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2《离骚》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2《离骚》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1 23:0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离 骚
离 骚
离 骚
——屈原
研习任务
品味诗歌细节,归纳各章节内容。
把握抒情主人公形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了解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
研究《离骚》统编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节选内容的异同。
导 入
《诗经》,特别是《国风》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那么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并且领略其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离骚》。
温 故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
战国时期楚国 (身份)
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
芈姓,屈氏,名平 ,字 。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诗人、政治家
平 原
知 新
他创立了“楚辞”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作者经历
出生贵族,学识渊博
辅佐怀王,变法强国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辗转沅湘,自沉汨罗
解 题
离骚者,犹离忧也。
——《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
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离骚赞序》(班固)
离,别也;骚,愁也。
——《楚辞章句》(王逸)
活动一
朗读诗歌,结合书下注解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梳理结构脉络
疏通第一段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我)皇考(对亡父的尊称 )曰伯庸。摄提贞(正当)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揣测)余初度兮,肇(开始)锡(通“赐”,赐给)余以嘉名(状后)。名(名词活用成动词,给……起名)余曰正则兮,字(名词活用成动词,给……表字)余曰灵均。
疏通第一段
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①出身高贵
是楚王同姓之臣,与楚王是同根,楚国是我的祖国,爱国是我的本分,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生于吉时
标明降生在一个特殊时刻,像是负有上苍的使命来到人世,天降大任于斯人。
③被赐美名
被父亲寄予厚望,未来应该成就一番大业,应该是楚国政治舞台上极其重要的人物。
梳理文本结构
第一节:生而内美
疏通第二段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加)之以修能(美好的容态)。扈(披,带)江离与辟(通“僻”,幽僻处)芷兮,纫(连缀)秋兰以为佩。汩(水流迅疾的样子)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宾前)。朝(名作状)搴(拔取)阰(土坡)之木兰兮,夕(名作状)揽洲之宿莽。日月忽(迅速)不淹( 久留)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序更替)。惟(思考;思念)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把握壮年)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法则,准则)?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同“导”,引导)夫先路(前驱)!
疏通第二段
屈原选取了哪些植物,各有什么特点,有何用意?
江离(香草) ——芬芳
辟芷(幽僻处的香草) ——淡泊
秋兰(秋天盛开的兰花) ——高洁
木兰(香树。去皮而不死)——顽强
宿莽(经冬不凋的草) ——坚守
整体象征:
美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怀
远大的志向,出色的才干
梳理文本结构
第一节:生而内美
第二节:又重修能
疏通第三段
长太息(叹息)以掩涕(古今异义,眼泪)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美好)以鞿羁(名作动,束缚)兮,謇(助词,无意义 )朝(名作状)谇(谏诤)而夕(名作状)替(废弃)。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加上)之以揽茝(状后)。亦余心之所善兮,虽(即使)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古今异义,荒唐)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状后)。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违背)规矩而改错(古今异义,改变措施,错通“措”,措施)。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古今异义,迎合讨好)以为度。
疏通第三段
忳郁邑(忧愁烦闷)余侘傺(失意的样子)兮,吾独穷困(古今异义,走投无路)乎此时也(状后)。宁溘(突然)死以流亡(古今异义,随水流消逝)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名作动,合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通“圆”)(形作名,方枘圆凿 )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动使动,使……委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责骂)而攘诟(容忍辱骂)。伏(通“服”,保持)清白以死(动为动,为正道而死 )直兮,固(本来)前圣之所厚(形作动,推崇 )。
疏通第三段
屈原见替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屈原因为坚持自己高尚的德行而遭遇贬黜。对美好高尚的德行操守的坚守既是屈原被贬黜的直接原因,也是主观原因。
疏通第三段
屈原“怨”什么?屈原为什么要“怨”?
一怨灵修浩荡(怀王荒唐);
二怨众女谣诼(小人中伤);
三怨时俗工巧(社会风气世俗不正)。
屈原“怨”正是因为自己虽然有日月可鉴的忠心、匡世救国的才干,却仍然被怀王贬黜,一心许国的壮志难以实现。屈原既为自己壮志难酬而怨,更为国家前途难卜而怨。屈原三怨的具体内容正是他被贬黜的现实原因(客观原因)。
疏通第三段
对于黑暗的社会现实,对自己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诗人是否一味哀怨?作者报以怎样的态度?(在原文寻找相关诗句)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坚持真理,献身祖国
宁溘死以流亡兮,吾不忍为此态兮。
——嫉恶如仇,不同污流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坚守正义,刚正不阿
梳理文本结构
第一节:生而内美
第二节:又重修能
第三节:朝谇夕替
疏通第四段
悔相(观察选择)道之不察兮,延伫(久立)乎吾将反(通“返”返回)。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趁着)行迷之未远。步(名作动,徐行)余马于兰皋兮(状后),驰椒丘且(暂且)焉(兼词,在那里)止息。进不入以离(通“罹”遭受)尤兮(被动),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省略)。不吾知其亦已兮(宾前),苟(如果)余情其信(确实)芳。高(形使动,使……高)余冠之岌岌兮,长(形使动,使……长)余佩之陆离(定后)。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显著)。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即使)体解吾犹未变兮(被动),岂余心之可惩(因受创而戒止)。
疏通第四段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中的“悔”字怎样理解更贴切?它与“虽九死其犹未悔”中的“未悔”是否矛盾?为什么?
第3段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遭小人诬陷,君王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遭受多方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不退缩。
第4段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
虽然远离政坛,却并不意味着放弃操守。“悔”与“未悔”不仅不矛盾,还为其做了最生动的注脚。
梳理文本结构
第一节:生而内美
第二节:又重修能
第三节:朝谇夕替
第四节:初心不惩
活动二
结合全文,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外在形象:
奇装异服,显示出他性格的卓尔不群、与众不同、高洁不俗
二. 内在特质
1.他热爱祖国,锐意改革。
2.他品行高洁,刚正不阿。
3.他追求真理,矢志不移。
活动二
屈原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观点一: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
活动二
屈原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观点二:赞同——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活动二
屈原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观点三: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屈原面对楚国上下昏庸、郢都被攻陷的情况,没有卖国求荣,而是凭着一颗忠肝义胆,与楚国共存亡。他将国家兴衰置于个人得失之上,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爱国志士,鞭挞着卖国小人。
活动二
屈原之死,既是他对于个人爱国抱负无法实现的绝望,更是对于国家沦陷的哀鸣!更重要的是,屈原之死,唤起了无数人对于国家的大爱,从关注个体上升到关注家国命运的高度。
活动二
一个被楚国抛弃了的人依然要“上下而求索”,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见”这样动人的感叹,吼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样慷慨的誓言。一个不被爱的人依然爱着别人,希冀祖国强盛,这是怎样一种伟大啊!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活动三
屈原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离骚》被尊为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在节选部分表现在哪些方面?
浪漫的语言。讲究文采,喜爱铺陈,华美艳丽的辞藻使得诗歌色彩秾丽炫目。
浪漫的手法。“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比;全诗中各种比兴手法构成完整的系统,连缀成一个华美的深远的整体境界。
浪漫的句式。句式长短参差,自由灵活;“兮”字助势,使得诗句宛转纡徐,富于抒彩。
浪漫的想象。纵横驰骋的想象,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浪漫的精神。义无反顾的人生之路。
活动四
研究《离骚》统编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节选内容的异同。(人教版教材只节选了3、4两个自然节,统编版为什么要增加1、2节呢)
1、2节叙述主人公具备内美和修能,不仅被寄予希望,自己也注重修养品德;3、4节叙述主人公被贬的事实及其原因,和对崇高美德的坚守。表现主人公对“美”的追求是一以贯之的。丰富了选文的内容,也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饱满。
活动四
研究《离骚》统编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节选内容的异同。(人教版教材只节选了3、4两个自然节,统编版为什么要增加1、2节呢)
前两节情节和感情都积极昂扬,后两节情节和感情晦暗,造成文势的跌宕起伏。
前文以香花香草为衣饰,与第4节内容形成呼应。前面对美德的追求,与后文对美好品质的坚守也形成呼应。这些呼应使节选部分结构更显完整。
课堂总结
读懂了《离骚》就读懂了屈原。他爱国忧民、坚持真理、“九死不悔”的精神和他的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但他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他“独醒”“独立”人格精神及不屈不挠的执著毅力,值得后世永远珍藏和纪念,他的人格、作品和精神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一笔丰富而珍贵的财富,成为在人类文明长河中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