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2 08:4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苏轼《记游松风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纵步松风亭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作者夜游承天寺的原因有哪两点?请用原文回答。
4.“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中的“熟歇”有什么深刻含义,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①者如彼,而卒莫消②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③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注释】①盈虚:盈,指月圆;虚,指月缺。②消:消失。③造物者:自然界,原意指“天”。
5.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中的“欣然”一词写作者兴奋喜悦之情,又似心有无奈:既然无法人睡,不如去欣赏这美妙月色吧!
B.“遂至承天寺”中的“遂”是“于是,就”的意思,点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趣味相投。
C.【甲】文最后一句中的“但”是“只不过”的意思,在句中仅用于将“闲人”引出,可有可无。
D.【乙】文中“逝者如斯”出自《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甲】文所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你从中品味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请简要分析概括。
8.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乙】两文都写了作者与友人① 的情境,且两文都有② 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对③ 的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③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然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④。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⑤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注】①涂涤:泥沼雨水。②吾侪:我们这类人。③畚锸: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④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⑤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月色入户 (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3)吾在是 ( ) (4)轼庐于其上 (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者”,与“念无与为乐者”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上书谏寡人者
C.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北山愚公者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2.【甲】文中苏轼自嘲为“闲人”,【乙】文中苏轼“很忙”,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一闲一忙中,你读出怎样的苏轼?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容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13.下面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B.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D.如鸣珮环,心乐之(快乐)
1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日更定矣 是金陵人,客此
B.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
D.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真无马邪
1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则选文都有叙事。甲文写的是夜游承天寺,乙文写的是到湖心亭赏雪,丙文写的是游览小石潭。
B.三则选文都写到了水。甲文写了水中竹柏倒影的清新唯美之景,乙文写天云山水的清晰雅致之景,丙文写了鱼儿水中嬉戏的自由欢愉之景。
C.三则选文都融情于叙事写景中。甲文中有苏轼遭受贬谪的悲凉之感,乙文中有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深切怀念,丙文抒发了柳宗元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感。
D.三则选文写景各有千秋。甲文运用了比喻手法,富有情趣;乙文采用了白描手法,形神兼备;丙文动静结合,游鱼与潭水相映成趣。
【古文阅读】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橡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①,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变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②之计。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③酒,瀹④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
【注】①比:连续,连。登:庄稼成熟。②苟完:大致完备。③秫(shú):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④瀹(yuè):煮。
16. 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18.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乙】文中“乐哉!游乎!”这句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极乐寺纪游
袁宏道
高粱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馀。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余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念无与为乐者( )
②极乐寺去桥可三里( )
③大可七八围许( )
20.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三处)。
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
21.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2.下面是某同学对两篇短文的阅读鉴赏,请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补写鉴赏内容。
这两篇短文都是纪游作品,甲文中苏轼记录了与好友承天寺夜游的漫步赏月,乙文袁宏道移步换景,记录了自己以 为起点,一路信游之所见:桥下之水 (景物特点),长堤两水相夹,堤上绿杨枝繁叶茂,依山傍水而建的佛庐道院连绵壮观。两文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都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用语生动,形象可感。乙文中“挂进贤冠”与甲文中“ ”异曲同工,都表达出作者醉心自然的愉悦,表现了作者 的襟怀。
阅文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④,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释]①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讲经,与下文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篮舆:竹轿。③天字开霁:天空晴朗。④雷峰:雷峰塔,位于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上。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月色入户 (2)但少闲人
(3)以书邀余 (4)谒辨才于朝音堂
24.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25.甲、乙两文都写了月夜之景但写景观察的角度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曾与印持①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西泠②而归。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③,如镜中复如画中。
(节选自李流芳《题孤山夜月图》)
【注】①印持:僧人名。②西泠:西湖的一座小桥。③摩荡:荡漾。
2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柳枝皆倒影湖中/每一字皆有数印
C.从西泠而归/一狼仍从
D.空明摩荡/空乏其身
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如镜中复如画中。
28.【甲】文中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赏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举例分析。
29.【甲】【乙】两文怎样描写月色?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庾太尉①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②。音调始道③闻楼梯中有履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辟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夫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④,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⑤。后王逸少下健康,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右军答曰:“惟丘壑独存。”
【注释】①庾太尉:即庾亮,字元规。②使吏:指地方长官的僚属。理咏:作诗吟唱。③遒(qiú):高昂。④胡床:能折叠的一种坐具,即马扎儿。⑤任乐:尽情欢乐。⑥风范:气派。颓:低落,收缩。⑦喻指幽深的情趣。
30.用“/”为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音 调 始 遒 闻 楼 梯 中 有 屐 声 甚 厉 定 是 庾 公。
3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 念: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
(3)诸贤欲起辟之 欲:
3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
33.你怎样理解甲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的含义?
34.乙文表现了庾太尉怎样的品性?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五月十四夜,湖风酣畅,月明如洗,繁星尽敛,天水一碧。偕内人①系舟于寓楼下,剥菱煮芡,小饮达曙。人声既绝,楼台灯火,周视悄然,惟四山苍翠,时时滴入杯底,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独为吾有,徘徊顾恋,不谓人世也。子瞻有云:“何地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予则谓何地无闲人,无事寻事如吾两人者,未易多得尔。
(取材于徐釚《词苑丛谈》)
【丙】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
(李白《杂题》其一)
【注释】①内人:妻子。
3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 ) (2)庭下如积水空明( ) (3)人声既绝( )
36.“水中藻、荇交横”的“交”与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四季交替 B.阡陌交通 C.交口称赞 D.君子之交
37.【甲】文中的“闲人”意蕴丰富。下列对“闲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雅趣的人。以“闲人”自称,隐含着豁达的人生态度。
B.有闲暇的人。以“闲人”自称,透露出两人夜游的情致。
C.被闲置的人。以“闲人”自称,反映了两人的政治处境。
D.被贬谪的人。以“闲人”自称,表现了空虚的精神状态。
38.阅读上面三则材料,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美感与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同样是“乘兴踏月”,苏轼在 的月色下,自适其适,自乐其乐;月明如洗,“予”在西湖夜饮,觉得此刻的西湖“独为吾有”,产生了“ ”的感觉;李白在月光中以酒助兴,产生了“ ”的世外之感。
3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四山苍翠,时时滴入杯底。
(2)予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考虑,想到 共同,一起 放开脚步走 2.庭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3.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 4.“熟歇”既是旅途意义上的休息,也暗指仕途之休息。作者心底早已顿悟人生,心灵获得解脱,摆脱了官场名利等世俗的束缚。表达了苏轼豪迈、旷达的情怀。
5.C 6.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7.①贬谪的悲凉;②人生的感慨;③漫步的悠闲;④赏月的欣喜;⑤逆境中的旷达;⑥对自己精神世界的坚守。 8. 共赏月色 议论 人生意义
9. 门 只是 这里 修建房屋,住 10.B 11.(1)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事情已经很急迫了,即使禁军也要暂且替我尽力(作战)。 12.【甲】文中苏轼自嘲为“闲人”,透露出他超脱世俗,寄情自然的闲适心境。而【乙】文中苏轼则显得异常忙碌,他临危受命,身先士卒,指挥抗洪,保卫城池,展现了他的担当与英勇。一闲一忙间,苏轼的形象跃然纸上。他既是一位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文人墨客,也是一位勇于面对挑战、担当重任的杰出领导者。
13.D 14.C 15.B
16.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17.(1)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柏的影子。
(2)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 18.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在苏轼眼中,欣赏月色的美好,是快乐的。
19. 想到 距离 大约 20.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 21.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2. 高梁桥 清亮平静 比喻 闲人 豁达洒脱
23. 门 只是 信 拜访 24.(1)月光照在庭院里如一片积水,澄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柏枝叶的影子。(2)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 25.示例一:甲文运用定点观察,写出月色空明/空灵澄澈,疏影摇曳的美妙境界。乙文采用移步换景,交代行踪游踪,写从普宁到寿圣院沿途的景色。
示例二:甲文从视觉角度写出月色空明/空灵澄澈,疏影摇曳的美妙境界。乙文从听觉角度写出夜晚环境的幽寂/幽静。
26.B 27.(1)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西湖的景色)清晰得如同镜子反射的一样,美丽得如同在画中展现出来的一样。
28.示例一:月色入户的愉悦。苏轼在被贬黄州的生活中,经历了壮志难酬的苦闷,但他看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表现他愉悦心情,展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示例二:遇到知己的欢心。尽管他遭遇了许多不幸和磨难,但他始终怀有一颗关怀友人之心,看到“月色入户”便想去跟友人怀民一起欣赏“怀民亦未寝”的“亦”表现他对知己默契的欣喜。
示例三:赏月的欣喜。他散步时看到庭中美丽的景色便赞叹道“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则表现出赏月时愉悦心情和极高的审美品位。
示例四:被贬的人生感慨。虽然与友人共赏美景,但一想到自己被贬的遭遇,不禁自嘲“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被贬后的落寂、悲凉、失落,也自得其乐的乐观豁达。
29.在【甲】文中,苏轼运用比喻,描绘庭院中的积水空明、水中的藻荇交横以及竹柏的影子,让读者在想象中感受到月光的清澈透明和明亮。而在【乙】文中,李流芳通过描绘新堤柳枝倒影湖中的景象,以及湖水在空中摩荡的现象,创造出一种如镜中复如画中的意境,侧面表现了月光的皎洁和趣味。
30.音调始遒/闻楼梯中有展声甚厉/定是庾公 31. 考虑 于是 想要 32.(1)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2)不久庾亮带着十来个随从走来, 33.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因此,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34.豪爽随和,体恤部下,善于与人相处。(写出两点即可)
35. 考虑,想到 形容水的澄澈 消失 36.B 37.D 38. 空灵澄澈 留恋徘徊,似在仙境 物我两忘(意思对即可) 39.(1)只有四周苍翠的青山,时刻都像滴入杯底—样令人陶醉。(2)我不知不觉忘却了自己,好像置身在人世之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