国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地区,平原地区气候炎热,不适宜居住,图中显示,中部地区位于河流源头地区,位于科迪勒拉山系,地势高,气候凉爽,适宜居住,故当地人口集中;与该国东部的亚马孙平原相比,该地降水并不丰富,河网并不稠密。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举例
气候 气温 温暖的气候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 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世界上约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地带
降水 降水主要通过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影响人口分布。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 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由于降水量极少,生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区或人口稀少区
地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水源 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 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
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土壤 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大多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影响人口分布 在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比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大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从而影响人口分布 大型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地区崛起为一座新城市
(2024高一下·祁县月考)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的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8.巴西高原东南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7.B
8.D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 影响及实例
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历史因素 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政治因素 战争 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版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政策 鼓励或限制政策能够影响人口的流动和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如二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 5 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文化因素 婚育习俗等影响人口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早婚早育,增加了出生人口;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晚婚晚育甚至不育,减少了出生人口
7.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湿热,属于热带气候区,地以形平原为主,单一,淡水资源、生物资源丰富,东面临大西洋。B正确。
故答案为:B。
8.巴西高原东南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处高原,气候凉爽干燥,适宜人类居住,①正确;
受殖民影响,该地球文化与欧洲文化融合,是种族的大熔炉,文化丰富,②错误;
巴西高原为古老高原,久经侵蚀,地势较低,高原面比较平坦,③正确;
由于巴西高原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水力资源不足,④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高一下·祁县月考)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
A.从北美迁往非洲 B.从欧洲迁往大洋洲
C.从非洲迁往拉丁美洲 D.从亚洲迁往北美
10.若该图表示近年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
A.从河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河南
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
11.根据“木桶效应”原理,下列不同省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
A.宁夏—水资源 B.海南—气候资源
C.新疆—矿产资源 D.湖北—水力资源
【答案】9.D
10.A
11.A
【知识点】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如下图所示:
(2)重具体
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9.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经济因素是影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因此此时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北美经济较非洲发达,故人口由非洲迁往北美地区,亚欧经济较北美落后,人口从亚洲迁往北美地区,欧洲和大洋洲均为经济发达地区(二战前的人口迁移方向是从欧洲迁往大洋洲),非洲和拉美均为经济较落后地区(二战前的人口迁移方向是从非洲迁往拉丁美洲),两者之间人口迁移不明显,D正确。
故答案为:D。
10.农民工的流动主要是由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的,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因此人口主要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入经济发达地区,河南经济不如广东地区发达,且河南为人口大省,人口由河南迁入广东,河北和河南、湖北和重庆经济差异较小,新疆由于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了资源开发,吸引大量内地人口迁入。A正确。
故答案为:A。
11.“木桶效应”原理是指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短板代表该地缺乏的资源,宁夏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新疆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湖北位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A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高一下·祁县月考)如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 约 16 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数 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10 亿人之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 8 亿~9 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 亿人之内
12.表中数据中,能代表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3.表中②、③、④数据的差异,说明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与 ( )
A.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相关 B.人均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人均消费水平无关
【答案】12.A
13.C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某区域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极限人口)。
一个地区的最少的资源(影响生存的,如土地、淡水、能源等)的环境承载力就是该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12.资源环境承载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由于它只考虑生存条件,因此表示一个极限值即最大值,即表中的“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表中信息表明,②、③、④都是不同消费水平下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都不是资源环境承载力,①为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是资源环境承载力。A正确。
故答案为:A。
13.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是在不同的消费水平下得到的环境人口容量,表明数据表明,人口消费水平越高,最适宜的人口容量越小,因此环境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表中无资源相关信息,不能说明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相关。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高一下·祁县月考)2021年5月11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众多、人户分离现象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常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则称之为“人户分离”。下图为我国人户分离变化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近年来,我国人户分离现象日趋明显,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户籍制度的存在 B.乡村的快速发展
C.区域经济的差异 D.人口的跨区流动
15.图中流动人口比重小于人户分离比重,表明( )
A.跨县人口流动不会造成人户分离
B.人户分离中部分为城市户籍人口
C.交通因素影响人口流动数量和速度
D.流动人口增速小于人户分离增速
16.关于人户分离带来的影响,说法成立的是( )
A.有利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 B.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
C.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D.有利于耕地的精耕细作
【答案】14.C
15.B
16.B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人口迁移的影响
项目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迁入地 ①迁移者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②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紧缺的状况;
③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①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
的难度;
②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迁出地 ①减轻迁出地的压力,缓解人地矛盾
②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集中管理生产) 劳动力减少,人才外流
14.A、人户分离现象日趋明显的体现动态变化过程,而户籍制度一直存在,A错误;
B、乡村的快速发展会导致人口回流,适度减少人户分离,B错误;
C、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人户分离主要由人口流动造成,区域经济差异是造成人口流动的根本原因,C正确;
D、人口的跨区流动属于人户分离现象的一部分,人口没有跨区域流动也会导致人户分离现象出现,D错误。
故答案为:C。
15.A、跨县人口流动也会造成人户分离,A错误;
B、由图可知,某年人户分离百分比是由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百分比和流动人口百分比两部分构成,市辖区内人户分离包含部分城市户籍人口,B正确;
C、交通因素影响人口流动数量和速度,对人户分离没有影响,C错误;
D、流动人口比重小于人户分离比重与流动人口增速小于人户分离增速没有因果关系,D错误。
故答案为:B。
16.A、人户分离,是指公民常住地与常住户口地不一致,不利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A错误;
B、人户分离主要由人口流动造成,而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农村到城市的流动,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B正确;
C、人户分离使农村生源及师资流失,不利于教育资源均衡发展,C错误;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易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耕地闲置,不利于精耕细作,D错误。
D、故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
17.(2024高一下·祁县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为 1949 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右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 、有 地进行。80 年代以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80 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大规模迁移的流向是由 向 ,由 向 。
(2)根据材料,描述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3)甲地是我国人口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分析该地人口众多的原因。
【答案】(1)有计划;有组织;经济(或工业化发展);乡村;城镇;内陆;沿海(或由中西部向东部、东南部)。
(2)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多(东南多);西少(西北少)。
(3)自然因素: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文因素:经济发展水平高;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水平高);交通便利。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国家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可知改革开放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多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也可根据“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的图例确定)。而80年代以来,即改革开放来经济发展成为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主要人口迁移方向为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即乡村向城镇迁移、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迁移(也可根据“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中粗箭头方向确定)。
(2)根据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判断,我国整体上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东南)人口密度较大,人口较多,西部(西北)人口密度较小,人口较少。
(3)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甲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有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位于三角洲,地形平坦,冲积土土壤深厚肥沃,长江提供丰富的水源。人文因素有该地位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
【点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案例
自然
因素 气候 美国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水源 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人口向河流上游移动
土壤 农民因耕地不足发生人口迁移
矿产资源 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生态恶化 20世纪非洲干旱造成的环境难民
经济
因素 经济水平 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致大量人口迁入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社会
因素 政治 我国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
战争 波黑战争引起200多万难民逃离家乡
婚姻 军人家属的从军
18.(2024高一下·祁县月考)简析巴西、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东南部的原因。
【答案】两地的东南部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利于耕作;交通便利,多优良港湾,工业发展条件好;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这里,开发历史较早;巴西东南部矿产资源丰富。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要素方面进行切入:自然环境主要分析气候、地形、矿产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可以分析经济状况,劳动力,工农业,交通,资源,政策,历史,文化等等进行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西和澳大利亚东南部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活动;地形平坦开阔,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多优良港湾,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工业水平较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两国东南部都是欧洲殖民者最先到达的地区,开发历史悠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西东南部矿产资源丰富,人口分布较多。
【点评】气温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温暖的气候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例如: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世界上约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地带。
19.(2024高一下·祁县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中部和南部为突起的鲁中南山地丘陵,东部是起伏和缓的丘陵,西部和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改道,每一次改道都会形成巨大的黄泛区。黄河入海口处,由于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严重。下图1示意山东省地形、矿产资源分布,图2示意2012年山东省17地市人口密度。
(1)根据材料,描述山东省人口分布特点。
(2)分析山东省人口众多的原因。
(3)与菏泽市相比,东营市人口密度较 ,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分布不均,西南多,东北少(大致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2)自然原因:多平原、低山丘陵,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较丰富。社会经济原因: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
(3)小(低)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2012年山东17地市人口密度分布图可知,总体而言,山东省人口分布呈不均衡的特点,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南部,东北部较少。
(2)结合区域地理特征可知,山东省人口众多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原因方面:可从气候、地形、资源等角度分析。山东省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境内多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势较低平;西部和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土壤深厚肥沃;读图可知,境内矿产资源(煤石油等)丰富,山东省位于沿海地区,海洋资源丰富。社会经济原因方面:根据材料可知,山东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开发历史悠久;其次,山东省工业、农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最后,山东省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我国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3)读图可知,相比而言,东营人口密度较小。结合图示以及材料信息可知,东营位于黄河入海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其次,根据材料“黄河入海口处,由于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严重。”可知,东营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地势低洼,受海水入侵的影响,土壤盐碱化严重,不适合发展农业生产,人口密度较低;最后,1983年东营市才正式挂牌,东营市开发历史短,人口密度较低。
【点评】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人口增长速度较快。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流动规模大 积极发展交通、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本地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本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1 / 1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高级中学高 2023 级 2023-2024 学年下高一地理一阶试卷
一、单选题。
(2024高一下·祁县月考)读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示意图和世界不同海拔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 )
A.南半球中低纬度 B.南半球中高纬度
C.北半球中低纬度 D.北半球中高纬度
2.全球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 )
A.平原地区 B.高原地区 C.丘陵地区 D.盆地地区
(2024高一下·祁县月考)目前,全球65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完成下面小题。
3.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4.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5.199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要比中西部快,其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东部低
B.东部地区的出生率比西部高
C.大量人口从中西部向东部迁移的结果
D.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好
6.(2024高一下·祁县月考)读厄瓜多尔示意图,厄瓜多尔约一半人口居住在中部,其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地势低平 B.降水丰富 C.气候凉爽 D.河网稠密
(2024高一下·祁县月考)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的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8.巴西高原东南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024高一下·祁县月考)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
A.从北美迁往非洲 B.从欧洲迁往大洋洲
C.从非洲迁往拉丁美洲 D.从亚洲迁往北美
10.若该图表示近年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
A.从河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河南
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
11.根据“木桶效应”原理,下列不同省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
A.宁夏—水资源 B.海南—气候资源
C.新疆—矿产资源 D.湖北—水力资源
(2024高一下·祁县月考)如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 约 16 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数 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10 亿人之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 8 亿~9 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 亿人之内
12.表中数据中,能代表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3.表中②、③、④数据的差异,说明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与 ( )
A.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相关 B.人均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人均消费水平无关
(2024高一下·祁县月考)2021年5月11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众多、人户分离现象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常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则称之为“人户分离”。下图为我国人户分离变化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近年来,我国人户分离现象日趋明显,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户籍制度的存在 B.乡村的快速发展
C.区域经济的差异 D.人口的跨区流动
15.图中流动人口比重小于人户分离比重,表明( )
A.跨县人口流动不会造成人户分离
B.人户分离中部分为城市户籍人口
C.交通因素影响人口流动数量和速度
D.流动人口增速小于人户分离增速
16.关于人户分离带来的影响,说法成立的是( )
A.有利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 B.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
C.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D.有利于耕地的精耕细作
二、非选择题。
17.(2024高一下·祁县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为 1949 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右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 、有 地进行。80 年代以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80 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大规模迁移的流向是由 向 ,由 向 。
(2)根据材料,描述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3)甲地是我国人口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分析该地人口众多的原因。
18.(2024高一下·祁县月考)简析巴西、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东南部的原因。
19.(2024高一下·祁县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中部和南部为突起的鲁中南山地丘陵,东部是起伏和缓的丘陵,西部和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改道,每一次改道都会形成巨大的黄泛区。黄河入海口处,由于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严重。下图1示意山东省地形、矿产资源分布,图2示意2012年山东省17地市人口密度。
(1)根据材料,描述山东省人口分布特点。
(2)分析山东省人口众多的原因。
(3)与菏泽市相比,东营市人口密度较 ,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A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点评】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分布区 原因
区域性 人口密集区 亚洲东部与南部 ①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
②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西欧 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②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③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
美国东北部
(五大湖区)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人口稀疏区 北美洲、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大陆区
地带性 纬度分布 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 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
海陆分布 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垂直分布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优越
1.由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人口分布少,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C正确。
故答案为:C。
2.由右图可知,56.5%左右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海拔200米以下,地形平坦的区域主要为平原,其余所有分布区相加不足50.0%左右。A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3.B
4.C
5.C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城市的拉力:就业机会多,薪资待遇高;医疗服务和社会福利好;教育水平高;社会地位高;等等。
农村的推力:自然灾害多;医疗卫生和公共服务差;就业机会少;教育水平低;社会地位低;等等。
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3.由材料信息可知,图示纬度间隔为10°。则读图可知,20°N~30°N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为23.2%,大于其他三个选项所示纬度范围的人口比重,B正确。
故答案为:B。
4.根据所学可知,40°S~50°S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狭小,故人口稀少,40°S~50°S的陆地集中在南美洲南段的狭长地带,以山地、高原为主,大陆西岸为迎风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较为温和,东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但东西距离短,干旱区面积小。C正确。
故答案为:C。
5.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东部高,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出生率比西部低。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人口从内地迁往沿海城市,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我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东部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做得更好,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更低。C正确。
故答案为:C。
6.【答案】A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该国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地区,平原地区气候炎热,不适宜居住,图中显示,中部地区位于河流源头地区,位于科迪勒拉山系,地势高,气候凉爽,适宜居住,故当地人口集中;与该国东部的亚马孙平原相比,该地降水并不丰富,河网并不稠密。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举例
气候 气温 温暖的气候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 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世界上约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地带
降水 降水主要通过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影响人口分布。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 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由于降水量极少,生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区或人口稀少区
地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水源 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 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
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土壤 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大多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影响人口分布 在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比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大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从而影响人口分布 大型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地区崛起为一座新城市
【答案】7.B
8.D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 影响及实例
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历史因素 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政治因素 战争 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版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政策 鼓励或限制政策能够影响人口的流动和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如二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 5 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文化因素 婚育习俗等影响人口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早婚早育,增加了出生人口;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晚婚晚育甚至不育,减少了出生人口
7.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湿热,属于热带气候区,地以形平原为主,单一,淡水资源、生物资源丰富,东面临大西洋。B正确。
故答案为:B。
8.巴西高原东南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处高原,气候凉爽干燥,适宜人类居住,①正确;
受殖民影响,该地球文化与欧洲文化融合,是种族的大熔炉,文化丰富,②错误;
巴西高原为古老高原,久经侵蚀,地势较低,高原面比较平坦,③正确;
由于巴西高原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水力资源不足,④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9.D
10.A
11.A
【知识点】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如下图所示:
(2)重具体
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9.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经济因素是影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因此此时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北美经济较非洲发达,故人口由非洲迁往北美地区,亚欧经济较北美落后,人口从亚洲迁往北美地区,欧洲和大洋洲均为经济发达地区(二战前的人口迁移方向是从欧洲迁往大洋洲),非洲和拉美均为经济较落后地区(二战前的人口迁移方向是从非洲迁往拉丁美洲),两者之间人口迁移不明显,D正确。
故答案为:D。
10.农民工的流动主要是由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的,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因此人口主要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入经济发达地区,河南经济不如广东地区发达,且河南为人口大省,人口由河南迁入广东,河北和河南、湖北和重庆经济差异较小,新疆由于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了资源开发,吸引大量内地人口迁入。A正确。
故答案为:A。
11.“木桶效应”原理是指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短板代表该地缺乏的资源,宁夏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新疆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湖北位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A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12.A
13.C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某区域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极限人口)。
一个地区的最少的资源(影响生存的,如土地、淡水、能源等)的环境承载力就是该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12.资源环境承载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由于它只考虑生存条件,因此表示一个极限值即最大值,即表中的“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表中信息表明,②、③、④都是不同消费水平下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都不是资源环境承载力,①为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是资源环境承载力。A正确。
故答案为:A。
13.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是在不同的消费水平下得到的环境人口容量,表明数据表明,人口消费水平越高,最适宜的人口容量越小,因此环境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表中无资源相关信息,不能说明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相关。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14.C
15.B
16.B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人口迁移的影响
项目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迁入地 ①迁移者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②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紧缺的状况;
③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①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
的难度;
②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迁出地 ①减轻迁出地的压力,缓解人地矛盾
②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集中管理生产) 劳动力减少,人才外流
14.A、人户分离现象日趋明显的体现动态变化过程,而户籍制度一直存在,A错误;
B、乡村的快速发展会导致人口回流,适度减少人户分离,B错误;
C、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人户分离主要由人口流动造成,区域经济差异是造成人口流动的根本原因,C正确;
D、人口的跨区流动属于人户分离现象的一部分,人口没有跨区域流动也会导致人户分离现象出现,D错误。
故答案为:C。
15.A、跨县人口流动也会造成人户分离,A错误;
B、由图可知,某年人户分离百分比是由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百分比和流动人口百分比两部分构成,市辖区内人户分离包含部分城市户籍人口,B正确;
C、交通因素影响人口流动数量和速度,对人户分离没有影响,C错误;
D、流动人口比重小于人户分离比重与流动人口增速小于人户分离增速没有因果关系,D错误。
故答案为:B。
16.A、人户分离,是指公民常住地与常住户口地不一致,不利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A错误;
B、人户分离主要由人口流动造成,而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农村到城市的流动,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B正确;
C、人户分离使农村生源及师资流失,不利于教育资源均衡发展,C错误;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易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耕地闲置,不利于精耕细作,D错误。
D、故答案为:B。
17.【答案】(1)有计划;有组织;经济(或工业化发展);乡村;城镇;内陆;沿海(或由中西部向东部、东南部)。
(2)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多(东南多);西少(西北少)。
(3)自然因素: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文因素:经济发展水平高;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水平高);交通便利。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国家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可知改革开放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多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也可根据“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的图例确定)。而80年代以来,即改革开放来经济发展成为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主要人口迁移方向为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即乡村向城镇迁移、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迁移(也可根据“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中粗箭头方向确定)。
(2)根据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判断,我国整体上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东南)人口密度较大,人口较多,西部(西北)人口密度较小,人口较少。
(3)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甲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有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位于三角洲,地形平坦,冲积土土壤深厚肥沃,长江提供丰富的水源。人文因素有该地位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
【点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案例
自然
因素 气候 美国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水源 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人口向河流上游移动
土壤 农民因耕地不足发生人口迁移
矿产资源 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生态恶化 20世纪非洲干旱造成的环境难民
经济
因素 经济水平 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致大量人口迁入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社会
因素 政治 我国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
战争 波黑战争引起200多万难民逃离家乡
婚姻 军人家属的从军
18.【答案】两地的东南部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利于耕作;交通便利,多优良港湾,工业发展条件好;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这里,开发历史较早;巴西东南部矿产资源丰富。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要素方面进行切入:自然环境主要分析气候、地形、矿产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可以分析经济状况,劳动力,工农业,交通,资源,政策,历史,文化等等进行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西和澳大利亚东南部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活动;地形平坦开阔,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多优良港湾,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工业水平较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两国东南部都是欧洲殖民者最先到达的地区,开发历史悠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西东南部矿产资源丰富,人口分布较多。
【点评】气温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温暖的气候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例如: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世界上约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地带。
19.【答案】(1)分布不均,西南多,东北少(大致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2)自然原因:多平原、低山丘陵,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较丰富。社会经济原因: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
(3)小(低)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2012年山东17地市人口密度分布图可知,总体而言,山东省人口分布呈不均衡的特点,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南部,东北部较少。
(2)结合区域地理特征可知,山东省人口众多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原因方面:可从气候、地形、资源等角度分析。山东省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境内多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势较低平;西部和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土壤深厚肥沃;读图可知,境内矿产资源(煤石油等)丰富,山东省位于沿海地区,海洋资源丰富。社会经济原因方面:根据材料可知,山东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开发历史悠久;其次,山东省工业、农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最后,山东省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我国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3)读图可知,相比而言,东营人口密度较小。结合图示以及材料信息可知,东营位于黄河入海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其次,根据材料“黄河入海口处,由于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严重。”可知,东营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地势低洼,受海水入侵的影响,土壤盐碱化严重,不适合发展农业生产,人口密度较低;最后,1983年东营市才正式挂牌,东营市开发历史短,人口密度较低。
【点评】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人口增长速度较快。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流动规模大 积极发展交通、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本地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本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