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老王》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老王》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1 14:4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 见过蹬三轮车的人蹬三轮车时是一个什么样子吗?那是一种什么状态?
导入新课
杨绛
杨绛(1911—2016) ,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 日,祖籍江苏无锡,出生于北京,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
作家作品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 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作者介绍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写作背景
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留下了极其惨痛的教训。
字音过关
伛着( ) 惶恐( ) 荒僻( )
侮辱( ) 取缔( ) 骷髅( )
滞笨( ) 愧怍( ) 镶嵌( )
田螺眼( ) 蹬( ) 肿胀( )
塌败( ) 门框( ) 压根儿( )
攥着( ) 翳( )
绷(běnɡ) 捎(shāo) 降格(jiànɡ ɡé )

huánɡ



kū lóu
zhì
zuò
qiàn
luó
dēnɡ
zhànɡ

kuànɡ

zuàn

词语积累
惊慌害怕。
惶恐
荒凉偏僻。
荒僻
塌陷破败。
塌败
明令取消或禁止。
取缔
扶病
弯(腰)曲(背)。

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呆滞笨拙。
滞笨
反复思考。
琢磨
带着病(做某件事)。
七年级二班“一年一度非官方不正经”电影创作大赛即将举办,我以总导演的身份选取了本次电影创作大赛的选题——《老王》,请同学们以导演组的身份,分组剖析老王的故事,仔细研读剧本,策划拍摄具体内容。共同完成拍摄这个关于善良、温暖、和愧怍的故事。
电影创作大赛
任务策划
任务一:围读剧本理故事
任务二:分析主角明人物
任务三:沟通造型定形象
任务四:交往中体悟善意
任务五:聚焦愧怍明中心
微电影
任务目标
任务一:围读剧本理故事
围读剧本理清问题:
1.电影要招募几个演员?谁是主角?2.剧本从哪些方面展开了故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任务目标
任务一:围读剧本理故事
1.电影要招募几个演员?谁是主角?
老王

默存
我女儿
老先生
老李
主角
编剧
任务一:围读剧本理故事
2.




概括每部分大意
多角度展现老王孤苦、微寒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
第一部分(1-4)
回忆与老王交往的三个片段,表达了对老王的尊重、感激和同情。
第二部分(5-7)
详写老王临终前一天赠送香油和鸡蛋给"我"的事,既表现了老王对”我”家的深厚情意,又抒发了作者的感恩和愧疚之情。
第三部分(8-22)
任务目标
任务二:分析主角明人物
1.再读剧本,完成主角档案
2.拍摄时,从什么角度着力刻画主角?
填写老王角色个人信息
情况 分析
姓名
年龄
职业
家庭成员
外貌特征
家庭住址
老王
蹬破旧的三轮车 (单干户)
有个哥哥,死了,两个侄儿,“没出息”,便就没了。
荒僻小胡同里的破落大院里的塌败小屋。
谋生手段的艰难(生活)
生理缺陷(身体)
家庭条件差,居住条件恶劣(生活)
无名,底层人地位低(精神)
孤独无亲,备受轻视(精神)
只有一只眼睛,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任务二:分析主角明人物
整体感知
苦!
不详
年纪大,身体差(身体)
不幸者!
身体之苦:弯腰曲背,瞎眼残年。
生活之苦:塌败小屋,三轮为生。
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备受轻视。
角度一:苦
除了自身条件以外,
在与人的相处中,老王的“苦”哪些片段可以着力拍摄,展现他的苦?
角度一:苦
人们对老王的态度
1.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嫌弃
2.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老光棍”的称呼、恶意揣测眼瞎原因
3.“早埋了”——无人关心和淡漠
轻蔑、人身攻击,这些片段展现出老王是一个卑微、凄苦的可怜人。
任务二:分析主角明人物
作为导演组,我们除了从老王“苦”的角度拍摄,你还能找到其他的角度拍摄吗?探究老王的生活片段,分析老王的性格,选择不同的拍摄角度。
第一件事
送冰块,车费减半
善良
老实厚道
第二件事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重感情
讲仁义
第四件事
临死前送来香油、鸡蛋
知恩必报
角度二:善!
第三件事
给三轮车装护栏
为他人着想
合作探究
任务三:交往中体悟善意
不幸者的老王,虽“苦”,仍“善”,他的善良也在于有收获到善意。再读课外,从他人与老王的相处中,探究老王收到的善意。
老先生:(7)愿意把自己降格为货。
“我”一家人(”我”、我女儿”、“默存”):
年龄相仿,体恤对方
①照顾老王生意,“我”常坐他的车
④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
③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⑤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②女儿送鱼肝油,治好老王的夜盲症
关心照顾,有来有往

精细探究
任务四:沟通造型定形象
请导演组与造型师沟通确定,你们想选择哪些细节塑造老王病重的形象呢?(结合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原文 写法、效果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外貌描写,镶嵌”一词,夸张,身体外表干瘦、病入膏肓的状态,以及“我”对他的同情和怜悯。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突出老王病情严重,也暗示老王将不久于人世。
侧面描写,通过“我”的心理描写,体现老王病重,写出“我”内心的害怕。
动作描写,老王身体僵直、步履艰难的状态。
原文 写法、效果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动作描写:动作僵硬、行动不便
侧面描写,通过“我”的心理描写,写出自己内心的担心、感动,体现老王病重。
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害怕”的原因有两个:
“糊涂”:
一是本能地被老王骇人的病容吓到了(直僵僵);
二是担心老王马上就会倒下(散成一堆骨头)。
所以在害怕的心理下,条件反射式地拿钱给老王,也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事后才感到抱歉,看来确实有失礼貌,显得“糊涂”。
感悟主旨
任务五:聚焦愧怍明中心
老王要的是什么呢?这关乎文章的中心,更是微电影的主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吧。
“我不是要钱。”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幸运的人是指谁?不幸的人指谁?
幸运的人真的幸运吗?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我坐,他蹬。
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
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杨绛 钱钟书 和女儿 生活在一起
经济还行
家庭圆满、身体健康
“我”为什么是“幸运者”?你能从文章找到依据吗?
资料助读
1966年“文革”爆发后,杨绛是最早受冲击的学者之一。在中央“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出台的第二天,她就被揪出来,比丈夫钱钟书还早三天成为“反动学术权威”。她被罚扫厕所,而且不时还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批斗,如戴“高帽子”,挂“黑牌子”……最令她尴尬的是剪“阴阳头”。1970年7月,她被下放到河南信阳的“五七干校”。在一个穷乡僻壤,烧砖建房、打井引水、种粮为生,于是不多久就被累病了。在这里,她两口子一直呆到1972年,才被“特赦”回京。在“文化大革命”那个荒唐的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作为学术权威被认作“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
我真的幸运吗?
既然“我”也是不幸者,为什么会对同样是不幸者的老王感到愧怍?
“钱”眼里拷问
不对等的“爱”
“钱”的回报 “心”的付出
仅以金钱回报,与老王没有进行更多的交流,对老王的关心太少,对不住老王如此深厚的情谊
感悟主旨
资料助读
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物资匮乏,食品、衣服、工业日用品需要按照政府发放的各种票证限量供应。买布要凭布票,买粮食要凭粮票和粮本,香油和鸡蛋更是市场的短缺食品,凭“副食本”限量购买。因此,老王送的一瓶香油,还有一二十个“新鲜的大鸡蛋”,不仅价格贵,而且超出一位普通市民一个月的额定购买量;也就是说,老王的这份厚礼必然用去他积攒多时或用钱物交换来的票证,而且动用了不少积蓄。
“愧怍”的原因
1.没有领会到老王抱病上门送鸡蛋和香油的真正用意。老王把我当作亲人对待,而我却对他太客气,如外人一般。
2.只是简单地交谈,没有进行更多的关心。
3.未意识到这是最后一次见面;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又用这样的自命清高,用钱侮辱了他的好意,让他带着遗憾离开,所以,感到惭愧。这句话也揭示了全文主旨。
感悟主旨
你认为这“愧怍”的感人之处在哪里?
作者对自身行为的反省和解剖;
能从他人角度考量事情;
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愧怍是一个知识分子对苦难人们的悲悯情怀。
人生的价值在于修炼灵魂,在于完善自我 。
——杨绛 《走在人生边上》
拍摄意义
在那个年代,杨绛也属于“不幸者”之列,只不过杨绛之不幸,相较于老王比较轻而已。
老王之不幸除了生活和精神上的悲苦,还要承受着乘客、其他人的嘲讽、污蔑。而在当时,像老王一样孤苦的底层人民有许多,杨绛的愧怍,不仅是对老王,还有像老王那样的群体,以及当时的时代。
请你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像老王一样的弱势群体需要我们关心和奉献爱心?
深化主题
回归现实懂善良
我们每一个人要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这样一来,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用善良体察善良
用爱心浇灌世界
拍摄总结
通过老王与“我”的交往,展现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又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人物形象,也表达了“我”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和尊重,同时也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这一社会问题。
作业
1.完成本课练习册。
2.学完这篇文章后,你会如何对待身边的“老王”呢?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写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