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希望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卷
——命题人:程拥兵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48分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董仲舒的新儒学包含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以下行为不能呈现这一思想的是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取消宰相以加强皇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发生自然灾害时,皇帝下罪己诏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3.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4.西汉宣帝说:“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这反映了西汉统治者自汉武帝以来统治思想的特点是
A.严刑峻法 B.实行仁政 C.清静无为 D.外儒内法
5.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思想差异的根源在于
A.两人处于不同的时代 B.两人代表不同的阶级(阶层)利益
C.两人的学术思路不同 D.两人讨论的话题不同
6.唐宋时期,我国思想界出现复兴儒学的运动,这一运动发生的思想背景主要是
A.佛教和道教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佛家传入中国和道教兴起
C.佛教、道教和儒学已经相互影响 D.汉唐儒学不能容纳佛教、道教
7.程颐尝瞑目静坐,游、杨二生立侍不敢去,久之,程颐乃顾曰:日暮也,姑就舍。二人退,则门外雪深尺余矣。上述情境能够说明:
①程门子弟对老师的尊敬 ②程氏修身养性的姿态 ③弟子求学的虔诚精神 ④认识“理”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
8.明清之际下列哪些因素促进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
①封建制度的衰落 ②封建专制的加强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宇宙便是吾心”
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0.关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欧洲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以下叙述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人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成就 B.欧洲人使用而不创造
C.阿拉伯人传播了中华文明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了中国科技成就
11.16世纪以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逐渐趋于停滞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A.闭关锁国政策 B.封建专制制度 C.自然经济的状态 D.儒家传统思想
12.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13.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现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14.假如你是生活在清康熙年间的北京城,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有
①阅读楷体字印刷的《论语》②在茶馆听人讲《三国演义》③带朋友去看京剧④鉴赏徐渭的《牡丹蕉石图》
A.全部都能享受 B.②③④ C.①②④ D.全部无法享受
15.文学史上,人们常以“风”“骚”并举,“风”指《诗经》。则关于“骚”的解读,无关的一项是
A.“骚”指楚辞 B.与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有关
C.楚辞又称“骚体” D.“骚”是爱情民歌的专称
16.首次作为全国统一文字的标准字体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7.右图是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会徽中的“京”字字体在全国统一使用始于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南北朝
18.某班的部分同学去参观古代绘画珍品展,李明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
A.《女史箴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19.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20.“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如果你是洋务派,按照这个逻辑推论,你将得出的结论是
A.闭关自守 B.完全西化 C.中体西用 D.推介中国文武制度
21.十九世纪中后期,当世界加速迈向近代化时,下列人物也正以一场运动引领着中国“与时俱进”。他们的这场运动在客观上对封建制度起到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A.补充作用 B.瓦解作用 C.改革作用 D.巩固作用
22.上页图片中的人物掀起一场“与时俱进”运动的目的是
A.挽救封建统治 B.将“师夷长技”付诸实践
C.强化纲常伦理 D.推动中国近代化历程
23.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康有为认为改制应代表平民利益 B.康有为认为应该“托古改制”
C.平民改革难以避免失败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
24.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陈独秀在此提到的历史事件不包括
A.百日维新 B.辛亥革命 C.袁世凯复辟 D.新文化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52分、其中第25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7题18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备臣,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论语》
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帮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三 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相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鲁迅《关于中国的二三事》
材料四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得当之处);亘古亘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五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其不同的政治主张和相同的目的。(6分)
(2)依据材料三,鲁迅指出了怎样的实质问题?(2分)
(3)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五指出朱熹和李贽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4)今天对待儒家思想的基本态度是什么?(4分)
26.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 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6分)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4分)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2分)
(
4)从鲁迅生活的时代来看,他如此评判火药和指南针在中西方的不同用途是想说明什么?(2分)
(5)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表……所谓反之人心既安,放之四海而皆准者。
──《大总统发布尊崇孔圣令》
材料二 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部都踏倒他。
──鲁迅《华盖集》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无限的兴味……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正如久雍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然是喷沫鸣溅,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向。其时一般的社会主义思想大半都是如此。
──瞿秋白《饿乡纪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文告是什么政府颁发的?其政治目的何在?其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分别引发了怎样的反击事件?(6分)
(2)从思想文化层面来讲,材料二中,鲁迅所讲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这前途”的含义是什么?(2分)“全部都踏倒他”的“他”指什么,“全部都踏倒他”表达了鲁迅怎样的姿态?(2分)
(3)材料三中,瞿秋白所讲的“隔着纱窗看晓雾”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界和爱国知识分子的什么状况?“久雍的水闸,一旦开放”又是什么含义?(4分)
(4)上述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中国思想领域何种变化趋势?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A、B、A、D、B、C、A、A、C、B、B、C、A、C、D、C、B、C、A、C、B、A、D、D
25.(1)不同点:孔子重“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韩非子重刑,强调用重刑治世。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
(2)鲁迅认为无论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思想,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
(3)朱熹认为孔子的思想言论是不可变更的,李贽却认为不能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这种不同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怀疑和动摇。
(4)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6.(1)战国。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
(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
(4)引导中国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促进社会进步。
(5)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27.(1)袁世凯政府。目的是为其称帝复辟制造舆论。在政治上,引发了反帝制的护国运动,在思想上,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2)“这前途”:新文化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的弘扬。“他”是指封建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体现了鲁迅要彻底打倒封建思想的革命姿态。
(3)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流派众多,知识分子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感觉迷惘。思想解放但是方向不明。
(4)由尊孔复古逆流出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再到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前一此变化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后一次是十月革命及其五四运动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