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小石潭记 同步练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小石潭记 同步练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1 21:03:22

内容文字预览

小石潭记(一)
【课时衔接】
1.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人称“柳柳州”。唐代    、哲学家和思想家,“    ”之一。和    并称“韩柳”,和    并称“刘柳”。代表作有寓言《    》《罴说》,诗歌《江雪》《渔翁》,散文《    》《捕蛇者说》。
2.“唐宋八大家”是    、    、    、苏洵、    、苏辙、    、曾巩。
【基础通关】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嵁(kān)     为坻(chí)
悄(qiāo)怆     俶(chù)尔远逝
B.篁(huáng)竹     清冽(liè)
翕(xī)忽     斗(dòu)折蛇行
C.幽邃(suì)     寂寥(liáo)
奉壹(yī)     犬牙差(cī)互
D.佁(yǐ)然     摇缀(zhuì)
参(cān)差     凄(qī)神寒骨
4.解释下列每组加点字意思。
(1)可
(2)从
(3)清
(4)差
(5)以
(6)游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佁然/不动 D.似/与游者相乐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素养提升】
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
7.根据文章的写作顺序,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
发现小石潭→    →小石潭源流→    
8.第1段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了小石潭的美
  
9.【教材拓展练】作者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 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10.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11.【素养拓展练】本文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景、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请采用“移步换景法”,写一个游记片段。(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 韩愈 刘禹锡 三戒
永州八记
2.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轼 王安石
3.C 解析:A.“悄”应读qiǎo;B.“斗”应读dǒu;D.“参”应读cēn。
4.(1)大约。表示估计数目 可以,能够
(2)介词,自、由 跟随
(3)清凉 凄清
(4)长短不一,参差不齐 交错
(5)介词,因为 表修饰,相当于“而”,不译 介词,用,把
(6)游动 游览
5.A 解析:A项,正确的划分:潭中鱼/可百许头。
6.(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
(2)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的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7.潭中景物 小石潭周围气氛
8.水特别清澈,以整块石头为底,潭岸岩石形状各异,岸边树木茂盛秀丽。
9.表面上“皆若空游无所依”是写鱼好像在空中无所依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日光直射入水底,实际都是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表面上是写鱼好像在空中无所依傍,实际是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日光直射入水底,也是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
10.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1.示例:顺着一条青石铺就的小路走到村外,就会有“嘎嘎”的鸭叫声传来,循声前行,就到了村外的池塘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诗句来形容池塘最恰当不过了。池水清浅,鱼鸭嬉戏。沿堤岸南行,不一会儿就会看到一个果园,里面桃花盛开压枝低,小鸟啁啾与人逗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诗句就是描写的眼前的美景吧。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要求采用“移步换景法”,写一个150字左右的游记片段。学生可任意选取一个景点,以游踪为线索,一步步描写。注意采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2小石潭记(二)
【课时衔接】
1.某班围绕“小石潭景物探览”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市旅游公司准备开发小石潭这一景点,请你仿照示例为小石潭的景物设计一个名称,并说说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示例:名称:小径通幽。依据:“隔篁竹”“伐竹取道”。
  
(2)每一个景点要有一则导游词,请为你所设计的景点名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富有激情、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
  
【基础通关】
2.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1)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    ,    ”。
(2)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    ”。
(3)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    ”。
(4)写潭中景物树木藤蔓的句子是“    ,    ,    ”。
3【教材拓展练】解释下列加点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2)下见小潭(   )
(3)斗折蛇行(   )
(4)犬牙差互(   )
(5)凄神寒骨(   )
(6)皆若空游无所依(   )
(7)心乐之(   )
4.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1)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    ”是点。
(2)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    ”是近。
(3)动静结合。如写鱼:“    ”是静,“俶尔远逝”是动。
(4)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后半部分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凄凉悲怆的心绪。
B.第1段作者围绕“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欣赏不同的景致。
C.第2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出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恬静之态。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素养提升】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①,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②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③如虹,忽卷掣折④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⑤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选自《观第五泄记》,有删改)
【注】①罅:裂缝。②掉:摇动。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④掣折:转折。⑤欹:斜靠。
6.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悄怆幽邃     邃:  
(2)而犹不忍去   去: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2)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8.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限两处)
游 人 坐 欹 岩 下 望
9.【甲】【乙】两文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     ,【乙】文突出了水的    (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    。
10.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11.【素养拓展练】根据课文《小石潭记》写对联。
(1)上联:坐潭上凄神寒骨
下联:           
(2)上联:碧水游鱼石潭景
下联:           
(3)上联:           
下联:桃花源宁静和平
(4)上联:望潭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下联:           
参考答案
1.(1)示例:名称:听水轩。依据:“闻水声,如鸣珮环”。
(2)示例:听水轩——大家一听到这个景点的名称,肯定会眼前一亮吧。时值盛夏,大家一路走来,想必非常劳累,那我们就一起坐在这竹树环合的轩子里,品味这独具神韵的美景,聆听这来自小石潭幽咽的水声吧!
2.(1)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2)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3)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4)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3.(1)名词作状语,向西
(2)名词作状语,向下
(3)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
(4)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6)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高兴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活用。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1)句意为:从小丘向西行一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句意为:顺势往下走,看到一个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向下。(3)句意为: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4)句意为:溪水的两岸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5)句意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6)句意为: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7)句意为:心里感到非常高兴。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高兴。
4.(1)为坻、为屿、为岩
(2)下见小潭
(3)影布石上
(4)鱼 水
5.C
6.(1)深
(2)离开
7.(1)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2)水的气势更加雄壮,这是游山的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8.游人/坐/欹岩下望
9.清 伟(或“奇”) 借景抒情(或“移步换景”)
10.【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11.(1)闻水声如鸣珮环
(2)卷石斗岸游人图
(3)小石潭悄怆幽邃
(4)观游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对联。解答此题,要掌握对联常识: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可以分说两事。结合题目具体要求作答:(1)结合“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联可拟写为“闻水声如鸣珮环”。(2)结合“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似与游者相乐”,下联可拟写为“卷石斗岸游人图”。(3)结合“悄怆幽邃”,上联可拟写为“小石潭悄怆幽邃”。(4)结合写游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内容,下联可拟写为“观游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