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课件(共6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课件(共6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4-12 14:2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第一课时
圆 柱 的 体 积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柱是一种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其体积的认识和计算有一定的难度。教材将本课学习按排在圆柱的认识和圆柱的表面积之后,让学生有序地经历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变换过程,通过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和公式推导过程,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还可以为下一步学习圆锥体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情分析: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通过观察,使学生对身边立体图形有初步的感受,探索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感受数学学习中的归纳、猜想的作用。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学法;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法;
(3)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充 分运用教具、课件等手段,直观形象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
观察思考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媒体应用
设计理念
巧妙转化
探究新知
运用公式
解决问题
整合点:通过这幅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来体会圆柱的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并提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课本情境图
PPT
推导公式
回忆公式
flash
整合点:通过图形的直观演示,尽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圆柱体积的转化过程,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理解,而且易于保持,同时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阶梯性训练
PPT
整合点:加强对空间观念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知识的联系与对比,在操作、推导、对比、应用中深化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结收获
反思提升
PPT
通过复习旧知,让学生迁移到新的陌生情境中,为新知的学习和难点的突破做好铺垫。
创设情境,观察思考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棱 长
底面积
底面积
V=sh
用“S”表示底面积,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都可以写成:
写出下图的体积公式:
巧妙转化,探究新知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 高
底面积
巧妙转化,探究新知
底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 高
巧妙转化,探究新知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 高
圆柱体的体积
×
底面积
巧妙转化,探究新知

求出下面圆柱的体积。
S=60cm2
V=Sh=60X4=240(cm3)
3.14 ×0.42×5=2.512(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2.512立方米。
2.计算下列各圆柱的体积。
(1)底面直径8厘米,高是5厘米。
(2)底面周长是25.12分米,高是2分米。
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总结思考:
2、已知圆柱底面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3、已知圆柱底面直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4、已知圆柱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5、已知圆柱侧面积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1、已知圆柱底面积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体积 = 底面积 × 高
▏▏ ▏▏ ▏▏
圆柱体体积 = 底面积 × 高
谢谢大家
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