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1 17:5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年 级 六年级 教学形式 课堂
课题名称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学情分析 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结合课文内容及编者意图,寻找课标里与之匹配的要求作为本课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同时进行细化分解,将课标“有较强识字能力”的要求,分解为能认读、理解及运用词语;将“推想词句意思,体会表达效果”分解为能体会并概括人物精神,准确理解句子含义;将“了解文章表达顺序及领悟文章表达方法”分解为能说出事例在材料选择、叙述顺序上的特点及这样叙述的好处,尝试运用“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这样就把宏观的课标要求细化成了可观察、可检测、可评价的学习目标。
教材分析 1.通过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科学精神”以及“用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感知。本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体会“科学精神”的内涵,并深入了解“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有助于更好地完成课后地“小练笔”及本单元地“口语交际”。 2. 课文中有不少含义深刻的词句,课前可以运用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积累的方法去理解。还可以借助网络,搜索阅读一些中外发明家、科学家的小故事,为学习举例说明文章观点积累一些素材。 3.学习课文时,要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再深入阅读,梳理所列举的事例,通过对比阅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最后尝试运用这种方法继续讲述事例说明文章观点。
教学目标 1.读准“澡、械”等 5 个生字, 正确书写“诞生、 洗澡、 漩涡、 花圃、 逆时针”,理解“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2. 品读课文, 采用概括和导图批注的形式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3. 学习“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 再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再来阐述开头的观点。”表达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读懂文中的事例,读懂第二段文字。 1.学情方面:要把学生邀进文本,肯潜心读书 2.文本方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策略: 建议: 1.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 2.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办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走进故事,归纳故事的相同点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 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 创立者, 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 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 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 追根溯源, 最后把“? ” 拉直变成“! ” , 找到了真理。 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后,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找找课文中写了哪几个故事? 3.文章讲了哪几个故事?(指名回答) 过渡: 这三个故事同学们说的很对! 这三个故事是多么有趣的生活现象啊! 现在再请同学们仔细读读三个故事, 看看这三个故事所介绍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点? 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 过渡:刚才大家交流得很投入。是啊,其实这三个故事都是从细小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找到了真理的。这也是课文中的哪句话所讲的意思? (板书:反复观察,分析研究) 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接在一起的? 3.请大家再次齐读第二自然段。 这句话中的“? ” 和“! ” 各指的是什么? 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以下板书:?——!问题,真理) (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学生自由发言。)齐读课题。 检查,词语教学:(分三次出示) 诞生 洗澡 漩涡 花圃 逆时针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预设: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 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 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 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 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 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 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进行研读, 从字里行间去感受科学家们的追根求源的科学精神,并完成学习单一。小组合作学习。(附:学习单题一) 学生交流。 预设:?的含义是: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技发展史, 那些定理、 定律、 学说的发现者、 创立者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观察、 研究才把“? ” 拉直变成“!” , 找到了真理。 同学们默读1-2段的内容划出关键句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学生快速浏览,请找出相关的词语。) 学生齐读。 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再深入阅读,梳理所列举的事例,通过对比阅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最后尝试运用这种方法继续讲述事例说明文章观点。 通过三个事例地对比阅读以及对事例中关键词句的反复品读,让学生自主发现事例中人物所共同具备的科学精神,以及作者在叙述这些事例时的巧妙构思,从内容到表达,进一步加深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及作者写法的体悟。 告知了学生理解课文关键词句的方法以及学习的大致流程,为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四、勾连前后, 感受科学精神, 学习写法并运用 说说这三段在全文 除了以上的具体事例外, 科学史上, 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 教师总结:是啊, 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 真理并不遥远。 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是什么呀?(板书:锲而不舍,追根求源) 的作用 1.学生快速默读6-8段,。(再一次阐述作者的观点) 2.小结: 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 再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最后再来阐述开头的观点。 3.学生交流: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雷达、风车 (只要你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那么, 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4. 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 来写一段话, 来证明一个自己的观点吗? 如果你举的例子不止一个的话, 也可以运用“ 无独有偶 最有趣的是 ” 来连接。(出示学习单二,学生练笔交流) “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看似简单,但在运用时却暗藏不少奥秘。上述活动设计正是在引导学生去发现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时,要注意事例与观点间的关系,以及事例的数量问题,既指向“是什么”,又指向“为什么”。
板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反复观察、分析研究 ! 问题 锲而不舍、追根求源 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