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测电阻)
专题13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例1 (2023·烟台改编)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
一题闯关1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设计与进行实验】
(1)设计实验时,小明制定了探究的总体思路: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物理学上把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
控制变量法
解析 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物理学上把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过程中,小明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滑到_____(选填“A”或“B”)端。
A
解析 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滑到阻值最大处,即A端。
(3)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______________。
定值电阻断路
解析 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出现了断路现象;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之间是接通的,则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定值电阻断路。
(4)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至适当位置,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____ A。
0.4
解析 由题图乙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02 A,其示数为0.4 A。
【分析与论证】
(5)表格中是测得的几组数据,请在图丙的坐标纸中描点画出I-U图象。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电压U/V 0.4 0.8 1.2 1.6 2.0 2.4
电流I/A 0.08 0.16 0.30 0.32 0.40 0.48
答案 见解析图
解析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如图所示。
(6)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I-U图象。由图象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__。
正比
【交流与反思】
(7)小明和小红分析图象后得出了结论,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小明提出用刚才的实验器材增加实验次数,小红提出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重复前面的实验。你觉得科学合理的是______(选填“小明”或“小红”)的方案。
小红
解析 实验中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应换用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多次测量,所以小红的方法是合理的。
(8)他们发现另外一组的同学画出的图象(如图丁)所反映出的规律与自己的不同,请你分析该小组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电压表与滑动变阻
器并联
解析 画出的I-U图象如题图丁所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
例2 (2023·苏州改编)用如图甲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所用器材:电源(6 V),定值电阻R1(5 Ω、10 Ω、15 Ω、20 Ω各1个),规格为“50 Ω 1 A”的滑动变阻器R2进行实验。
一题闯关2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设计与进行】
(1)先将5 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可能是定值电阻_____。
(2)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 V,记下电流表示数。断开开关将5 Ω的定值电阻换成10 Ω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选填“左”或“右”)端移动;移动滑片的过程中,眼睛应观察______表,直到示数为_____。
短路
右
电压
2 V
【实验分析与论证】
(3)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电流与电阻倒数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____比。
(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本实验连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应不小于_____ Ω。
反
40
(5)小华选用了未标明电压的电源进行实验,换不同定值电阻测量多次,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电阻R/Ω 5 10 15 20 25 30
电流I/A 0.8 0.6 0.48 0.4 0.34 0.3
由表中数据发现总结不出电流跟电阻的定量关系,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没有控制电
阻两端电压不变
【交流与评估】
(6)若实验中不小心将电压表并联在了滑动变阻器两端,他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电流与电阻的正确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中需要不断更换电阻,操作比较麻烦,请你写出一条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
电源电压不变,更换定值电阻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不变,即可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用电阻箱代替定值电阻
例3 (2023·江西改编)【实验名称】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设计与进行实验】
实验器材:额定电压为2.5 V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约10 Ω)、两节新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20 Ω 1 A)、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_______。
实验步骤:
一题闯关3 测电阻
解析 由欧姆定律,电阻大小等于导体两端电压与电流之比,故测电阻的实验原理为R= 。
(1)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连接的电路。他检查电路连接完好后,正准备闭合开关,同组的另一同学及时提醒他,这样操作存在不足,其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闭合开关前没有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
解析 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阻值最大处,题图甲闭合开关前没有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
(2)正确操作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无示数;断开开关,将电压表接在C接线柱上的导线改接到B接线柱上,闭合开关,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而电流表仍无示数,则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
滑动变阻器处断路
解析 闭合开关,却发现灯泡不发光,电流表示数为0,说明电路可能断路;
将电压表接在C接线柱上的导线改接到B接线柱上,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闭合开关,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而电流表仍无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以外的电路是完好的,与电压表并联的滑动变阻器断路了。
序号 U/V I/A R/Ω
1 1.0 0.18 5.56
2 1.5 0.22 6.82
3 2.0 0.25 8.00
4 2.5 ______
5 3.0 0.28 10.7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测出数据填入
下表,其中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
0.26
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 A,电流表示数为I=0.26 A。
【分析论证】
(4)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____ Ω(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9.6
解析 由欧姆定律可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交流评估】
(5)一同学算出这五次电阻的平均值作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大家认为他的这种做法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
灯丝电阻随温度发生变化
解析 灯丝两端的电压越高,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没有意义,故该同学的做法是错误的。
【拓展实验】
(6)小明要进一步测量长度为100 cm的镍铬合金丝MN的阻值,器材如图丙所示。其中导线只有7根,且长度均为30 cm。请根据实际操作需要,用笔画线代替剩余2根导线,在图丙中将实物电路示意图补充完整(实物图中导线及电阻丝长度未按照比例绘制)。要求:导线两端只能接在各电路元件的接线柱上。
答案 见解析图
解析 要测量长度为100 cm的镍铬合金丝MN
的阻值,原理是R= ,电压表应测MN两端的
电压,则电压表应与MN并联;实验中导线只
有7根,且长度均为30 cm,导线已经用去5根
剩余2根,由于导线长度不够,电压表不能直
接接MN的两端,所以将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测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再根据串联分压原理求出MN两端的电压,量程选小量程,电路连接如图。
(7)小明进行了多次测量,计算出电阻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_(选填“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
减小误差
解析 多次测量电阻值,最后求电阻值的平均值,其目的是减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