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虽有嘉肴》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虽有嘉肴》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2 08:5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虽有嘉肴》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华(huā):同“花”,花朵。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不知其旨也( )
(2)然后能自反也( )
(3)行道以利世也( )
(4)夫学者犹种树也( )
2.下列句子中的“为”,与“古之学者为人”中“为”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轩敞者为舱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不必为己 D.化而为鸟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4.【甲】【乙】两文都围绕学习展开论述,但阐述重点不同,请说说你的理解。
5.阅读《礼记》二则,完成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善学者,师逸①而功倍,又从而庸之②;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③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④,及其久也,相说⑤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注释】①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②从而庸之:跟着(老师学习)且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庸:功劳。③攻:指加工处理木材。④节目:这里指坚硬的枝节。节,树的枝干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⑤说:同
“脱”,解脱,脱落。
(1)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不知其旨也
②教学相长也
③及其久也
④然后尽其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B.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C.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D.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失鸣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②不善答问者反此。
(4)两则短文分别告诉我们关于学习上的什么道理?请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有间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④也。”有间,有所黯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离席再拜,曰:“此曲确《文王操》⑤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6.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不知其旨也:
(2)师襄子离席再拜:
7.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其此之谓乎 丘未得其志也 B.弗学,不知其善也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学而不思则罔 黑而长
8.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②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
9.【甲】文为什么要从“虽有嘉肴”写起?
10.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虽有嘉肴》中哪句话?请结合引用文段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 (2)策之不以其道 策:
(3)虽有至道 至: (4)然后能自反也 反: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3.同为说理名篇,乙文在说“学习”时言及“嘉肴”“至道”,意在通过类比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请简要分析甲文在说“马”时提到“伯乐”和“食马者”的用意何在。
14.联系下面的链接材料和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链接材料】
国子先生①晨入太学,召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②相逢,治具③毕张④。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⑤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节选自韩愈《进学解》)
【注释】①国子先生:韩愈自称。②圣贤:圣君和贤臣。③治具:法令。④张:建立。⑤有司:指官吏。
【甲】虽有嘉肴,弟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弟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貂》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①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②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③然而长,眼如望羊④,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⑤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孔子世家》
注释∶①益,增加(新的学习内容)。②数,弹奏的技艺。③几,同“颀”,长,高。④望羊,仰视的样子。⑤辟席∶即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座而起,表示敬意。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知其旨也。
②学学半
③孔子适齐
④与齐太师语乐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7.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上的不同之处。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B.不知其旨也 旨:味道
C.《兑命》曰“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
D.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
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化而为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其视下也/其真不知马也
C.货恶其弃于地也/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此之谓乎/我知之濠上也
20.对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译文:天色苍茫,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难。
C.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注重修养和睦。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
21.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论事说理各有特点。甲文善用寓言故事说理,将道理寓于“鲲鹏”等形象:乙文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最终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B.甲、丙两文都有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甲文通过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这样一个超现实的形象;丙文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C.乙、丙两文均是文末归纳出结论。不同的是,乙文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丙文则用现实与理想社会对比后得出结论。
D.甲、乙、丙三文都大量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如甲文中的“三千里”“九万里”等;乙文前三句均为对偶句式;丙文中的“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④、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庶几:差不多。④子羔、原宪:都是孔子的弟子。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不知其旨也 旨:
(2)教然后知困 困:
(3)学学半 学:
2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其此之谓乎 ②不知其旨也
B.①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以其境过清
D.①忘路之远近 ②马之千里者
2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2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不 如 丘 之 好 学 也
26.【甲】【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和什么有关?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①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②;知不足,然后能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③也。故曰:教学相长④也。《兑命》曰:“学学半”⑤。其此之谓乎!
【乙】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⑥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①旨:味美;②困:困惑;③强:勉励;④长:促进;⑤学学半:教是学的一半;⑥典:常。
2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虽
(2)道
(3)王
2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弗学,不知其善也。
(2)玉不琢,不成器。
29.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怎样的教育观点。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怎么)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3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 然后能自反也
B.虽有至道 行天下之大道
C.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或王命急宣
D.君子之学必好问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1.下列句子翻译和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翻译: 所以学习之后感到不足,教别人后感到困惑理解:这句话强调了学和教的重要性,认为教比学更重要。
B.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 。知道了它范围大,却不知道它的细节理解:这句话强调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是有限的。
C.舍问,其奚(怎么)决焉?翻译: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理解:这句话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问”的重要性。
32.这两篇短文都是关于学习 的论述,选文【甲】提出了 的观点,选文【乙】提出了 的观点。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①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②,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①庸:感激。②节目:树木枝干相接的地方和纹理纠结不顺的地方。
3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 旨:
(2)虽有至道 至道:
(3)学学半 学:
(4)师逸而功倍 功倍: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此皆进学之道也。
35.【甲】文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告诉我们“ ”、“ ”、和“ ”都是“进学之道”。
36.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在学习方面得到了什么启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味美 自我反省 践行,推行 好比,好像 2.C 3.(1)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2)讲演谈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天的花朵;修身养性为社会谋利,就好比摘取秋天的果实。 4.甲文阐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强调学习要和“教别人”结合起来(实践出真知);乙文阐述修身利行的重要性,强调读书的最终目的不是功利地为自己,而是修养身心,对社会有利。
5.(1) 味美; 增长,增进; 等到; 全部,完全。
(2)D
(3)①《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②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
(4)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教导别人也是一种学习;乙文告诉我们师生双方相互配合可使学生学业进步(或:“学生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教师要会教,有好的教学方法和认真的态度,他的学生才会取得更大进步”)
6. 味美; 两次 7.B 8.①《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②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
9.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引出“至道”。通过类比手法,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论证浅显易懂。 10.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知不足”。
11. 犹,尚且。 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最好的。 反思。 12.(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2)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困惑)的地方。 13.甲文提到“伯乐”是为了表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表现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对人才的重要性;提到“食马者”的用意在于批判食马者对千里马的埋没摧残,揭示了千里马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并借对食马者的描写表达了对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的揭露和控诉。 14.①要善于学习,发现不足要及时反思,遇到不懂的要学习查证,不断巩固自己的知识。②在学习中要善于运用“教”的方法,通过给他人讲解知识的方式发现自己的不足或困惑,然后不断反思提高。③要想学业有成、修养德行,就要勤奋刻苦地学习、学会独立思考。④无论是精通学业还是修养德行,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15.①味美 ②教人 ③到,往 ④谈论 16.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17.示例一 (表达方式)甲文以议论为主,着重在阐释道理;乙文以记叙为主,讲述孔子学习音乐的经过。
示例二 (写法)甲文以比喻论证开头,以“不食佳肴不知其味”说明“不学至道不知其善”;乙文则通过侧面衬托的方式,以齐人的评价、师襄子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孔子的好学精神。
示例三 (语言)甲文多对仗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气势;乙文语言朴实无华,偶有对仗和排比句式,整散结合,富有变化。
18.B 19.C 20.A 21.D
22.①味美;②困惑;③同“敩”,教导。 23.B 24.①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②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 25.不如/丘之好学也。 26.都和学习有关。甲文:教和学互相促进,教是学的一半。乙文:做学问不进则退。(或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开阔眼界,出门学习。)
27. 虽:虽然 道:道理 王:君主 28.(1)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器物。 29.甲:教学相长;乙:教学为先。
30.D 31.B 32. 方法 教学相长 君子之学必好问
33.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同“敦”,教导 效果很大 34.(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够自我反省。(2)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35. 教学相长 善学 善问 善待问(善答问) 36.示例①教学相长,教与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②重视实践,要学以致用③不懂就要问,勤于思考;④学习要掌握方法;⑤学会自我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