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分子热运动 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1 分子热运动 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4-11 23:2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十三章 内能
分子热运动
第1节
1.三个相同的瓶子,分别装有香水、醋、酒三种液体,判断瓶子中所装液体的最快方法是什么?
提示 闻气味
2.用力拉铁丝和用力压木块。
(1)铁丝容易被拉断吗?
提示 不容易
(2)木块容易被压缩吗?
提示 不容易
一、物质的构成
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______、_______构成的。
2.分子很小,其直径约为_______ m。
二、分子热运动
1.(1)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甲放置,抽掉玻璃板后,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分子
原子
10-10
(2)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明显的界面。静放几天,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如图乙。
(3)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如图丙。
甲、乙、丙分别说明什么问题?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 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图甲中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表明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图乙中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表明液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图丙中一种固体的一部分
进入另一种固体,表明固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如图所示,向装有等量的热水和凉水的烧杯中滴入等量的红墨水。
哪杯水先全部变红?两杯水有什么不同?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提示 盛有热水的杯子中,水很快就变红了,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下面的铅柱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实验说明什么?
提示 下面的铅柱之所以不会掉下来,原因就是受到了上面铅柱分子对它的上表面分子的引力作用。这个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2.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说明物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提示 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现象的有:很多物体有一定的形状,而不是一盘散沙;分子不是各自分散开,要分开物体需要用力;补车胎时,修车师傅锉好车胎和补丁后分别涂上胶,待胶快要干时用力将补丁挤压在车胎上,补丁和车胎就紧紧粘合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现象的有:水有一定的体积,很难被压缩。
例1 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雷雨阵阵
C.秋天,丹桂飘香 D.冬天,雪花漫天
C
解析 分子的有关知识如图,由题意分析可知C正确。
点拨 区分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
例2 下列各种现象中,能用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C
解析 A项中的现象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D项中的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项两块铅块压紧后,组成它们的分子间的距离变得很小,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因而悬挂起来后,下面挂上钩码也不易拉开。故选C。
1.对于飘在空中的尘埃,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和一个原子差不多大
B.它包含有几个分子
C.它有几个“纳米”
D.它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
D
解析 分子是微观世界的,用肉眼是看不到的,肉眼能够看到的不是分子,而是固体的小颗粒。飘在空中的尘埃是固体小颗粒,比分子要大得多,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故选D。
2.汽油库严禁烟火,主要说明了分子(  )
A.分子是最小的粒子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
D
解析 由分子的定义和特点可知:分子不是最小的粒子,而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当汽油库中的部分可燃分子运动到汽油库周围遇到明火时会引起爆炸,因此要严禁烟火,故选D。
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来解释的是(  )
A.要橡皮绳拉长,必须施加拉力的作用
B.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
C.用胶水很容易将两张纸粘合在一起
D.折断一根铁棒需很大的力
B
解析 拉长橡皮绳时,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A不符合题意;
粉笔灰纷纷落下,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与分子间的作用力无关,B符合题意;
胶水凝固以后变为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更强,分子间的引力将两张纸粘合在一起,C不符合题意;
折铁棒时,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所以需要很大的力,D不符合题意。
4.(2022·深圳月考)“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分子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
解析 从诗句中可知,“花气袭人”说明发生了扩散现象,而造成扩散加快的直接原因是“骤暖”,即气温突然升高造成的。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就是当周围气温升高时,花香扩散加快。
扩散
升高
5.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在注射器筒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将筒内空气排除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解析 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斥力
6.(教材素材)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选填“A”或“B”)瓶。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环境温度分别为①0 ℃,
②4 ℃,③20 ℃,④30 ℃,则在_____(选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得最快。
B
瓶内气体颜色发生变化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解析 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为了
避免气体自身重力的影响,应把密度较大的二氧化
氮气体放在下面的B瓶;两瓶中的气体都变成均匀
红棕色,说明发生了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
的结果;分子的热运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所以在30 ℃时,扩散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