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活板》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节选自《活板》)
【乙】
凡一耕之后,勤者再耕、三耕,然后施耙①。凡牛力穷者,两人以杠②悬耜,项背相望③而起土。两人竟日,可敌一牛之力。若耕后牛穷制成磨耙两人肩手磨轧则一日敌三牛之力也。
(节选自《天工开物》)
【丙】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其日④,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节选自《茶经》)
【注释】①耙:与下文的“耜”均为耕作工具。②杠:木杠。③项背相望:这里指两人一前一后共同拉犁。④其日:当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奇字素无备者 素:
(2)勤者再耕 再:
(3)凡牛力穷者 穷:
2.下列对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耕后牛穷/制成磨耙/两人肩手磨轧/则一日敌三牛之力也
B.若耕后/牛穷制成磨耙/两人肩手磨轧/则一日敌三牛之力也
C.若耕后牛穷/制成磨/耙两人肩手磨轧/则一日敌三牛之力也
D.若耕后牛穷/制成磨耙/两人肩手磨轧则一日/敌三牛之力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2)两人竟日,可敌一牛之力。
4.请简要概括甲文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活板”之“活”。
5.丙文中的造茶过程彰显了中国古代匠人怎样的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沈括《活板》节选)
【乙】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丰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①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敝布及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选自《后汉书·蔡伦传》)
【注释】①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
6.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2)为后世法( )
7.下列句中的“以”与“多编以竹简”中的“以”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 B.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C.公亦以此自矜 D.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2)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
9.甲文的说明对象是( )
A.布衣毕升 B.活板印刷术的发明
C.活板印刷术的优点 D.活板印刷术
10.蔡伦是东汉人,试借助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断:成语“纸上谈兵”和“洛阳纸贵”中的“纸”,原材料各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异,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沈括《活板》)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持就火炀之 (2)则字平如砥
(3)用讫再火令药镕 (4)殊不沾污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乙】
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①,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密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九,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余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自古所来,未尝有也。
(李昉《太平御览》,有改动)
【注释】①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
13.用“/”给【乙】文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3处)
作 地 动 仪 以 精 铜 铸 其 器 圆 径 八 尺 形 似 倾 樽
14.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从活版印刷和地动仪的发明来看,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令人赞叹。活板印刷用胶泥做字印,是考虑到它具有① 、② 等特点。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梦溪笔谈 活板》)
【乙】
治平①元年,常州日禺②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③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④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⑤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⑥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选自《梦溪笔谈 陨石》)
【注释】①治平:北宋时期宋英宗赵曙的年号。②日禺(yú):日落。③见:同“现”,出现。④著(zhuó):及,到。⑤赫然:光彩鲜明的样子。⑥发:挖掘。
1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瞬息可就 就:完成
B.殊不沾污 殊:特殊
C.是时火息 息:同“熄”,熄灭
D.尚热不可近则以纸帖之 尚:还,仍然
16.下列选项中,“为”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A.又为活板
B.满铁范为一板
C.不以木为之者
D.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1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
19.沈括语言用词准确而又不失生动。如【甲】文中,为使制字坚硬成型,作者用一“烧”字,为使铁板上的药物(松脂等物)软化凝结,作者则用“ ”字;如【乙】文多处使用 修辞手法,生动描述陨石现象,使人见文如临其境。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活板》)
【乙】
余又尝过金陵,人有发六朝陵寝,得古物甚多。余曾见一玉臂钗,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于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①鬼神。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节选自《梦溪笔谈·器用》)
【注】①侔:齐,相等。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瞬息可就( ) (2)若止印三二本( )
(3)每韵为一帖( ) (4)余又尝过金陵( )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2)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22.请根据【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文抓住“ ”的特点介绍活字印刷术这一技术;【乙】文则围绕“ ”的特点介绍玉臂钗的制作功夫。
23.【甲】【乙】两篇选文所表现的主题有何异同?
【甲】
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
磁石指南
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能全南②也。水浮③多荡摇。指爪④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⑤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⑥中独茧缕⑦,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⑧,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注】①方家:指精通某种技术并以此作为职业的人。②全南:指向正南方。③水浮:磁针穿过灯草浮在水面。④指爪:指甲。⑤缕悬:用丝线悬挂。⑥纩(kuànɡ):丝绵。⑦独茧缕:单根的蚕丝。⑧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用芥菜籽大小的蜡块把针的中腰粘住。
24.解释加点的词
(1)持就火炀之 (2)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
(3)殊不沾污 (4)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2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若只印三二本 关山度若飞 B.更互用之 莲之爱
C.以手拂之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 D.每字为一印 自以为大有所益
2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断两处)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28.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甲文的活板突出“活”。比如“每字为一印”,可以看出字是活的; ,可以看出字印数目是活的;“更互用之”,可以看出印刷是活的。乙文介绍了指南针的水浮法、指甲旋定法、碗唇旋定法、 四种使用方法。
29.概括两文在选材和主题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嬴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场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沈括《活版》)
【乙】
指南针
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②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③中独茧缕,以芥子④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方家:方术家。②指爪:指甲。爪,指甲和趾甲的通称。③纩(kuàng):丝绵。④芥子:芥菜籽。
30.请你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又为活板 板:
(2)持就火炀之 就:
(3)方家以磁石磨针锋 以:
(4)犹柏之指西 犹:
3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2)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33.文章介绍了指南针的哪几种使用方法?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技艺·活板》)
【乙】
针,生于山中①,处于室堂。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长其尾②而锐其剽③,头铦达④而尾掉缭⑤。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洞而行。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尾生而事起,尾收而事已⑥。既以缝表,又以连里。既能合纵,又善连横。无羽无翼,反复甚急。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显贤良。簪以为父⑦,管⑧以为母。用时则出,不用则藏。
(节选自《荀子·赋篇》,有删改)
【注释】①生于山中:缝衣针用金属制成,而矿石在山中,所以说“生于山中”。②尾:线。③剽(piāo):针尖。④铦达:锐利挑达,畅通无阻。⑤掉缭:摇曳而缠绕的样子,形容线的长。⑥尾收而事已:线尾打结就新衣完工。⑦簪以为父:簪,大针。一般小针由这种大针磨细而成,所以说“簪以为父”。⑧管:存放针的圆管状工具。
3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就火炀之:烤 B.则以纸帖之:粘上
C.长其尾而锐其剽:使针尖变得锐利 D.以成文章:花纹
3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木为之者 唐人尚未盛为之
B.满铁范为一板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C.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长其尾而锐其剽
D.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簪以为父
36.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板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B.乙文从多方面介绍针,尤其是运用多种修辞,生动展示了小小缝衣针上下穿梭,默默无闻为人们赶制衣裳的可爱特点。
C.甲文介绍活板有六个步骤:设置活板→纸灰冒之→放置铁板→密布字印→持就火炀→按平板面。
D.甲文语言平实,乙文语言华丽,但都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乙文多用四字句式,因而科学严谨,表意清晰。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节选自沈括《活板》)
【乙】
(毕昇)活字之法,斯其权舆。然泥字既不精整,又易破碎。松脂诸物亦繁重周章,故王桢《农书》所载活字之法,易以木版。其贮字之盘,则设以转轮,较为径捷,而亦未详备。至陆深《金台纪闻》所云铅字之法,则质柔易损,更为费日损工矣。是编参酌旧制,而变通以新意。
(选自[清]金简《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有删改)
37.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唐人尚未盛为之 为: (2)持就火炀之 就:
(3)易以木版 易: (4)更为费日损工矣 损:
3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是编参酌旧制,而变通以新意。
39.【甲】【乙】两个语段展现了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历程,结合语段内容简述印刷术的更新体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伦有才学,尽心敦慎①,数犯严颜,匡弼②得失。……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③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④,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敦慎:敦厚谨慎。②匡弼:匡正辅佐。③书契:书籍文契。④造意:首创某种办法。
【解释字词】
4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火烧令坚 火:
(2)持就火炀之 炀:
【疏通文意】
4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理解文本】
42.【甲】文中,“活”是活字印刷术的主要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活板的“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作者在写作顺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对比阅读】
43.【甲】文中的毕昇与【乙】文中的蔡伦有什么共同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活板》)
【乙】予奉使按边①,始为木图,写②其山川道路。其初遍履山川,旋以面糊、木屑写其形势于木案上。未几寒冻,木屑不可为,又熔蜡为之。皆欲其轻、易赍③故也。至官所,则以木刻上④之。上召辅臣同观。乃诏边州皆为木图,藏于内府。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
【注】①按边:巡察边塞地带。②写:摹拟。③赍(ji):携带。④上:皇帝。这里指进献给皇上。
4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一板已自布字( ) (2)瞬息可就( )
(3)皆欲其轻、易赍故也( ) (4)上召辅臣同观( )
4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其初遍履山川
B.未为简易 始为木图
C.则以纸帖之 旋以面糊、木屑写其形势于木案上
D.则以木刻上之 水陆草木之花
4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2)未几寒冻,木屑不可为,又熔蜡为之。
47.【甲】【乙】两文都介绍了发明者发明创造的制作过程。【甲】文毕昇“不以木为之者”的原因是 ;【乙】文沈括选取制图材料的原则是 。(用原文回答)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一向/向来 第二次 尽 2.A 3.(1)用草火烧烘烤,一会儿就能制作成功。(2)两个人干一整天,可以匹配/相当一头牛的力气。 4.①字印数目是活的。②字印制作方法是活的,随时增补。③存储灵活。 5.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精神。
6. 冒:覆盖。 法:效法。 7.B 8.(1)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马上就刻出来。
(2)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没有不(或都)采用他造的纸。 9.D 10.赵括故事的背景是在战国时期,那个时候并没有发明纸张,纸上谈兵的纸是丝帛、竹简等;洛阳纸贵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已经是蔡伦发明的纸。
11. 烘烤 磨刀石 完毕 根本 12.(1)先设置一块铁板,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在上面覆盖。
(2)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印完。 13.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 14. 不易变形 便于取用 (意思相符即可)
15.B 16.D 17.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出来,那就当时动手刻。 18.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 19. 按 比喻
20. 完成 同“只”,仅仅 标签 曾经 21.(1)每个字刻一个印,用火烧使它变得坚硬。
(2)而在工艺上的用力不及古人,所以造出来的器物多不精致。 22. 活 巧 23.相同点:都表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才能。
不同点:乙文还表达了对古民风淳朴和制作一丝不苟的赞扬之情,对后世风俗浮华奢侈和技术不精的感慨。(意思对即可)
24. 靠近 边缘 根本 都 25.C 26.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27.(1)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2)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针就常常指向南方。 28. 每一字皆有数印 悬缕法(缕悬法) 29.两文都介绍了古代的科学技艺,都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创新精神。
30. 同“版” 靠近 用 像 31.以芥子许蜡 / 缀于针腰。 32.(1)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就刻出来。(2)然而(指向)常常略微偏东,不完全(指向)正南方。 33.水浮法、指爪法、碗口法、缕悬法。(或:浮于水面、放在指甲上、置于碗口、以线悬挂。)
34.B 35.B 36.D
37. 做 靠近 代替 损害 38.(1)它(铁板)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一类的东西覆盖好。
(2)这本书(所记载的活字印刷法)参考了旧的制作方法s在此基础上有所变通和更新。 39.从语段甲中可以看出、相比于雕版印刷,活板印刷从制字、排版、印刷等方面体现出灵活、高效的特点。实现了印刷技术的进步;从语段乙中可以看出,活版印刷术发明之后。不断进步完善,王桢《农书》中所记载以木活字代替泥活字的方法,弥补了泥活字字不清晰、易破碎的不足,并在贮字盘上设置转轮,以提高工作效率;而陆深《金台纪闻》记载的铅活字,字印质地柔软容易损伤、耗费时间损害功效。两个语段呈现了古代人民在印刷技术方面的不断创新、这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要不断寻求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40. 用火 烘烤 41.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的东西覆盖好。 42.“活”字体现在;①字是活的:每字为一印。②排版是活的: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③印刷是活的: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④字印数目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⑤字印做法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⑥拆版是活的;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本文抓住活板的主要特点说明其使用程序,有条不紊,给人以明晰、完整、系统的印象。写活字印刷术,紧扣“活”这一特征进行说明。在说明时又主要按照工作的程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进行比较,体现出活板的优越性。 43.示例:聪明智慧,富有创造精神。
44. 另自,另外 完成 都 一起 45.C 46.(1)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
(2)不久天气寒冷冰冻,不能用木屑做了,又熔化蜡来做模型 47. 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 皆欲其轻、易赍故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