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学 科 小学语文 年 级 三 教学形式 集中授课
课题名称 《蜜蜂》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有42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0人。经过一二年级的习惯养成,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课,自觉完成作业,对学习有求知欲,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在语文学习方面,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生比较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部分孩子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有少数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效率不高。本学期将继续加强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规范字的练习,加强阅读能力的提升,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本单元侧重介绍自然知识与科学发现,通过本单元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观察、实践、钻研、动脑的科学精神,及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兴趣。本课《蜜蜂》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作,用散文的笔调,叙述了作者为弄清蜜蜂是否真的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而做了一次试验,及在试验中的发现。体现了法布尔追求真理、勇于实践、乐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蜂窝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 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试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4.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难点: 1.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2.读句子,注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策略: 1.PPT课件 2.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3.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蜜蜂图)这只来自昆虫世界的可爱精灵是谁? 2.今天我们要探究的对象就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3. 出示生字词卡片或课件,学习生字。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学习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2)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做试验的词语或句子。 (3)说一说。为了说得更清楚明白, (4)试验的步骤我们都清楚了,但每一个步骤的目的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 ①捉自家草料棚的蜂窝里的蜜蜂——便于观察。 ②给蜜蜂做上记号——便于与其他蜜蜂区分开。 ③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④从四公里外放飞——路远使试验更准确。 (7)蜜蜂放出来以后,作者看到了什么,又进行了怎样的思考? 出示句子: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除了这些词语,句子中还有哪些词语也用得很准确?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实践,迁移运用 小练笔:?把你的发现或者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教师引述: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去探究昆虫世界的奥秘。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课题:蜜蜂)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2)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呢?(理解“听说”) (3)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 (1)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作者没有迷信、盲从别人的结论,而是自己动手做了一个试验。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 谁来当解说员,把试验的步骤说给大家听? 请小组再次进行讨论。 从这些做法中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 ①为什么说“二十只左右”,而不是说“二十只”? 作者只是猜测,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所以作者用上“大概”和“好像”。 试着去观察一种事物或者现象,写一写你观察了什么 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指名读) 生总结:不轻信,不盲从,追求真理,讲事实。 同学们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法布尔的这项试验是怎么做的? 用“先……然后……最后……”来说。 小组的同学先汇报一下?汇报时,组内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 生答:法布尔是个考虑周到、做事严谨、思考全面的人。 学生自己体会“好像”和“大概”。 学生交流“几乎”。(蜜蜂挨地面很近,差不多触着地面,但实际上并没有触到。) 齐读课文 生练笔、交流。 激发阅读兴趣 字词是基础,要扎实。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作者捉蜜蜂时只有大概的数目,所以用上“左右”,这样使表达更准确。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科学、严谨。 回归整体,体会作者用词的严谨。 这一部分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水平以及质疑的胆量和能力。小练笔重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过程的思路要清晰、目的要明确,表达要清楚。
板书设计 《蜜蜂》 试验 目的 认真严谨 过程 善于思考 结论 实事求是
分层作业设计 分层一: 我帮蜜蜂酿蜂蜜。 采( ) 减少( ) ( )的记忆力 做( ) 发现( ) ( )的景物 传( ) 迷失( ) ( )的本能 分层二: 学了这一课,我积累了一些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会造句呢:________不是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查了资料,知道了更多关于蜜蜂的知识,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层三: 课外阅读:《昆虫记》《木木的昆虫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