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统编版六下第四单元第5课时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统编版六下第四单元第5课时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1 18:20:07

内容文字预览

(共34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程目录

课时
单元任务
活动流程:任务二“薪火相传,寻信仰
(寻找他们的信仰)
内容总览
观看视频
01
时代背景
02
了解作者
03
合作探究
04
感受信仰
05
课后拓展
06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提升爱国情怀。
语言运用:
学习抓住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
审美创造:
品味文字的情真意切,感悟书中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形象。
思维能力:
通过课文和资料了解李大钊同志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烽烟早已消散,但记忆不会暗淡,无论何时何地,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致敬英雄、学习英雄。
了解英雄,致敬英雄。
学习内容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
革命信仰高于一切:
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思想界的“南陈北李”:
共产国际代表来华所接洽的第一个人,参与编辑《新青年》,积极领导五四运动。
白色恐怖下坚持战斗:
刑场上第一个走向绞架从容就义
致敬先烈
李大钊长女——李星华
李星华(1911—1979)李大钊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主要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了解作者
“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1927年4月28日
父亲的被难日
1927年中国革命大事记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
开辟了第一个在农村的根据地
广州起义
1927年是中国革命史上最血腥的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年。
……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
局势为什么越来越严峻?
为什么李大钊说他不能轻易离开北京?
敌人为什么要杀害李大钊?
李大钊被捕后都经历了什么?
合作探究
节点 时间
1
2
3
4
那年春天
4月6日
十几天过去了
28日
默读课文,找出最关键的四个时间节点。
(2 -…)
(8 -…)
(19 -…)
(30 -…)
节点 时间 事件
1
2
3
4
那年春天
4月6日
十几天过去了
28日
李大钊( )
李大钊( )
李大钊( )
李大钊( )
坚守
被捕
被审
被害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关于父亲的哪几件事情?
合作探究
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你从中感受到李大钊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分享感受
其实,清晰地留在李星华记忆中的不仅有时间节点,不仅有关键事件,还有李大钊的言行、李大钊的外貌、李大钊的神态。
自读提示
学习提示:
1.关注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2.自主圈画、批注,小组交流。
完整表格
外貌 神态 言行
被捕前
被捕时
被捕后
关注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快速阅读“被捕前”部分,找出李大钊说的两句话,仔细品读,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
合作探究
分析对比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品读深意
对“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中“知道什么”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孩你什么都不知道
B.小孩子你知道的不多
C.小孩子你不应该知道
C
李大钊是为了保护女儿,还有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语言描写
虽然处境很危险,但是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临危不惧,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合作探究
快速阅读“被捕时”部分,找出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从中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1926年春天: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1927年春天: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北伐国民革命军,下令通缉李大钊同志。
相关资料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形势严峻
临危不惧,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精神,
分析形象
想一想
奉系军阀在帝国主义默许和支持下,指挥京师警察厅出动300多名军警闯入苏联大使馆军营内,抓捕了李大钊及其家人,同时被捕的共60余人。请同学们想一想,李大钊被捕后会遭遇了什么?李大钊同志又有什么表现呢?他的家人又会发生哪些事情呢?
课后拓展
课后拓展
朗读课文,关注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电影《革命者》、电视剧《觉醒年代》了解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先生崇高的一生。
课堂板书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课题:寻找他们的信仰(十六年前的回忆)
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李星华的第一人称叙述,回顾了她的父亲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到被害后的经历,展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不渝和面对敌人时的坚贞不屈。 文章不仅描述了李大钊同志的英勇表现,还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怀念。同时,文章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严峻形势和敌人的残暴本质。通过这些回忆,文章不仅展现了李大钊同志的高尚品质,也体现了作者对父亲记忆的珍视,以及对那段历史的深刻反思。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其他革命先烈和新中国建设发展中的模范人物,提升爱国情怀。 语言运用:学习抓住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 思维能力:通过课文和资料了解李大钊同志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审美创造:品味文字的情真意切,感悟书中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形象。
【教学重点】 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活动简介: 本单元可以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根据此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要求,创设单元整组“传承红色基因,争做信仰少年”学习主题,根据单元学习内容、目标,以问题情境为核心,设计三个学习任务八个学习活动,形成学生活动开展的学习结构。 课程流程:任务二“薪火相传,寻信仰(分任务:寻找他们的信仰)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了解英雄,致敬英雄。
趣味导入:播放视频《五月的鲜花》 教师讲解:同学们,这首旋律激昂的歌曲创作背景是中国正遭受日本侵略者的严重侵犯,民族危机深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光未然?创作了这首诗歌,用以表达对抗日军人的赞美和对卖国投降行为的强烈反对。 在漫长岁月的长河里,无数革命先烈矢志不渝、前仆后继,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3.教师提问:李大钊、陈延年、邓中夏……在你记忆深处还有哪些革命先驱的名字呢?(师生互动) 4.教师引入课题:如今烽烟早已消散,但记忆不会暗淡,无论何时何地,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李大钊的感人事迹,一起致敬英雄、学习英雄。 观看视频,感受歌曲时代背景。 说一说自己记忆中那些闪闪发光的名字。
设计意图:歌曲引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说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唤起学生对先烈的敬佩之情,感悟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第二节: 说说这些留在我记忆中的人
1.介绍背景,走进作者。 (1)背景资料: 播放视频:李大钊的生平。 阅读资料一:《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1926年3月12日,日本军舰掩护张作霖的奉军舰队进逼天津大沽口;16日,日本联合英、美等八国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撤除大沽口防务的无理要求。18日,北京万余名群众在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在天安门集会,要求拒绝八国通牒。会后群众进行游行请愿,遭到段祺瑞卫队屠杀。随后,北京城里,到处贴着布告搜捕革命党人。布告上的第一个名字就是李大钊。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以武力威胁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李大钊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军阀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但他始终坚贞不屈,还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李大钊被害,时年38岁。 (2)走进人物和作者: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参与编辑《新青年》,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领导“五四运动”。1920年发起建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李星华(1911—1979)李大钊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主要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通过视频和资料了解革命烈士李大钊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身处和平年代,对于革命,学生太陌生;对于革命事迹的伟大,学生难以感同身受。因此,上课之前,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有助于学生了解、感受那些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
第三节:自读课文,寻找李大钊的信仰。
1.自读课文。 (1)教师提出要求: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读完课文你有哪些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预设1:局势为什么越来越严峻? 预设2:为什么李大钊说他不能轻易离开北京? 预设3:敌人为什么要杀害李大钊? 预设4:李大钊被捕后都经历了什么? (3)教师检查阅读情况:思考: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关于父亲的哪几件事情? 作者按倒叙顺序写了被捕前(2—7)——被捕时(8—18)——被审时(19—29)——被害后(30—33)四件事。 (4)教师出示要求: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你从中感受到李大钊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聚焦细节,品析先烈形象。 (1)关注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2)自主圈画、批注,小组交流。 外貌神态言行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3)学生交流汇报, ①品析人物语言,学习“被捕前”。 语言描写: 出示课件: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教师提问:对“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中“知道什么”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孩你什么都不知道 B.小孩子你知道的不多 C.小孩子你不应该知道 教学建议: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 “一向是慈祥的”“耐心地讲给我听”与“含糊地回答我”形成对比。 从这些语言描写和对比描写中体会到了李大钊是为了保护女儿。 出示课件: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提示:抓住词语“坚决”“常”“轻易”“什么时候”,让学生在品词中体会父亲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 ②体味人物神态,学习“被捕时”。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从中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预设一: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我”是瞪着眼、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的态度”。 课件出示: 通过这样的对比描写,我还认识了一个_______________的李大钊。“不慌不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李大钊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精神。 预设二:“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从“惯有”一词,体会到李大钊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补充阅读资料: 1926年春天: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1927年春天: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北伐国民革命军,下令通缉李大钊同志。 教师引入:奉系军阀在帝国主义默许和支持下,指挥京师警察厅出动300多名军警闯入苏联大使馆军营内,抓捕了李大钊及其家人,同时被捕的共60余人。请同学们想一想,李大钊被捕后会遭遇了什么?李大钊同志又有什么表现呢?他的家人又会发生哪些事情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文,感受英雄的信仰。 播放视频:跟着视频齐读《青春》感受李大钊高贵的品质。 学生自读自悟: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写的是哪一年的事,当时中国是怎样的情况? (2)课文回忆了李大钊同志的哪几件事? 小组合作交流: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学生汇报自己感受最深的事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师生合作填写表格。 1.学生找出关键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分别从不同方面去体会李大钊的精神。 2.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寻找关键语句,通过句子来感悟人物形象,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
课后拓展: 朗读课文,关注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电影《革命者》、电视剧《觉醒年代》了解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感人的事迹。 课堂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