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礼记 二则》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平。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救学相长也。《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白《礼记·学记〉)
【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④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⑤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裳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⑥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志:志趣、意旨,这里指曲的意境。⑤为人:作曲的人。⑥《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玉不琢,不成器 琢:
(2)不知其旨也 旨:
(3)虽有至道 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②马之千里者《马说》
B.①孔子学琴于师襄子 ②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三章》
C.①其此之谓乎 ②其正色邪《〈庄子〉二则》
D.①教学为先 ②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4.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教学相长是指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B.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5.“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阐释这句话的内涵。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二则〉》)
【乙】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来,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腻,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恩之,故不敢纵欲也”。
(选自《唐太宗论止盗》)
6.下列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矜寡孤独(guān) B.男有分(fèn) C.联当去奢省费(xǐng) D.国危则君丧矣(sàng)
7.解释下列加点字或词的意思。
(1)选贤与能 (2)不独亲其亲
(3)上与群臣论止盗 (4)安用重法邪?
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9.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对“大同”理想社会的向往,甲文的作者认为构成“大同”理想社会的根本纲领是 ,而乙文则强调统治者应该 才有望建成“国泰民安”的理想社会。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二则之《虽有嘉肴》)
【乙】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①于事,识其大②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③决④焉?
(选自刘开《问说》)
【注释】①达:通晓,通达。②大:大的(原则、纲领、总体)。③奚:何,怎么。④决:判断,解决。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教学相长也 幼有所长 B.不知其旨也 其真无马邪
C.而或竹不达于事 或王命急宣 D.相辅而行者 而山不加增
11.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礼记》,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东汉道学家戴圣编纂的。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C.【甲】文的“学学半”,第一个“学”读作(xiào),同“教”,教导。
D.【甲】文的“教学相长也。”与【乙】文的“非真能好学者也。”这两句子都是判断句。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从设喻类比入题,分别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阐释,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B.【乙】文讲勤学还要好问,因为好问不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重要是还能广交朋友。
C.【甲】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乙】文论述了学与问的关系。
D.【甲】、【乙】两文论述语言严密,能给人以启示:【甲】文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乙】文告诉我们勤学善问的道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而或不知其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②,负笈③不远险阻。每④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⑤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⑥,削荆⑦为笔,刻树汁为墨⑧。夜则映星望月⑨,暗则缚麻蒿⑩以自照。观书有会意 处,题 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 其勤学,常以净衣易 之。临终诫 曰:“夫 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户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学无常师: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③负笈(jí):背着书箱。④每:常常。⑤或:有时。⑥庵:茅草小屋。⑦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⑧刻树汁为墨:刻划树汁作为墨水。⑨映星望月: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⑩缚麻蒿(hāo):缚,捆扎。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会意:领悟、了解。 题:题写。 悦:从心里佩服。 易:交换。 诫:告诫。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 夫(fú):句首发语词。
14.下面各项中,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
1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不知其旨也 旨: (2)教然后知困 困:
(3)夫人好学 好 : (4)虽死若存 虽: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弗学,不知其善也。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7.甲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18.阅读乙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
少时阅唐宋以来诸诗家,不终卷,而己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①,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②,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③,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④,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⑤,自成一家。惜乎老至耄⑥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⑦于终身不窥堂奥者。
(选自清 赵翼⑧《<瓯北诗话>小引》)
[注释]①息心凝虑:静心思考。②展玩:展读,赏玩。③寻绎:探求推理。④相上下:相比较。⑤挫笼参会:吸收、综合和比较。⑥耄:八九十岁。⑦差胜:略微超过。⑧赵翼:清代文学家,常州人,乾隆进士。《瓯北诗话》是赵翼的诗论专著,选文是这本书的自序。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教然后知困
②究极本领
③再三展玩
④因窃自愧悔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21.请简要分析乙文的写作目的。
2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嘉肴”“大概”“参会”“终身”四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相同。
B.《论语》中的“温故知新”与甲文中的“教学相长”提示我们:学习方法灵活多样,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赵翼曾经评论说很多人读经典是“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从乙文的“愧悔”来看,他自己也犯过相同的错误。
D.赵翼虽能“知不足”,但是不能“自反”,忘记了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警告,晚年落得个“意与日去”“悲守穷庐”的结局。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2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2)教然后知困
(3)《兑命》曰:“学学半”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5)传不习乎
2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5.比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6.如果从上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你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2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2)《兑命》曰:“学学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传不习乎
2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9.比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0.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写在横线上。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①绳,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④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选自荀子《劝学》)
[注]①中:符合、合于。②輮:使……弯曲或伸直。③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④砺:磨刀石。
3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B.其/此之谓乎
C.学/不可以已 D.其/曲中规
3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不知其旨也( )
②学学半( )
③学不可以已( )
④则知明而行无过( )
33.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虽有嘉肴 ②虽有槁暴
B.①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两狼之并驱如故
C.①不知其善也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①《兑命》曰:“学学半。”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5.找出【甲】【乙】选段中表达作者主要看法的句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二则》
【乙】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①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②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 黄琬转》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3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 骤:急
B.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指儿子和女儿
C.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集:聚集
D.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相比
37.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A.友人惭,下车引之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D.日月之行
3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标题为《咏雪》,点明全文的主旨是赞叹雪花的高洁和雅观。
B.“公大笑”中的“笑”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之意。
C.“琼以状闻”可以理解为“黄琼把这个情况报告皇上”,也可以理解为“黄琼使皇上听到这个情况”。
D.乙文中黄琬祖父黄琼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后,并更加喜爱他。
3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4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琼 大 惊 即 以 其 言 应 诏 而 深 奇 爱 之。
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少时阅唐宋以来诸诗家,不终卷,而己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①,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②,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③,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④,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⑤,自成一家。惜乎老至耄⑥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⑦于终身不窥堂奥者。
(选自清 赵翼⑧《<瓯北诗话>小引》)
[注释]①息心凝虑:静心思考。②展玩:展读,赏玩。③寻绎:探求推理。④相上下:相比较。⑤挫笼参会:吸收、综合和比较。⑥耄:八九十岁。⑦差胜:略微超过。⑧赵翼:清代文学家,常州人,乾隆进士。《瓯北诗话》是赵翼的诗论专著,选文是这本书的自序。
4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教然后知困
②学学半
③究极本领
④再三展玩
⑤因窃自愧悔
4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43.请简要分析乙文的写作目的。
4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嘉肴”“大概”“参会”“终身”四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相同。
B.《论语》中的“温故知新”与甲文中的“教学相长”提示我们:学习方法灵活多样,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赵翼曾经评论说很多人读经典是“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从乙文的“愧悔”来看,他自己也犯过相同的错误。
D.赵翼虽能“知不足”,但是不能“自反”,忘记了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警告,晚年落得个“意与日去”“悲守穷庐”的结局。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1)琢:雕琢(2)旨:味美(3)至:最好 2.D 3.(1)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导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2)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 4.D 5.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意境;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人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人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之知不足。”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琢:雕琢;
(2)句意: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旨:味美;
(3)句意:虽然有最好的道理。至:最好。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B.介词,向/介词,在;
C.副词,大概/连词,表选择;
D.动词,作为/动词,作为;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的理解。重点词有:
(1)是故:所以、因此;教:教导;困:困惑;
(2)已:已经;习:熟悉;数:方法。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根据乙文“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丘未得其志也”“丘未得其为人也”等语句可知,孔子在学习的时候一直认为自己有还未掌握的地方,在学习上不愿浅尝辄止;“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有误;
故选D。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学然后知不足”指的是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根据乙文“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可知,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
根据“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可知,孔子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意境;
根据“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曰:‘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裳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可知,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人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人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之知不足。”
【点睛】参考译文:
【甲】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因此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国家、统治百姓的时候,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兑命》篇说:“要始终如一地注重学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内容。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6.C 7. (1)通“举,选拔” (2)以……为亲 (3)讨论 (4)怎么 8.(1)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2)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 9.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减轻赋税、任用廉吏、不用重刑、克己私欲、去奢省费(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6.本题考查字音。
C.句意为:我应该消除奢侈,节省开支。省:节省;故读音为:shěng;
故选C。
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选拔;
(2)句意为: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亲:以……为亲;
(3)句意为: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论:讨论;
(4)句意为:怎么用得着严厉的刑法呢?安:怎么。
8.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1)重点字词:恶(wù):憎恶;藏:私藏;于:在;货恶:宾语前置。
(2)重点字词:则:就;危:危急;丧:丧失(政权)。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可知,“大同”社会的根本纲领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根据乙文“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来,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腻,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可知,统治者应该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不用重刑、去奢省费才有望实现“国泰民安”的理想社会。
【点睛】参考译文: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乙】(唐太宗)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的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去做盗贼的原因,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于实际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该消除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用得着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在郊野。
(唐太宗) 皇上又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了。”
10.C 11.A 12.B 13.(1)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2)可是有时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
【解析】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促进/成长;
B.代词,它/助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C.有时/有时;
D.表顺承,可不译/表转折,但是;
故选C。
1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断句、文言实词含义、句式。
A.《礼记》为儒家经典著作,“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有误。戴圣为西汉经学家,“东汉道学家戴圣”有误;
故选A。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乙文强调“学”与“问”相辅相成,要勤学好问并能够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并未提及“能广交朋友”;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困:困惑;自强:自我勉励;
(2)而:表转折,可是;或:有时;细:细节。
【点睛】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14.B 15. (1)味美 (2)困惑 (3)喜爱,喜好,爱好 (4)即使 16.(1)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 17.“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意思对即可) 18.示例1:学习贵在勤奋。
示例2: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不断积累、刻苦努力。(言之成理即可)
【分析】14.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
B.大意: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另外宾语和补语之间需停顿,所以正确的停顿应该是:观书/有会意者。故选B。
1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句意为:不知道味道美。旨:味美。
(2)句意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困:困惑。
(3)句意为:人喜欢学习。好:喜爱,喜好,爱好。
(4)句意为: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虽:即使。
1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1)句中重点字词有:弗:不。知:知道。其:代词,代指“最好的道理”。善:好处。也:句末语气词,不译。
(2)句中重点字词有:若:如果。则:那么。何:疑问词,什么。以:凭,凭借。成:成功。“则何以成”是宾语前置,应为“则以何成”,意思是“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
17.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炼和概括。作答时可先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本文先是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来设喻,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接着作者就是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再用自己的话阐述即可,例如:“教”和“学”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18.从乙文“人而不学,则何以成”可知,任末重视学习;从“不远险阻”“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可知,任末不怕困苦,勤奋好学,没有可供学习的笔墨和照明工具,就想办法代替,创造条件学习;从“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可知,任末在读书过程中一有心得,就随时记录下来。
综合以上分析,联系实际学习生活作答即可,如:天才出自勤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勤奋好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孜孜不倦地努力学习,必然会有所收获。
【点睛】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乙】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凭什么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敬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19.①困惑;②穷尽,终极;③一次又一次;④偷偷地,私自。 20.发觉之前所阅读收获的东西,好像仅仅是这些书本中的十分之二三罢了。 21.少时读书要用功,读出真意,但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很多书只有阅历深了,才能读懂。且读书也是对话,同样的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 22.C
【分析】1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困:困惑。
②句意为:穷尽本领。究极:穷尽,终极。
③句意为:一次又一次地展读,赏玩。再三:一次又一次。
④句意为:因此偷偷地感到后悔惭愧。窃:偷偷地,私自。
20.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要翻译到位。
本句重点字词:觉,发觉;向,以前;犹,好像。
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在全面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来进行分析。阅读乙文,由第一段“少时阅唐宋以来诸诗家,不终卷,而已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可知,他年轻时读唐宋诸家诗,并未深入,却以为自己读懂了;由第一段“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可知,他晚年无事,便仔细阅读了唐宋诸家的全集,在不断的玩味过程中,慢慢明白了他以前弄明白的仅是其中很少一部分,用他的话说是“仅十之二三”;由第二段“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自成一家”可知,自己已经到了晚年,终于是认真阅读了唐宋诸家的诗,看到了他们的真才分和真境地;由第二段“惜乎老至耄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于终身不窥堂奥者”可知,他觉得世间有才的人非常多,但也会有很多有才的人会如他自己那样,在读书时掉以轻心,一直到晚年才终于因明白而懊悔。作者通过自己再不同时期的读书经历,告诫我们:年轻时读书,要读出其中真意,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有些书需要很深的阅历才能读懂,而且读书犹如同古人对话,即使是相同的问题,因人的思绪不同答案也会不同。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参会”古今义不同,古义是综合和比较;
B.有误,“温故知新”意思是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D.有误,由【乙】第二段“因窃自愧悔”可知,赵翼能“知不足”,能“自反”;
故选C。
【参考译文】【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美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年轻时读唐宋诸家诗,经常不等看完,便觉得自己才思涌出,于是在读诗的过程中,便不能静心思考,穷尽本领。不过和当时一般选家不相上下,知其大概而已。晚年无事,便取来唐宋诸家的全集,再三展读,才慢慢在唐宋诸家诗中看到了真正的才学,真正的境地。才发觉之前所阅读收获的东西,仅仅是这些书本中的十分之二三罢了。
于是深感后悔:如果几十年前,便从唐宋诸家诗话中探求推理,一定能得知各家的独到之处,与他们相比较,如果是才分高的,便可以让自己的才华得到扩展;如果是功底深的,也能让自己的功力进一步加深。如果把诸家的特点吸收、综合和比较,自己一定也能自成一家。可惜自己已经到了晚年,精力已经衰竭,不能与古人争胜了。但所幸晚年终于认真阅读了唐宋诸家的诗,虽然不可能有精力追赶唐宋诸大家了,但还是看到了他们的真才分和真境地,略微超过终身不看唐宋诸家诗话的人。
23. 味美 困惑 教导 诚信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24.(1)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2)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以它为乐趣的人。 25.示例①:甲段画线句是从反面论述不学习的后果;乙段画线句从正面论述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示例②:甲段画线句强调要自主尝试学习,乙段画线句强调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与以上两句其中一句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26.示例:我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为只有选择别人的长处去学习,对照改正自己身上的短处,我们才能不断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2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1)句意为:不知道它的味美。旨:古今异义,古义为味美;
(2)句意为: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困:困惑;
(3)句意为: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学:通假字,同“敩”(xiào),教导;
(4)句意为: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诚信;
(5)句意为: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传:动词活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24.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故,所以;长,推动,促进;
(2)重点字词:知,了解;好,爱好;乐,以……为乐。
25.本题考查对比分析。“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意思是: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本句是从反面论述不学习的后果,要求去主动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意思是: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个人能够当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自己的缺点。本句是从正面论述不但要向他人学习,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26.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答案不唯一。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作为座右铭的理由即可。
示例:我选择“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因为这句话强调每天都该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
【点睛】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乙: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个人能够当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自己的缺点。”(《述而》)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而爱好学习的人又比不上以学习为乐的人。”(《雍也》)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给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心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学而》)
27.(1)味美;(2)教导;(3)喜爱,爱好;(4)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28.(1)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2)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29.示例①:甲段画线句是从反面论述不学习的后果;乙段画线句从正面论述要向他人学习。
示例②:甲段画线句强调要自主学习,乙段画线句强调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30.示例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示例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解析】2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中,“旨”,古今异义,古义为味美;“学”是通假字,同“敩”(xiào),教导;“好”,动词,爱好,喜欢;“传”,动词活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2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本题的重点词有:
(1)故:所以;长:推动,促进;
(2)交:交往;而:表转折;信:诚信。
29.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甲句意思是: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弗学,不知其善也”这是从反面在论述不学习的后果,也即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乙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了要善于向他人学习,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30.本题考查选用论据。解答本题,首先要清楚论点是“学会反思”,所选的论据要能证明该论点。甲文中,“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中的“自反”“自强”就强调了反思的重要性,能证明论点;乙文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强调要经常反思,以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能证明论点。
【点睛】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乙: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个人能够当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自己的缺点。”(《述而》)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而爱好学习的人又比不上以学习为乐的人。”(《雍也》)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给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心力了呢 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学而》)
31.D 32. ①味美 ②教导 ③停止。 ④过错 33.A 34.(1)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
(2)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35.【甲】教学相长。【乙】学不可以已。
【解析】31.本题考查句子停顿。D.句意: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停顿应为:其曲/中规。故选D。
3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旨,味美。
(2)句意为: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学,教导。
(3)句意为:学习不可以停止。已,停止。
(4)句意为: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过,过错。
3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虽:即使\即使;
B.故:所以\原来;
C.知:知道\同“智”,智慧;
D.学:教导\学习;
故选A。
3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知,认识。自反,自省自己。(2)为,凝结。而,表转折,却。于,表示比较。
35.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甲文中“故曰:教学相长也”可提炼作者观点:教学相长。根据乙文中“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可提炼作者观点:学不可以已。
【点睛】译文:
甲:即使有美味的美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乙: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36.B 37.C 38.C 39.(谢太傅)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漫天飞舞。” 40.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解析】3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
B.儿女: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不是仅仅指“儿子和女儿”。
故选B。
37.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句意是“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之,结构助词“的”。
A.代词,指元方;
B.代词,这里指知识;
C.结构助词“的”;
D.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故选C。
3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本文的标题并没有起到点明全文的主旨的作用,文章的主旨也不是“赞叹雪花的高洁和雅观”,而是赞叹谢道韫年少多才,比喻雪花的句子非常巧妙;
B.“讽刺”表述错误,谢安并没有嘲笑的意思,“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一句写出了雪与盐的颜色、外形上的相似之处,这个比喻虽不如谢道韫的,但也不是特别差;
D.“回答皇后,并更加喜爱他”错误,回答的是“太后”,更加喜爱他的也是太后。“深奇爱之”是个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太后”;
故选C。
39.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注意重点词语:未若,不如;因,乘着。
4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句意为:黄琼因此大吃一惊,就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太后)认为黄琬十分与众不同,便十分喜爱他。故断句为: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点睛】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黄琬小时候聪明,祖父黄琼做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召他问日食遮了多少。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黄婉当时七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因此大吃一惊,就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太后)认为黄琬十分与众不同,便十分喜爱他。
41.①困惑;②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③穷尽,终极;④一次又一次;⑤偷偷地,私自。 42.①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知道它的好处的。②发觉之前所阅读收获的东西,仅仅是这些书本中的十分之二三罢了。 43.少时读书要用功,读出真意,但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很多书只有阅历深了,才能读懂。且读书也是对话,同样的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 44.C
【解析】4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困:困惑;
②句意: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教导;后一个“学”:学习;
③句意:穷尽本领。究极:穷尽,终极;
④句意:一次又一次地展读,赏玩。再三:一次又一次;
⑤句意:因此偷偷地感到后悔惭愧。窃:偷偷地,私自。
42.考查对句子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要翻译到位。
①重点词:虽,虽然。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②重点词:觉,发觉。向,以前。犹,好像。
4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在全面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来进行分析。阅读文章,由“少时阅唐宋以来诸诗家,不终卷,而己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可知,他年轻时读唐宋诸家诗,并未深入,却以为自己读懂了;由“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可知,他晚年无事,便仔细阅读了唐宋诸家的全集,在不断的玩味过程中,慢慢明白了他以前弄明白的仅是其中很少一部分,用他的话说是“仅十之二三”;由“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自成一家”可知,自己已经到了晚年,终于是认真阅读了唐宋诸家的诗,看到了他们的真才分和真境地;由“惜乎老至耄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于终身不窥堂奥者”可知,他觉得世间有才的人非常多,但也会有很多有才的人会如他自己那样,在读书时掉以轻心,一直到晚年才终于因明白而懊悔。作者通过自己再不同时期的读书经历,告诫我们:年轻时读书,要读出其中真意,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有些书需要很深的阅历才能读懂,而且读书犹如同古人对话,即使是相同的问题,因人的思绪不同答案也会不同。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参会”古今义不同,古义是综合和比较;
B.有误,“温故知新”意思是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D.有误,赵翼能“知不足”,能“自反”。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文)年轻时读唐宋诸家诗,经常不等看完,便觉得自己才思涌出,于是在读诗的过程中,便不能静心思考,穷尽本领。不过和当时一般选家不相上下,知其大概而已。晚年无事,便取来唐宋诸家的全集,再三展读,才慢慢在唐宋诸家诗中看到了真正的才学,真正的境地。才明自己从前所看见的,仅是十分之二三了。
于是深感后悔:如果几十年前,便从唐宋诸家诗话中探求推理,一定能得知各家的独到之处,与他们相比较,如果是才分高的,便可以让自己的才华得到扩展;如果是功底深的,也能让自己的功力进一步加深。如果把诸家的特点吸收、综合和比较,自己一定也能自成一家。可惜自己已经到了晚年,精力已经衰竭,不能与古人争胜了。但所幸晚年终于认真阅读了唐宋诸家的诗,虽然不可能有精力追赶唐宋诸大家了,但还是看到了他们的真才分和真境地,略微超过终身不看唐宋诸家诗话的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