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三下·黑龙江模拟)2023年10月,《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探索房票(某种购置房屋的凭证)安置政策机制,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采用房票安置这一新的拆迁补偿方式。房屋安置补偿权益货币量化后,房票持有者凭房票在开发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房中购房可享受价格优惠及税收减免等权益。受可选择楼盘位置等因素影响,居民选择房票安置的意愿偏弱。完成下面小题。
1.相较于传统货币补偿拆迁方式,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推行房票安置政策( )
A.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B.提高了回迁用地安置需求
C.提升了城中村改造效率 D.大幅降低了居民居住成本
2.下列措施有利于推广房票安置政策的是( )
①拓宽补偿安置渠道 ②满足多样化安置需求
③保障外来人口就业 ④集中布局安置人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C
2.A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合理利用城乡空间
【解析】【点评】“房票”安置是指在拆迁安置过程中,对现有住宅房屋征收货币补偿方式的一种补充。 房票是被征收人房屋安置补偿权益货币量化后,征收人出具给被征收人购置房屋的结算凭证。也就是说,房票安置并非直接领取安置款,而是拿着房票买房,并抵扣房款。
1.实施房票安置,可以减少改造前期巨额资金投入,可以降低回迁用地安置需求,实现集约节约用地,缩短城中村改造周期,提升城中村改造效率, 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根据材料“受可选择楼盘位置等因素影响,居民选择房票安置的意愿偏弱"可知,拓宽补偿安置渠道,满足多样化安置需求,有利于拆迁安置居民选择房票安置,①②正确。外来人口就业与推广房票安置政策相关性小,③错误;集中布局安置人口不利千房票持有者多样性的需求,不利千推广房票安置政策,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三下·黑龙江模拟)黔东南苗岭山区广泛分布着稻作梯田,研究发现,该地区稻作梯田规模呈现缩小趋势,发展演变存在两个阶段,一是生产用地导向阶段(2000年前);二是生态—经济复合用地导向阶段(2000年后),人田表现出由“人田同减”向“人增田减”转变。下图示意黔东南苗岭山区某地聚落和稻作梯田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3.黔东南苗岭山区原始村落多选择建在山腰处,择险而居,主要是为了( )
A.便于耕作 B.防卫安全 C.临近水源 D.扩大规模
4.2000年以后,黔东南苗岭山区稻作梯田在发展过程中最可能呈现的特点是( )
①向高海拔移动 ②向低海拔移动
③向陡坡移动 ④向缓坡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在生态—经济复合用地导向阶段,黔东南苗岭山区稻作梯田演变的主要推力是( )
①人口外流严重 ②维护生态安全
③工业规模扩大 ④旅游业的发展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3.B
4.C
5.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苗岭,位于中国贵州省,是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一般指从惠水以东至雷公山,长约180公里,宽约50公里的断续绵延山地,东西断续绵延;或泛指西起六枝,东达锦屏、贵阳以南、独山以北的东西分水岭高地。横亘于贵州东南部,因是苗族集中聚居区故名。
3.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择险而居”主要是利用险要地形进行防卫,主要是为了防卫安全,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4.稻作梯田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受对外开放程度和城镇化影响,人口流失,稻作梯田规模呈现缩小趋势,部分稻作梯田可能出现撂荒现象,加上环境意识的提高,稻作梯田向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低海拔、缓坡移动,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故答案为:C。
5.2000年以后为生态—经济复合用地导向阶段,生态和经济双向奔赴;黔东南地区依托独特的山地稻田资源及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生态旅游,既有利于当地农民收入提高,又有利于对当地独特历史文化的保护。故维护生态安全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是生态—经济复合用地导向阶段黔东南苗岭山区稻作梯田演变的主要推力。受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影响,生态一经济复合用地导向阶段人田表现出“人增田减”,人口出现回流;当地为山区,不合适发展工业,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三下·黑龙江模拟)抚仙湖位于云南省滇中盆地中心,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湖泊,湖内和湖岸周围有大量地下泉水涌出,海口河为抚仙湖唯一的出水口。除春季外,其他季节抚仙湖湖水表层温度均高于湖区气温,夏季抚仙湖南部湖区表层湖水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北部湖区受湖陆风影响显著。下图示意抚仙湖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抚仙湖属于( )
A.咸水湖、断陷湖 B.淡水湖、断陷湖
C.淡水湖、冰川湖 D.咸水湖、冰川湖
7.下图中与夏季抚仙湖表层湖水流动方向最接近的是 ( )
A. B.
C. D.
8.一年中,抚仙湖地区地表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6.B
7.A
8.A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区。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4.日照长短: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6.读图和根据材料可知,抚仙湖有出水口,为淡水湖,抚仙湖湖水深度大、狭长,湖内和湖岸周围有大量地下泉水涌出,为断陷湖,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7.根据材料可知,抚仙湖位于云南省滇中盆地中心,夏季,抚仙湖南部湖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表层湖水向北流,湖水表层温度高于湖区气温,故湖面平均气温高于四周,在陆风作用下,水流形成辐合;北部湖面较宽,在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逆时针方向的环流,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8.抚仙湖位于云贵高原,春季时,雨季未到来,且表层湖水温度低于湖区气温,故多晴天,太阳辐射量大,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三下·黑龙江模拟)2h(即2小时)出行交通圈可以反映中心城市对中小城市的辐射作用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中心城市2h出行交通圈覆盖面积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长三角城市群中,中心城市2h以内出行交通圈的出行范围( )
A.上海最小 B.南京最小 C.杭州最小 D.上海最大
10.造成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2h以内出行交通圈范围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经济发达程度 B.地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口数量
11.长江经济带中,中心城市对区域内其他节点城市在交通联系的紧密程度与辐射扩散的影响效应上呈显著均衡态势的是 ( )
A.长三角城市群
B.长江中游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
【答案】9.A
10.B
11.C
【知识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圈表示各个相邻中心地交通引力的分界。其划分按不同运输方式的客流、货流或车流分别划定,得出不同范围和构成的交通圈。其大小相差很大。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交通圈面积达数千至上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千万;而以山区小城镇为中心的交通圈仅吸引数个村落和集镇,人口仅数万。
9.读图可知,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2h以内出行交通圈覆盖面积占比最小,故其在长三角城市群中2h以内出行交通圈的出行范围最小,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0.南京位于长三角城市群中心位置,相比位于沿海的上海而言,至城市群内其他各城市的累计距离较小,更易扩展其出行交通圈范围,故其2h以内出行交通圈范围大于上海,同理可得杭州2h以内出行交通圈范围也大于上海,因此地理位置是造成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2h以内出行交通圈范围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1.读图可知,成渝城市群两个中心城市2h以内出行交通圈覆盖面积占比接近,说明这两个中心城市对区域内其他节点城市在交通联系的紧密程度与辐射扩散的影响效应上呈显著均衡态势,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2h以内出行交通圈覆盖面积占比差异较大,说明呈显著不均衡状态,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三下·黑龙江模拟)图示意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其中a-β=2°,图2示意该地夏至日北京时间15:00拍摄的某停车场景观,此时汽车车头与身影方向一致,停车位与道路垂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地最可能位于( )
A.海口市 B.上海市 C.北京市 D.哈尔滨市
13.根据该日停车场中的车影朝向,可知( )
A.车头的朝向为西北方 B.图中道路为西南—东北走向
C.车影面积为一日最小 D.车影将向车头右侧方向移动
【答案】12.D
13.D
【知识点】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12.读图1可知,该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春秋分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α,根据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可得出为23.5°;根据材料”α—β=2°“可知,β=21.5°,即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21.5°,因此该地纬度=90°-21.5°-23.5°=45°,最可能位于哈尔滨市,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3.A.图2示意该地夏至日北京时间15:00时拍摄的某停车场景观,此时该地太阳位于西南天空,车影朝向东北方向,故车头的朝向为东北方向,A错误;
B.车影与图中道路走向大致垂直,因此图中道路为西北—东南走向,B错误;
C.当地正午时车影面积最小,哈尔滨位于120°E以东,此时已过正午,车影面积不是最小,C错误;
D.15:00时过后,太阳向正西方向移动,车影方向应由东北向正东方向移动,即车影将向车头右侧方向移动,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高三下·黑龙江模拟)我国近海地区常出现海雾,其中黄海是海雾发生最为频繁的海区。黄海海雾在每年3月开始逐渐增多,4~7月是高发月份,8月之后海雾明显减少。下图示意黄海西海域一次较浓重海雾形成时的天气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现象有利于海雾生成、维持的是( )
①寒暖流交汇 ②海冰覆盖 ③存在大气逆温层 ④风向多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图中黄海西海域海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水汽凝结
B.西北季风迫使海洋暖湿气流抬升
C.偏南暖湿气流流经沿岸冷水区域
D.偏北冷湿气流流经沿岸暖水区域
16.黄海海雾在每年8月之后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风势力减弱 B.对流运动减弱
C.海气界面稳定 D.北风势力增强
【答案】14.B
15.C
16.D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天气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海雾形成的条件主要:充足的水汽条件、遇冷条件、微风或无风条件。
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寒暖流交汇处,冷暖空气交汇,水汽容易凝结形成海雾,①正确;海冰覆盖,抑制海水蒸发,不利于海雾生成,②错误;海面上空大气存在逆温层时,表层海水温度低于气温,热量持续从大气传输到海洋,大气中水汽持续冷却,同时逆温可以减弱对流,减弱不同海拔大气热量交换,可以维持海雾稳定,③正确;风向多变,易吹散雾气,不利于海雾维持,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5.读图可知,此时黄海西海域处于高压西侧,风向为偏南风,偏南风使南部海域的暖湿气团流经北部冷海面之上,近海面空气降温迅速,形成海雾,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6.每年8月之后黄海海域海雾日数急剧减少,主要是由于8月以后,因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减弱并向东南方向回撤,偏南风势力也随之减弱,黄海偏北风势力增强,水汽输送明显减少,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024高三下·黑龙江模拟)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曼丁哥高原位于非洲马里的西南部,平均海拔约500米。中生代以前,曼丁哥高原所在区域在古老海盆基础上形成了巨厚的海相红色砂岩;经多次造陆运动,曼丁哥地区最终被抬升成为高原,接受第四纪红色物质沉积。曼丁哥高原南部地形完整而北部破碎,丹霞地貌发育;高原南缘为最大相对高差达350米的曼丁哥悬崖,该悬崖是在断层基础上形成的。下图示意曼丁哥高原位置。
(1)说明曼丁哥高原丹霞地貌发育的有利条件。
(2)推测曼丁哥悬崖的形成过程。
【答案】(1)红色砂岩等红色沉积岩广布;热带草原气候,湿季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干季气候干旱,风化、风蚀作用强烈;地质时期地壳运动活跃,使岩层出露、变形或破裂,形成大量的节理和裂隙,易受外力风化侵蚀影响,形成丹霞地貌。
(2)受地壳运动影响,悬崖所在的岩层不断隆起抬升,在抬升过程中发生断裂;断裂的岩层长时间受外力风化、侵蚀影响,岩层塌陷,形成悬崖。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此地中生代以前,海相红色砂岩沉积广布,多次造陆运动抬升成高原,接受第四纪红色物质沉积,所以红色砂岩等红色沉积岩广布、地质时期地壳运动活跃,使岩层出露、变形或破裂,形成大量的节理和裂隙,为外力风华侵蚀创造基础条件;根据位置可知,该地气候热带草原,湿季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明显,干季风力侵蚀明显,为地貌发育提供了外力作用。
(2)根据材料可知,该处悬崖是在断层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地质历史上发生多次隆起抬升,地壳发生断裂,形成断崖,是形成悬崖的第一个阶段,形成断崖之后,此处崖体附近物质疏松、裸露,为外力侵蚀提供了条件和物源,然后受风力、流水和重力等外力影响塌陷,最终形成悬崖。
【点评】丹霞地貌为红色沉积岩层受外力侵蚀之后,岩层被切割成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18.(2024高三下·黑龙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斐济是南太平洋上以火山岛为主的群岛国,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国家之一。菌菇喜欢潮湿阴暗通风的环境,在引种菌草之前,斐济不能生产食、药用菌,且畜牧业规模小。菌草是可以栽培食用菌、药用菌培养基的草本植物,也可以作为饲料,栽培菌菇后的菌槽也可用于饲喂。维提岛是斐济最大的岛屿,首都和主要港口城市都位于该岛。自2014年从中国引种菌草以来,维提岛上广泛种植菌草,培育的菌菇不仅满足本地市场,还销售到岛外。下图示意斐济维提岛地理位置。
(1)简述维提岛发展菌草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析维提岛发展菌草产业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3)推测当地引进菌草技术后为不同温型(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的菌菇出菇可能采取的措施。
【答案】(1)气温较高,降水较多,菌草生长快;全年高温,菌草可多次收割;多火山灰土,土壤肥沃;多山地,可种植区域大。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利于社会稳定;增加收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完善膳食结构,提高营养水平等。
(3)中、高温型菌菇林下套种出菇;低温型菌菇在低海拔地区使用冷柜出菇;中、低温型菌菇在高海拔地区户外出菇。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维提岛位于18°S附近,纬度低,气温较高;地处南太平洋,受海洋影响大,降水较多;根据材料“菌菇喜欢潮湿阴暗通风的环境"可知,自然条件利于菌草生长;全年高温,生长期长,菌草收割次数多;为火山岛,多火山灰土,土壤肥沃;地形以山地为主,适合菌草种植区域大。
(2)根据材料“在引种菌草之前,斐济不能生产食、药用菌,且畜牧业规模小。菌草是可以栽培食用菌、药用菌培养基的草本植物,也可以作为饲料,栽培菌菇后的菌槽也可用于饲喂”可知,通过引种菌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种植业、畜牧业得以发展;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增加了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利于社会稳定;“维提岛上广泛种植菌草,培育的菌菇不仅满足本地市场,还销售到岛外”,菌菇销售市场较大,经济效益较好;丰富了当地居民的膳食结构,提高了营养水平,改善了人们生活质量等。
(3)不同温型(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的菌菇出菇需要满足不同的条件;高温型、中温型菌菇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可以采取林下套种出菇;低温型菌菇要求气温较低,可以采取在低海拔地区使用冷柜出菇;中、低温型菌菇要求适当的气温条件,可以采取在高海拔地区户外出菇。
【点评】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灾害等自然因素和市场、科技、劳动力、交通、政策、历史、信息、饮食偏好等社会经济因素。
19.(2024高三下·黑龙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岭—大巴山(以下简称秦巴山地)为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是中国生物特有种比例最高的地区,其生物多样性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研究人员在东秦巴山地中一条南北方向的样带上进行了植物群落的采样调查,并据此绘制了该样带上区域物种丰富度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1)据图描述东秦巴山地样带上物种丰富度大致变化特征。
(2)样带上神农架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试说明主要原因。
(3)秦巴山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之一,请你为当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出合理意见。
【答案】(1)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呈波动变化;随着纬度升高,物种丰富度大致呈下降趋势(或南方物种丰富度总体大于北方)。
(2)神农架海拔高,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水分条件好;山地内地形状况复杂,区域内地理环境差异大;神农架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少。
(3)划定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严格管控;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强化种质资源库、保种场等建设;积极推进良种培育。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呈波动变化;随着纬度升高,物种丰富度大致呈下降趋势(或南方物种丰富度总体大于北方)。
(2)神农架海拔高,相对高度达,水热组合多样,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神农架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位于季风气候区,且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水分条件好;山地内地形状况复杂,且位于中国南北过渡带,区域内地理环境差异大,生存环境多样;神农架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少,生态环境优良。
(3)秦岭一大巴山(简称秦巴山地)为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是中国生物特有种比例最高的地区,其生物多样性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应划定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严格管控;对于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实施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重点保护;维护是生态环境的稳定,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强化种质资源库、保种场等建设;积极推进良种培育,对濒危物种进行人工养殖。
【点评】 秦巴山即秦岭,大巴山的简称。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东西绵延1500千米,南北宽达100至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至2500米。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是褶皱(主要)断块山,位于陕西省,四川省,重庆市之间。
1 / 1黑龙江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三下·黑龙江模拟)2023年10月,《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探索房票(某种购置房屋的凭证)安置政策机制,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采用房票安置这一新的拆迁补偿方式。房屋安置补偿权益货币量化后,房票持有者凭房票在开发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房中购房可享受价格优惠及税收减免等权益。受可选择楼盘位置等因素影响,居民选择房票安置的意愿偏弱。完成下面小题。
1.相较于传统货币补偿拆迁方式,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推行房票安置政策( )
A.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B.提高了回迁用地安置需求
C.提升了城中村改造效率 D.大幅降低了居民居住成本
2.下列措施有利于推广房票安置政策的是( )
①拓宽补偿安置渠道 ②满足多样化安置需求
③保障外来人口就业 ④集中布局安置人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高三下·黑龙江模拟)黔东南苗岭山区广泛分布着稻作梯田,研究发现,该地区稻作梯田规模呈现缩小趋势,发展演变存在两个阶段,一是生产用地导向阶段(2000年前);二是生态—经济复合用地导向阶段(2000年后),人田表现出由“人田同减”向“人增田减”转变。下图示意黔东南苗岭山区某地聚落和稻作梯田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3.黔东南苗岭山区原始村落多选择建在山腰处,择险而居,主要是为了( )
A.便于耕作 B.防卫安全 C.临近水源 D.扩大规模
4.2000年以后,黔东南苗岭山区稻作梯田在发展过程中最可能呈现的特点是( )
①向高海拔移动 ②向低海拔移动
③向陡坡移动 ④向缓坡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在生态—经济复合用地导向阶段,黔东南苗岭山区稻作梯田演变的主要推力是( )
①人口外流严重 ②维护生态安全
③工业规模扩大 ④旅游业的发展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高三下·黑龙江模拟)抚仙湖位于云南省滇中盆地中心,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湖泊,湖内和湖岸周围有大量地下泉水涌出,海口河为抚仙湖唯一的出水口。除春季外,其他季节抚仙湖湖水表层温度均高于湖区气温,夏季抚仙湖南部湖区表层湖水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北部湖区受湖陆风影响显著。下图示意抚仙湖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抚仙湖属于( )
A.咸水湖、断陷湖 B.淡水湖、断陷湖
C.淡水湖、冰川湖 D.咸水湖、冰川湖
7.下图中与夏季抚仙湖表层湖水流动方向最接近的是 ( )
A. B.
C. D.
8.一年中,抚仙湖地区地表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4高三下·黑龙江模拟)2h(即2小时)出行交通圈可以反映中心城市对中小城市的辐射作用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中心城市2h出行交通圈覆盖面积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长三角城市群中,中心城市2h以内出行交通圈的出行范围( )
A.上海最小 B.南京最小 C.杭州最小 D.上海最大
10.造成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2h以内出行交通圈范围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经济发达程度 B.地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口数量
11.长江经济带中,中心城市对区域内其他节点城市在交通联系的紧密程度与辐射扩散的影响效应上呈显著均衡态势的是 ( )
A.长三角城市群
B.长江中游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
(2024高三下·黑龙江模拟)图示意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其中a-β=2°,图2示意该地夏至日北京时间15:00拍摄的某停车场景观,此时汽车车头与身影方向一致,停车位与道路垂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地最可能位于( )
A.海口市 B.上海市 C.北京市 D.哈尔滨市
13.根据该日停车场中的车影朝向,可知( )
A.车头的朝向为西北方 B.图中道路为西南—东北走向
C.车影面积为一日最小 D.车影将向车头右侧方向移动
(2024高三下·黑龙江模拟)我国近海地区常出现海雾,其中黄海是海雾发生最为频繁的海区。黄海海雾在每年3月开始逐渐增多,4~7月是高发月份,8月之后海雾明显减少。下图示意黄海西海域一次较浓重海雾形成时的天气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现象有利于海雾生成、维持的是( )
①寒暖流交汇 ②海冰覆盖 ③存在大气逆温层 ④风向多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图中黄海西海域海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水汽凝结
B.西北季风迫使海洋暖湿气流抬升
C.偏南暖湿气流流经沿岸冷水区域
D.偏北冷湿气流流经沿岸暖水区域
16.黄海海雾在每年8月之后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风势力减弱 B.对流运动减弱
C.海气界面稳定 D.北风势力增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024高三下·黑龙江模拟)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曼丁哥高原位于非洲马里的西南部,平均海拔约500米。中生代以前,曼丁哥高原所在区域在古老海盆基础上形成了巨厚的海相红色砂岩;经多次造陆运动,曼丁哥地区最终被抬升成为高原,接受第四纪红色物质沉积。曼丁哥高原南部地形完整而北部破碎,丹霞地貌发育;高原南缘为最大相对高差达350米的曼丁哥悬崖,该悬崖是在断层基础上形成的。下图示意曼丁哥高原位置。
(1)说明曼丁哥高原丹霞地貌发育的有利条件。
(2)推测曼丁哥悬崖的形成过程。
18.(2024高三下·黑龙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斐济是南太平洋上以火山岛为主的群岛国,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国家之一。菌菇喜欢潮湿阴暗通风的环境,在引种菌草之前,斐济不能生产食、药用菌,且畜牧业规模小。菌草是可以栽培食用菌、药用菌培养基的草本植物,也可以作为饲料,栽培菌菇后的菌槽也可用于饲喂。维提岛是斐济最大的岛屿,首都和主要港口城市都位于该岛。自2014年从中国引种菌草以来,维提岛上广泛种植菌草,培育的菌菇不仅满足本地市场,还销售到岛外。下图示意斐济维提岛地理位置。
(1)简述维提岛发展菌草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析维提岛发展菌草产业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3)推测当地引进菌草技术后为不同温型(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的菌菇出菇可能采取的措施。
19.(2024高三下·黑龙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岭—大巴山(以下简称秦巴山地)为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是中国生物特有种比例最高的地区,其生物多样性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研究人员在东秦巴山地中一条南北方向的样带上进行了植物群落的采样调查,并据此绘制了该样带上区域物种丰富度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1)据图描述东秦巴山地样带上物种丰富度大致变化特征。
(2)样带上神农架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试说明主要原因。
(3)秦巴山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之一,请你为当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出合理意见。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A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合理利用城乡空间
【解析】【点评】“房票”安置是指在拆迁安置过程中,对现有住宅房屋征收货币补偿方式的一种补充。 房票是被征收人房屋安置补偿权益货币量化后,征收人出具给被征收人购置房屋的结算凭证。也就是说,房票安置并非直接领取安置款,而是拿着房票买房,并抵扣房款。
1.实施房票安置,可以减少改造前期巨额资金投入,可以降低回迁用地安置需求,实现集约节约用地,缩短城中村改造周期,提升城中村改造效率, 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根据材料“受可选择楼盘位置等因素影响,居民选择房票安置的意愿偏弱"可知,拓宽补偿安置渠道,满足多样化安置需求,有利于拆迁安置居民选择房票安置,①②正确。外来人口就业与推广房票安置政策相关性小,③错误;集中布局安置人口不利千房票持有者多样性的需求,不利千推广房票安置政策,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3.B
4.C
5.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苗岭,位于中国贵州省,是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一般指从惠水以东至雷公山,长约180公里,宽约50公里的断续绵延山地,东西断续绵延;或泛指西起六枝,东达锦屏、贵阳以南、独山以北的东西分水岭高地。横亘于贵州东南部,因是苗族集中聚居区故名。
3.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择险而居”主要是利用险要地形进行防卫,主要是为了防卫安全,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4.稻作梯田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受对外开放程度和城镇化影响,人口流失,稻作梯田规模呈现缩小趋势,部分稻作梯田可能出现撂荒现象,加上环境意识的提高,稻作梯田向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低海拔、缓坡移动,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故答案为:C。
5.2000年以后为生态—经济复合用地导向阶段,生态和经济双向奔赴;黔东南地区依托独特的山地稻田资源及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生态旅游,既有利于当地农民收入提高,又有利于对当地独特历史文化的保护。故维护生态安全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是生态—经济复合用地导向阶段黔东南苗岭山区稻作梯田演变的主要推力。受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影响,生态一经济复合用地导向阶段人田表现出“人增田减”,人口出现回流;当地为山区,不合适发展工业,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6.B
7.A
8.A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区。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4.日照长短: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6.读图和根据材料可知,抚仙湖有出水口,为淡水湖,抚仙湖湖水深度大、狭长,湖内和湖岸周围有大量地下泉水涌出,为断陷湖,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7.根据材料可知,抚仙湖位于云南省滇中盆地中心,夏季,抚仙湖南部湖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表层湖水向北流,湖水表层温度高于湖区气温,故湖面平均气温高于四周,在陆风作用下,水流形成辐合;北部湖面较宽,在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逆时针方向的环流,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8.抚仙湖位于云贵高原,春季时,雨季未到来,且表层湖水温度低于湖区气温,故多晴天,太阳辐射量大,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9.A
10.B
11.C
【知识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圈表示各个相邻中心地交通引力的分界。其划分按不同运输方式的客流、货流或车流分别划定,得出不同范围和构成的交通圈。其大小相差很大。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交通圈面积达数千至上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千万;而以山区小城镇为中心的交通圈仅吸引数个村落和集镇,人口仅数万。
9.读图可知,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2h以内出行交通圈覆盖面积占比最小,故其在长三角城市群中2h以内出行交通圈的出行范围最小,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0.南京位于长三角城市群中心位置,相比位于沿海的上海而言,至城市群内其他各城市的累计距离较小,更易扩展其出行交通圈范围,故其2h以内出行交通圈范围大于上海,同理可得杭州2h以内出行交通圈范围也大于上海,因此地理位置是造成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2h以内出行交通圈范围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1.读图可知,成渝城市群两个中心城市2h以内出行交通圈覆盖面积占比接近,说明这两个中心城市对区域内其他节点城市在交通联系的紧密程度与辐射扩散的影响效应上呈显著均衡态势,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2h以内出行交通圈覆盖面积占比差异较大,说明呈显著不均衡状态,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2.D
13.D
【知识点】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12.读图1可知,该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春秋分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α,根据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可得出为23.5°;根据材料”α—β=2°“可知,β=21.5°,即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21.5°,因此该地纬度=90°-21.5°-23.5°=45°,最可能位于哈尔滨市,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3.A.图2示意该地夏至日北京时间15:00时拍摄的某停车场景观,此时该地太阳位于西南天空,车影朝向东北方向,故车头的朝向为东北方向,A错误;
B.车影与图中道路走向大致垂直,因此图中道路为西北—东南走向,B错误;
C.当地正午时车影面积最小,哈尔滨位于120°E以东,此时已过正午,车影面积不是最小,C错误;
D.15:00时过后,太阳向正西方向移动,车影方向应由东北向正东方向移动,即车影将向车头右侧方向移动,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4.B
15.C
16.D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天气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海雾形成的条件主要:充足的水汽条件、遇冷条件、微风或无风条件。
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寒暖流交汇处,冷暖空气交汇,水汽容易凝结形成海雾,①正确;海冰覆盖,抑制海水蒸发,不利于海雾生成,②错误;海面上空大气存在逆温层时,表层海水温度低于气温,热量持续从大气传输到海洋,大气中水汽持续冷却,同时逆温可以减弱对流,减弱不同海拔大气热量交换,可以维持海雾稳定,③正确;风向多变,易吹散雾气,不利于海雾维持,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5.读图可知,此时黄海西海域处于高压西侧,风向为偏南风,偏南风使南部海域的暖湿气团流经北部冷海面之上,近海面空气降温迅速,形成海雾,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6.每年8月之后黄海海域海雾日数急剧减少,主要是由于8月以后,因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减弱并向东南方向回撤,偏南风势力也随之减弱,黄海偏北风势力增强,水汽输送明显减少,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7.【答案】(1)红色砂岩等红色沉积岩广布;热带草原气候,湿季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干季气候干旱,风化、风蚀作用强烈;地质时期地壳运动活跃,使岩层出露、变形或破裂,形成大量的节理和裂隙,易受外力风化侵蚀影响,形成丹霞地貌。
(2)受地壳运动影响,悬崖所在的岩层不断隆起抬升,在抬升过程中发生断裂;断裂的岩层长时间受外力风化、侵蚀影响,岩层塌陷,形成悬崖。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此地中生代以前,海相红色砂岩沉积广布,多次造陆运动抬升成高原,接受第四纪红色物质沉积,所以红色砂岩等红色沉积岩广布、地质时期地壳运动活跃,使岩层出露、变形或破裂,形成大量的节理和裂隙,为外力风华侵蚀创造基础条件;根据位置可知,该地气候热带草原,湿季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明显,干季风力侵蚀明显,为地貌发育提供了外力作用。
(2)根据材料可知,该处悬崖是在断层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地质历史上发生多次隆起抬升,地壳发生断裂,形成断崖,是形成悬崖的第一个阶段,形成断崖之后,此处崖体附近物质疏松、裸露,为外力侵蚀提供了条件和物源,然后受风力、流水和重力等外力影响塌陷,最终形成悬崖。
【点评】丹霞地貌为红色沉积岩层受外力侵蚀之后,岩层被切割成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18.【答案】(1)气温较高,降水较多,菌草生长快;全年高温,菌草可多次收割;多火山灰土,土壤肥沃;多山地,可种植区域大。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利于社会稳定;增加收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完善膳食结构,提高营养水平等。
(3)中、高温型菌菇林下套种出菇;低温型菌菇在低海拔地区使用冷柜出菇;中、低温型菌菇在高海拔地区户外出菇。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维提岛位于18°S附近,纬度低,气温较高;地处南太平洋,受海洋影响大,降水较多;根据材料“菌菇喜欢潮湿阴暗通风的环境"可知,自然条件利于菌草生长;全年高温,生长期长,菌草收割次数多;为火山岛,多火山灰土,土壤肥沃;地形以山地为主,适合菌草种植区域大。
(2)根据材料“在引种菌草之前,斐济不能生产食、药用菌,且畜牧业规模小。菌草是可以栽培食用菌、药用菌培养基的草本植物,也可以作为饲料,栽培菌菇后的菌槽也可用于饲喂”可知,通过引种菌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种植业、畜牧业得以发展;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增加了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利于社会稳定;“维提岛上广泛种植菌草,培育的菌菇不仅满足本地市场,还销售到岛外”,菌菇销售市场较大,经济效益较好;丰富了当地居民的膳食结构,提高了营养水平,改善了人们生活质量等。
(3)不同温型(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的菌菇出菇需要满足不同的条件;高温型、中温型菌菇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可以采取林下套种出菇;低温型菌菇要求气温较低,可以采取在低海拔地区使用冷柜出菇;中、低温型菌菇要求适当的气温条件,可以采取在高海拔地区户外出菇。
【点评】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灾害等自然因素和市场、科技、劳动力、交通、政策、历史、信息、饮食偏好等社会经济因素。
19.【答案】(1)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呈波动变化;随着纬度升高,物种丰富度大致呈下降趋势(或南方物种丰富度总体大于北方)。
(2)神农架海拔高,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水分条件好;山地内地形状况复杂,区域内地理环境差异大;神农架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少。
(3)划定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严格管控;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强化种质资源库、保种场等建设;积极推进良种培育。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呈波动变化;随着纬度升高,物种丰富度大致呈下降趋势(或南方物种丰富度总体大于北方)。
(2)神农架海拔高,相对高度达,水热组合多样,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神农架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位于季风气候区,且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水分条件好;山地内地形状况复杂,且位于中国南北过渡带,区域内地理环境差异大,生存环境多样;神农架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少,生态环境优良。
(3)秦岭一大巴山(简称秦巴山地)为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是中国生物特有种比例最高的地区,其生物多样性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应划定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严格管控;对于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实施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重点保护;维护是生态环境的稳定,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强化种质资源库、保种场等建设;积极推进良种培育,对濒危物种进行人工养殖。
【点评】 秦巴山即秦岭,大巴山的简称。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东西绵延1500千米,南北宽达100至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至2500米。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是褶皱(主要)断块山,位于陕西省,四川省,重庆市之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