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11 15:4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祁县第二中学高 2023 级高一下期第一次学月考试 地理试题
(时间:75 分钟 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生态足迹是任何已知区域的人口消耗自然资源及消纳废弃物所需要的生产性土地面积。 生态承载力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区域的生态足迹和 生态承载力相比较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该区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状况。若区域生 态足迹大于区域生态承载力,称为区域生态赤字;反之,则为区域生态盈余。下表示意 2014 年福建省主要城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市(区) 人均生态足迹 人均生态承载力
福州 2.616 0.331
莆田 1.062 0.259
泉州 3.196 0.338
厦门 1.843 0.213
漳州 1.880 0.573
龙岩 1.876 1.003
三明 2.758 1.329
南平 0.891 1.398
宁德 1.817 0.680
1.2014 年,福建省主要城市( )
A.均依靠外部资源供养 B.南平生态环境恶化
C.泉州生态压力最大 D.大多数为生态盈余
2.福建省主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是( )
A.调整消费结构,减缓生态足迹增长趋势
B.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提高人口容量
C.鼓励人口外迁,降低人均生态承载力
D.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引入省外资源供给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每年10月老张从北京飞来,次年4月再从海口飞回。他背后有数十万这种“候鸟”养老模式的老人群体。完成下面小题。
3. 海口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经济因素 B. 气候因素 C. 文化因素 D. 资源因素
4. 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 )
A. 人口合理容量增加 B. 第三产业发展
C. 廉价劳动力充足 D. 资源消耗降低
宁夏实施生态移民工程10多年来,近百万贫困人口实现异地安家、异地创业、异地致富。下图为宁夏自然要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宁夏实施生态移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经济 D. 政策
6. 从自然条件考虑,宁夏生态移民主要的人口迁出区域是( )
A. Ⅰ区域 B. Ⅱ区域 C. Ⅲ区域 D. Ⅳ区域
7. 宁夏实施生态移民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供城市劳力 B. 减少自然灾害 C. 改善生态环境 D. 促进资源开发
读下面四幅景观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不能反映人文地域文化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图中地域景观与其所呈现的文化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御外凝内 B. ②-中西融合 C. ③-顺应自然 D. ④-江南文化
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是( )
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 B.东部人口密度大于西部
C.东南部人口密度总体较大 D. 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
11.苏北地区农业比重较大,图中 M 地虽地处沿海地区,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推测其原因 最有可能是( )
A.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产业转移导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C. 降水较少,河流少,水资源缺乏 D.多盐碱地、沼泽,对农业发展不利
净活跃度指一定时期区域内就业人口迁入人数与迁出人数的差值,可表示该区域就业吸 引力大小。下图示意武汉近郊各区的净活跃度变化(每个区下面括号里代表的是主导产业)。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2017~2019 年,该区域( )
A.就业人口总量呈下降趋势 B.武钢区就业人口总量增加
C.纸坊区就业吸引力最大 D.豹澥区就业吸引力最小
13.为促进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 )
A.物流业向中心城区迁移 B. 引导阳逻区人口外迁
C.纸坊区增加住宅面积 D.豹澥区注重产业升级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 2010 和 2020 年不同方向人口密度(人/km2 )分布情况(坐标原点 为该城市市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2010 年—2020 年,该城市( )
①人口总量下降 ②市中心人口密度最大
③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 ④人口密度峰值向外围显著推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该城市空间形态最可能( )
A.沿西北—东南向呈条带状延展 B. 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均匀扩展
C.沿西南—东北向呈条带状延展 D. 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均匀扩展
内蒙古草原上的敖包多由石块堆积而成,通常上面会竖起木格子,并挂上五彩绸子、经幡等。在茫茫草原,敖包能起到路标作用。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祭祀敖包蒙古习俗”列入了需要紧急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敖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随着社会发展,敖包价值将更多体现在( )
①承载历史文化②促进牧业发展③优化土地利用④开发旅游资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 4 组大题,共 52分。
17.(1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是渔业大国,海洋捕捞业发达,渔获种类及渔获量极为丰富。沿海的许多渔村一般 位于里亚斯型海岸(海岸曲折呈锯齿状)、半岛和偏远的岛屿上,它们具备渔业生产的有利 条件。下图示意 2004~2019 年日本部分地区人口变化。
(1)简述 2004~2019 年日本渔村人口变化特征。(6 分)

(2)说明日本渔村人口变动对当地渔业发展的影响。(4 分)

(3)分析里亚斯型海岸(海岸曲折呈锯齿状)、半岛和偏远的岛屿对于当地发展渔业的作 用。(4分)

18.(12 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西海固 ”是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简称,是宁夏南部山区的特困地区。该区域年均 降水量仅 300mm,蒸发量却在 2000mm 以上。1982 年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西 海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地区的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 部。2020 年“苦甲天下 ”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脱贫。
(1)说明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自然原因。(4 分)

(2)说明西海固“生态移民 ”迁入地应具备的社会经济条件。(4 分)

(3)说明部分居民外迁对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4 分)

19.(14 分)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早期选址的有利条件 。(2 分)
(2)M 、P 、Q 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主要原因是 。(4 分)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 建在 处,理由是 。(4 分)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4 分)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怒人居山巅”“覆竹为屋,编竹为垣”,这是古人对怒族居住生活的描述。怒族的房屋为干栏式,被称为“千脚落地房”,多依山而建。主要分木板房和竹篾房两种。贡山地区的怒族多住木板房或半土墙半木房。这种房子比较宽大,一般是垛圆木为墙,屋顶覆盖薄石板。石板约一尺见方,由屋檐铺起,第一块平铺,第二块压着第一块的上边,第三块压着第二块的上边……一直覆盖到屋脊。怒族的这种千脚落地竹木房,结构简单,既易搭建,也易于拆迁,且家家设有火塘(一种可生火的地上小坑,四周垒砖石做成)。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最佳建房时间,按传统习俗,一家建房,全村都来帮忙,一天之内就可以把房子建成。下图示意云南怒江中游的传统民居。
(1)简述千脚落地房反映出的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2)说明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最佳建房时间的理由。
(3)说明千脚落地房室内都设置火塘的作用。
祁县二中中学高 2023 级高一下期第一次学月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1. C 2.D
【解析】该题考查环境承载力相关知识,理论性较强,需要具备较好的综合思维好人地协调 观学科素养。
1 由表中数据可知,南平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说明南平有生态盈余,生态环境 良好,不需要外部资源供养,AB 错。对比表中城市可知,泉州的生态赤字最高,为 2.858, 说明泉州生态压力最大,C 对。表中城市只有南平为生态盈余,D 错。故选 C。
2.调整消费结构不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是合理有效措施,A 错。福建的生 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状况已经表明其资源开发力度过大,出现了大量生态赤字,不能再继续 加大资源开发力度,B 错。人口外迁会导致本地发展停滞,而且实际执行起来可操作性较差, C 错。不同区域之间可以通过地域联系交换各自的优势资源,达到共同提高环境承载力的目 的,如福建可以用自己的资金、技术等优势换取本省短缺的资源,D 对。故选 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给出的两个概念,结合表格中的具体数据,按说明简单计算 就能得出各城市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状况。
3. B 4. B
【解析】
【3题详解】
冬季,我国北方纬度较高、受冬季风影响大,气候寒冷,许多北方老人为了避寒南下至处于热带地区的海南省,形成特殊的人口迁移,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素,B正确;不是经济、文化、资源因素,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第三产业发展,B正确;短期人口流动不会导致人口合理容量增加,A错误;老年人前往海南是度假、养老,而不是上班,C错误;短期人口流动会加速资源消耗,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和拉力(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往往经济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条件的优势程度、自然资源、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收入的差异、就业、交通、区域开发等。(3)政治因素: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等。(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
【答案】5. D 6. D 7. C
【解析】
【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近百万贫困人口实现异地安家、异地创业、异地致富”,说明宁夏实施生态移民的规模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政府政策的因素,D正确;与地形、经济、气候有关,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读图可知Ⅰ地区是贺兰山山地,人口分布较少;Ⅱ地区为宁北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有黄河流经,水源充足,人口容量最大;Ⅲ为台地和山间盆地,Ⅳ地区为黄土高原,属于地形起伏较大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环境较差,人口容量较平原区小,所以主要的人口迁出区是Ⅳ地区,故选D。
【7题详解】
通过生态移民,可使宁夏中南部地区(迁出区)的人口密度降低,环境压力变小。环境压力变小后,超载放牧、过度农垦、过度砍伐、过度利用水资源等活动会减少,减轻了生态环境压力,自然环境条件得以恢复和改善,改善了生态环境,C正确;生态移民工程虽然会使迁入城市劳动力增加,但不是主要的目的,A错,人口迁移,使人口减少,对促进资源开发不利,D错;生态移民不会减少自然灾害,B错;故选C。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对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
8. D 9. A
【解析】
【8题详解】
④桂林象鼻山是自然景观,不能反映人文地域文化。①福建土楼、②安徽宏村、③巴黎卢浮宫都是人文景观,能够反映人文地域文化。 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我国福建土楼聚族而居,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A正确;安徽宏村不是中西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B错误;巴黎卢浮宫体现了西方外在、开放的地域文化,不体现人类顺应自然的文化,C错误;桂林象鼻山是广西的自然景观,不属于江南文化,D错误。故选A。
【点睛】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
10.C 11.D
【解析】10.据图结合图例可知,江苏省南部人口密度大于北部,A 项错误;东部沿海地区人 口密度小于西部内陆,B 项错误;东南地区多高等级城市,局部人口密度大于 800 人/km2 , 人口密度总体最大,C 项正确;中部人口密度在 400~600 人/km2 ,小于东南部(人口密度在 800 人/km2 以上),D 项错误,故选 C。
11. 读图可知,M 地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势低洼,多盐碱地和沼泽地,农业发展受到限 制,开发历史较晚,因此人口密度相对较小,D 项正确;M 地区为平原地形,A 项错误;M 地附近是低等级城市,城市数量少,经济欠发达,工业不发达,环境污染不会相当严重,B 项错误;该地属于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C 错误,故选 D。
【点睛】014 年 11 月 20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明确了新的 城市规模划分标准。(1)超大城市:城市人口 1000 万以上;(2)特大城市:城市人口 500 至 1000 万;(3)大城市:城市人口 100 至 500 万,其中 300 万以上 500 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 大城市,100 万以上 300 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4)中等城市:城市人口 50 至 100 万; (5)小城市:城市人口 50 万以下,其中 20 万以上 50 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 万以 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12.B 13.C
【解析】12.根据材料净活跃度指一定时期区域内就业人口迁入人数与迁出人数的差值,可表 示该区域就业吸引力大小。读图豹澥区的净活跃度最高,表明该区域就业的吸引力最大,CD 错误;读图整体净活跃度为正值,表明该区域就业人口总量呈上升趋势,A 错误;武钢区 2017 年-2018 年就业净迁入人口为 1332,2018-2019 年净迁出为 970 人,该时间段总体就业以迁入 为主,武钢区就业人口总量增加,B 正确。故选 B。
13.纸坊区以汽车制造和服务为主,需要大量劳动力,且该时期就业净迁入人口增多,需要增 加住宅面积满足新迁入人口的需要,C 正确;中心城区地价较高,物流中心占地面积较大, 应向郊区交通便利的地区迁移,A 错误;阳逻区主导产业为航运和物流,需要劳动力,且图 示时间段就业人口迁入较少,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应引导人口外迁,B 错误;读图豹澥区 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综合效益较高,产业和城市融合度较高,不需要产业升级, D 错误。故选 C。
【点睛】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 状况等,但诸方面因素往往是相互交错、相互制约的,不能截然分开。自然地理条件好的地区 往往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相应较高,则地租亦高。地租高低主要与市心距离、 交通通达度、环境等相关。
14.B 15.A
【解析】14.据图可知,2010 年—2020 年该城市市中心人口密度最大,且 2020 年相比 2010
年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②③正确;图中反映的是人口密度分布情况,无法直接反映人口总 量情况,且根据西北—东南向及西南— 东北向上人口密度总体增多的情况,可大致推断人口 总量应该是上升的,故①错误;人口密度峰值位置改变不大(最高值位于市中心位置,其它 次一级峰值位置也基本未改变),④错误。故②③正确,故选 B。
15.据图可知,该城市在西北—东南向延伸范围较广,西南— 东北向延伸范围较窄,且人口密 度差异较大(西北—东南向上人口密度大),故可推断,该城市空间形态沿西北— 东南向呈 条带状延展,A 正确,C 错误;由人口密度分布图可推测该城市空间形态向外呈波状下降, BD 错误。故选 A。
【点睛】城市空间形态:团块状— 多分布于平原,集中连片;组团状—受地形和资源分布等 影响,由几个片区组成;条带状、放射状—沿河流或交通线分布。
16. B
【16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敖包曾经主要用来祭祀、作为标志,随着社会发展,敖包的价值将更多体现在承载历史文化、开发旅游资源,①④符合题意;敖包并不能直接促进牧业发展,也不能优化土地利用,②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敖包是蒙古语,意为木、石、土堆,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旧时遍布蒙古各地,多用石头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树枝垒成的,今数量已大减。 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17.(1)日本渔村人口数逐年减少;渔村人口老龄化率高且呈上升趋势;渔村人口老龄化率高于 日本老龄化率。
(2)渔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不利于渔业技术的传承和渔业就业结构 的优化;使得渔获量减少,渔业的发展水平下降。
(3)海岸线曲折,有避风港,有利于海产品的养殖和捕捞;有陆地河流注入,饵料丰富,渔业 资源丰富;偏远岛屿距离远,受人类干预小,利于远洋捕捞技术的发展。
【分析】本题以日本渔业材料为背景,以 2004~2019 年日本部分地区人口变化图为背景,
考查人口变化特点及对渔业发展的影响、区域发展与因地制宜,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地 理实践力。
【详解】(1)据图可知,日本渔村人口数从 2004 年的 253 万人逐年减少到 2019 年的 184 万 人,渔村人口老龄化率高且呈上升趋势;渔村人口老龄化率比日本老龄化率高出 10 个百分 点左右。
(2)日本渔村人口数下降,渔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减少,渔村人口老龄化率高且呈上升趋势, 渔业从业人员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不利于渔业技术的传承和渔业就业结构的优化;渔获量 会、渔业的发展水平会受到影响。
(3)里亚斯型海岸指山地海岸中,海水淹没与海岸呈直交的山谷而形成的海岸。属于横向 海岸的一种。即由于沿海地壳沉降或海水上升,沿海谷地与山脉被海水淹没后,形成与海岸 走向线正交的喇叭形海湾和岛屿、半岛,海岸曲折呈锯齿状。多优良港湾,有利于海产品的 养殖和捕捞,有利于渔船的进出,有陆地河流注入,带来营养物质,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 富;偏远的岛屿受人类干预小,鱼类资源丰富,远洋捕捞技术先进,利于海上作业。
18.(1)地形崎岖,耕地不足;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2)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风俗习惯相近等。
(3)缓解土地资源的压力;缓解水资源压力;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使生态系统得以修 复。
【分析】本题以宁夏“西海固”为材料,设置 3 道小题,涉及环境承载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 素、人口迁移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 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据材料“西海固”地区“年均降水量仅 300mm,蒸发量却在 2000mm 以上”可知,该 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位于宁夏南部,海拔较高,地形崎岖,耕地不足,环境承载力 低。
(2)据材料西海固“生态移民”迁入地是“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这里位 于银川附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与“西海固”地区相距不远,风俗习惯相近等。 (3)部分居民外迁,人口数量减少,人均耕地增加,可以缓解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人口数 量减少,对水资源需求量减少,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人口容量趋于合理,生态环境压 力减小,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19.(1)水运便利
(2) P 近旅游观光带,环境优美;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近文化教育区,远离
工业区。
(3) 甲 位于城区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污染小;位于城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对城市
大气污染小;水陆交通便利。
(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 发展。
【分析】本大题以城市的规划布局为材料,涉及城市区位、热岛效应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 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地理思维的综合素养。
【详解】(1)该城市早期选址主要是有两条河流在该地交汇,水运便利,水资源充足。
(2)比较图中三个位置,P 地是适合建设高级住宅区。Q 地靠近飞机场,噪声污染大,而且 靠近重工业区,环境空气污染大,不适合建设高级住宅区。根据图中主导风向方向,M 位于 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重工业区有可能造成空气污染,而且靠近火车站和轻工业区,也有 轻度噪声和空气污染,不适合建设高级住宅区。P 点远离工业区,大气污染小,空气质量好; 从图中河流流向判断,P 位于流经城市河流上游,水质好;从图例中看,Q 地还临近文化教 育区和旅游观光带,因此该地风景优美,适合建高级住宅区。
(3)石油化工城应建在甲处。理由是:石油化工厂会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因此 布局时要考虑到对大气和水的影响。图中甲处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因此 对大气和水的影响较小;从图中看,甲靠近河流和铁路线附近,因此水陆交通便利。
(4)卫星城的建设主要是围绕着主城区发展而出现的,根据材料,此为特大城市,因此甲、 乙卫星城要引导部分人口、产业分散到该地,因此起到分散城市人口,分担城市职能,缓解 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20.【答案】(1)降水较多,环境潮湿;山区面积大,坡度较陡;植被覆盖率高,且竹木等木材丰富;多蛇虫、猛兽等。
(2)该地为季风气候区,12月到次年1月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施工;此时为相对农闲的时节。
(3)平时可烧菜做饭;降水多,空气湿润,祛湿的需要;气温低时可取暖。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云南怒江中游的传统民居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域发展差异和因地制宜,城乡景观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的千脚落地房屋顶坡度较大,说明当地降水较多,环境潮湿,坡度较大的屋顶有利于排水;根据“怒人居山巅”可知,当地地处山区,地表坡度较陡,地基需要竹木支撑来适应当地的地形;由于当地住房多以模板和竹子搭建而成,说明盖房时就地取材,当地竹木等木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住房由竹木架起,且距离地表较高,说明当地多蛇虫和猛兽。
【小问2详解】
该地区位于云南怒江中游,以季风气候为主,12月和1月当地降水较少,多晴天,竹木较为干燥,此时有利于施工;12月和1月为冬季,当地是相对农闲的时间,此时村中人口较多,有利于快速建房。
【小问3详解】
房屋内设置火塘,可以利用火塘作为灶具进行烧菜做饭;同时该地区为季风气候,空气湿度大,在室内点燃火塘可以蒸发室内的水汽,降低室内湿度;冬季时当地可能出现低温湿冷天气,此时可以利用火塘来取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