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 同步练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 同步练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1 21:3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
【课时衔接】
1.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字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    ,倡导新诗。代表作有散文集    ,学术论著有    等。
2.赏析下面《背影》中经典的动作描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基础通关】
3.【教材拓展练】小语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整理了下面的选项,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C.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D.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4.请结合下面叶圣陶先生对朱自清先生《经典常谈》的评价,说说你的阅读体会。
朱先生的《经典常谈》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叶圣陶《读<经典常谈>》
【素养提升】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加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5.选段体现了杜甫作品写实的几个方面,请结合学过的诗歌分析杜甫诗的写实手法。
6.朱自清认为杜甫是“继往开来的诗人”,请结合上面语段和名著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学校开展以“联系《经典常谈》阅读古文经典”为主题的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楚辞经典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节选自《离骚》) 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绝。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
(1)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
(2)【素养拓展练】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含义。
参考答案
1.佩弦 《诗》月刊 《背影》 《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
2.示例:语段中的动作描写表现出父亲步履艰难、行动不便,反映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3.C 解析:《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并不是史书,C项说法有误。故选C。
4.示例:朱自清先生用通俗的语言,把看着晦涩的国学知识,讲得通透而又浅显易懂,让我们读者对于这些经典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我读后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5.示例:《春望》描写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战火纷飞、亲人离散、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顿的景象,反映了当时国家的现状,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
6.示例:杜甫的诗歌反映了社会问题和时代悲剧,表现了广大的实在的人生;他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且杜甫给诗创造了新的境界,引发后代诗人竞相效仿,对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
7.(1)屈原
(2)表层含义:光阴如梭,美人的青春就像日益飘零的草木。深层含义:屈原将楚怀王比作“美人”,担心的是楚怀王步入衰残的暮年,他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只希望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做出一番事业,表达了对楚怀王的忠诚和担忧。
解析:根据文段中“他将怀王比作美人”进行分析,“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一句中的“美人”指的是楚怀王,屈原担心美人迟暮,其实就是担心楚怀王步入衰残的暮年,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希望自己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为楚怀王效忠。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