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最苦与最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识记、积累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重点)
2.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学习作者是如何论证分论点一、分论点二的。(难点)
学习目标
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居里夫人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不同的人,答案也不尽相同。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新知导入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幼时从师学习, “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后师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他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其散文议论纵横,气势磅礴,感情充沛。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改动。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此,哲人们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感悟和思考。梁启超的这篇文章渗透着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创作背景
知识备查
文体知识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提出论点。(引论)
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本论)
解决问题就是得出结论。(结论)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读一读
预习检查
huì
shì
péi
qì
dū
mǐn
lǎn
xiè
恩惠
契约
卸却
如释重负
监督
揽
赔礼
悲天悯人
理解词义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契约: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这里指自己跟自己的约定。
如释重负: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思考1:作者认为人生最苦与最乐的事情是什么
思考2:本文论述了哪些道理?
思考问题
速 读课 文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所持论点并思考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
1.划分文章层次。
2.标出文中不同的论证方法。
3.画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批注要求
划分层次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
第三部分(5—6)
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论述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快速阅读全文,找出作者认为的人生最苦与最乐的事情。
整体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
本文论述了哪些道理?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
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不应该逃避责任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品味第一部分
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
设问。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分论点一)
赏析“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这句话
只要调整好心态,它们便不算什么苦。
贫
知足
失意
安分
老病死
达观
最苦
≠
1.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最苦的原因: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作者是如何论述分论点一的?
比喻论证
2.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举例形象通俗,说理一气呵成,极具说服力。点明“我”痛苦的原因——责任未尽。
举例论证
答应人办事却没办
欠钱未还
受人恩惠没有报答
得罪人不赔礼
作者是如何论述分论点一的?
连用两个“凡属……”,表明这些情况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仔细加以分类,论述更加深刻。
3.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作者是如何论述分论点一的?
突出了“应尽责任而没有尽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观点。
对比论证
4.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
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
贫、病、老的痛苦
对比
作者是如何论述分论点一的?
事未办、钱未还
恩未报、礼未赔
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的责任
人生最苦事:背负责任
品味第二部分
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设问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分论点二)
作者是如何论述分论点二的?
1.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引用古语和俗语,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一个人尽责任之后内心会感到轻松愉快,语言浅显易懂,简洁明了。
道理论证
作者是如何论述分论点二的?
2.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将不尽责任之苦与尽责任之乐进行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
对比论证
作者是如何论述分论点二的?
3.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引用孔子的话,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道理论证
人生最乐事:尽责任
处处尽责任,处处欢乐
时时尽责任,时时快乐
1、在第5段中,作者引用曾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作为理论论据证明“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这一观点。这是引用论证。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作者还举了“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的例子,来证明身上的责任越重,得到的快乐就会越大。这是实事论据,其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
2、在第5段中,作者除了引用曾子的话作论据外,还使用了什么论据?
3、文章第6段主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段话在这里起到补充论证的作用。作者首先提出自己论证过程中的一个漏洞“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然后论证卸掉责任,只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这样就使论证更完整。
合作探究
论证方法:引证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道理论证:引用了古语、俗语以及孔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论证。
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
对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
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证明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论点,告诉我们不能躲避责任,苟且偷生,要勇于背负人生、社会的大责任,体会人生的快乐。
品味赏析
1.你是如何理解第1自然段中“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这几句话的。
这几句话运用了设问句、排比句和否定句,设置悬念,引出要议论的话题,引人思考。突出观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课文第2自然段中“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 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一句运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
运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有变化,说明这些事都不是最苦的。
3.从“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 影子来缠着我”这个精彩语段中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 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时的痛苦心情刻画得生动形象,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长谈,娓娓道来,没有一点儿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4.“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 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 己加一层责任。”你知道这两个“凡”领头的句子有文中 的作用吗?
这两个“凡”领头的句子表明情况的普遍性,句式灵活,表述准确、形象,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5.理解“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 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几句话。
这几句话是对上文中“最苦”与“最乐”的深层分析,点明了两者的关系:苦中有乐,苦乐循环。同时又是下文中“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这一论断的前提和基础。
6.“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起强调作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引起读者的深思。
概括主题
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学后感悟
有些人以欲望得到满足为人生快事,有些人则以清心寡欲为快乐。把欲望作为快乐的前提的人,就会穷奢极欲、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地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人实际上活得太累了。因为人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时候的,欲望越大,活得越累。
写作特色
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首先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指出人生最苦的是背负着未来的责任。然后再进一步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最后得出结论,论述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语言凝重轻灵,流畅简洁。
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人生观的问题,谈论起来自然多一分审慎,多一分深思熟虑,于是就形成了本文的凝重风格。文章的轻灵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句式、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各种不同的论证方法的灵活运用。就句式而言,有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记叙、抒情。
写作特色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最苦
最乐
负责任
尽责任
苦中真乐
(承担责任)
课堂检测
A.契约(qiè) 揽住(lǎn) 悲天悯人(mǐn)
B.卸却(xiè) 赔礼(péi) 如释重负(shì)
C.恩惠(huì) 缠着(chán) 自投苦海(tóu)
D.坟墓(mù) 大抵(dǐ) 心安理得(ān)
A
【解析】A项中,“契”应读qì。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治理雾霾任重道远,什么时候蓝天才能成为生活常态
B.在这场英超比赛中,曼联在主场3∶0战胜了斯托克城。赛后林加德说:“这场比赛让人如释重负。”
C.与其争得头破血流,不如各退一步,海阔天空。
D.他说自己当村干部几十年,为群众办事就是图个心平气和,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D
【解析】D项,“心平气和”指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应改为“心安理得”。
课堂检测
2.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 不是。失意吗 不是。老吗 死吗 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3)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
设问
引用
对比
课堂检测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A.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在于要靠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
B.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已经全面启用,这是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港的一项重大举措。
D.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总长26公里,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并委托港铁公司兴建和规划的。
C
课堂检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课文第5段“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C.课文第5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用作论据,曾子的话用作论点。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目,而不以《苦与乐》为题目,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目。
解析:C项,孟子和曾子的话都是论据。
C
课堂检测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铁肩担道义。——李大钊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英)丘吉尔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美)林肯
拓展探究
关于“责任”的名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