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位于地球40 光年外的一颗编号为 J0523 的天体,直径12.5万千米,是太阳直径的9%,比木星还要小,表面温度1 800 至2 300℃,释放出的光比太阳弱得多。 图为太阳、J0523 和木星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J0523号天体属于 ( )
A.星云 B.恒星 C.行星 D.卫星
2.该天体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西峡恐龙遗迹园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境内,这里因发掘到大量恐龙蛋而成为闻名中外的“恐龙之乡”。走进恐龙馆,还可看到巨大的恐龙骨骼化石(见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西峡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是 ( )
A.太古宙 B.元古宙 C.古生代 D.中生代
4.恐龙繁盛时期,南阳一带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
A.降水比较稀少,草原连绵分布 B.火山地震频发,河湖水网稀疏
C.一片汪洋大海,岛屿孤立其中 D.气候温暖湿润,裸子植物茂盛
(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下图是某旅游爱好者在某荒漠拍摄的地貌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塑造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风力搬运 B.海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海水沉积
6.图中该地貌顶部坍塌后,形成的地貌为 ( )
A.海蚀柱 B.海蚀洞 C.风蚀柱 D.风蚀蘑菇
(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肉苁蓉被称为“沙漠人参”,是一味珍贵的药用材料。 肉苁蓉必须寄生在梭梭树根上,吸取水分和营养而生长。梭梭树是治沙首选植物,一棵梭梭树就能固沙10平方米。 内蒙古阿拉善牧民在梭梭树根系上接种肉苁蓉,使肉苁蓉产业得到发展。下图示意梭梭树及开花的肉苁蓉景观,回答下面小题。
7.梭梭树成为治沙的首选植物,主要是因为其 ( )
①耐旱、耐贫瘠 ②喜光照,四季常绿
③根系庞大,抗风沙 ④喜高温,树龄较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肉苁蓉种植业适宜布局在 ( )
A.河流阶地 B.绿洲边缘 C.沙漠腹地 D.戈壁滩上
9.在梭梭树根上接种肉苁蓉的主要目的是 ( )
A.增强植物调节气候功能 B.阻挡风沙,防止沙漠扩张
C.实现治沙与致富的双赢 D.美化环境,推动旅游业发展
(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结果显示,相比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我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总量、增长率等均发生明显变化。下图为山东省“七普”人口增长率图。 图中人口增长率=[(七普人口总数一六普人口总数)/六普人口总数]×10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山东泰安市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①生态环境恶劣
②人口外流严重
③经济水平相对较低
④人口老龄化严重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1.青岛市成为山东省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城市,主要得益于 ( )
A.区位优越,经济活力较强 B.濒临海洋,交通运输便利
C.政策鼓励,生育意愿提高 D.人口众多,社会竞争激烈
(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耕地和水资源是影响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下表为某年中国耕地与水资源数据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北方地区占比(%) 南方地区占比(%)
耕地资源 60 40
水资源 20 80
12.目前,我国耕地承载力压力过大,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
①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
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耕地单产
③增施化肥,喷洒农药,提高产量
④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为了平衡南北方人口容量差异,水土资源调配十分重要,其主要途径是 ( )
A.人工降雨 B.南水北调 C.南粮北运 D.南耕北牧
(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的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乡村内部空间结构。20~30户组成一个大林盘,3~5户组成一个小林盘。 下图为川西农耕型林盘鸟瞰及功能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川西林盘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基础条件是 ( )
①地势平缓,气候暖湿 ②植物茂盛,种类繁多
③地狭人稠,耕地不足 ④水田农业,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川西林盘功能区的空间结构特点是 ( )
A.多核心散落于稻田之中 B.寻水系网络呈点面状分布
C.人田宅林水的和谐共存 D.围绕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
16.川西林盘聚落布局特点对城市建设的启示是 ( )
A.打造城市生态绿岛 B.营造城市生态廊道
C.建设城市绿色走廊 D.完善城市水系网络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山谷盆地中,四面环山。独特的自然环境使这里形成湖陆风和山谷风叠加的局地环流。图1为洱海附近四个观测站东西方向风向、风速日变化示意图(风速正负值代表不同的风向)。图2为四个观测站位置示意图。
(1)判断图中风向受湖陆间、坡谷间热力作用影响最小的观测站,并说明判断依据。
(2)观测发现,丙站易发生逆温现象,就此做出合理解释。
(3)比较乙站和丁站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8.(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渤海是中国的内海,其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低于35‰。下图示意渤海表层海水平均盐度分布。
(1)分析渤海表层海水盐度低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的主要原因。
(2)描述渤海表层海水盐度空间分布特点。
(3)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渤海表层海水盐度可能上升还是下降 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19.(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突尼斯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北部和东部濒临地中海,突尼斯国土面积的40%为撒哈拉沙漠所占据。东部为狭长的沿海平原,南部为撒哈拉沙漠。下图示意突尼斯城镇分布。
(1)判断突尼斯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判断依据。
(2)分析突尼斯人口分布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3)推测突尼斯人口的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
20.(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研究了美国东北部、中西部、南部和西部之间的人口迁移趋势。下表为美国2022年四大地区人口迁入和迁出数据统计表。
迁入人口(万人) 迁出人口(万人) 总人口(万人)
东北部地区 62.4 94.9 5600
西部地区 95.7 28.3 7800
中西部地区 86 95.8 6800
南部地区 200 126 12700
(1)分别指出美国人口净迁入和人口净迁出地区。
(2)归纳影响美国四大地区人口迁移趋势的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点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
1.材料信息表明,J0523号天体表面温度1800至2300℃,能够自己向外释放光,表明该天体是可以自身发光的恒星,与星云、行星和卫星等天体的特征明显不同,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AB、材料信息表明,该天体距离地球40光年,而地月系和太阳系的直径远小于这一距离,因此该天体不可能位于地月系和太阳系,AB错误;
CD、由于银河系的直径可达10万光年,而该天体距离位于银河系的地球仅40光年,因此该天体应位于银河系,则不会位于河外星系,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3.D
4.D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出现在中生代,灭绝于中生代末期,繁盛于中生代,西峡恐龙也不例外,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4.AD、由于大部分恐龙是大型食草动物,其需要进食大量植物,南阳一带发现大量恐龙蛋,表明当时当地生活着大量恐龙,则当地恐龙的食物充足,中生代属于祼子植物时代,因此植被应以裸子植物为主,当地裸子植被茂盛,并由此推测当地应该具有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D正确,A错误;
B、火山地震频发,不利于恐龙生活生存,B错误;
C、恐龙主要是陆生动物,因此当时当地不太可能是一片汪洋大海,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5.C
6.C
【知识点】风沙地貌
【解析】【点评】风蚀地貌,是经由风和风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风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中国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区在青海柴达木,南疆和田、罗布泊,东疆哈密、吐鲁番,北疆克拉玛依附近地区。风蚀蘑菇、雅丹地形、风蚀城堡是常见的风蚀地貌。
5.A、风力搬运形成堆积地貌,如沙丘,A错误;
BD、这里不靠近海,BD错误;
C、图示地貌为拱桥。由材料可知,该地为荒漠,气候干旱,故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C正确;
故答案为:C。
6.AB、海蚀柱、海蚀洞是海岸地貌,AB错误;
C、受风力侵蚀作用影响,风蚀拱桥顶部坍塌后,两侧形成孤立的风蚀柱,C正确;
D、风蚀蘑菇是孤立突起的岩石,特别是裂隙很发育的不大坚实的岩石,受到长期风蚀作用后形成的,而不是崩塌形成,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7.C
8.B
9.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
(1)地带性因素:①纬度位置—热量—温度带。②海陆位置—水分—植被类型及长势情况。③海拔及坡向、坡度位置—水热—植被类型、数量及长势。④土壤—水分、肥力、类型。⑤水文—水源。
(2)非地带性因素:(地形、洋流、水源、海陆分布范围)①地形:如由于处在安第斯山脉背风坡,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分布温带荒漠带;②洋流:西欧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广泛;③水源:如荒漠地区出现绿洲;④海陆分布: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与苔原带。
7.根据材料“梭梭树是治沙首选植物,一棵梭梭树就能固沙10平方米”可知,梭梭树能够忍耐沙漠的干燥和土壤的贫瘠,并且根系庞大,能够在风力较大的沙漠中扎根生长,①③正确,喜光照,但不是常绿,①错误;喜高温,树龄较长,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8.绿洲是干旱地区人口分布较多的地区,肉苁蓉的种植需要人工管理,治沙活动主要是在绿洲边缘进行,故而梭梭树一般种植在绿洲与沙漠交界之处,即绿洲边缘,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9.C、肉苁蓉是珍贵的药材,经济效益高,在梭梭树根上接种肉苁蓉,能够实现治沙和致富的双赢,C正确;
A、调节气候的作用较小,A错误;
B、阻挡风沙主要依靠梭梭树枝叶,B错误;
D、沙漠上美化环境的意义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0.C
11.A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10.泰安市人口负增长的直接原因是人口的外迁,外迁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导致该地人口外流严重,②③正确;生态环境恶劣不符合泰安实际,人口老龄化严重是结果而不是原因,①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1.A、经济因素始终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青岛为主要城市且位于东部沿海,经济活力强,A正确;
B、交通便利不一定能够促进人口增长,B错误;
C、政策鼓励不一定能够提高生育意愿,C错误;
D、社会竞争过于激烈的地方,并不利于人口迁入,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2.B
13.B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解析】【点评】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12.缓解我国耕地承载力压力过大的主要措施有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使其单位面积产量提高,①正确;科学种田,提高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可以缓解其压力,②正确;非科学的增施化肥、喷洒农药的行为应当制止,③错误;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也是重要措施之一,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3.B、根据表格可知,南方地区水资源占比多,北方水资源占比少,因此解决南北方水土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南水北调,B正确;
A、人工降雨只是解决局部地区的水资源短缺,A错误;
C、南粮北运不符合我国目前实际,C错误;
D、北方地区是半湿润地区,不适宜畜牧业,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4.B
15.D
16.A
【知识点】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解析】【点评】在历史、经济、社会、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分布与组合上,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未来“田园城市”。林盘一般由林园、宅院及其外围的耕地组成,整个宅院隐于高大的楠、柏等乔木与低矮的竹林之中,林盘周边大多有水渠环绕或穿过,构成沃野环抱、密林簇拥、小桥流水的田园画卷。
14.根据“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可知,川西林盘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平缓的地势、暖湿的气候有密切关联,成为影响其形成的基础条件,①正确;川西林盘宅院外围的林园不一定植物种类繁多,②错误;由图可知,这里非地狭人稠,耕地不足,③错误;水田农业需要精耕细作,精心管理,住宅靠近农田,以便就近管理周围的农田,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5.A、聚落规模较小,出现多核心可能小,A错误;
BC、林盘是一种分散型的聚落形态,以方便农田耕作与管理为主要目的,一般以靠近耕地为主,BC错误;
D、根据材料,由图可知,川西林盘一般由位于中心的宅院和相邻的林园及外围的耕地组成,呈现出该聚落的住宅区、绿化区和耕作区等功能区围绕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内部空间结构特点,D正确;
故答案为:D。
16.A、川西林盘聚落结构是中部居住,外围林园,故而在城市建设中,应当积极建设城市生态绿岛,让绿色板块镶嵌于城市布局中,A正确;
BCD、川西林盘聚落并没有体现生态廊道、绿色走廊、水系网络方面的建设特点,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7.【答案】(1)甲站。由图1可知,一日内甲站风速有变化,但风速均为正值,说明风向没有发生东西向变化。
(2)丙站位于山坡且坡度较缓;夜间,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顺着山坡下沉堆积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在丙站近地面形成稳定的逆温层。
(3)丁站气温日较差小于乙站。丁站位于洱海湖面上,湖泊水体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受其影响,丁站气温日较差较小;乙站与洱海有一定距离,受湖泊调节作用弱于丁站,气温日较差较大。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若受湖陆及坡谷之间热力作用影响,则白天和晚上的风向会发生变化,在左图中的体现为一天中有正负值,因为风速正负值代表不同的风向。从左图我们可以看出,甲一天中,风速均为正值,没有发生变化,受湖陆及坡谷之间热力作用影响小,故甲观测站受影响最小。
(2)丙站位于山坡且坡度较缓,受地形的影响,夜间,由于山坡散热快,气温低,形成高压,谷底散热慢,气温高,形成低压,冷空气顺着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容易形成逆温。
(3)丁站气温日较差小于乙站。乙离海面较远,受湖水的调节作用影响弱,气温的日较差较大,而丁站位于湖面,湖泊水体比热容大,受湖水的调节作用影响明显,升温慢,降温慢,气温的日较差小,故气温的日较差丁小于乙。
【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18.【答案】(1)夏秋季节降水较多,海域较封闭,与其他海域水体交换不畅;陆地径流汇入量大,稀释作用强。
(2)空间分布不均衡;海湾海域较低,渤海中部、东部较高;莱州湾最低。
(3)观点一:盐度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水温度上升,蒸发量增多;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汇入减少,使其表层海水盐度上升。或观点二:盐度下降。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冰川大量融化,大量淡水通过径流汇入海域;极冰融化吸热,海平面上升,使其表层海水盐度降低。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渤海表层海水盐度低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渤海是我国的一个内海,其周边有多条大河注入,如黄河、海河和辽河等。这些河流携带的大量淡水进入渤海,直接稀释了海水,使得盐度降低。 其次,渤海的海域相对封闭,与大洋的海水交换并不频繁。这导致渤海的海水难以从大洋获得盐分的补充,因此其盐度相对较低。 最后,渤海地区的降水量较大。大量的雨水落入海中,不仅增加了海水的总量,也进一步稀释了海水中的盐分,使得盐度降低。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可以得出渤海表层海水盐度低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的主要原因。
(2)由图的等盐度线可知,渤海的表层盐度分布是不均匀的,等盐度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湾海域的盐度相对较低,中部和东部海域盐度最高,莱州湾最低。
(3)观点一:盐度上升。气候变暖会导致渤海地区的蒸发量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海水中的水分蒸发速度加快,而盐分则相对浓缩在剩余的海水中,导致海水盐度上升。此外,气候变暖还可能影响渤海周边河流的径流量。随着气温的升高,部分地区的降水模式可能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这将减少淡水对海水的稀释作用,从而间接增加海水盐度。或观点二:盐度下降。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冰川大量融化,大量淡水通过径流汇入海域,两极冰川吸热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其表层海水盐度降低。
【点评】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降水量比蒸发量大的海区,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在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海区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19.【答案】(1)特点:空间分布不均衡;北部和东北部人口密集,南部和西南部人口稀少。依据:城镇是人口集中区域,突尼斯城镇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的地中海沿岸,说明北部和东北部人口密集,南部和西南部人口稀少
。
(2)突尼斯北部和东北部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缓;对内对外联系便利,适合人居住,经济发展条件优越,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多;南部和西南部主要为沙漠地区,气候干热,开发难度大,环境承载力小,人口稀少。
(3)迁移方向:由南部和西南部向北部和东北部迁移;理由:北部和东北部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对人口的吸引力较大。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由图的城镇分布可知,该国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北部和东北部城镇数量多,人口密集,南部和西南部城镇数量少,人口稀少。依据:城镇是人口集中区域,突尼斯城镇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的地中海沿岸,说明北部和东北部人口密集,南部和西南部人口稀少。
(2)由上题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北部,原因是这里以地中海气候,气候适宜人类居住,加上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有海港,交通便利,方便对外联系;经济相对发达,环境的承载力大,人口稠密;南部和西南部为沙漠地区,气候炎热,水源缺乏,环境承载力小,人口稀少。
(3)由上题分析可知 ,东北部北部自然环境条件好,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因此,对人口的吸引力大,故人口会逐渐由南部和西南部向东北部和北部迁移。
【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20.【答案】(1)人口净迁入:西部地区;南部人口净迁出:东北部地区;中西部地区。
(2)都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多为距离卡塔尔相对较近的国家;多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人口基数大)的国家。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由表格的数据可知,西部地区迁入人口为95.7万,迁出28.3万,迁入大于迁出,为净迁入区,同样可知,南部也为净迁入区。而东北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迁出大于迁入,为净迁出区。
(2)东北部地区人口迁出主要原因是气候寒冷,环境污染严重,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自然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导致人口迁出为主,而西部和南部经济发展迅速,且气候条件适宜,导致大量人口迁入,故影响美国的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因素、经济发展活力、产业结构、工作酬薪等因素。
【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1 / 1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位于地球40 光年外的一颗编号为 J0523 的天体,直径12.5万千米,是太阳直径的9%,比木星还要小,表面温度1 800 至2 300℃,释放出的光比太阳弱得多。 图为太阳、J0523 和木星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J0523号天体属于 ( )
A.星云 B.恒星 C.行星 D.卫星
2.该天体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答案】1.B
2.D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点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
1.材料信息表明,J0523号天体表面温度1800至2300℃,能够自己向外释放光,表明该天体是可以自身发光的恒星,与星云、行星和卫星等天体的特征明显不同,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AB、材料信息表明,该天体距离地球40光年,而地月系和太阳系的直径远小于这一距离,因此该天体不可能位于地月系和太阳系,AB错误;
CD、由于银河系的直径可达10万光年,而该天体距离位于银河系的地球仅40光年,因此该天体应位于银河系,则不会位于河外星系,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西峡恐龙遗迹园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境内,这里因发掘到大量恐龙蛋而成为闻名中外的“恐龙之乡”。走进恐龙馆,还可看到巨大的恐龙骨骼化石(见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西峡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是 ( )
A.太古宙 B.元古宙 C.古生代 D.中生代
4.恐龙繁盛时期,南阳一带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
A.降水比较稀少,草原连绵分布 B.火山地震频发,河湖水网稀疏
C.一片汪洋大海,岛屿孤立其中 D.气候温暖湿润,裸子植物茂盛
【答案】3.D
4.D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出现在中生代,灭绝于中生代末期,繁盛于中生代,西峡恐龙也不例外,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4.AD、由于大部分恐龙是大型食草动物,其需要进食大量植物,南阳一带发现大量恐龙蛋,表明当时当地生活着大量恐龙,则当地恐龙的食物充足,中生代属于祼子植物时代,因此植被应以裸子植物为主,当地裸子植被茂盛,并由此推测当地应该具有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D正确,A错误;
B、火山地震频发,不利于恐龙生活生存,B错误;
C、恐龙主要是陆生动物,因此当时当地不太可能是一片汪洋大海,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下图是某旅游爱好者在某荒漠拍摄的地貌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塑造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风力搬运 B.海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海水沉积
6.图中该地貌顶部坍塌后,形成的地貌为 ( )
A.海蚀柱 B.海蚀洞 C.风蚀柱 D.风蚀蘑菇
【答案】5.C
6.C
【知识点】风沙地貌
【解析】【点评】风蚀地貌,是经由风和风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风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中国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区在青海柴达木,南疆和田、罗布泊,东疆哈密、吐鲁番,北疆克拉玛依附近地区。风蚀蘑菇、雅丹地形、风蚀城堡是常见的风蚀地貌。
5.A、风力搬运形成堆积地貌,如沙丘,A错误;
BD、这里不靠近海,BD错误;
C、图示地貌为拱桥。由材料可知,该地为荒漠,气候干旱,故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C正确;
故答案为:C。
6.AB、海蚀柱、海蚀洞是海岸地貌,AB错误;
C、受风力侵蚀作用影响,风蚀拱桥顶部坍塌后,两侧形成孤立的风蚀柱,C正确;
D、风蚀蘑菇是孤立突起的岩石,特别是裂隙很发育的不大坚实的岩石,受到长期风蚀作用后形成的,而不是崩塌形成,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肉苁蓉被称为“沙漠人参”,是一味珍贵的药用材料。 肉苁蓉必须寄生在梭梭树根上,吸取水分和营养而生长。梭梭树是治沙首选植物,一棵梭梭树就能固沙10平方米。 内蒙古阿拉善牧民在梭梭树根系上接种肉苁蓉,使肉苁蓉产业得到发展。下图示意梭梭树及开花的肉苁蓉景观,回答下面小题。
7.梭梭树成为治沙的首选植物,主要是因为其 ( )
①耐旱、耐贫瘠 ②喜光照,四季常绿
③根系庞大,抗风沙 ④喜高温,树龄较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肉苁蓉种植业适宜布局在 ( )
A.河流阶地 B.绿洲边缘 C.沙漠腹地 D.戈壁滩上
9.在梭梭树根上接种肉苁蓉的主要目的是 ( )
A.增强植物调节气候功能 B.阻挡风沙,防止沙漠扩张
C.实现治沙与致富的双赢 D.美化环境,推动旅游业发展
【答案】7.C
8.B
9.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
(1)地带性因素:①纬度位置—热量—温度带。②海陆位置—水分—植被类型及长势情况。③海拔及坡向、坡度位置—水热—植被类型、数量及长势。④土壤—水分、肥力、类型。⑤水文—水源。
(2)非地带性因素:(地形、洋流、水源、海陆分布范围)①地形:如由于处在安第斯山脉背风坡,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分布温带荒漠带;②洋流:西欧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广泛;③水源:如荒漠地区出现绿洲;④海陆分布: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与苔原带。
7.根据材料“梭梭树是治沙首选植物,一棵梭梭树就能固沙10平方米”可知,梭梭树能够忍耐沙漠的干燥和土壤的贫瘠,并且根系庞大,能够在风力较大的沙漠中扎根生长,①③正确,喜光照,但不是常绿,①错误;喜高温,树龄较长,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8.绿洲是干旱地区人口分布较多的地区,肉苁蓉的种植需要人工管理,治沙活动主要是在绿洲边缘进行,故而梭梭树一般种植在绿洲与沙漠交界之处,即绿洲边缘,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9.C、肉苁蓉是珍贵的药材,经济效益高,在梭梭树根上接种肉苁蓉,能够实现治沙和致富的双赢,C正确;
A、调节气候的作用较小,A错误;
B、阻挡风沙主要依靠梭梭树枝叶,B错误;
D、沙漠上美化环境的意义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结果显示,相比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我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总量、增长率等均发生明显变化。下图为山东省“七普”人口增长率图。 图中人口增长率=[(七普人口总数一六普人口总数)/六普人口总数]×10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山东泰安市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①生态环境恶劣
②人口外流严重
③经济水平相对较低
④人口老龄化严重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1.青岛市成为山东省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城市,主要得益于 ( )
A.区位优越,经济活力较强 B.濒临海洋,交通运输便利
C.政策鼓励,生育意愿提高 D.人口众多,社会竞争激烈
【答案】10.C
11.A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10.泰安市人口负增长的直接原因是人口的外迁,外迁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导致该地人口外流严重,②③正确;生态环境恶劣不符合泰安实际,人口老龄化严重是结果而不是原因,①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1.A、经济因素始终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青岛为主要城市且位于东部沿海,经济活力强,A正确;
B、交通便利不一定能够促进人口增长,B错误;
C、政策鼓励不一定能够提高生育意愿,C错误;
D、社会竞争过于激烈的地方,并不利于人口迁入,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耕地和水资源是影响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下表为某年中国耕地与水资源数据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北方地区占比(%) 南方地区占比(%)
耕地资源 60 40
水资源 20 80
12.目前,我国耕地承载力压力过大,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
①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
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耕地单产
③增施化肥,喷洒农药,提高产量
④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为了平衡南北方人口容量差异,水土资源调配十分重要,其主要途径是 ( )
A.人工降雨 B.南水北调 C.南粮北运 D.南耕北牧
【答案】12.B
13.B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解析】【点评】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12.缓解我国耕地承载力压力过大的主要措施有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使其单位面积产量提高,①正确;科学种田,提高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可以缓解其压力,②正确;非科学的增施化肥、喷洒农药的行为应当制止,③错误;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也是重要措施之一,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3.B、根据表格可知,南方地区水资源占比多,北方水资源占比少,因此解决南北方水土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南水北调,B正确;
A、人工降雨只是解决局部地区的水资源短缺,A错误;
C、南粮北运不符合我国目前实际,C错误;
D、北方地区是半湿润地区,不适宜畜牧业,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的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乡村内部空间结构。20~30户组成一个大林盘,3~5户组成一个小林盘。 下图为川西农耕型林盘鸟瞰及功能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川西林盘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基础条件是 ( )
①地势平缓,气候暖湿 ②植物茂盛,种类繁多
③地狭人稠,耕地不足 ④水田农业,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川西林盘功能区的空间结构特点是 ( )
A.多核心散落于稻田之中 B.寻水系网络呈点面状分布
C.人田宅林水的和谐共存 D.围绕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
16.川西林盘聚落布局特点对城市建设的启示是 ( )
A.打造城市生态绿岛 B.营造城市生态廊道
C.建设城市绿色走廊 D.完善城市水系网络
【答案】14.B
15.D
16.A
【知识点】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解析】【点评】在历史、经济、社会、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分布与组合上,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未来“田园城市”。林盘一般由林园、宅院及其外围的耕地组成,整个宅院隐于高大的楠、柏等乔木与低矮的竹林之中,林盘周边大多有水渠环绕或穿过,构成沃野环抱、密林簇拥、小桥流水的田园画卷。
14.根据“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可知,川西林盘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平缓的地势、暖湿的气候有密切关联,成为影响其形成的基础条件,①正确;川西林盘宅院外围的林园不一定植物种类繁多,②错误;由图可知,这里非地狭人稠,耕地不足,③错误;水田农业需要精耕细作,精心管理,住宅靠近农田,以便就近管理周围的农田,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5.A、聚落规模较小,出现多核心可能小,A错误;
BC、林盘是一种分散型的聚落形态,以方便农田耕作与管理为主要目的,一般以靠近耕地为主,BC错误;
D、根据材料,由图可知,川西林盘一般由位于中心的宅院和相邻的林园及外围的耕地组成,呈现出该聚落的住宅区、绿化区和耕作区等功能区围绕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内部空间结构特点,D正确;
故答案为:D。
16.A、川西林盘聚落结构是中部居住,外围林园,故而在城市建设中,应当积极建设城市生态绿岛,让绿色板块镶嵌于城市布局中,A正确;
BCD、川西林盘聚落并没有体现生态廊道、绿色走廊、水系网络方面的建设特点,BC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山谷盆地中,四面环山。独特的自然环境使这里形成湖陆风和山谷风叠加的局地环流。图1为洱海附近四个观测站东西方向风向、风速日变化示意图(风速正负值代表不同的风向)。图2为四个观测站位置示意图。
(1)判断图中风向受湖陆间、坡谷间热力作用影响最小的观测站,并说明判断依据。
(2)观测发现,丙站易发生逆温现象,就此做出合理解释。
(3)比较乙站和丁站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1)甲站。由图1可知,一日内甲站风速有变化,但风速均为正值,说明风向没有发生东西向变化。
(2)丙站位于山坡且坡度较缓;夜间,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顺着山坡下沉堆积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在丙站近地面形成稳定的逆温层。
(3)丁站气温日较差小于乙站。丁站位于洱海湖面上,湖泊水体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受其影响,丁站气温日较差较小;乙站与洱海有一定距离,受湖泊调节作用弱于丁站,气温日较差较大。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若受湖陆及坡谷之间热力作用影响,则白天和晚上的风向会发生变化,在左图中的体现为一天中有正负值,因为风速正负值代表不同的风向。从左图我们可以看出,甲一天中,风速均为正值,没有发生变化,受湖陆及坡谷之间热力作用影响小,故甲观测站受影响最小。
(2)丙站位于山坡且坡度较缓,受地形的影响,夜间,由于山坡散热快,气温低,形成高压,谷底散热慢,气温高,形成低压,冷空气顺着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容易形成逆温。
(3)丁站气温日较差小于乙站。乙离海面较远,受湖水的调节作用影响弱,气温的日较差较大,而丁站位于湖面,湖泊水体比热容大,受湖水的调节作用影响明显,升温慢,降温慢,气温的日较差小,故气温的日较差丁小于乙。
【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18.(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渤海是中国的内海,其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低于35‰。下图示意渤海表层海水平均盐度分布。
(1)分析渤海表层海水盐度低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的主要原因。
(2)描述渤海表层海水盐度空间分布特点。
(3)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渤海表层海水盐度可能上升还是下降 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夏秋季节降水较多,海域较封闭,与其他海域水体交换不畅;陆地径流汇入量大,稀释作用强。
(2)空间分布不均衡;海湾海域较低,渤海中部、东部较高;莱州湾最低。
(3)观点一:盐度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水温度上升,蒸发量增多;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汇入减少,使其表层海水盐度上升。或观点二:盐度下降。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冰川大量融化,大量淡水通过径流汇入海域;极冰融化吸热,海平面上升,使其表层海水盐度降低。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渤海表层海水盐度低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渤海是我国的一个内海,其周边有多条大河注入,如黄河、海河和辽河等。这些河流携带的大量淡水进入渤海,直接稀释了海水,使得盐度降低。 其次,渤海的海域相对封闭,与大洋的海水交换并不频繁。这导致渤海的海水难以从大洋获得盐分的补充,因此其盐度相对较低。 最后,渤海地区的降水量较大。大量的雨水落入海中,不仅增加了海水的总量,也进一步稀释了海水中的盐分,使得盐度降低。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可以得出渤海表层海水盐度低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的主要原因。
(2)由图的等盐度线可知,渤海的表层盐度分布是不均匀的,等盐度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湾海域的盐度相对较低,中部和东部海域盐度最高,莱州湾最低。
(3)观点一:盐度上升。气候变暖会导致渤海地区的蒸发量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海水中的水分蒸发速度加快,而盐分则相对浓缩在剩余的海水中,导致海水盐度上升。此外,气候变暖还可能影响渤海周边河流的径流量。随着气温的升高,部分地区的降水模式可能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这将减少淡水对海水的稀释作用,从而间接增加海水盐度。或观点二:盐度下降。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冰川大量融化,大量淡水通过径流汇入海域,两极冰川吸热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其表层海水盐度降低。
【点评】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降水量比蒸发量大的海区,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在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海区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19.(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突尼斯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北部和东部濒临地中海,突尼斯国土面积的40%为撒哈拉沙漠所占据。东部为狭长的沿海平原,南部为撒哈拉沙漠。下图示意突尼斯城镇分布。
(1)判断突尼斯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判断依据。
(2)分析突尼斯人口分布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3)推测突尼斯人口的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
【答案】(1)特点:空间分布不均衡;北部和东北部人口密集,南部和西南部人口稀少。依据:城镇是人口集中区域,突尼斯城镇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的地中海沿岸,说明北部和东北部人口密集,南部和西南部人口稀少
。
(2)突尼斯北部和东北部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缓;对内对外联系便利,适合人居住,经济发展条件优越,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多;南部和西南部主要为沙漠地区,气候干热,开发难度大,环境承载力小,人口稀少。
(3)迁移方向:由南部和西南部向北部和东北部迁移;理由:北部和东北部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对人口的吸引力较大。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由图的城镇分布可知,该国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北部和东北部城镇数量多,人口密集,南部和西南部城镇数量少,人口稀少。依据:城镇是人口集中区域,突尼斯城镇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的地中海沿岸,说明北部和东北部人口密集,南部和西南部人口稀少。
(2)由上题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北部,原因是这里以地中海气候,气候适宜人类居住,加上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有海港,交通便利,方便对外联系;经济相对发达,环境的承载力大,人口稠密;南部和西南部为沙漠地区,气候炎热,水源缺乏,环境承载力小,人口稀少。
(3)由上题分析可知 ,东北部北部自然环境条件好,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因此,对人口的吸引力大,故人口会逐渐由南部和西南部向东北部和北部迁移。
【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20.(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研究了美国东北部、中西部、南部和西部之间的人口迁移趋势。下表为美国2022年四大地区人口迁入和迁出数据统计表。
迁入人口(万人) 迁出人口(万人) 总人口(万人)
东北部地区 62.4 94.9 5600
西部地区 95.7 28.3 7800
中西部地区 86 95.8 6800
南部地区 200 126 12700
(1)分别指出美国人口净迁入和人口净迁出地区。
(2)归纳影响美国四大地区人口迁移趋势的主要因素。
【答案】(1)人口净迁入:西部地区;南部人口净迁出:东北部地区;中西部地区。
(2)都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多为距离卡塔尔相对较近的国家;多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人口基数大)的国家。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由表格的数据可知,西部地区迁入人口为95.7万,迁出28.3万,迁入大于迁出,为净迁入区,同样可知,南部也为净迁入区。而东北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迁出大于迁入,为净迁出区。
(2)东北部地区人口迁出主要原因是气候寒冷,环境污染严重,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自然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导致人口迁出为主,而西部和南部经济发展迅速,且气候条件适宜,导致大量人口迁入,故影响美国的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因素、经济发展活力、产业结构、工作酬薪等因素。
【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