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用浮的材料造船》教案设计
课题 用浮的材料造船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核心 素养 目标 科学观念: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科学思维:能够创新性地设计和制作竹,并改进不足。 探究实践:经历设计与制作竹(木排)模型的过程。根据设计目标,对制作的竹(木排)的性能进行测评,并不断改进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通过探究认识到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有关。 态度责任: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竹(木排)的任务,培养创新精神。
重点 通过实验发现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难点 竹筏的制作和测试。
教学过程
科学聚焦
古人最早造船用的都是什么材料呢?
最早的独木舟就是人们利用可以飘浮的树干造出来的。
独木舟有什么不足?
装载量少
稳定性差
制造麻烦
人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科学探索
(一)任务:设计与制作竹筏模型
从制作的材料、方法等角度说出自己的设想。
竹竿顺次平铺,用木条和橡皮筋捆扎牢固
画出设计图
(1)设计时应考虑:
◆模型能稳定地浮在水面
◆模型牢固、不散架
(2)设计图用文字标出使用的材料
(3)设计图上写明设计理由
讨论:这幅设计图有什么不足?怎么改进?
不足:捆扎不牢固,容易散架
改进设计图
我的设计理由:竹竿顺次平铺,可以增大底面积,从而增加稳定性;用木条结合橡皮筋捆 扎,可增加牢固性
依据设计图,制作竹筏
材料包
注意:◆选择竹竿粗细长短适宜
◆截取的竹竿应该两端有节,防止进水降低浮力
制作过程:竹竿顺次平铺,两端用木条和橡皮筋捆扎牢固。
(二)测试竹筏模型载重量
测试方法:在竹筏上放螺母,然后根据装载的螺母数量来判断竹筏的载重量大小。
材料包
测试过程
测试记录
针对竹筏不足之处,你打算怎样改进
◆可以用紧密黏合的木板代替竹竿
◆给竹筏包上防水薄膜来解决浸水问题
◆可以增大竹筏的体积来增大载重量
(三)比较竹筏与独木舟的不同
不同
竹筏的底部比独木舟的底部更宽、稳定性更好、载重量更大,弥补了独木舟的部分不足,但也存在乘船者和货物容易浸水等问题。
科学研讨
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了哪些进步?
竹筏比独木舟更宽、稳定性更好、载重量更大。它有效地解决了独木舟不稳定、装载量少的问题,这是一次技术的进步。
竹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你打算怎样改进?
竹筏具有容易受潮变湿,不能确保乘船者和货物保持干燥等问题,我打算造一艘防水小船解决这个问题。
科学拓展
相比于竹筏,这些船有什么不同?对你改进竹筏有什么启发?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