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西北地区读图题综合训练-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 西北地区读图题综合训练-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12 10:2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 西北地区读图题综合训练
1.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山脉A是 ,该山脉以南是 (地形区),新疆地形结构可描述为“ ”。
(2)新疆地区 资源丰富,我国的四大工程之一的 工程将该资源通过 (运输方式)输送到祖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
(3)新疆城镇主要分布在 ,河流水源主要依靠 和山地降水补给,为适应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新疆居民创造了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叫 。
2.读我国西北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区的自然特征是 ,有被称为“塞外江南”的宁夏平原和 平原,它们的水源来自 。
(2)自甲地到乙地的降水量逐渐减少,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植被类型
(3)丙盆地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为将该地区的能源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建设了工程 。
(4)新疆盛产优质葡萄。试分析新疆有利于葡萄种植的气候条件 。
3.学会归纳:读“中国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理区域名称:
A. 地区,B. 地区,C. 地区,D. 地区。
(2)图中C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D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3)A、B两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图中虚线)是 岭― 河一线,这条分界线与我国1月份 ℃等温线、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它是我国湿润地区和 地区两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也是亚热带和 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4)D地区农业部门以 业为主。河流以 (内或外)流河为主。
(5)A地区耕地类型为 (旱地或水田),粮食作物以 为主。
4.利用暑假时间,张明外出旅游,看到了与家乡不同的景观,结合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张明在甲地旅游时,通过微信向朋友描述看到的景观。下列描述中可能是他留言的是 。
A.这里麦田广袤,沃野千里B.这里草场广布,牛羊成群
C.这里稻花飘香,鱼塘成片D.这里果园成片,瓜果飘香
(2)图中ABCD代表我国四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中是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是 和 ;我国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 。(填字母)
(3)界线C大致与我国 毫米等降水量线走向一致。
A.200 B.400 C.800 D.1000
(4)乙地也是张明旅游过的地方,下列有关乙地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半湿润地区 B.是温带季风气候
C.位于第三级阶梯 D.农作物一年只能收获一次
(5)在乙地附近丘陵地区,有成片的竹林、果园,这里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的 。
A.东北林区 B.西南林区 C.东南林区 D.西北林区
5.读下列材料和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习近平在新疆工作座谈会会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是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部署。
(1)新疆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 ,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2)新疆具有向西开放和扩大经贸合作的区位优势,其邻国A为 。
(3)今年5月份以来,许多省区领导到新疆考察开发建设事宜,请你说出新疆的优势资源有 。
(4)甲、乙两地区的地理界线是 、 一线,它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5)造成“世界屋脊”和“鱼米之乡”农业生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塔里木盆地的气候严酷,交通不便,丰富的油气资源一直沉睡在地下。随着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万古荒原开始焕发勃勃生机。目前,塔里木盆地已建设了十几座大型的油气田,并通过西气东输工程将这里的天然气运送到我国的东部地区。
材料二:西气东输示意图、塔里木盆地地图。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塔里木盆地的 油气田,输送到上海。
(2)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广州位于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的 工业基地。
(3)塔里木盆地位于 山脉以南,这里降水稀少,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盆地的 (内部/边缘)地区, 是当地居民所利用的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
(4)西气东输工程经过的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世界上 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5)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的有利影响有( )
①优化了能源结构②加重了环境污染③破坏了生态环境
④提高了空气质量⑤缓解了能源短缺问题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
7.左图是新疆地形分布图,右图是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新疆地形的分布特征是 与 (填地形类型)相间分布。
(2)新疆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水源丰富的绿洲分布在盆地的 (边缘或内部)和部分沿河地区。绿洲边缘地区的环境非常脆弱,若不合理利用,很容易导致土地 化和盐碱化等生态问题。
(3)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轮南位于 盆地,该工程的实施给西部地区带来的好处有
(写一条即可)。
8.下图为“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主要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2)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那里有我国的四大牧区。其中C 牧区和D 牧区。
(3)A区气候较干旱,天然草场广布,农业部门主要以 为主。
(4)油菜产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E地区受气候条件限制,虽然这里大部分地区一年只收获一次,但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 的种植基地。
9.新中国成立前甲、乙两地区是著名的“西大荒”和“北大荒”。现如今“西大荒“变成棉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读甲、乙两地区图及气候资料图,完成问题
(1)从自然条件看“西大荒”、“北大荒”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2)“西大荒”变成棉仓,长绒棉享誉全国,分析该区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北大荒”土地肥沃,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2021年“北大荒”集团粮食实现十八连丰,总产量预计达460亿斤以上。分析“北大荒"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4)“西大荒”因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带来的生态问题 ;“北大荒”因大面积开荒发展种植业引起的生态问题是
(5)根据大庆的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
10.全球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下图是新疆地区简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找出两项能够反映新疆地区气候干旱特征的地理信息 , 。
棉花具有耐旱、喜光、怕涝的特点。新疆棉花品质优,产量大,常年供不应求,是我国优质长绒棉的重要产区。
(2)结合结构图,说明新疆长绒棉生长的独特光热条件。
① ,② ,③ ,④ ,⑤ 。
A.湿润空气难以到达B.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C.晴天多,光照充足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E.多分布于山前地带F.充足且优质的水源
(3)新疆棉花的生产技术在逐年提升。例如,普遍使用地膜覆盖技术,主要是为了____(单项选择),让更多土地适宜种植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在全疆陆续普及,主要是为了节约用水。
A.保温保墒(土壤湿度) B.推广机械化 C.节约用水 D.雨热同期
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新疆棉区产棉539.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0.2%。但我国是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常年存在约200万吨的棉花缺口。
(4)就我国棉花产量不足问题,有人提出:
①开发新水源,进一步扩大新疆棉花种植的面积。
②积极开拓进口渠道,加强与巴西、印度等重要棉花生产国的合作。
你认同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11.读“新疆地形、油田略图”完成.
(1)“三山夹两盆”是新疆地形轮廓的主要特征,请写出新疆主要山脉、盆地名称.
山脉:① 山脉;② 山脉.
盆地:A 盆地;B 盆地.
(2)图中河流③的名称是 河,它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3)新疆的瓜果一般种植在
A.山地中 B.沙漠里 C.绿洲上 D.水田中
(4)新疆所产瓜果特别甘美爽口,主要原因是
A.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光照弱,降水多
C.气候干旱,含水量少 D.土壤肥沃.
12.一同学整合了“某省级行政单位地理简图”,请据图中信息回答。
(1)该省级行政单位是我国 省,图中 山脉与昆仑山、横断山一起,构成我国地势第一、二两阶梯的分界线。
(2)兰州是我国西部重要的铁路枢纽,有陇海线,包兰线,青藏线和通往新疆的 线铁路在这里交汇。
(3)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能够保存上千年之久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
A.降水丰富,空气湿润 B.气候干燥,风沙掩埋
C.无风化,侵蚀作用 D.石头坚实,所用颜料好
(4)下列地形中属于“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是________。
A.宁夏平原 B.雅鲁藏布江 C.河套平原 D.河西走廊
13.(2017娄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8 000~10 000年前的青藏高原,曾经水草丰美,古人类在广阔的草原上过着狩猎生活,后来青藏高原不断隆起,气候变得寒冷干燥,人类被迫迁出……一部分向南进入“藏彝走廊”,不断地分化、演变形成了藏、彝、羌、怒、普米、独龙、珞巴、门巴、哈尼、纳西等十个少数民族。
(1)青藏高原不断隆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地(阴影区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藏彝走廊”属于____________(地形区)。从自然地理原因分析,“藏彝走廊”在人类的迁徙过程中,为什么成了“少数民族的孵化器”?
(4)考虑“藏彝走廊”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专家建议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明理由。
14.读下图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燕赵大地,自古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喜爱历史、地理的北京中学生小明利用暑假一次游览了五台山、平遥古城、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1)旅途中,他经过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北京市、________省、________省、________省。
(2)沿途经过的山脉和河流有①________山脉、②________河、③________河。
(3)小明在秦始皇陵仰望南面的群山。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他知道那里属于④_____(山脉),这条山脉和⑤________(河流)一起构成了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这条界线的地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小明的旅途中,下图所示的景观哪些是他不可能看到的?请你把图片代号填在下面横线上,并简单说明理由。
小明不可能看到________,理由是什么?
(5)上图中,显示黄土高原独特地貌的是______________;形成这种地貌的土质、植被和气候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身临其境,终于理解了当地河流治理及农业生态保护的关键性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15.从河水最终的归宿看(即最终能否流入海洋),河流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读“河西走廊黑河流域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黑河发源于青海省与和A (省级行政区,填简称)交界的祁连山区,最终注入B (省级行政区,填全称)西部的居延海。
(2)黑河年总径流量较为丰富,其河流的水量来源主要于祁连山的山地降水和 ,其丰水期应该是一年四季中的 季,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3)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农牧业开发历史悠久,素有“金张掖”之美誉,现已成为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十二大蔬菜瓜果基地之一。张掖地区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 。
16.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据此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古往今来,诗人用凝练的笔墨,写下了众多佳句名篇。其中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西北苍凉壮阔的景色。
(1)图中甲山脉是 ,乙山脉的北麓地带地带发展的种植业类型是 。
(2)该区域的典型特征是 ,造成这个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
(3)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的白云鄂博是我国重要的 (矿产资源)产地。
(4)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生态问题是 。
(5)西北地区自然景观 (方向)大致呈现出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请结合图分析其变化原因: 。
17.读“我国部分能源生产区和消费区分布示意图”(下图),图中字母代表能源生产和输出区,甲、乙、丙为能源输入区,箭头表示能源输送方向,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重点开发的水能基地有 (填字母);其中三峡水利工程位于 基地(填字母),该地区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 (至少两点)。水能与煤炭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 , (至少答出两点)。
(2)我国重点开发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是 (填字母),从该基地向乙地区输送能源的工程被称为 工程,其运输方式为 运输。从B、C、D、E地区向甲、乙、丙地区输电的工程被称为 工程。建设这些能源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 (双选)。
A.缓解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紧张状况 B.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状况
C.减少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D.调整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3)图反映出我国能源生产区与能源消费区的空间分布 (平衡/不平衡)。为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状况,除建设上述大型能源工程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至少答出两点)。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塔里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1)新疆的地形特点是 。
(2)台湾岛地形以 为主,台湾山脉的最高峰是 ,塔里木盆地南侧是 山。
(3)读图分析,影响台湾城市和铁路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影响塔里木盆地人口和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4)台湾岛河流短促、落差大, 资源丰富,岛内最长的河流为 。
(5)塔里木盆地中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工程将这里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运送到我国东部地区,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局面,优化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1) 天山山脉 塔里木盆地 三山夹两盆
(2) 油气 西气东输 管道运输
(3) 盆地边缘的绿洲上 高山冰雪融水 坎儿井
【分析】本题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略图为材料,涉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区的地形、资源、人口和城市、灌溉农业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培养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山脉A是位于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该山脉以南是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新疆地区自北向南分布着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脉,因此新疆的地形结构可以描述为“三山夹两盆”。
(2)由图可知,新疆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我国四大工程之一的西气东输工程将该资源通过管道运输输送到我国中部和中部地区。该工程的起点是新疆轮台县塔里木轮南油田,终点是长三角、上海,供气范围是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
(3)新疆的农业生产必须依靠灌溉,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有灌溉水源的地带,分布着众多的绿洲,绿洲也是新疆人口与城市的集中分布区,新疆绝大部分河流为内流河,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其中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坎儿井是新疆居民创造出的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
2. 干旱 河套平原 黄河 B 石油、天然气(或油气) 西气东输 夏季高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分析】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干旱是本地区的自然特征,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就是水源不足.
【详解】(1)图中区域是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西北地区,本区最大自然特征是干旱.有被称为“塞外江南”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它们的水源来自黄河。
(2)读图可知,甲、乙两地的纬度位置相似,甲地靠近海洋,乙地深居内陆,所以自甲地到乙地的降水量逐渐减少的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故选B。
(3)读图可知,丙为塔里木盆地,该地石油和矿产资源丰富,为将该地区的能源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建设了西气东输工程。
(4)新疆地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炎热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有利于葡萄的种植。
【点睛】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相关知识。
3.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高寒 干旱 秦岭 淮河 0 800 半湿润 暖温带 畜牧 内 水田 水稻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单元等相关知识,需要识记的是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和范围、自然地理特征、南北方的分界线和农业等相关知识。
【详解】(1)读图可知:A是南方地区,B是北方地区,C是青藏地区,D是西北地区。
(2)读图可知:C是青藏地区,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高寒,D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干旱。
(3)读图可知:A是南方地区,B是北方地区,C是青藏地区,D是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图中虚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这条分界线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它是我国湿润地区和半地区两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也是亚热带和暖温带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4)读图可知:D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业为主。该地区属于非季风区,河流以内流河为主。
(5)读图可知:A是南方地区,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为水田,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4. B A B D B C C
【分析】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当今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西北地区是当今中国四大地理分区之一,地理区划上的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省或自治区。西北地区深居中国西北部内陆,具有面积广大、干旱缺水、荒漠广布、风沙较多、生态脆弱、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开发难度较大、国际边境线漫长、利于边境贸易等特点。
【详解】(1)读图可知,甲地位于西北地区的内蒙古草原地区,看到的景观是这里草场广布,牛羊成群;麦田广袤,沃野千里,位于北方地区;稻花飘香,鱼塘成片,位于南方地区;果园成片,瓜果飘香,可能位于西北地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选B。
(2)读图可知,图中A是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是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B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C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我国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D秦岭-淮河一线。
(3)读图可知,图中界线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走向一致。故选B。
(4)读图可知,乙地位于南方地区,属于湿润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第三级阶梯,农作物一年两熟。故选C。
(5)读图可知,在乙地附近丘陵地区,有成片的竹林、果园,这里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的东南林区。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是我国的天然林区。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的西北地区的景观,地势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要求学生识记掌握。
5. 西北地区或丙地区 干旱 哈萨克斯坦 矿产资源(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旅游资源等 秦岭 淮河 地形
【分析】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详解】(1)从图中可知,新疆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西北地区,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2)新疆具有向西开放和扩大经贸合作的区位优势,其邻国A为哈萨克斯坦。
(3)今年5月份以来,许多省区领导到新疆考察开发建设事宜,新疆的优势资源有矿产资源(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旅游资源等。
(4)从图中可知,甲(北方地区)、乙(南方地区)两地区的地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它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5)造成“世界屋脊”(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第一阶梯)和“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国第三阶梯)农业生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
6.(1)轮南
(2)珠江三角洲
(3) 天山 边缘 坎儿井
(4)水土流失
(5)D
【分析】本大题以“西气东输示意图”和“塔里木盆地地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西气东输一、二线工程、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的有利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输送到上海。
(2)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广州位于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的我国最大的轻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3)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山脉以南,这里降水稀少,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地区的绿洲中,坎儿井是当地居民所利用的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4)读图可知,西气东输工程经过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5)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的有利影响有:优化了能源结构、提高了空气质量、缓解了能源短缺问题、改善了大气环境、维护了生态环境,综上所述,①④⑤正确;②③错误;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7.(1)山地 盆地 (2)干旱 边缘 荒漠 (3)塔里木 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或可以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或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或能够使本地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详解】(1)从图中看,新疆的地形分布特点是“三山夹两盆”,即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2)新疆由于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再加上沿途高大山脉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气流很难到达,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因此干旱是新疆的主要自然特征。从图中看,新疆的绿洲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和部分沿河地区。由于气候干旱,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利用不当很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的生态环境问题。(3)新疆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我国兴建了西气东输工程,起点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将新疆的天然气输送到东部地区,使本地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可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等(即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考点:新疆
8.(1)400或400毫米或400mm
(2) 西藏或西藏牧区 青海或青海牧区
(3)畜牧业
(4) 水稻 甜菜
【分析】此大题以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4个小题,涉及了中国农牧业的特点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
我国主要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该线也是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2)
读图可得,A是内蒙古牧区,B是新疆牧区,C是西藏牧区,D是青海牧区。
(3)
A内蒙古牧区气候较干旱,天然草场广布,农业部门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4)
油菜产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该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E是东北平原,东北平原位于中温带,该地区受气候条件限制,虽然这里大部分地区一年只收获一次,但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甜菜的种植基地。
【点睛】
9.(1) 水资源不足 热量不足
(2)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
(3)地形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4) 土地荒漠化 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
(5)以油气开采和石油加工、化工为主;大庆油气资源丰富。
【分析】本题以西北地区地形图、东北三省地区简图和城市气候气候资料图为材料,涉及北大荒和西大荒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北大荒成为我国最大粮仓的有利条件,北大荒地区的生态问题,大庆的工业结构特点及形成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西大荒”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是:水资源缺乏,由于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北大荒”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2)“西大荒”变成棉仓,长绒棉享誉全国,该区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是: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3)“北大荒”土地肥沃,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2021年“北大荒”集团粮食实现十八连丰,总产量预计达460亿斤以上,“北大荒”是我国最大的粮仓;“北大荒”成为我国最大粮仓的有利条件是:地形平坦、机械化程度高、气候雨热同期、适合农作物生长、土壤肥沃等。
(4)“西大荒”气候干旱,因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带来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由于大面积的开荒,“北大荒”地区湿地锐减,产生了一系列生态问题,该区大面积开荒引起的生态问题有:水土流失、湿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
(5)由图可知,大庆工业以油气开采和石油加工、化工为主,产业结构单一; 主要是由于大庆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10.(1) 沙漠广布 河流稀少且为内流河
(2) D A C B F
(3)A
(4)赞同①的理由:增加国内棉花生产,有助于保障国家棉花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通过提高棉花产量,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赞同②的理由:可以快速解决国内棉花供应不足的问题,降低国内市场的供应风险。与其他国家合作还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外交关系。
【分析】本题以新疆地区简图为材料,涉及新疆的气候特征、适宜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新疆为节约用水的地膜覆盖技术、我国棉花生产的前景等,考查对这些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
【详解】(1)从新疆地区简图来看,新疆沙漠广布,其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说明新疆气候干旱;新疆河流稀少,且为内流河,也说明当地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2)新疆深居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再加上地形的阻挡,暖湿气流难以到达,故气候干旱,因而晴天多,光照充足,再加上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另一方面,新疆周围的山地,海拔高,夏季高温时,高山冰雪融水丰富,因而带来了充足且优质的水源,为长绒棉的生长提供了灌溉水源,因此,新疆的长绒棉品质优,远销海内外。
(3)新疆地区广泛使用地膜覆盖技术,这主要是为了A保温保墒(土壤湿度)。这种技术通过覆盖地膜来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同时也有助于保持土壤温度,促进棉花的生长,A正确;地膜覆盖技术与推广机械化没有关系,也因为新疆降水稀少,该地不存在“雨热同期”,BD错误;因后面提及节约用水,为避免重复,故C选项排除不选。故选:A。
(4)观点①:自给自足的棉花生产可以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降低由于国际市场波动或政治因素带来的供应不稳定风险。扩大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可以带动相关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增长。观点②: 开拓进口渠道:快速解决供应不足问题:通过进口,可以迅速补充国内棉花供应缺口,满足市场需求,保持市场稳定。加强与棉花出口国的贸易合作,不仅有助于多元化进口来源,降低风险,还可以加深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和经济交流。
11.(1)天山;昆仑;准噶尔;塔里木;
(2)塔里木;
(3)C;
(4)A
【详解】试题分析:新疆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新疆的东部和南部降水甚少,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新疆西北部因受西风气流的影响,降水略多一些.由于海拔较高和云量较少,本区成为太阳辐射高值区.本区河流稀少,且大多数是内流河.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解:(1)新疆的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自北向南依次为:阿尔泰山脉、A准噶尔盆地、①天山山脉、B是塔里木盆地、②是昆仑山脉.(2)图中③是塔里木河,全长2176千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这条河流的水源来源于昆仑山脉和天山山脉的冰雪融水.
(2)新疆的盆地内部因蒸发强烈,地表水难以保存,沙漠、戈壁广布,缺少灌溉水源就不可能发展农业.在天山山麓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分布着较多的绿洲农业区.故选项C符合题意.
(3)新疆白天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很高;到了夜晚,骤然降温,大气和土壤中的热量迅速散失,植物进入“休眠”状态,自身呼吸作用大幅度减弱,白天借助于光合作用所形成的养分得以有效积累,从而使瓜果特别甜,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天山;昆仑;准噶尔;塔里木;
(2)塔里木;
(3)C;
(4)A.
12.(1) 甘肃 祁连
(2)兰新
(3)B
(4)D
【分析】本题以某省级行政单位地理简图为材料,共设4个小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我国省级行政区、山脉、铁路干线、西北地区的气候等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详解】(1)由图可知,根据该省的轮廓可以判断出,该省级行政单位是甘肃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图中祁连山与昆仑山、横断山一起,构成我国地势第一、二两阶梯的分界线。
(2)结合所学知识,兰州是甘肃省的行政中心,同时也是我国西部重要的铁路枢纽,有陇海线,包兰线,青藏线和通往新疆的兰新线铁路在这里交汇。
(3)结合所学知识,敦煌莫高窟位于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再加上风沙的掩埋,因此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能够保存上千年之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4)结合所学知识,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3.(1)处于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隆起
(2)水稻 (3)横断山区 “藏彝走廊”地区山河相间,阻断了该地区的交流,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俗,少数民族众多 (4)不赞同。生态移民不利于当地少数民族的发展;破坏了人地协调发展的生态平衡。
【分析】该题以读材料和青藏高原地形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青藏高原不断隆起的原因、四川盆地的主要农作物、“藏彝走廊”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详解】(1)青藏高原不断隆起的原因是处于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隆起.
(2)读图可知,甲地(阴影区域)四川盆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3)“藏彝走廊”属于横断山区。从自然地理原因分析,“藏彝走廊”在人类的迁徙过程中,成了“少数民族的孵化器”的原因:“藏彝走廊”地区山河相间,阻断了该地区的交流,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俗,少数民族众多。
(4)考虑“藏彝走廊”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专家建议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我是不赞同,理由:生态移民不利于当地少数民族的发展;破坏了人地协调发展的生态平衡。
14.(1)河北 山西 陕西 (2)太行 汾 黄 (3)秦岭  淮河 地理意义:与我国1月0℃等温线吻合;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4)②⑤  理由: ②图描绘的是江南水乡景色,位于秦淮一线以南地区;⑤图是蒙古包,应出现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或内蒙古草原地区)
(5)④  土质疏松  植被稀少 夏季多暴雨  水土保持
【详解】整体分析:该题以读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及相关资料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旅途中,他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沿途经过的山脉和河流、黄土高原独特地貌和生态环境问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1)读图可知,他经过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
(2)读图可知,沿途经过的山脉和河流有①是太行山脉、②是汾河、③是黄河。
(3)读图可知,小明在秦始皇陵仰望南面的群山。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他知道那里属于④是秦岭,这条山脉和⑤是淮河一起构成了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这条界线的地理意义是与我国1月0℃等温线吻合;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4)在小明的旅途中小明不可能看到②⑤,理由: ②图描绘的是江南水乡景色,位于秦淮一线以南地区;⑤图是蒙古包,应出现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或内蒙古草原地区).
(5)上图中,显示黄土高原独特地貌的是④,形成这种地貌的土质、植被和气候特点分别是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小明身临其境,终于理解了当地河流治理及农业生态保护的关键性问题是水土保持。
15. 甘或陇 内蒙古自治区 高山冰雪融水 夏 气温 地处西北内陆,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分析】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难以受到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全年降水稀少,大部分河流属于内流河;西北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山麓地带,这些地区发展农业有利条件包括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
【详解】(1)黑河发源于青海省与A表示的甘肃省交界处的祁连山,最终注入B表示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居延海。
(2)黑河总径流量较丰富,其水源主要来自于祁连山的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丰水期一般是出现在气温最高的夏季,因为夏季时气温高,冰雪融化快。
(3)张掖地区农业发达历史悠久,农业发达,其瓜果特别甜主要得益于该地区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16.(1) 昆仑山脉 绿洲农业
(2) 干旱 距海较远,加上山脉对暖湿气流的阻隔
(3)稀土
(4)土地荒漠化/土地沙漠化/荒漠化
(5) 自东向西 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分析】本题以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我国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农业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培养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图中甲山脉位于“三山夹两盆”的最南部山脉,为昆仑山脉,乙是天山,绿洲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有地下水、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土质较好的冲积平原上,尤以天山北麓地带最为突出,因此主要发展的种植业类型是绿洲农业。
(2)该区域为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是干旱,其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周围山脉阻挡湿润空气进入,降水稀少。
(3)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内蒙古自治区的白云鄂博我国重要的稀土矿产地。
(4)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旱,降水少,多风沙,植被稀疏,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
(5)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大致呈现出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主要原因在于降水量的变化,受夏季风和距海远近的影响,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17.(1) B、D、E E 水量大 水流急,落差大 清洁能源 可再生能源
(2) A 西气东输 管道 西电东送 A、D
(3) 不平衡 调整产业结构 实行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量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部分能源生产区和消费区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B黄河、D珠江、E长江上游水量大、水流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水能资源重点开发的地区,其中三峡是长江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位于E基地,具体坝址位于湖北宜昌境内西陵峡的三斗坪,位于地势的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水能与煤炭相比,水能资源不但是洁净的能源,同时还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2)我国重点开发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是A。新疆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与东部沿海的经济差距,同时缓解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实施了西气东输工程。为了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的状况,我国实施的另一个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例是西电东送,三线方案分别是:北部通道是将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的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中部通道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南部通道是将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云南、贵州两省的火电资源开发出来送往广东、海南等地。这些能源工程的建设,增加西部当地的财政收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发展,增加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同时够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调整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了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善了环境等,故选A、D。
(3)我国能源生产和输出主要在西部地区,东南沿海地区是主要能源消费地区,我国能源生产区与能源消费区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为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问题,除建设上述大型能源工程外,还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量;节约能源,减少浪费;努力开发各种新能源,进口能源等。
18.(1)三山夹两盆
(2) 山地 玉山 昆仑
(3) 地形 水源(河流)
(4) 水能 浊水溪
(5)西气东输
【分析】本题以塔里木盆地和台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到新疆和台湾的地形、影响两地区城市分布的因素,台湾的河流,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开发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差异的能力。
【详解】(1)新疆的地形被形象地称为“三山夹两盆”,其中的“三山”指的是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两盆指的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2)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台湾山脉的最高峰是玉山,海拔约3952米,是东部最高山峰。由图知,塔里木盆地南侧是昆仑山。
(3)读图分析,台湾中部是山地,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沿海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影响台湾城市和铁路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人们生活在有水源的绿洲中,影响塔里木盆地人口和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源。
(4)由图及所学知识知,台湾岛河流短促、落差大,故水能资源丰富,岛内最长的河流为浊水溪。
(5)塔里木盆地中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西气东输工程通过管道将这里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运送到我国东部地区,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局面,也改善了东部地区的空气质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