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1 16:4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年 级 三年级 教学形式 面授
课题名称 在牛肚子里旅行
学情分析 大多数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认真,爱好读书,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能进行课外拓展,对写作也有一定的兴趣。个别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怕苦怕累,敷衍塞责,懒惰成性,家庭教育环境也较差。本学期对这类学生要采取特殊的方式方法,不断转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进入三年级后,识字量加大,同音字混淆有时会出现。大部分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但仍有少数学生书写潦草,不够端正。部分孩子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很多孩子喜欢朗诵,能流利、有激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分析:三上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话”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块奶酪》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童话的主要内容,感受童话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想象的能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2.本单元重点: (1)感受童话中生动有趣的形象。本单元的四篇童话,都塑造了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如《去年的树》中信守诺言的小鸟;《那一定会很好》中牺牲自己、把方便献给大家的大树;《在牛肚子里旅行》中遇事冷静、见多识广、机智的青头;《一块奶酪》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教学时,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鲜明的形象,体会童话给予我们的启示。 (2)学会讲故事、演故事、编写童话故事。 每篇童话都非常生动有趣,易于把握内容,学完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最好会演一演故事。还要在了解童话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提示词语来创编童话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的读音。 3.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的同时,获得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4.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5.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难点: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教学策略: 运用朗读对话进行教学突破,历来是老师们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内容。本课红头与青头间的对话 构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于是课上先让学生自主朗读,再分角色朗读,从读中感悟出生活中的哲理——遇到困难和危险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朋友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学生将青头的话再三指导,使得学生感受到青头的话是句句激励红头,给了红头信心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话语的力量。 2.在教学的结尾,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红头遭遇困难时,是青头给予了帮助与鼓励,那青头凭借什么才能做到这些的?”学生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感受青头的临危不惧和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它有着丰富的知识同时能够灵活运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本人文思想的熏陶,自然而然地课文的情感价值观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交流旅行经历,导入新课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三、默读课文,了解旅行路线 四、指导书写 1. 谈话导入:你们喜欢旅行吗?为什么?你们去过哪些地 方旅行? 2. 揭示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又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 板书课题,并指导书写“旅”:左窄右宽。右下部分先写撇,再写竖提、撇,最后写捺。 3. 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4.出示自读要求: (1)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 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在容易读错或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5.教师指导认字词。 6.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一边听一边想一一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7.教师提问: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旅行 师问:8. 过渡: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 9.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圈出关键词后,小组合作填空。 (牛嘴)——( )——( )——( )——(牛嘴) (1)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 (2)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红头的旅行路线图,教师相机帮助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3)请学生根据路线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10.提问:红头为什么能从第二个胃回到牛嘴? (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交流。 (2)相机出示“科学小贴士”,引导学生理解“反刍”。 科学小贴士 牛吃草时,先不细嚼,把草吞进肚子里,等休息时把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细嚼慢咽。 (3)小结:像这样将科学知识融入到童话中去,多有意思呀!这类童话被称为“科学童话”。 11. 教师出示“旅、咱”等13个字,引导学生把字按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分成两组。 12. 引导:你觉得哪些字最容易写错,哪些笔画需要注意? 13. 指名交流易错字及注意点。 14. 范写易错字。比如:“救”中的“攵”不要写成“夂”;“命” 右下部分是“卩”;“算”中间是两横,不是一横。 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旅行经历。 2.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预设: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呢?在牛肚子里旅行和我们 平常的旅行有什么不一样? 3.学生自读后交流反馈,(1)交流多音字:“答应”中的“答”、“一骨碌”中的“骨”都读第一声,“应”读轻声。 (2)交流易错音: “咱们”的“咱”是平舌音,“牙齿”的“齿”是翘舌音,“细嚼慢咽”的“咽”是第四声。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 “嚼”和“咽”的意思,进而理解什么是“细嚼慢咽”。 (3)交流难懂的词语:“作声是什么意思?“蹭来蹭去”是怎么样的? 指名学生读一读“作声”所在的句子。 引导学生想象捉迷藏的场景,从而理解“作声”就是发出声音的意思。 指名学生做一做“蹭”的动作,让学生观察怎样的动作才是“蹭”。 4.学生逐段朗读课文。 5.交流汇报:( )和( )在草堆里( ),红头不小心( )。在( )的帮助下,( )从牛肚子里( )。 6.学生交流初读感受: 预设:惊心动魄、可怕、有惊无险 7.学生默读课文,思考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学生按照自学要求,圈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牛嘴)——( )——( )——( )——(牛嘴)(1)小组展示交流。 (2)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红头的旅行路线图,教师相机帮助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3)学生根据路线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8.学生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9.读科学小贴士,交流获取的科学知识。 10.学生进行生字的分类。 11.交流生字的易错笔画,需要提醒的部分。 12.学生书写易错字。 13.学生自主书写,课后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17个词语。 设计意图:围绕“旅行”这个词做文章,让学生分享生活趣事,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可稳定的兴趣。 设计意图:在自读要求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读读记记,交流易错音、难度的词语等环节,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小组学习,师生合作画出路线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红头旅行路线的理解。通过在文中找句子,结合“科学小贴士”,帮助学生理解“反刍”的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童话的魅力。
板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 旅游线路: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出来
分层作业设计 合作完成下列练习。 红头从________走到________,又从________来到了________。最后,在牛________的时候,随着________。 牛共有________胃,前________,只有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