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
【课时衔接】
1.阅读新闻材料,回答问题。
7月15日,“木石新征程——海派·南派雕刻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在广州市文化馆中心阁特展厅qǐ幕。展览由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与广州市文化馆共同主办,共展出上海、广东两地雕刻类工艺美术精品240余件。
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是上海、广东两地工艺美术的首次集中交流,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承的。以“四雕四刻”为代表的海派雕刻工艺美术,与牙雕、玉雕、端砚、潮州木雕等广东雕刻工艺美术展开交流与对话。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qǐ( )幕 端砚( )
(2)文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下面横线上。
(3)请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
2.魏学洢,字 , 嘉善人, ,著有《 》。
【基础通关】
3.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罔不因势象形( )
(2)尝贻余核舟一( )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4)神情与苏、黄不shǔ( )
(5)舟尾横卧一jí( )
(6)居右者椎jì( )仰面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诎右臂支船( )
(2)如有所语( )
(3)其船背稍夷( )
(4)右手攀右趾( )
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
A.左手倚一衡木
B.左臂挂念珠倚之
C.东坡右手执卷端
D.绝类弥勒
6.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
7.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B.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C.苏、黄/共阅/一手卷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3)技亦灵怪矣哉!
阅读《核舟记》,回答问题。
9.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 请简要分析。
10.作者为什么要详细说明刻在舟上的对联
11.【素养拓展练】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①②空用原文回答,③④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 ① ”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② ”,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③ 、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④ 。
【素养提升】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核舟记》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
12.解释下列语句加点词的意思。
(1)盖大苏泛赤壁云 泛:
(2)凿木人长寸许 许: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14.【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① ”两字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一个“② ”字来概括。【甲】文中第2段依次介绍了船舱、船篷、小窗、雕栏和③ ;【乙】文第1段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所举的一个事例是④ 。(①②用原文回答,③④用自己的话回答)
15.有人推荐王叔远雕刻的“核舟”进入《国家宝藏》节目,你同桌小华觉得不合适,他认为核舟仅是一个手艺人的雕刻艺术,不能代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而你不同意他的观点,请向他简要陈述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1)启 yàn
(2)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一次实践。
(3)示例:海派、南派雕刻的“对话”:240余件雕刻精品亮相市文化馆
2.子敬 明末 文学家 茅檐集
3.(1)wǎnɡ
(2)yí
(3)guān
(4)属
(5)楫
(6)髻
4.(1)弯曲
(2)说话
(3)平
(4)扳着
5.A
6.B
7.D
8.(1)(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赤壁(的情景)。
(2)抬头仰望,神情与苏东坡、黄鲁直不一样。
(3)技艺也真神奇啊!
9.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介绍核舟,接着写核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最后介绍船背。
10.①对联是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里的句子,点明了作品的主题。②核舟本来就小,居然连上面的对联都看得一清二楚,可见雕刻者技艺之高超。
11.①长不盈寸 ②各具情态 ③船舱旁边左右各四扇小窗(或“高起而宽敞的船舱”) ④神奇、精湛、卓越的雕刻艺术
解析:本题考查的要点是筛选并且提取文中的信息,归纳概括要点,“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写出原材料的小;雕刻评价则是对全文的一个概括,第3段对苏东坡、黄庭坚和佛印的描绘栩栩如生,因此可以总结出本文体现了王叔远雕刻技艺的精湛高超。
12.(1)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览
(2)上下(或“左右”)
13.(1)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2)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
14.①灵怪(或‘奇巧’) ②奇(或‘神’) ③刻字
④凿了一个长约一寸、能自动行走的木人
15.示例:小华,我认为核舟能代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核舟的雕刻技艺精巧,能够见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雕刻技艺发展,同时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使得核舟更具有文化意味,适合《国家宝藏》的节目。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里要针对小华的观点“核舟仅是一个手艺人的雕刻艺术,不能代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来展开论述,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从中华文明的传承来加以论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