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马说》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虎之力,于人不啻①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②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选自刘基《说虎》)
【注释】①不啻chì:不止。②寝处:坐卧。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3)以一敌百( ) (4)故人之为虎食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3.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4.【甲】【乙】两文都讽刺了统治者在人才问题上的昏庸,请你说说各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①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 岳飞传》,有删改)
[注]:①介:披上鞍甲。②褫(chǐ):脱去,解下。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不以千里称也
②才美不外见
③此其受大而不苟取
6.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
8.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用文中的语句填空回答问题。
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的优良特点。
9.两文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②,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节选自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
[注]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②贵臣:朝廷的重臣。
1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3)蹄啮伤人多矣 蹄:
(4)而偿其直 直:
1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12.【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乙】文中,贾人不能蓄马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
13.【甲】文写千里马,【乙】文写劣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昔者汤①将往见伊尹②,令彭氏之子御③。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④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⑤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国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释】①汤:商朝建国国君,②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③御:驾车。④贱人:出身低微的人。⑤赐:恩惠,恩德。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同“饲”,喂
B.执策而临之策:马鞭
C.吾必欲说而强食之说:同“悦”,喜欢
D.因下彭氏之子下:使……下车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伯乐不常有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其真不知马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C.不使御使老有所终(《大道之行也》
D.君将何之左臂挂念珠倚之(《核舟记》)
16.下列对两篇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甲】文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C.【乙】文从“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一句中可以看出,彭氏之子认为伊尹只是个普通百姓,商汤不必降低身份去见他。
D.【乙】文中的商汤是个敬重人才,思贤若渴的君王,是【甲】文中提到的伯乐。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今夫伊尹之于我国地,譬之良医善药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节选自《战国策·燕昭王收破燕》)
【注】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1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策之不以其道( ) ②执策而临之( )
③君遣之( ) ④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1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 况贤于隗者乎
B.其真不知马也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C.策之不以其道 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D.而伯乐不常有 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21.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乙】两文的说理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汉祖至南郑,韩信①亡去,萧何自追之。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亡②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乔③曰:“去者虽多不足吝,杜如晦④王佐才也,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乃表留幕府⑤,遂为名相。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⑥如此,萧、房之知人,所以为莫及也。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将如韩信,相如杜公,而后用之,不亦难乎!惟能置萧、房于帷幄⑦中,拔茅汇进⑧,则珠玉无胫而至矣。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韩信:汉代名将。②亡:同“无”。③房乔:房玄龄。④杜如晦:唐朝名相。⑤表留幕府:上表请求把杜如晦留在府中。⑥兴替治乱:国家更替,整顿乱局。⑦帷幄:军营的帐幕。⑧拔茅汇进:不断推荐能人。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2)且欲与常马等 且:
(3)遂成汉业 遂:
(4)去者虽多不足吝 足: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
24.【甲】文作者主要用了 的手法,【乙】文中的 相当于伯乐, 相当于“千里马”。【甲】文“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
25.两篇选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②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穢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格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选自岳飞《论马》)
【注】①介胄:披铠甲戴头盔。②鬣:马颈上的长毛。③褫(chí):解除。
26.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一样
C.常奇之 奇:惊奇 D.其初若不甚疾 疾:快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伯乐不常有 介胄而驰 B.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C.骥不称其力 此其为马 D.奴隶人之手 致远之材
28.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开篇作者就表明自己的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突出了“伯乐”对于“千里马”的重要性。
B.【乙】文可以看出,千里马食量大,只要吃得多,它们就能充分显示出骏马的特点来,一天最终能跑二百里。
C.【甲】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D.【甲】【乙】两文告诉我们,要看待人才,最人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才能发挥人才的作用.
阅读下面文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节选自《商汤见伊尹》)
注释: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②御:驾车。
2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
B.执策而临之 令彭氏之子御
C.其真无马邪 既出,得其船
D.骈死于槽枥之间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
30.用“/”划分文中划线句子的节奏。(划两处)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1.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2.(甲)文借文中的“千里马”“食马者”其实谈论的是关于人才的问题,这是运用了什么写法?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商汤对待人才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33.甲文段末句的“呜呼!”表达了强烈的情感。以下是两位同学不同的朗读方式,你觉得哪一位同学的朗读比较恰当?为什么?
同学A:慷慨激昂,语速略快,音调高亢。
同学B:沉痛抑郁,语速缓慢,音调低沉。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34.解释甲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策之不以其道
35.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7.甲,乙两文同为“说”,在表现手法与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小题。
【甲】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小重山①
岳飞
昨夜寒蛩②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③。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④。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①此诗作于秦桧任宰相时。朝廷为求和,解除岳飞兵权。②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③月胧明:月光不明。胧,朦胧。④瑶琴:饰以美玉的琴
【丙】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8.下列关于诗文作者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作者都是唐代的人。
B.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
C.岳飞字鹏举,北宋著名抗金将领,他的代表作品有《满江红·怒发冲冠》。
D.孟浩然字浩然,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世称“孟襄阳”。
39.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执策而临之:靠近 B.欲将心事付瑶琴:辜负
C.欲济无舟楫:渡 D.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40.请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有哪些?
41.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马说》中画线句子
42.《马说》和《小重山》一文一词,却表达出共同的思想情感,你能谈谈这种情感是什么吗?
43.【丙】诗的颔联是千古名句,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句诗所写的美景?
44.【丙】诗是一首干谒诗,作者写这首诗给张九龄的目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有时 犹,尚且 对抗 被 2.(1)所以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中受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因日行千里而闻名于世。
(2)所以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气却不用智慧,和(只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借助别人的人,都跟老虎一样。 3.此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愤怒谴责“食马者”的感情,把“食马者”的愚妄浅薄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同时,也增强了语势。(意思相近即可) 4.甲文作者用千里马被埋没的命运,讽刺了在位者的昏庸无能,对人才的摧残与埋没。乙文通过强大的老虎多被人打败的故事,讽刺了统治者的愚钝,做事不讲究方法、智慧,不会借助外力。
5.①称道;②同“现”,表露;③随便。 6.①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7.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 8. 一食或尽粟一石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 9.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提供必要的条件。
10. 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同样 踢 同“值”,价钱 11.(1)用马鞭驱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2)仆人说(马)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 1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性暴,不可驭 13.【甲】文写千里马,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批判;【乙】文写劣马,寄寓了为人处事要淳朴、诚信,多为他人着想的道理。
14.A 15.C 16.A 17.(1)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现在伊尹对于我国,就好像良医好药。
18. 动词,用马鞭驱赶。 面对。 派遣。 动词,买。 19.D 20.①况且,想要跟平常的马一样,还不能够做到,怎么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②死的马尚且用五百金买它,何况活着的马呢? 21.同:两文皆托物寓意,借故事讲道理。异:甲文以论为主;乙文以叙为主。
22. 有时 犹,尚且 终于 值得 23.(1)用马鞭赶它,不按(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2)只有将萧何、房玄龄一类人安排到营帐之中,选贤进能,那么珍珠宝玉般珍贵的人才就可不请自至了。 24. 托物寓意 萧何、房玄龄 韩信、杜如晦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5.【甲】文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的愿望;【乙】文表明了人才是治国的根本,善于发现他人才能的人更值得重视。
26.C 27.D 28.B
29.A 30.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意思对即可) 32.(甲)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甲)文中的“食马者” 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乙)文中的商汤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意思对即可) 33.示例(1):我认为同学A的朗读比较恰当,更能够表现出作者对人才遭屈辱、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示例(2):我认为同学B的朗读比较恰当,更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于人才被埋没的无限叹惋和无奈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34. 同“饲”,喂。 动词,用马鞭驱赶。 35.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36.这句话不仅刻画出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形象,还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讽。 37.甲文运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和悲愤之情。乙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现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38.D 39.C 40.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1.从动作、语言的角度,强调突出了食马者愚妄、浅薄、无知的形象。 42.共同点:怀才不遇,愤懑不平。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答出一点即可。 43.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景象,水势浩渺,水天一色。 44.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提携、引荐。作为人才我们可以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同时可以毛遂自荐,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