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一)
【课时衔接】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 篇。包括 、 、 三部分。
2. 、 、 是《诗经》中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 ”是基础,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的开头,借自然景物的形象发端;“ ”往往用来描写人物形象的特点。
【基础通关】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左右芼之( )
(2)溯洄从之( )
(3)白露未晞( )
(4)道阻且跻( )
(5)在水之涘( )
(6)宛在水中沚( )
4.默写填空。
(1)《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 , ”。
(2)《关雎》中描写君子产生追求淑女愿望的句子是“ , ”。
(3)《关雎》中描写君子想象求得淑女后欢乐的句子是“ , ”和“ , ”。
(4)古诗词常常会成为现代歌词作者的灵感之源。比如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就化用了《诗经·蒹葭》中的“ , ”。
【素养提升】
阅读《关雎》,回答问题。
5.这首诗开头先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有什么作用
6..【教材拓展练】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品读,并体会其作用。
阅读《蒹葭》,回答问题。
8.开篇用“蒹葭”起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9.《蒹葭》中,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10.《蒹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1.近几年掀起了一股学习“国学”的热潮,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获得的信息。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参考答案
1.诗歌总集 305 风 雅 颂
2.赋 比 兴 赋 兴 比
3.(1)挑选
(2)逆流而上
(3)干
(4)高而陡
(5)水边
(6)水中的小块陆地
4.(1)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2)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3)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4)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5.这是《诗经》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先从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和悦耳的鸣叫写起,以河洲上鸣叫求偶的雎鸠鸟作比,兴起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借助雎鸠鸟的行为引出抒情的主人公对淑女的爱慕和殷切深情,将人的情感和自然景物相契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6.这首爱情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以“乐而不淫”;写男子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以“哀而不伤”。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意思是:快乐不是没有节制的,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男子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女子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与追求的过程,美好、喜悦而不低俗;所谓“哀而不伤”,既写出了男子对女子求之不得的苦闷、焦虑,又写出了求而得之时的高兴、热闹情景。《关雎》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快乐却不放纵,哀愁却不痛苦,是最美好、舒服的一种感觉,故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7.示例:《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双声、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景,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8.用水边秋天的芦苇起兴,展现了一幅萧瑟冷寂的秋景图,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惆怅的氛围。
9.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性格特征: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10.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对意中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11.示例: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经典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提取。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解答此题学生要了解材料,并对每则材料进行提炼总结。阅读材料,会发现材料一主要是以古诗词内容展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材料二主要表明了国学经典对我们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
2《诗经》二首(二)
【课时衔接】
1.八年级(1)班开展以“读读《诗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读诗句,说成语】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出自《诗经》。请根据下列诗句提取成语并解释。
①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经·大雅·云汉》)
成语: 解释:
②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诗经·郑风·羔裘》)
成语: 解释:
③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成语: 解释:
(2)【读名句,说启示】《诗经》中的许多诗句已经演化成为名言警句,读下面的诗句及其出处和释义,说出你获得的启示。
诗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出处:《诗经·大雅·荡》
释义: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始善终。
(3)【读诗经,说影响】通过这次阅读《诗经》的活动,你感受到这部诗集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基础通关】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使……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3.《关雎》中的女子,因为 , 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填空)。
4.请仿照下面对《关雎》第一章的翻译,另选一章中连续的四句,试着翻译成白话诗。
示例:雎鸠鸟关关合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温柔贤良,哥儿想和她成双。
5..【教材拓展练】下面对《蒹葭》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中写深秋露重霜浓,水边芦苇苍苍,诗人冒着秋寒徘徊岸边,思慕的人却在水一方。伊人似近似远,忽隐忽现,可望而不可即。
B.全诗重章反复,前后三章,只更换了个别的字,这不仅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诗韵美感,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C.本诗运用了“兴”的手法,直接抒情。短短三章,就把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伊人”孜孜不倦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D.诗歌用“长”“跻”“右”三个不同的关键词,逐层深化男子追寻伊人的道路艰险,体现出诗歌注重炼字,不入完全重复的俗套。
【素养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君 子 于 役①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②至哉
鸡栖于埘③,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④
鸡栖于桀⑤,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⑥。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①于役:服役。②曷:同“何”。③埘:鸡窝。④有佸(yòu huó):相会,来到。⑤桀:鸡栖的木架。⑥括:来到。音、义同“佸”。
6.《君子于役》和《蒹葭》在写法上最大的相似点是什么 请以《蒹葭》为例,说说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7.请你说说《君子于役》中所写的乡村晚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无 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8.千百年来这首诗被广泛传播,请你简要概括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9.《诗经》多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什么
10.《蒹葭》用了兴的手法,以环境描写开篇来烘托情感,渲染气氛。这种以景托情、移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起到了深化诗意的作用。请你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用兴的手法表达某种心情。
参考答案
1.(1)①兢兢业业 小心谨慎,认真负责。 ②孔武有力 非常威武有力。 ③投桃报李 他送给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2)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3)示例: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语言,影响了中国的文学,而且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成了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C
3.示例:文静、美好、善良 劳作姿态优美(或“勤劳”)
4.示例: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好姑娘温柔贤良,追求她直到梦乡。(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夜长长相思不断,竟翻身直到天亮。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采右采。好姑娘温柔贤良,弹琴瑟迎她过来。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好姑娘温柔贤良,娶她来钟鼓喧喧。)
5.C 解析:《蒹葭》一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加浓郁。故此项中“直接抒情”及“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伊人’孜孜不倦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表述不正确。故选C。
6.都用了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使诗的结构严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回环往复之美。以《蒹葭》为例,诗人在重章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露水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再到蒸发的过程,表现时间的推移,主人公的执着也在这一唱三叹中得到尽情地体现。
7.诗中写了思妇视野中最能触动她心弦的几种景物:栖于埘的鸡、幽暗的黄昏、归圈的牛羊。这些景物突出了一个“归”字,使她产生了人不如畜的思想。于是,诗人借助景物把人物感情中最强烈、最集中的一点——“等待”凸显出来了。这样的写景是移情于景,为情造境,对表达人物感情、渲染环境气氛、突出诗歌主题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8.这首诗言辞慷慨,情绪激昂,赞颂了即将参战的将士同仇敌忾的战斗精神,表现出一种慷慨雄壮的爱国主义激情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9.《无衣》使用了赋和重章叠唱的手法。本诗没有使用比喻,而是采用铺陈排比的手法在重章叠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了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10.示例:扬子江畔,洁白的柳絮漫天飞舞,繁杂而凌乱,一如我此时的心情。不远处的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朵,风吹过,花瓣如雨飘落。排排鸿雁北去,阵阵悲鸣在空中回荡,如我挥之不去的愁思。在这春意盎然的美好时节,我又不得不与挚友分别,从此天各一方。离别的话啊,是万般沉重,离别的脚步啊,是如此匆匆!此刻晚霞如锦,璀璨夺目。夕阳的余晖倾洒在纤细的柳枝上,我和友人都不说话,仿佛时间停止了,空气里飘浮着丝丝缕缕的惆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组织、表述。写作本片段,可先说别的事物,由这个事物引出你的心情,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借景抒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