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5.1物体的质量(第2课时)》新课标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物理《5.1物体的质量(第2课时)》新课标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0-17 19:3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粤版物理《5.1物体的质量(第2课时)》新课标教学设计(附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练习,学会使用天平及测量固体或液体质量的方法;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一种测量微小物理量的实验方法和思想方法——累积法。
2.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通过自主的活动创新学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知识来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的观念,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了解研究物理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
2、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实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及科学素养。
4.通过对古代天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21教育网
【教学难点】::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学情分析】:这一节的重点主要是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质量测量时必须分步进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例如测液体质量时不可避免地要测出“空杯的质量”.但先测还是后测有很不同的意义)天平的使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使用之前的调节,手调螺母,眼看指针,脑要判断;二是测量,也就是使横梁恢复平衡,应加减砝码,移动游码.2·1·c·n·j·y
【教学方法】: 实验法: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教具准备】:天平、砝码、大米、墨水瓶、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
2、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新课教学
(一)、明确实验目的:熟悉使用天平的步骤和规则,学习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观察
(1)让学生说出天平的主要构成部分。
(2)引导学生观察天平的“铭牌”
提问:铭牌上标的:“称量”和“感量”是什么意思?
明确:称量表示天平每次最多允许称的物体质量;感量表示天平能称出的最小质量,天平的感量越小,它的准确度就越高。21cnjy.com
(3)引导学生观察标尺的称量范围和标尺上的最小刻度值。
2.明确天平使用方法
(1)提问:使用天平前首先要对天平进行什么操作?(调节)
(2)提问:用天平称物理质量时,被测物体放在哪个盘?砝码放在哪个盘?用什么方法取砝码?
(二)、学生实验
1、测圆柱体铁块的密度
2、测一粒大米的质量
(1)、怎样设计测量一粒大米的质量的实验步骤。
(2)、问题思考与训练
用天平称一粒米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相对比较简便而又正确的是( )
A.先测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
B.把一粒米放在一只杯子中,测出其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
C.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仔细测量
D.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反复测量,再求平均值
(3)、实验步骤:测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
3、测量水的质量
(1)、怎样设计测量一粒大米的质量的实验步骤。
(2)、问题思考与训练
下列是测量一杯水的质量的实验步骤,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 A、整理器材,把物体放回原处;
???? B、测出杯子和水的总质量m;
???? C、算出杯中水的质量m-m0;
???? D、测出空杯子的质量m0;
???? E、调节天平。
? 思路分析:
? 使用天平称量液体质量时,通常先测出空容器的质量,然后再向容器中加液体,称出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计算出液体的质量。因而实验步骤正确顺序为E、D、B、C、A。www.21-cn-jy.com
? 答案:E、D、B、C、A。
(二)、练习
1、想测一张邮票的质量,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直接测量一张邮票
测一张邮票与一本书的总质量,再减去这本书的质量
测10张相同邮票的质量,再除以10
测100张相同邮票的质量,再除以100
2、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写出实验步骤和表达式
(三)、小结
这一节的重点主要是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质量测量时必须分步进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例如测液体质量时不可避免地要测出“空杯的质量”.但先测还是后测有很不同的意义)天平的使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使用之前的调节,手调螺母,眼看指针,脑要判断;二是测量,也就是使横梁恢复平衡,应加减砝码,移动游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