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北冥有鱼》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北冥有鱼》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1 17:1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北冥有鱼》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同“溟”,海
B.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发怒,生气
C.《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D.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是:这样
2.下面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去以六月息者也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庄子 逍遥游》,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甲文中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正面形象。
C.乙文中的惠子尽管是庄子的好友,但是一个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的人。
D.乙文中鹓雏象征庄子高洁傲岸的精神,“鸱得腐鼠”是庄子对惠子及相位的嘲讽。
4.句意理解。
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乙】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①斫②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 ③ ,疾则苦而不入 ④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节选自《庄子》)
【注释】①轮扁:制造车轮的人。②斫(zhuó):用刀斧砍。③甘而不固:滑动而不牢固,指轮孔太大车辐条松动。甘,滑。④苦而不入:滞涩而难进入。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怒而飞 ( ) (2)去以六月息者也 ( )
(3)释椎凿而上 ( ) (4)疾则苦而不入 (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化而为鸟 天下为公
B.鹏之徙于南冥也 策之不以其道
C.释椎凿而上 释担而立
D.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以其境过清
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8.【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逍遥游》)
【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①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②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③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④之义者,始吾弟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子·秋水》)
【注】①泾(jīng)通“径”,直流的水波,这里指水流。②河伯传说中的河神。③若即北海若,传说中北海的海神。④伯夷商孤竹君之子,与弟叔齐争让王位,被认为节又高尚之士。
9.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齐谐》者,志怪者也 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B.去以六月息者也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以为莫己若
D.鹏之徙于南冥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0.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1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二处)
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12.【甲】文中,从“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可以看出鹏 的特点,从“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以看出鹏 的特点【乙】文则借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
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①。其巧一也,而有所矜②,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选自《庄子·达生》)
注:①殙:昏乱。②矜:怜惜。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1)志怪者也 志:
(2)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3)吾尝济乎觞深之渊 尝: 济:
1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
B.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
C.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
D.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
16.乙文通过学驾船和下赌注的故事阐释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①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④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外篇·至乐》)
【注释】①觞(shāng):古代的饮酒器,这里用作动词。此指敬酒。②《九韶》:虞舜时乐曲名。韶乐九章,故名。③太牢: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用猪、牛、羊三牲做的供品。④脔(luán):切成块状的肉。
1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鸟乃眩视忧悲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B.鲁侯御而觞之于庙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C.昔者海鸟止于鲁郊 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D.鲁侯御而觞之于庙 马之千里者(《马说》)
1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2)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1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20.甲文塑造了“鹏”怎样的形象?乙文借鲁侯养鸟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乙】
北海若曰:“井鼃①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②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③于时也;曲士④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⑤,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⑥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⑦;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庄子·秋水》)
【注】①鼃(wā):同“蛙”。②虚:同“墟”,居住的地方。③笃(dǔ):固。引申为束缚、限制。④曲士:孤陋寡闻的人。⑤丑:鄙陋,缺乏知识。⑥尾闾(lǘ):海的底部,排泄海水的地方。⑦虚:流空。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怒而飞 怒:
②志怪者也 志:
③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已:
④又奚以自多 奚:
22.古人擅长通过讲故事来阐明道理,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两文阐述的道理。
23.两文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湖之鱼
清·林纾
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①,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
戏嚼豆脯②唾之,群鱼争喋③;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④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⑤,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⑥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自《畏庐文集》)
【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肆:店铺。②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③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④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⑤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⑥盛:多,频频。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争喋他物如故 故曰:教学相长也(《虽有嘉肴》)
B.其能脱钩而逝者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C.必先投食以引之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齐谐》者,志怪者也。
(2)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
2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再 唾 之 坠 缀 葑 草 之 上 不 食 矣
27.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1)甲文中划线句刻画了大鹏A 、B 的形象。
(2)乙文作者由观看群鱼之争喋湖上、图食吞钩的情景,联想到人世间C 的人(填四字词),告诫人们要D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逍遥游》)
[乙]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选自《逍遥游》)
28.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视下也 B.怒而飞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若听茶声然 佁然不动
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亦若是则已矣( ) (2)志怪者也( )
(3)翼若垂天之云( ) (4)彼且奚适也( )
3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31.结合文段简要分析鹏和斥鴳的形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乙】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①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②舆③马者,非利足④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⑤也,善假于物也。
(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跂:踮脚后跟,②假:凭借,借助,③舆:车厢,这里指车,④利足:脚走得快。⑤生非异:本性(同一股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3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怒而飞 怒:
(2)志怪者也 志:
(3)声非加疾也 疾:
(4)而致千里 致:
3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4.【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用《齐谐》中的话,作用是:交代大鹏迁往南海需要的外部条件是A ;展现大鹏南飞时的磅礴气势。大鹏“徙于南冥”的故事说明了B 。【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告诉我们C 。
35.请概括【甲】文中“鹏”的形象。“诗仙”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请说说他借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甲】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3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怒而飞( )
(2)志怪者也( )
(3)请循其本( )
3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大鹏鸟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人们几乎无不叹服它的力量,赞美它的坚定。
B.乙文中庄子是以艺术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将自己的快乐转移到鱼的情绪上。而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
C.甲乙两则短文,都能体现庄子文章的风格,即雄奇浪漫的想象,恢诡谲怪的语言,而且擅长运用寓言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深邃的思想。
D.甲文写作侧重于形象思维,善用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乙文则以抽象思维为主,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论辩,来反映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追求。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2.D 3.A 4.①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亦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②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
5.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离开。 放下。 快。 6.C 7.(1)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既然这样,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8.【甲】文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要凭借一定的外界条件才能活动;【乙】文告诉我们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要心手相应,手中所做要能符合心中所想。(意近即可)
9.B 10.(1)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河伯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景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11.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12. 硕大无比 志存高远 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不要骄傲自满,否则会贻笑大方(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13. 记载 气息,这里指风 曾经 渡,渡过 14.B 15.(1)(它)用力鼓动翅膀向上飞,那翅膀像悬挂在天边的云。
(2)我问他原因,他却不告诉我,请问这是为什么(什么意思)? 16.我们做事情不要考虑太多外在的因素。
17.A 18.①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三牲备齐的筵席给它吃。
②这是用供养自己的方式来喂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式来养鸟啊! 19.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20.鹏是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对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可主观臆断,千篇一律。
21.①用力鼓动翅膀;②记载;③停止;④怎么。 22.甲文借用鲲鹏变化和鹏飞南冥的故事,阐发作者追求精神自由和阐述万物都要有所依凭的道理。乙文用井蛙夏虫比喻目光短浅的人通过“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曲士不可以语于道”阐释了不能被外界环境所束缚,要有长远目光的道理。 2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类比的手法。甲文以大鹏南飞借助风力之例作为类比,阐述万物都要有所依凭的道理。乙文用井蛙、夏虫、曲士类比,强调说明人不能被外界环境所束缚,要有长远目光。
24.B 25.(1)《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2)一汪湖水深苍碧绿,犹如染过一般,百余条小鱼正汇聚在窗下的水面。 26.再唾之/坠缀葑草之上/不食矣 27. 志存高远 善借长风 追名逐利 拒绝诱惑(淡泊名利)
28.D 29. 这,这样 记载 像 到,往 30.(1)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2)穿越云层(在云层之上),背负(靠)青天,这样以后打算南飞,将要到南海去。 31.大鹏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写出一点即可)“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等。
斥鴳目光短浅,不能理解大赠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
32.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记载 大(洪亮) 到达(达到) 33.(1)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2)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收获大)。 34. A六月的大风 B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条件 C要善于借助外物 35.文中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答出其中2点即可)李白借大鹏的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
36.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记载 追溯 37.(1)大鹏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风盘旋飞到九万里的高空。
(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38.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