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件:第16课《小小说两篇》(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北京课改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件:第16课《小小说两篇》(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8 20:3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小 小 说 两 篇界 碑思考:这篇课文的体裁是什么?小小说 小小说
又称微型小说,一分钟小说。它比短篇小说篇幅更短,少则几百字,多至千余字;情节单一,人物仅两三人左右。它一般不讲究情节的完整,而是截取生活中有特征意义的一件小事、一个片段、一个镜头、凭一个动作,几句话就勾勒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形象的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概括)
一个边防站长踏查界碑的事。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一个边防站长 人物情节界碑巡查 环境雪域高原 感受人物的魅力 理解文章主题讨论: 题记:“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
但愿它不是真实的”
为什么作者说:“但愿它不是真实的”?
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讨论:
1、边防站长的人生经历
2、边防站长的工作环境
3、故事情节本身
1、边防站长的人生经历:“少有人知名字的”
“已经走了二十几载,抚摸了二十几遍,还不知再沿边境线走多少个春秋”,“已从一个年轻小伙长成了中年人”,“说要调自己去内地……继续荣任这芝麻大的边防站长” 甘于平凡 忠于职守 默默奉献 2、工作环境:“从东往西,从西往东,来回一个多月,所谓夏季……”
“是人拉着马?是马拽着人……”
“眼前是异国莽莽苍苍的冰峰雪岭……没有鹰飞” 单调乏味 艰苦恶劣结合1、2两个方面,评价边防站长。
边防站长:忠于职守 含辛茹苦
默默奉献 保家卫国
理解“但愿它不是真实的”
好人,一生平安!而他的故事太悲壮,不忍相信!3、故事结局:“有谁愿意到这杳无人迹的鬼地方,成年累月面对风雪”
“他感到自己寻找一块界碑,已经不想几年前那样敏捷、轻松了。他担心,自己一旦猝然倒下,界碑会不会埋在积雪里,再不见阳光?”
“但愿它不是真实的”:保家卫国本事光荣的,可如今却后继无人,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忧虑和遗憾,希望它不是真的。解题 把握主旨界碑,即在国与国交界的地方树立的碑,用作分界的标志。小说以“界碑”为题一指树立在边境的界碑,更深层的意味指守卫边疆的战士,也是文章的线索。
主题:作者热情的歌颂边防军人含辛茹苦守卫边疆、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同时唤起人们对责任与奉献着的关注。
题记理解“但愿”一词更强调了故事的真实性,同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感受环境描写美读文中环境描写部分:
⑴揭示人物的生存环境
⑵烘托人物精神面貌回忆《界碑》的内容:小说三要素:
情节
环境
人物边防军人踏查界碑的一个场景。
边境雪山的艰苦环境。
外貌、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小说的核心是刻画人物形象,一篇优秀的小说都有个性鲜明的人物被刻画出来。这篇小说刻画的主人公是谁?他是怎样一个人?边防站长:坚强朴素,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热爱祖国讨论:文章的题目是《界碑》,题目有什么含义?提示:理解文章的题目或者句子的含义是中考常见题型,这类题目通常要求我们从两方面作答:浅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浅层含义:
深层含义:“界碑”是指文中边防军人所巡查的十二块界碑。“界碑”也喻指像界碑一样矗立在祖国边境线上守卫祖国的边防军人。细读题记中的一句话,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但愿它不是真实的”?
“但愿”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故事的真实性。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像边防站长一样,不畏艰苦,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边防站长能早日调回内地,享受幸福的生活。小结:本单元主题是“责任”,文中的边防站长
的行为体现了边防军人肩负自己的责任,无私奉献,
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小巷贾平凹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 )原名:贾平娃。陕西省丹凤县人。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前面我们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对《界碑》一文作了解读,这种方法是我们解读小说最好的途径。同样的方法我们也能解读这篇小说。(情节,环境,人物)
听朗读,思考:简要概括出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巷深处一群被人遗忘的盲人,用学成的按摩术为人们治病的故事。(情节)环境 文章第1-3段是环境描写,这里的环境描写是社会环境描写,前文是自然环境描写。
小巷有怎样的环境?找出文中体现其环境特点的词语。
体会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 窄窄 ” “潮湿”、“阴暗”“草漫了上来”等词,写出盲人生存条件的艰苦,暗示他们被社会遗忘。
突出他们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人物思考并讨论:
本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主要采用哪种描写方法?语言描写体会这些语言描写的句子的含义。(1)过去是一样的黑暗,现在是一样的光明。 盲人们过去不仅眼睛看不见,而且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没有展示出自己的人生价值。现在他们睁开了心灵的眼睛,
去关爱别人,给人带来希望,也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眼睛是看别人的。灯是我们的眼,所以我们看不见,但它却看见了别人,别人也看见了它呢。”为什么他们会说“灯是我们的眼”?这句话揭示了盲人们身上的一种什么精神?

盲人们的眼睛是瞎的,心灯却是明亮的。他们点亮灯是为了让别人看见它。这句话揭示出盲人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3)文中最后一段,该如何理解? 盲人们学习按摩,不仅为病人们解除了病痛,而且用自己的所作所为点燃了他们生活的希望,鼓舞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也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段对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深化了主题。 小巷的灯光是盲人们美好的心灵的体现,他们给病患带来生活的希望,鼓舞他们不断在人生道路上前进。总结:这段有关灯的对话,有什么深意?
有什么作用?拓展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责任”。一群被社会所遗忘的盲人,却能自强不息,服务社会,体现了他们勇于承担自己对生命、对社会的责任。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又该如何?谈一谈你的感想。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